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口述历史之老房子系列:邬达克自宅

? 我们会冻结时间,让那些曾经久远的时代影像一一呈现。我们具有引力,能荟萃精彩纷呈的视频和沉淀丰富多彩的资源。我们会365天始终陪伴着你!


口述历史之老房子系列:邬达克自宅


一名建筑设计师,会如何打造自己的理想家园?

拉斯洛·邬达克,上海人都不陌生的建筑设计大师。1918年,25岁的邬达克偶遇了上海这座摩登大都市,随后的29年时间里,他为这座城市留下了60多处印记——国际饭店、大光明电影院、沐恩堂、武康大楼……漫步上海街头,你随时可能和这些建筑不期而遇。在感叹设计之美的同时,你有没有对这位建筑大师自己的家有过好奇?



口述历史之老房子系列”邬达克自宅


红砖、白墙,高耸的烟囱,突出的山墙面,厚重的木门,以及一个超大的花园。这座在番禺路上顺着门牌号也不太容易发现的小别墅,是如今的邬达克纪念室,也是曾经邬达克在上海的家,之一。


1929年,随着三个儿女相继出生,邬达克选址哥伦比亚路22号,设计了一座带大花园的类西班牙风格住宅。但未及入住,他便将这处住宅低价转让给了时任国立交通大学(今上海交通大学)校长的孙科(孙中山之子),转而在马路对面重新购地,设计并建造了他在上海的第三个家。


这是一幢三层的英国都铎复兴式(Tudor Revival)建筑,位于当时的哥伦比亚住宅圈,在租界年代这里不似今日高楼林立,反而是一片郊野风光——大片草地,水网。而邬达克正是看中了这里的田园生活气息。什么是都铎复兴式呢?这一风格的特征是:露明木结构;坡屋顶陡峭;老虎窗,顶窗;直棂窗;烟囱高耸;门廊上部的悬挑等。邬达克自宅正充分体现了这一建筑风格。建筑的整个坡屋顶则采用了木结构,但是一二层呢?从室内的天花板看木梁可能会以为整个建筑都是木结构,其实一二层的圈梁都是混凝土材料,木梁搭在上面。为了加强这种结构伪装,所有暴露于外的混凝土结构都贴了木饰面。这一作法正体现了邬达克对于建筑的理解:建筑是应用艺术,外在的呈现是内部的结果。他从不拒绝将时兴的材料与技术使用在传统风格的建筑之上。   


关于未及入住的那个家,有两种说法:邬达克的女儿阿莱莎·德维特在一次采访中说,因为母亲不喜欢原先的设计风格,为了讨德英混血的妻子的欢心,父亲重新设计并建造了一座英国乡村风格的别墅;另一种听起来更靠谱的说法是,邬达克在当时同期进行的慕尔堂(今沐恩堂)项目中遭遇了资金困难,幸得孙科慷慨解囊,才化解了危机,因此将未及入住的自宅低价转让以作人情。


1937年,邬达克一家搬离了这处住宅,1947年2月上旬,54岁的邬达克带着家人离开了上海,或许冥冥之中他已经意识到,这一次离开会成为他和这座城市的永别,据说,他还同时带走了哥伦比亚路57号旧居里的木门和绘图桌。


2017年,“影像上海”与您不见不散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

网址www.sava.sh.cn

邮箱savaweb@163.com

电话021-62780087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英式乡村风格--邬达克旧居
100年都不过时的“远东第一豪宅”,光厨房就300平方米!
邬达克的第一和最后一栋房子
邬达克因《安家》爆火,虽是个残疾流浪汉,却有“千亿遗产”
建造124幢建筑,25个优秀,看这个匈牙利建筑师如何在上海逆袭
讲述身边的故事绿房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