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信息化语言的困惑

发表时间:2004/6/29 9:54:15

  “掏大粪还是开银行?”以此开篇,似乎有些不雅。这是现在热播的电视剧《大宅门(续集)》的台词,是李天意的奶奶在他每天上学前必问的一句话。李天意立场鲜明地选择了后者。这样,李天意一天的努力就有了不竭的动力。李奶奶直白的教育恰恰就是我们现在许多“成功学大师”所宣导的励志功课。当然,本篇短文想谈的不是励志,而是语言。类似的民间语言简洁明了,直接而深刻,而且可以便捷地转化为具体操作的导引。

  在表达我对信息化语言的困惑之前,还想引一段电视剧《延安颂》中毛泽东在开垦南泥湾之前的动员讲话,他说:“同志们,按照目前的形势,我们有三种选择,一种选择就是在这里饿死、等死;一种就是解散,回家去;还有一种就是我们自力更生,垦荒种粮,生产自救。同志们,我们选择哪一种啊?(大意如此)”这个动员的效果是不言而喻的,后来,著名的三五九旅硬是把南泥湾建成了塞北的江南。

  面对基层群众和我们这些希望普惠、双赢的用户,深入浅出的表达是非常重要的。许多人永远在示范效应和简约选择中体验着语言提供的价值,如果实际情况不像他们的语言所表达的那样,最可能的选择就是束之高阁、置之不理。我们甚至也可以认为——缺乏群众基础的语言就是垃圾。

  但是,看看信息化领域中的语言,直观、自然的表达太少了。咨询公司、软件商与他们的客户似乎一直处于两种不同的语言体系中。前不久,在一次信息化峰会的午餐会上,我遇到一个著名咨询公司的朋友,他向我诉苦说,现在做咨询太难,得做大量的基础培训工作来培育市场,最近为一个企业做咨询,技术部的人竟然不知道什么是BOM,更不用说设计BOM、工艺BOM、生产BOM了。我建议他,你把BOM说成“产品零件组成”、“配方”之类的东西不就成了吗?他说——那多土啊。

  是啊,那多土啊!从事信息化事业五六年,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名词术语太拗口。必须承认,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语言体系。比如“水”:日常生活中它的名字是“水”;在物理学科中,它又有固态、液态和汽态之分;而在化学学科中,它却成了“H20”。在某个领域,随着研究的深入会产生专门的术语,术语历经多年,也会从学术层面走向民间,成为日常生活和工作的语言,这是社会的进步。但是对于信息化事业来说,是否一定要用学术语言来表达?难道不说“BOM”就不能信息化了吗?

  这种局面的形成还是有一定道理可循的。我们看许多信息化的文章,很少有不让人头晕的,“洋泾滨”英语式的文字充斥你的视野。好端端的文章,硬是把最需要看的人——企业用户——给吓跑了。人们为什么喜欢说“BOM”呢?我从直接和间接体验的角度,对此做了一些分析,如有不妥,还请诸君指正:

  其一,“必须学习”的急迫心理,导致信息化语言的泛滥成灾,人们非常善于生吞活剥,而且乐此不疲。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向国外学习的东西越来越多。最近几年,拜IT之东风,许多信息化领域的观点术语、方法、系统纷至沓来。我们似乎认识到国外的昨天和今天就是我们的今天和明天,许多东西在非常粗糙、还没有完全搞明白的时候,就进入了产业化阶段,尤以管理软件为甚!许多术语在“汉化”方面就不够精确,更遑论阐意和实施了。比如,国内著名信息化专家陈启申老先生就曾对把“SCM”翻译成“供应链”表示过质疑。事实上,SCM的原意应该是“供需链”,说的是“企业物流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客户的客户”这个过程。我们一方面定义它为“供应链”,一方面又从企业的上游和下游联系的角度来分析,岂不要自找麻烦?任何一个稍有中文常识的人都知道:“供应”与采购、外包密切相关,是与“销售”相对的一个概念。

  IT行业是所有行业中“秀”的成份最重的行业,IT媒体也是少有的信息传播量极多的行业媒体——你看到过别的行业有几百版一期的报纸吗?这也给所谓业界的“引词运动”、“造词运动”提供了非常大的便利。如果我们由此去推敲信息化术语的译法、使用范围,肯定会发现很多东西,各位有兴趣不妨尽量从本土文字的角度去推敲一些词汇的翻译和解释。

  其二,卖方有意无意地通过“语言”的差异来加剧与买方的信息不对称,从而营造层层叠叠的“市场空间”。

    虽然企业管理软件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但却一直是罕见的卖方市场,买方从一开始就处于信息与知识的相对弱势之中。现在虽然认知的距离正在缩小,但缩小的成本是巨大的,同时由于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其实差距还在不停地加大。你如果要在这个方面与时代合拍,没有十个脑袋似乎是不够的。

    比如,我们经常用的“ERP”一词,就有很多种解释,基本上是一个厂商有一个定义和范围,大量的公关文章和全国巡展以及面对面的演示,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个唯我独尊而又充满个性和创造力的ERP“产品”。事实上,除了少数几个1990年代初崛起的老牌erp产品外,大部分所谓的“ERP”仍停留在概念的游戏上,浮躁得让人感到害怕。

    对此,用户别无选择,只有亦步亦趋地学习(现在随着“民间cio”的崛起,企业对信息化的主动权也有了新的认识,情况开始有所改观),结果许多信息化项目的出发点根本不是基于一个实际需求的满足以及自成长机制的建立,而是追求一个人为定义的、经不起推敲的远景和目标。

    每一个运动式的“语言热潮”,都催生出一个令人垂涎的市场蛋糕,在追赶时尚旗帜的过程中,许多企业都成为试验品和牺牲品。

    当然,如果从普及知识、打好基础的角度来说,这也是不错的,不过代价也实在是高了点。我们单位旁边有个企业,1999年就开始进行管理软件选型,但到现在也仍然没有选好,用他们的话说就是“越选越糊涂”。这种结果是由于企业太有主见,与软件公司缺乏统一的语言体系所造成的。今年“3.15”我曾在一个信息化社区提出“管理软件打假”的议题,结果和者寥寥。如果从语言的角度来分析一些信息化项目,再比照一些传统贸易的条款,我们会发现:管理软件的交易中,属于商业欺诈的实在不少!在市场经济越来越发达的今天,管理软件几乎是唯一一个以自己的定型产品去度量用户需求的产品。真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总之,信息化语言中的不负责任现象,具体表现为学术语言、商业语言和工作语言的界限模糊,客观上造成了这个领域的沟通成本居高不下,广大软件商和咨询公司一方面守着卖方市场,另一方面用户的预算却异常谨慎。而事实上,用户的需求是非常迫切的。

    解铃还需系铃人,可惜许多系铃人不停地忙着系下一个铃铛,没工夫考虑甚至不可能考虑解铃的事情,只等那群“老虎”真的醒了,或许才会有所觉悟。如果我们实实在在地从中国企业的实际需要出发,从容地使用企业的语言来沟通,并获得真切的需求信息,而不是一味地引进和推行自以为是的产品和方案,不是用一种“救世主”的心态去面对客户,信息化语言的“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相互对立的情况也许就不会出现。

    网上有一个咨询机构做的信息化社区,里面有许多浸透作者心血的优秀文章,然而恰恰是这种被异化的语言风格,让我觉得这些文章至少丧失了95%的企业读者。每每与友人提及此事,都唏嘘不已。我曾经把一篇谈资源管理的文章很费劲地翻译和解释给一位企业领导,他想不通,为他们(也就是那些咨询机构的准客户)写的文章看起来怎么这么累?如果当年毛泽东像苏联“海归”一样去解释马克思主义,会有多少人参加革命呢?

    回到本文的开头,广大用户最需要的还是使用群众语言表达的优秀思想。下面再抄录一个网上广泛流传的故事作为结尾:

    有一个秀才去买材,他对卖材的人说:“荷薪者过来!”卖材的人听不懂“荷薪者”(担材的人)三个字,但是听得懂“过来”两个字,于是把材担到秀才面前。秀才问他:“其价如何?”卖材的人听不太懂这句话,但是听得懂“价”这个字,于是就告诉秀才价钱。秀才接着说:“外实而內虚,烟多而焰少,请损之。”意思是说你的木材外表是干的,里头却是湿的,燃烧起来,会浓烟多而火焰小,请减些价钱吧。卖材的人因为听不懂秀才的话,于是担着材就走了。

    有人由此想到:管理者平时最好用简单易懂的语言来传达讯息,而且对于说话的对象、时机要有所掌握,有时过分的修饰反而达不到想要完成的目的。而我想的则是:如果让这个秀才来卖材,该多么有趣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分析:ERP物料编码的五大雷区该如何跨越 — 中国信息化
ERP项目实施风险分析与控制方法探讨
破解服装企业信息化过程的难题
研发数据管理,怎么做?
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主数据管理系统的开发要点
小企业如何做好管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