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杜甫《游龙门奉先寺》:顿悟的前提是什么?
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杜甫二十四岁,到洛阳参加进士考试。期间,曾到龙门山旅游,在奉先寺流连忘返。于是,杜甫写下一首诗来记载这次旅游的所见所感,这首诗便是《游龙门奉先寺》,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已从招提游,更宿招提境。
阴壑生虚籁,月林散清影。
天阙象纬逼,云卧衣裳冷。
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

看到第一句,或许有人会问,题目中明明说是到“奉先寺”旅游,第一句中为何又说“招提”呢?《僧史》中的记载能给我们答案,“魏太武始光元年,创造伽蓝。立招提之名”,原来“提招”就是佛寺的意思。据此可知,首句开篇点题,白天的游览没有尽兴,索性夜宿龙门寺,可见诗人的游兴之高。

既然夜宿山寺,诗人肯定不会早早地就睡觉的。于是,诗人开始了夜游之旅。奉先寺的夜景对诗人来说是新奇的,于是诗人动用多种感官来写龙门寺之夜,诗人听到“阴壑生虚籁”,从山的北谷中传来微风拂过树林的声响;诗人看到“月林散清影”,月光穿过山林之后,星星点点地散落在地上。此刻的奉先寺是幽静的,此时诗人的心境是恬淡的。

可想而知,月光下树林的清影一定引发了诗人的好奇心,他想知道是怎样的月光才能营造出眼前的这一幅幽景呢?于是,诗人仰望夜空,发现“天阙象纬逼”,满天繁星好像是压在龙门山上一样!可能有人会说:“等等,人家诗人可没写龙门山!”其实,“天阙”就是龙门山,韦述的《东都记》这样记载道:“龙门号双阙,与大内对峙,若天阙然。”据此,我们可知,龙门山的一大特点是高峻,诗人用一个“逼”字写出了龙门山的这种特点。因为山高,又是夜晚,夜宿山寺,自然而然会“云卧衣裳冷”。

诗人在夜游之后睡去,欲醒未醒之际听到了奉先寺的晨钟声,“令人发深省”,晨钟之声让诗人猛然间有所觉悟。佛教的觉悟分为两种,一是“声闻”,一是“缘觉”。“声闻”即由声音触发的觉悟,诗人的“发深省”就是这一类。诗人醒悟了什么?他给我们留下了空白。但诗人却给我们留下了醒悟的路径,那便是心静是有所悟的前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杜甫五律《游龙门奉先寺》读记
即是仄韵,不妨入律,杜甫《游龙门奉先寺》的几个特点
沈德潜编《唐诗别裁集》卷二(五言古诗):杜甫《游龙门奉先寺》
诗词笔记:月林散清影
经典阅读:简·赫斯菲尔德的杜甫与山
李白笔下的月光世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