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陆氏原创文学】纪念我的父亲陆道炎



父亲陆道炎母亲舒爱丽


我的父亲陆道炎,生于一九二五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于一九九五年六月二十七日去世,终年70岁。陆道炎是一位对中国眼科医学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医学科学家,是承前启后身体力行的开拓者,其短暂的一生,促成并开创了中国眼科医学事业的辉煌,拯救了无数的眼疾患者。

 

父亲毕业于原上海圣约翰大学医学院七年制医科,圣约翰医学院解放后改为上海第二医学院,父亲即留在上海第二医学院工作,先后在仁济医院及新华医院眼科工作,任上海第二医学院(后改为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眼科学教授,上海第二医学院眼科教研室主任及新华医院眼科主任。一九八一年起任中国卫生部眼科医学学部委员。

 

圣约翰大学是美国基督教圣公会在上海开设的一所综和性教会大学,在民国时期是赫赫有名的大学,顾维钧,宋子文,荣毅仁,林语堂,邹韬奋,施肇基,鲁平,俞大维,严家淦等名流均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该校课程采用全英语授课,毕业生以英语极为流利而著名,学生平时均著西装领带,风流倜傥,毕业后大多成为一代社会栋梁。

 

我父亲能进入圣约翰大学医学院学习,也因为我祖父陆南山的超前眼光。我祖父是一位著名的中医眼科专家,却在三四十年代就看到了西医在中国的发展前景,预计西医将在中国成为主流医学,因此他把七位子女先后送进了大学学习,全部受到了正规的现代西式高等教育,我父亲陆道炎是长子,最早毕业于圣约翰医学院,继承并发展了祖父的眼科事业,成为一名承前启后,对中国眼科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医学科学家。


一九四九年摄于上海湖南路家花园。后排左起舒爱丽,陆道炎,祖父陆南山,祖母吴卿,陆道培,陆慧珠,前排左起陆丽珠,陆道政,陆珊珠。



四十年代的圣约翰大学



圣约翰医学院集体照,前排左起第一人为陆道炎,后排左起第二人为翁仲颖



手拿毕业证书的上海圣约翰大学医学院毕业照,左起第二人为陆道炎


我父亲陆道炎与我母亲舒爱丽于一九四九年四月结婚。我祖父陆南山与我外祖父舒天城本是至交,陆舒两家都是名闻遐迩的知名人士。结婚那一天,在上海当时著名的康乐酒家举行婚礼。据我母亲回忆,那一天停在康乐酒家的小轿车一眼望不到边,各界名流络绎不绝,大厅里的西洋乐队奏着圆舞曲,舞池里摩肩接踵,热闹非凡。

 

我母亲舒爱丽毕业于同德医学院,日后也成为一名著名的眼科医生,擅长于青光眼与白内障的诊断与治疗,长期担任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眼科主任。


1949年陆道炎与舒爱丽在婚礼上的留影


陆道炎于一九五二年进入上海市仁济医院眼科工作。仁济医院是上海最早建立的也是当时上海规模最大的教会医院。在激情燃烧的五十年代,在当时的眼科主任曹福康的带领下,陆道炎与同事们刻苦钻研,于一九五五年设计制作了中国第一台眼底摄影机,填补了我国眼底摄影与眼底摄影机的空白。一九五六年陆道炎获得上海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并获得陈毅市长亲笔签署的奖状一份。我母亲舒爱丽也因工作成绩优异于一九五八年获得上海市三八红旗手金质奖章一枚。


摄于一九五二年的陆道炎



意气风发的青年医师,前排左起第四位是陆道炎



陆道炎在仁济医院,背景是外滩和平饭店


一九五七年陆道炎作为最早的先遣小组成员之一,进入杨浦区为建设新华医院进行选址勘察,新华医院建成后,即入院担任眼科副主任,从此开始了在上海市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近四十年的眼科医学生涯。

 

 

进入六十年代,陆道炎以老年人至盲的首要疾病白内障作为主要研究课题,于一九六五年在新华医院革新创造了白内障冷冻摘出术,使用二氧化碳干冰与丙酮作为制冷剂,发展研制出新型的白内障摘出器及相应的的白内障囊内冷冻摘除术。该项论文由陆道炎于一九六五年在武汉举行的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首届代表大会上宣读,并随后发表在一九六五年中华眼科杂志上,引起当时眼科学界的震动与赞扬。

 

 


与父亲一起工作几十年的新华眼科老同事

后排王丽天,前排左起陈维真,曹福康,陆道炎,陈鴻矶


上世纪七十年代,文革尚未结束,政治环境动荡不安,陆道炎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既无资金又无设备,带领新华医院眼科全体同仁,全力开展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术的研究,于一九七四年首次研制出第一批国产人工晶状体,而后又研制出后房J型人工晶状体,为病人解除了术后双眼单视的问题。率后又研制出更完善的球面等视像后房型人工晶体,技作水准与临床效果直追国际水平,在当时的不可能中创造了奇迹。


陈才根教授, 眼光学工程师与父亲在讨论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的研制


八十年代中期,陆道炎领率的团队首次提出人工晶状体的设计采用非球面的原理,历经八年全体科研人员的努力,从临床病例到动物实验,从电镜光镜到分子生物学研究,这种非球面视像后房型人工晶体的研究终于成功,再次极大提高了视觉成像的质量。该项以“白内障后囊膜混沌致病机理与防治”的研究于一九九二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并获得上海市首届科技博览会金奖,这是新华医院首次获得国家级科研大奖。

 

陆道炎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工作期间,从仁济到新华,从五十年代到九十年代,领率眼科团队连续革新创造出眼底摄影机,白内障冷冻摘出术,超声白内障粉碎吸出仪,诊断早期青光眼的电子计算机,显微手术与显微手术器械,人工晶状体等共三十多个革新创造。陆道炎不光在理论上有建树,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能不断地推出新的理念与方法,不断地研制出新的设备与器械,能在四十余年的时间中不间断地发展与创造,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也是一般常人做不到的。陆道炎的努力,促成了中国眼科医学事业在数十年间的不断进步,为今天的繁荣辉煌打下了基础。

 

陆道炎不仅是一位白内障专家,而且在眼科学的其他领域都有建树,这在他的三十多项发明创造中就可见到,如再深入看一下,仅在百度医学文献上所收集的父亲晚年的论文,光目录就有整七页,有陆道炎署名的论文共有七十余篇,题目涉及到眼科的各个领域,这还没有包括他中青年时写的论文。父亲一生著述丰富,在中华眼科医学杂志及其他各类专业眼科期刊上总共发表论文上百篇,另与夫人舒爱丽著有“眼底图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与盛耀华合编“青光眼的基础和临床”(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此外,他还培养出研究生十余名,并在一九八八年培养出中国第一位眼科学博士姚克。所以,在眼科学这一领域,陆道炎是集医疗,科研,手术器械,高等尖端教育与推广普及于一身的身体力行的开拓者。陆道炎领率的新华眼科团队自上海新华医院建院起,在曹福康,陆道炎,王丽天,盛耀华等历届主任的带领下,一直走在眼科医学临床科研的最前沿,陆道炎也被誉为中国眼科医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我认为这个称呼他是当之无愧的。


盛耀华硕士论文答辩会后留影,左起第四位陆道炎,第五位盛耀华


陆道炎曾多次代表中国眼科医学界出国交流访问。一九七九年参加在法国嘎纳召开的世界白内障与人工晶体会议,被选为大会执行主席。一九八零年参加在美国洛杉矶召开的全美第三届人工晶体代表大会上,作为中国的特邀代表,用流利英语做了题为“中国人工晶状体的现状”的报告,获得与会代表全体起立热烈鼓掌。陆道炎是中国第一位站上世界眼科最高学术讲台的学者,让全世界了解了中国在眼科医学事业上取得的成就。

 

在陆道炎访问美国田纳西州孟菲斯市眼科中心时,该市市长亲自为陆道炎颁发了荣誉公民证书,并赠送象征开启城市大门的金钥匙一把,当地媒体多次对此作了大幅报道。



一九七九年在大连全国眼外伤会议上作访问法国的报告



访美期间与美国著名眼科专家Freeman教授合影



美国孟菲斯市荣誉公民证书


父亲就是一位极为聪明又非常努力的人。他有敏锐的眼光,见多识广,最著重凡事要懂原理,所以任何事情他总是先深入研究原理,并在此基础上能做横向与纵向的思考,因此看问题能举一反三,能看出一件事物的发展方向与前景,并有非常好的判断力。父亲做事异常细心,认真负责,从不马虎潦草。他很少看电视,每天晚饭后到午夜总是父亲的学习时间,看书写文章或给学生修改论文,或是准备第二天查房的病例讲解。

 

 

父亲性格温和稳重,为人谦荪而耐心,遇事不怒,宽厚大器,言而有信,善于团结同事一起努力工作,这也是他得以成功的一个重要方面。父亲生前得到的荣誉称号与荣誉职务不计其数,但他不图虚名,一生治学严谨,兢兢业业,受到大家一致的尊重与爱戴。

 

 

父亲有一次与我谈到一位很出名的医生,他对我说,如果一个人很出名,那总有他的道理。这句话,用到他自己身上也很合适。还有一次,我祖父陆南山,与我父亲陆道炎及三叔陆道培聊天,我祖父开玩笑地说,你们两个人就是太要出名,他们两个听完后哈哈大笑。但玩笑归玩笑,在那个年代,一个人想要出名,还真的必须非常优秀,非常具有真才实学才可以。



陆道炎肖像照



陆道炎全家,前排左起本文作者,陆明德,陆鸣冈,陆文浩


此外,父亲兴趣广泛,有很好的艺术天赋,精于摄影与暗房技术(这里所附的照片很多都是父亲亲自在暗房洗印的),油画素描都很棒,写得一手漂亮的硬笔书法,英语更是无与伦比,还会简单的钢琴与小提琴,称得上是才华横溢。父亲晚年喜欢园艺,我家花园里曾种满了月季,每一种月季都有英文名称,父亲用笔记本记下名称,花色品种与习性,光是这样的笔记本就有好几本,还有几位圣约翰的花友,常在一起讨论养花的心得。




在家庭影集上父亲制作的摄影,插图,诗歌等



陆道炎拍摄的泰山风景



陆道炎在郊外采风


父亲晚年患了巴金森斯症。起因是单位的一位中医师给他按摩肩颈部,大约是用力不当,造成颈椎错位,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都躺在家里用重物牵引颈椎复位,上班时还要用一个颈托托着头部,造成很大的痛苦与困扰,再后来就出现了巴金森斯症的症状。

 

文革结束后,知识分子待遇开始好转,医院先是用一辆面包车接送各科主任,但那辆车只开到淮海路湖南路口,离开我家大约还有十五分钟的步行路程,所以我每天都要送父亲走去那里上下车,父亲总是沿着人行道边沿高出马路的地方行走,高一步再低一步,一上一下的走,我问他为什么要这样走路,他说这样才迈得开步子。每天都走得很辛苦,十五分钟的路,常常走得大汗淋漓。一两年后,单位有了小车,可以开到家门口来接了,父亲上班才变得方便了。


有一年父亲与母亲去参加全国眼科学术代表大会,那时父亲的巴金森斯症已比较重了,那天会议大厅里挤满了人,都是全国各地来的眼科界的代表,父亲走进去时看到人多,一紧张就迈不开步了,这时与会代表们看到这个情景,人群自动在大厅中间让开了一条道,两边的人群自发列队一起热烈鼓掌,为父亲加油!想起这件事,此情此景,真是让人又感动又心酸!

 

 

我们家以前有一个棕色的像手掌般大的小枕头,本是用来擦皮鞋用的。后来父亲让母亲给他在上面用棉布做了一个小球,缝在那个枕头上,每天他都在上面像做手工一样在那小球上缝来缝去。开始我不知道他在做什么,很久以后有一天我突然明白了,那是父亲在上面做手术啊!父亲有一手精湛的手术技艺,手术水平在当时是全国出名的。得了巴金森斯症后,不能再上手术台了,但他不愿就这样荒废了,所以就在家自己练习,希望以后还能再上手术台。很多年以后,父亲知道这个病已没有办法治愈了,才放弃了这个练习。这是另一件让我想起就很揪心的往事。

 

 

新华医院的领导至始至终对父亲的病非常的重视,用于为他治病的药都是直接从国外进口的,二十年间从未间断,但最终未能治好这个病。巴金森斯症直到现在始终是世界医学的一个难题。

 

 

父亲的一生就是中国老一代知识分子的缩影。父亲的事迹很多,特别是医学上的成就,因为我不是学医的,写不出很多具体的细节,如写错也请大家谅解。日常生活上的事虽然见到很多,但我常常不敢去多想,不敢去把它写出来。往事不堪回首,岁月无情,父亲已经逝去二十多年了,希望他能在天国生活得好,不再受病痛的折磨。



二零一六年九月,第二十一次全国眼科学术大会为纪念父亲对中国眼科事业做出的杰出贡献,特别设立陆道炎教授纪念讲座,并对优秀眼科论文的作者颁发该讲座奖杯(见上图),以激励年轻的学者为眼科事业而努力奋斗!






谨以此文献给我的父亲与母亲

纪念陆道炎诞辰九十一周年


陆茫写于二零一六年十月二十日

NYC. USA



本文参考文献

 

陆道炎:在不可能中创造奇迹,施敏

一生追求光明,祝肇荣,新华医院报,2008.10.1

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70周年纪念特刊文章:陆道炎

我所知道的上海圣约翰大学,阿谅,华夏文摘,2012.6.14


相关文章:

【陆氏名医】陆道炎:在不可能中创造奇迹


陆茫文学相关:

【陆氏原创文学】迎着黄昏的太阳

【陆氏原创】回忆我的祖父陆南山

【陆氏原创文学】梦中的初恋

【原创文学】陆茫诗文

【陆氏原创文学】夏天的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年资料应用磁朱丸治疗例白内障临床观察报告 三亿文库
每日一专业,高考不迷茫!-《眼视光医学》
中国最早的西医学院和西医院是哪一家?也许你未想到
眼科网站大全
眼科
骆荣江教授加盟我院!从医三十余年,用“手术刀”书写眼科不倦人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