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范仲淹《野色》:诗意地栖居
人生各有悲欢,不必强求悲欢于他人的悲欢,只要自己能在这悲欢之中体会到生命的本味,便是至真至美的生活。宋代诗人范仲淹在《野色》一诗中就抒发了这种情感,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非烟亦非雾,幂幂映楼台。
白鸟忽点破,残阳还照来。
肯随芳草歇,疑逐远帆来。
谁会山公意,登高醉始回。

“非烟亦非雾,幂幂映楼台”,它不是炊烟也不是雾霭;却到处弥漫笼罩着楼台。诗人这首诗中的“野色”,并不是我们惯常所理解的原野的景色,它应该是一种具体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呢?它不是炊烟,不是雾霭,但却具有炊烟和雾霭的特点,朦胧、轻盈,笼罩着楼台,仿佛是给世界披上了一层轻纱,使人愈发为之着迷。

“白鸟忽点破,残阳还照来”,白鸟掠过忽然将它点破;斜映的夕阳又将它照开。诗人登高远眺,沉醉于无边的“野色”之中。他看到,这“野色”是如此的轻灵,随着飞鸟扇动翅膀的气流而流动,幻化出别样风姿。他看到,这“野色”薄如轻纱,只见夕阳的余晖轻松地透过它,散发出千万道金色光辉。轻灵与柔美之间,为世间增添了千百胜景。

“肯随芳草歇,疑逐远帆来”,它哪里愿意随着芳草而消失呢?我怀疑它正随着遥远的帆影到来。诗人眺望远接天际的芳草,在视线的极远处,却寻不到“野色”的影子。但诗人相信,望不见并不意味着它随着远接天际的芳草而消失不见,这“野色”弥漫于天地之间,或许,它正随着远方的帆影奔赴而来呢。

“谁会山公意,登高醉始回”,有谁能理解山公的意趣呢?我登高远眺直到大醉之后才回来。此时此刻,诗人以晋代喜爱游赏山水的山简自比。他正登高纵目,欣赏弥漫于天地之间的“野色”,并为此沉醉,即便这种乐趣只有自己知道,又有什么好沮丧的呢?不如面对无限风光,纵情畅饮,大醉而归吧。

古人云:登高能赋,可以为大夫。诗人以其非凡的才情,写难状之景,如在目前,为我们描绘了那轻盈的、柔美的、流动的“野色”。从而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即使无人理解,自得其乐之间也有无限的快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范仲淹这首极美的诗,告诉了世人“野色”有多美?惊艳了整个春天
范仲淹平生绝美之作,一开篇就是大手笔,如梦如幻惊艳了900多年
炊烟绿柳,芳草幽幽
宋朝最"懒"诗人,一首诗只写2句,却被千古传诵
《唐诗》素描合集
苏幕遮 范仲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