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四川省南充市概况

南充市处在四川省东北部、嘉陵江中游,由于处在充国南部得名;管辖3个区(顺庆区、高坪区、嘉陵区)、5个县(西充县、南部县、蓬安县、营山县、仪陇县),代管1个县级市(阆中市);户籍人口7525838人;幅员面积12479.96k㎡。

南充历史悠久,源自汉高祖公元前202年设立的安汉,至今建成2200多年。春秋以来历为都、州、郡、府、道之治所;解放初期为川北行署区的驻地,国家规划定位的成渝经济区北部中心城市,四川省东北城市群的双核之一。

截止2015年,南充GDP总量达1516亿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1389亿元,南充是三国文化和春节文化的发祥地,民风淳朴,民俗优雅,三国文化、丝绸文化、红色文化和嘉陵江文化交融生辉。

建制沿革

夏时期,为“有果氏”之国

嘉陵江第一曲流

商时期,属巴国

周时期,巴子国属地。

秦惠文王更元九年秦灭巴,十一年置阆中县,隶巴郡(今重庆市)。秦代郡县建置依旧。

西汉时期,析阆中县置安汉(今南充)、充国县。新莽时更安汉县为安新县。

东汉时期,境内置巴郡,辖安汉(郡治)、阆中、西充国(充国更名)、南充国县(析充国县置)。建安六年改巴郡为巴西郡,郡治迁阆中,隶属未变。

三国蜀汉、西晋、成汉时,郡县依旧。

东晋时期,阆中为北巴西郡郡治,辖西充国(郡治)、南充国、安汉、羔羊县(今仪陇境)。

南北朝时期,郡县迁今绵阳市境内侨置,辖阆中(郡治)、安汉、西国(西充国改)、南国(南充国改)、羔羊县。南朝齐时,郡县建置依旧。南充安汉阁朱德故居唐代,隶山南西道,境内置3州,辖阆州(阆中郡)阆中(阆内改,州郡治)、思恭(今阆中境)等19县。

五代时,州县设置未变。后唐于阆州置保宁军,于果州置永宁军。

北宋时期,境内置3州,辖隶成都府路的果州南充(州治)、西充、相如等13县。

南宋时期,境内置1府,辖隶潼川府路的顺庆府南充(府治)、西充、流溪县及隶利州路的阆州阆中(州治)南部、新井、奉国、新政、西水县和蓬州蓬池(州治)、仪陇、营山、伏虞、良山、相如县等2州15县。

明代隶四川布政使司,境内置2府,辖顺庆府南充、西充县和蓬州、营山、仪陇县,保宁府阆中(府治)、南部等1州6县。

民国时期隶四川省,境内置嘉陵道,辖南充(道治)、阆中、南部、西充、营山、仪陇、蓬安(蓬州改)等7县。民国24年,境内置第十一行政督察区,辖南充(区治)、蓬安、营山、仪陇、西充、南部等6县。阆中隶第十四行政督察区。

建国后隶川北行署区,境内辖南充市(区治,区直辖)、南充、西充、南部、仪陇、营山、蓬安等1市6县;属南充专区(治今岳池县九龙镇)。

1952年撤川北行署区,隶四川省,南充专区治迁南充,辖县未变,南充市改属南充专区。

1968年南充专区更名南充地区。

1993年7月撤南充地区、南充市及南充县,设立南充市(地级),辖顺庆(市治)、高坪、嘉陵3区及西充、南部、仪陇、营山、蓬安5县,阆中市由四川省直辖,南充市代管[1]。

地理环境

折叠

地理位置

南充市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嘉陵江中游,介于北纬30°35′——31°51′、东径105°27′——106°58′之间。南北跨度165公里,东西跨度143公里。东邻达川市,南连广安市,西与遂宁市、绵阳市接壤,北与广元市、巴中市毗邻。幅员面积12494平方公里。辖顺庆、高坪、嘉陵三区和西充、南部、蓬安、营山、仪陇五县,代管省辖阆中市。南充市人民政府驻顺庆区。

折叠

地形地貌

南充市可分为北部低山区和南部丘陵区两大地貌单元,地势从北向南倾斜,海拔256~889米。地貌类型以丘陵为主,浅丘平坝、中丘中谷、高丘低山类型大体各占1/3。

折叠

气候环境

南充市属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光热水主要分布于农作物生长区;气候特征:春早、夏长、秋短、霜雪少、冬暖;年平均气温17℃左右;年日照时间处于1200-1500小时范围内;年降雨量1100mm;灾害性天气(如秋绵雨、干旱、洪涝、大风、冰雹等)频率较大,持续时间较长,全年以西北风为主。

自然资源

折叠

土地资源

南充土壤包括5个土类、10个亚类、31个土属、85个土种,其中以紫色土、水稻土为主,紫色土约占全市土壤面积的60%.

折叠

水资源

南充市境内主要的河流有嘉陵江、西河、东河、清溪河、枸溪河、

嘉陵江

白溪河、螺溪河、西充河,均属于长江流域。全市水资源总量为400多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径流量深335mm,地表多年平均径流总量41.91亿立方米,全市人均拥有水量600m,低于全省和全国的平均水平。

折叠

旅游资源

南充风景旅游资源丰富,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阆中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南充,有以三国文化为主线的陈寿万卷楼、张桓侯祠等,有省级风景名胜区锦屏山、西山、白云寨、升钟水库等,还有朱德故里、罗瑞卿故里等,集历史文化名城、三国文化、朱德元帅故里为一体。

南充古朴,钟灵毓秀,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因立城久远,人才辈出、文化传统深厚,故市内佳境众多,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拥有全国和省、县三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多个,旅游景点60余处。

折叠

动植物资源

南充动植物种类繁多,共有植物近2000种,其中药用植物700余种,全国重点药用植物300多种[3]。

折叠

矿藏资源

境内金属矿产贫乏,部分非金属矿产储量丰富。南充地下盐矿资源极其丰富,南充盐盆是西南地区最大、位居全国前茅的天然盐矿,盐岩地质储量1.8万亿吨,石油储量7779万吨,天然气储量1千亿立方米。另有砖用页岩5292.9万吨,主要分布在市辖三区和阆中市;建筑用沙砾64318万立方米,主要分布在市辖三区、蓬安县、阆中市和南部县;砖瓦用粘土566.52万吨,主要分布在阆中市、南部县和西充县;膨润土4.84万吨,主要集中在营山县。

社会事业

折叠

文化事业

2015年末,全市文化系统内艺术表演团体4个,艺术表演场所2个,文化馆10个,文化站421个,公共图书馆10个。全市博物馆8个,文物保护管理机构12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3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93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项。

折叠

教育事业

2015年年末,全市小学264所,招生6.43万人,在校生36.20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429所,招生5.44万人,在校生17.48万人。全市普通高中71所,招生4.52万人,在校生13.92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42所,招生2.18万人,在校生6.82万人。特殊教育学校9所,招生144人,在校生1086人。

全市普通高校4所,普通本(专)科招生2.07万人,增长2.3%;在校生7.04万人,增长3.7%;毕业生1.84万人,增长3.6%。研究生培养单位2个,招生1117人,在校生3053人,毕业生1030人。

四川省阆中师范学校

四川省阆中师范学校创办于1956年,占地面积330余亩,

学校大楼

系国家级重点中等专业学校。在五十多年的办学历程中,阆师人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辉煌:学校曾五次获得国家级表彰奖励,成为全国百所中师名校之一;首批通过国家教委领导组织的中师标准化建设评估检查,总评为达标优秀;多次被四川省教厅表彰为“校风示范校”、“四川省德育工作先进集体”;1985年以来至今保持四川省“文明单位”的称号;全面通过国家教育部小教大专办学水平评估,是全省仅存的九所中等师范学校中规模最大、在校学生人数最多的中师校。

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国家级示范高

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是一所拥有八十七年辉煌办学历史的巴蜀名校

南充高级中学嘉陵校区

。学校于1927年由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语言文字学家吴玉章先生创办,1950年与张澜先生创办的私立建华中学合并,1952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正式命名为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学校以悠久的历史传承、厚重的文化积淀、光荣的革命传统、优秀的师资队伍、一流的教学设施、鲜明的办学特色和辉煌的办学业绩而闻名遐迩。在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新时代,学校秉承“弘扬诚勇、追求卓越”之校训和张澜先生“责在人先,利居人后”的箴言,将办学思路定格为“全面育人、整体和谐、务实创新、追求卓越”,形成了“知荣辱、明礼仪、会感恩、成大器”的育人理念和独特的办学传统,锐意改革创新,攻坚克难,负重拼搏,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

南充一中

南充一中肇建于1936年,1963年跻身四川省30所重点中学之列,

南充一中

1980年被确立为首批省级重点中学。2002年,政企携手打造,南充一中欣逢盛世,成为一所高起点、高规格、高质量的股份制学校。历七十春秋,学校吐故纳新,弦歌不辍,先后被评为“四川省省级重点中学”、“四川省校风示范学校”、“四川省体育传统项目示范学校”、“四川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等。

南充市白塔中学

四川省南充市白塔中学,系四川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地处风景秀丽的嘉陵江畔,

南充市白塔中学

紧邻白塔公园。其前身为原国家副主席、著名民主人士张澜先生于1914年创建的 南充县立中学,现由白塔校区、下中坝校区两个校区组成,占地200余亩,有教学班163个,学生10000余人,在职教职工近600人,有特级教师9人, 全国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5人,省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20余人,省教学名师4人,省级骨干教师30人。

南部中学

四川省南部中学始建于1924年,源于1887年(光绪13年)创立的“凌云书院”。

南部中学

1982年成为首批省重点中学,1994年被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1997年被授予省级“校风示范校”,2002年通过四川省示范性高中验收。校园依山傍水,占地300多亩,建筑面积10万余平方米,分为东区、西区和行政办公区,其中,东区为高中部,西区为初中部;现有教职工465人,本科学历达90%;教学班150个,在校学生9000余人。学校有一流的办学条件,校园网、校园电视台、图书馆、阅览室、实验、电教等设施设备配置齐全,学生食堂、学生公寓能满足4000人食宿,运动场所宽阔,为莘莘学子提供了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

折叠

科技发展

2015年实施重点科技计划项目71项,其中承担国省科技计划项目57项。获省科技进步奖4项。全年申请专利1543件,其中发明专利311件;授权专利1007件,其中发明专利72件;实施专利51项,新增产值13.5亿元。行政机关立案处理专利案件11件。

年末有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7家,实现销售收入16.97亿元,实现利税2.27亿元。全年登记技术合同38份,合同金额3854万元。

折叠

医疗卫生

2015年末,全市卫生机构(含村卫生室)8712个,其中医院132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8506个;床位32634张,增长10.0%。卫生技术人员28332人,增长7.8%,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2048人,注册护士10037人。妇幼保健机构10个,执业(助理)医师323人,注册护士432人。乡镇卫生院445个,执业(助理)医师2295人,注册护士1028人。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9.5%。住院费用实际补偿比提高到66.0%。基本药物上网采购率53.6%。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245.7/10万。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持续下降,分别降至8.8/10万、4.6‰和6.2‰。

折叠

社会保障

2015年末,全年纳入城市低保人数22.88万人,农村低保人数54.72万人。符合条件的五保供养对象全部纳入供养范围,共计7.02万人,其中集中供养五保人数3.07万人,集中供养率43.7%。养老服务设施总床位数3.75万张。建立社区服务机构713个,其中建立城镇社区服务机构580个。销售福利彩票5.26亿元,直接接受社会捐赠183.7万元。

全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06.17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不含失地农民)17.04万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91.05万人,参加工伤保险职工21.13万人,参加生育保险职工9.20万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92.17万人。

折叠

新闻媒体

2015年全年出版地方报纸5种,出版量3375万份;出版期刊5种,出版量339万册。全市广播电视台7座,中短波发射台和转播台8座。广播综合覆盖率98.9%,电视综合覆盖率98.0%。有线电视用户95.25万户。

折叠

体育事业

2015年全市举办各类正规运动会9场,参加运动会人数2万人。我市运动员参加世界级比赛获奖牌数5枚,参加国家级比赛获奖牌数29枚,参加省级比赛获奖牌数51枚。全市共有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12个。全市新建全民健身路径27条,累计共建405条。

折叠

环境保护

2015年市本级环保能力建设使用资金总额1587万元,其中监测能力建设使用资金122万元,监察能力建设22万元,环境监管运行保障1176万元。市级环保部门承办人大建议数12件、政协提案数7件。全市受省级环保部门委托的机动车环保检验机构7个,检验人员74人。全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数18个,酸雨监测点位数6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监测点位数374个,环境噪声监测点位数269个。全市开展污染源监督性监测的重点企业156个。嘉陵江干流南充段出境断面水质达Ⅱ类标准。主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64天,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56.3分贝。市本级共开展社会环境宣传教育活动5次,活动参与人员10万人。

全年单位GDP能耗下降5.5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7.16%。

折叠

城市建设

2015年全市城区建成区面积235.34平方公里,比上年扩展8.64平方公里;

嘉陵江大桥夜景

建成区居住人口229万人,比上年增加8万人。主城区建成区面积115平方公里,人口110万人。建成区园林绿地面积8382公顷,比上年增长6.7%,建成区绿地率35.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0.6平方米,人均城市道路面积12.5平方米。城市供水总量17603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4.4%[4]。

历史文化

折叠

文化现象

嘉陵江文化

南充市以嘉陵江为依托,有顺庆区、嘉陵区、高坪区三区和南部、蓬安、仪陇等六县,在2000多年的历史中,南充各县市因为嘉陵江的孕育,形成了以嘉陵江为主线的文化旅游带。

红色文化

南充有着光荣的革命斗争历史,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辛亥革命时期,南充就是全川民主革命斗争的中心区域之一。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南充有5万多人参加红军,其大多数人血洒疆场,解放后有2.72万人被定为革命烈士。朱德旧居、朱德纪念园、罗瑞卿故居、张澜纪念室、张思德事迹陈列室、顺泸起义遗址等,是当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丝绸文化

南充,国内外闻名遐迩的丝绸城。“天上取样人间织,满城皆闻机杼声”,这脍灸人口的诗句,是对著名“蚕桑之乡”、”丝绸之城”南充的形象写照。中国四大蚕茧、丝绸生产出口基地之一,四川最大的丝绸工业中心。西汉,南充丝绸成为朝廷贡品;唐宋,南充”顺庆大绸”饮誉京城,畅销丝绸之路;果州之绫,被日本皇室珍为国宝;1915年,南充丝绸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盖群芳而获金奖。南充丝绸畅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出口丝和绸曾分别占四川省出口丝、绸的50%、80%,被外商誉为“万能丝”、“万能绸”。南充丝绸具有“享天宝物华之誉,胜苏杭品质之优“的美名。

三国文化

南充是“三国文化”的发祥地,世称“并迁双固”的陈寿著文史兼美的不朽名著《三国志》。南充被联合国定为世界三国文化研讨会永久会址。南充市境内三国址较多,诸如万卷楼、张飞庙、谯周墓、王平墓、瓦口关古战场等,为其形成了独特的“三国文化”。

春节文化

中国春节文化之乡。阆中天文学家创立了举世闻名的《太初历》,中国使用的农历是在其基础上修改而成。《太初历》确定了岁首,春节由此开始。2009年,阆中被中国名家艺术家协会授予“中国春节文化之乡”的称号。

折叠

地方风俗

商周时期,南充境内为巴人居住区,人们狩猎耕作,慓勇尚武,喜习歌舞。公元前314年,秦灭巴后置巴郡,推行秦制,并迁“秦民万家”入巴蜀。随着农业的发展和手工业、商业的繁荣,加之关中文化的影响,境内民俗亦发生变化。秦亡后,楚汉相争,境内土著继承先人传统,天性劲勇,惯于征战,曾助刘邦“诳楚安汉”、“还定三秦”。西汉以后,好学之风日盛,境内文臣武将、文学、天文学等方面人才辈出。唐宋以来,中央集权制不断加强,兴科举,重人文,境内多出状元、宰相、士大夫,民风淳朴勤劳。杜甫诗叹:“喜见淳朴俗,坦然心神舒。”明代诗人黄辉概括南充民风:“其君子文而质,兼汉代经术节义之良;其野人朴而忱,类上世葛天无怀之盛。”

明末清初,湖广填四川,带来各地不同习俗,形成“五里不同音,十里不同俗”的特殊现象。清中叶以后,各省移民后裔相互交流和影响,并与本地土著人习俗渗透融合,民俗渐趋一致,形成具有南充乡土特色的民风民俗。民国时期,废科举、兴学堂、剪长辫、放裹脚,改行公历,增加新节,倡导“新生活运动”,民风民俗亦有不少改变。南充流行的民谣民谚、山歌俚曲,为一方民俗之载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经过民主改革、社会主义改造,生产关系发生根本变革,人们的思想观念和风俗随之发生变化。破除封建迷信,提倡新事新办,陈规陋习得以清除。“文化大革命”中,极“左”思潮泛滥,旧有民俗受到强烈冲击,许多民俗现象一度中断。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市经济及各项社会事业快速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民风民俗发生明显变化,传统的优良习俗得以发扬,丰富多彩的现代生活方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健康、文明、进步的新民俗逐步形成[5]。

折叠

名优特产

保宁醋

保宁醋厂生产的保宁牌醋是我国传统佐餐、调味品,系中国四大名醋之一

保宁醋

,因产地阆中为历史上保宁府所在地而得名。1915年保宁醋即获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金奖。保宁醋以麸皮、大米、小麦为主要原料,采用古传秘方配置60多钟药材制曲发酵,取松华井泉水精酿而成,酸中有甘,风味独特,开胃健脾,有益健康。保宁醋香飘五大洲,有“离开保宁醋,川菜无客顾”之说。

张飞牛肉

张飞牛肉产于阆中市。境内回民聚居,张飞牛肉是具有浓厚的回民风味的特产。

张飞牛肉在清代乾隆年间就远近驰名,至今已有二百年历史。民国时期在成都“劝业会”上又曾被评为“上等食品”,自此声誉更佳,至今不衰。

张飞牛肉分生、熟两种:选用精肉切成五百克左右方块、去掉边筋板韧,用咸味香料浸渍,用力反复揉搓,务将血污、水份挤尽,使肉质疏松,再加香入缸,密封腌制。出缸后,用“百草霜”(一种特制的香料粉末)反复抹于肉表,烈火煮熟,沸水起锅,即为熟干牛肉。

生干牛肉又称风干牛肉,系选用牛腿肥厚筋肉制成.在冬季加工,用咸味香料抹揉,入缸加压腌制,然后出缸用古柏烟熏,至色泽金黄,始以微风吹拂,至七、八成干时,再加香料入缸密封,以待食用。

张飞牛肉色显玫红,滋润光亮,肉质细嫩,纹丝紧密,不干、不燥、不软、不硬.食之,咸淡适口,五味俱香,具有浓郁的山野味,宴席配餐,伴酒佐。

嫩尖冬菜

'十里闻香不是花,南充嫩尖冬菜芽,煎、炒、蒸、炖均可口,品尝其味果不差'。这是赞誉南充嫩尖冬菜而流传颇广的一首民谣。

南充嫩尖冬菜,是四川省四大腌菜之一。它色黑褐,质脆嫩,光泽油润,咸淡适度,味美香浓,存之愈久,品味愈高(陈年期有两年、三年、五年等档次)。南充嫩尖冬菜,不仅色佳味美,香气横溢,而且营养丰富,有开胃健脾增进食欲的功能。它的主要营养成分:每五百克含蛋白质二十六克,脂肪一克,糖一百克,矿物质一点一六克,还含有氨基酸、乳酸和多种维生素,热量五点五千卡。

南充嫩尖冬菜是久负盛名的传统调味佳品,在《川菜菜谱》中,冬菜是五十多种名菜不可缺少的佐料。《中国财贸报》、《商品知识》等报刊,都载文专题介绍过南充嫩尖冬菜。南充嫩尖冬菜畅销全国各地和日本、朝鲜、苏联、南斯拉夫、美国等国。

南充嫩尖冬菜历史悠久,早在清嘉庆年间(公元1796--1820年)即有庆冬菜'之称。清道光年间(1844年),南充人张德兴经营酱园,在吸取客商陈永顺和雇请的林姓师傅传统酿造经验的基础上,改进腌制方法,提高了冬菜质量,'德兴老号'冬菜便闻名于世,民国初年,运销省内外。抗日战争胜后,南充人任近委开设'十里香'酱园,出售'十里香'冬菜。自此,'德兴老号'冬菜和'十里香'冬菜,统称嫩尖冬菜。

嫩尖冬菜系选用十字花科,云台属叶用芥菜中的箭杆菜作原料。该菜岁寒生长,隆冬成熟,采收后剖心挂晾,经日晒、风萎露润、霜煎,便从菜心生长出嫩芽寸许,剪下腌制,因名'嫩尖',由于生产加工在冬季,故名'冬菜'。

“张飞牛肉”“保宁醋”“冬菜”是南充三大名优特产,称为“南充三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地理:四川省(南充篇)
历史名地:阆中
国务院批复了!南充在全国的真实地位居然这么牛!
南充这11所中学真是不得了!知道的人个个竖起大拇指…
说说南部县的来历
【广州文苑】No.80279期[长篇小说烽火朝阳连载]D版||​高崇炳著 (第七至第九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