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在台北,朝十晚九

我在台北,朝十晚九




金马奖从某种意义上已经办成了金马电影节,除了颁奖礼还有影展,影展是从11月13号到28号,普通观众也可以走进特定影院感受金马。看片这些天,执委会选的都是有些年头、历史感厚重、文化气息浓的电影院,观众络绎不绝,有年轻人,也有中年人,甚至有一天我看到一对老年人相互搀扶着、蹒跚举步来看影展。站在人群中,突然感觉到电影于台湾人,已经是一种生活。

光点展区艺术感浓厚,是在旧工厂里的创意新区。看片间隙,我和其他评审们在影厅附近散步,走进一间小小的咖啡馆,咖啡馆门口藤蔓肆意生长,在秋天里却显得绿意盎然,在这间咖啡馆的展架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电影DVD,很多都是市面上找不到的电影,我意外的看到了我参演过的《红玫瑰与白玫瑰》,那个时候我上大学二年级,巧的是那正是我和身边的一位评委朴若木结缘的一部电影。我拿着影碟,感动的情绪扑面而来。

在和台湾电影人聊天时他们告诉我,2002年,台湾本土电影市场占有率仅0.5%,金马奖更因补助金被冻结而差点停办。这种情况和前几年内陆的电影市场非常相似,好莱坞大片的滚滚洪流碾压般地将本土电影逼到墙角,但台湾电影没有屈服于这种强势。台湾电影人依然把目光转向台湾本土社会,近几年台式小清新完美逆袭、台式励志热血翻滚,这些具有台湾本土特色和情怀的电影重振雄风。他们的电影总有一种浓烈鲜明的本土气息,把一个个发生在台湾当下的故事说的细腻温暖,情意流动,用观众最熟悉的方式讲述本土故事,台湾人对文化的恭敬、尊崇还有传承投射到电影作品中就是三个字“接地气”。接地气却不取媚观众,让电影回归最原始的功能,就像我曾经看到一个台湾导演说过的“为台湾人的生活、历史及心境塑像。”相比好莱坞商业大片,这些发生在身边的故事更容易激发观众共鸣。就像内陆今年也开始冒出很多关注80后青春、成长的片子,引起一代人的追捧。我一直很希望可以接拍一些这样充满本土生活气息的剧本,为这个时代的真实塑像。台湾某部电影有一句台词“电影发明以来,人类的生命至少延长了三倍。”这正是对电影本身最好的注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没了14亿人的关注,第56届台北金马影展还有办下去的必要吗?
巴黎影展:台湾女性创造浪潮,豆瓣片单影片资讯全在这里
腊戌才子赵德胤得奖无数的电影《冰毒》,将首次在缅甸公映
2017年第54届金马奖红地毯星光荟萃
金马奖的未来在哪里
《娱乐底片》第70期:李冰冰在台北的“朝九晚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