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山归来不看岳||李小可的写生·黄山篇

“李家山水”在山水画领域中的成就,是很多因素促成的,其中写生是很重要的因素。从李可染先生开始,就一直坚持写生,在大自然中观察、体验,用自己的水墨语言展现出来。李小可也是一直遵循着自己艺术创作的两个原则,“大自然”和“传统”。坚持走出画室,深入生活,深入观察,细微感悟,然后把感动用自己的作品表现,并以此不断创新,不断发展,不断探索。

1978年李可染与李小可在黄山留影

1986年,李小可(左一)与卢沉(左三)周思聪(右一)等人在黄山写生

李小可曾说过:“写生,是李家山水的精髓,所以一直以来,我非常重视写生,每年我的学生都要组织至少两次一个月以上的写生,这些年去过北京十渡、安徽黄山、宏村,河南郭亮、太行山,山西王莽岭,江西婺源、内蒙古乌海,贵州黔东南苗寨等,我也每次都到现场示范创作,为他们授课、改画。” 写生对于李小可的艺术创作,是非常重要的。黄山是中国山水画的圣地,也是李可染先生同李小可共同写生过的地方。李小可曾多次赴黄山写生,并创作大量写生作品。

李小可在黄山西海写生

李小可和研修班学生们在写生

2010年李小可带学生在黄山雨中写生

2010年李小可带学生在黄山写生时合影


黄山,是我的“老朋友”。从 1978 年我陪父亲上黄山,到2007 年担任黄山书画院院长,来过几十次,我几乎爬遍这儿的山峰沟壑。在这里我曾偶遇过日本绘画大师东山魁夷、建筑大师吴良镛和收藏大家王已迁??在这里我见过最梦幻云海、最美日出和雨后彩虹,当然还有四季让人不能忘怀的美景。但想亲眼目睹黄山雪景是我多年来的迫切愿望。2016 年初与书画院同事紧密联系,听说 1 月 20 日左右会下雪,于是我在 21 日到了黄山,雪如约而至,大雪为黄山变装,让我已不识那熟悉的黄山,神奇壮观。黄山雪景的自然之美令我流连忘返。忽然想到父亲不曾见到此奇景,而我是幸运的。

——李小可


在雪后的黄山始信峰留影

在雪后的黄山始信峰留影

雪后的黄山始信峰

雪后的黄山始信峰

李小可《云山》 2011年

李小可《黄山始信峰》 2012年


我觉得黄山与水墨有着本质的契合。山是具象的,可又千变万化,如同中国画中的黑与白,承载着丰富的变化和无限的空间。画黄山,就像是上一堂对自然感知的领悟课,也是面对前人所创精华的传统课。我希望能由此寻求和建构自己对山水的重新认识。

— 李小可


李小可《听泉》 2011年

李小可 《黄山写生》 2010年

李小可《黄山雨中写生》 2010年

李小可《苍墨》 2014年


写生期间,李小可除了完成大量对景写生,还完成了许多幅水墨画的创作。李小可运用自己独特的笔墨,结合时代的新意,淋漓尽致地表现出黄山的崇高雄伟,黄山的变化多端,黄山的烟云缭绕。尊重自然,并从认识和体会自然中寻找新的表现技巧,这就是写生的意义,是创作的基础,是“李家山水”的精神所在。


李小可《山静瀑声喧》 2011年

李小可《崇山茂林源远流长图》 2011年

李小可《苍岩墨象》 2013年 








李可染艺术基金会美术馆“水墨家园·小可行迹”

纪念 · 回忆 · 感悟 · 传承

展览时间:2017年4月25日-5月30日

早10:30-晚17:30

展览地点:李可染艺术基金会美术馆



乘车路线:乘坐地铁10号线在十里河A出口出,十里河桥北乘坐680路公交车在弘燕桥西下车,向西步行100米即到(三个图腾柱子处)。

行车路线:开车行驶至东四环,在窑洼湖桥处进入辅路,继续前行过四方桥后,在弘燕桥下绿灯右转向西(山水艺术大道)第一个红绿灯即到(三个图腾柱子处)。

(位置导航二维码)

联系电话:010-67203123,13801326799

Email:1215036811@qq.com




(编辑 April)


李小可公众微信:lixiaokeart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读你千遍也不厌倦... | 李小可画笔下的黄山
陈履生:从齐白石、李可染到李小可 ——李小可在世纪转变中的传承与发展
展讯丨自然的感动·传承的力量——李家山水三代艺术家对景创作展
纪念李可染先生逝世三十周年“水墨家园——李小可作品展”
嘉德秋拍预览 | 写生中的情与境——李可染 《黄山清凉台》《襟江阁》
李可染的水墨人物品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