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程颢《春日偶成》:别人不懂我的快乐,又有什么关系?
鲁迅说:“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一针见血地点出了人类个体之间在感情上做不到感同身受的社会现象。北宋著名理学家程颢对此深有体会,他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春日出游,结果他发现路人并不能真正理解他的快乐,但他毫不在意,欣然赋诗一首,名为《春日偶成》,原文如下: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云淡风轻近午天”,时间接近正午时分,微风轻拂,云层淡薄,又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春日。在这样的春日里,诗人欣然出游,抬头欣赏淡淡的云彩,用心体会轻轻拂面的春风,心中惬意恬淡。沉浸在这明媚的春光中,诗人不知不觉间忘记了时间,等他反应过来的时候,时间已接近中午时分。诗人对春光的喜爱,由此可见一斑。
“傍花随柳过前川”,诗人穿行于花柳之间,不知不觉来到了前面的河边。一路花红柳绿,陶醉于春光的诗人不知不觉已经走了很远,来到了河边。前一句写出游时间长,不知不觉之间,时间已接近中午;这一句写行程之远,不知不觉就来到了河边。上下两句构成因果,衔接自然。更妙的是,诗人忘记了时间,忘记了路程,完全陶醉于沿途的风光之中,他在这风光之中找到了快乐。
“时人不识余心乐”,人们不理解我此刻的快乐。在风和日丽的春日里出门踏青,是自然而然的事,在出游中,诗人体会到了游览之乐。但是,诗人却无法把这份快乐和周围的人分享,因为周围的人不理解诗人。内心的快乐无法和别人分享,甚至有人会冷嘲热讽地说:“这有什么值得高兴的呢?”这是一件让人沮丧的事情。
“将谓偷闲学少年”,他们还以为我在学年轻人,趁着大好时光忙里偷闲呢。这一句点出周围的人不理解诗人的原因,因为他们评价人的举止时,有一种刻板意识,在他们看来,人处于什么年龄阶段,就只能做那个年龄阶段应该做的事情。如果做了其他年龄阶段的人该做的事情,在他们看来,就是出格了。所以,他们以为诗人在学年轻人,忙里偷闲。
诗人从上帝视角写当时的人们对自己出游的评价,这意味着诗人对这些评价毫不挂怀。既然无法与他人分享这份快乐,那就自得其乐好了。由这首诗,我们可以窥见程颢的另一个侧面,除了理学家形象之外,他还是一个热爱自然,欣赏自然的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说我听:“知先后,几近道也。”
不醉闲言
时间在走,年龄在长,懂得多了,看透的多了,快乐的也越来越少了
时间在走,年龄在长,懂的多了,看的透了,快乐也越来越少
铂程斋
一岁年龄一岁人 时光打磨成熟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