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八章 谋定力战思辨善行(下)
userphoto

2022.05.09 陕西省

关注

偈语:

谋定有预方无患。

力战有缺才造机。

思辨无休始用疑。

善行无迹终有为。

世上有两种很愚蠢的行为:一是情不自禁,又毫无余地的抬杠。

二是锋芒毕露,又精打细算的行善。
前者彰显思辨泄露了自己的底牌,后者抹黑实践诋毁了自己的价值。
这就是谋不可众,利不可独。思辨的本质是思考运动,这种运动是先于逻辑诞生的思考,所以是可以不讲道理的。但这种基于不讲道理诞生的思考运动的目的却是真知灼见,不过因思考本身是超脱于现实的所以思辨本身也是超脱于现实的,所以思辨是完全主观的个人思考运动。那么不结合实践的思辨必然是虚幻的,永无结果的。单看思辨,它的价值就只有设想。设想的意义就是立意,简单的说就是发现底线、创造标准、确定目标。但立意只是找到了方向,而非找到了真相。世界的真相只能来自现实中的实践。所以追求真相的人是无脑的干就完了吗?当然不是,是用心思考然后用心观察的干,也就是所谓的科学实验。科学与否,在于思考者是否实事求是。而是不是实验,取决于实践之后是否能留下数据,也就是实验者是否留心观察了。那么抬杠这种基于思辨的争辩行为从根本上就是在空中筑楼不切实际。所以注定得不到想要的结果。如果两个抬杠的人杠出好结果了,那就证明他们压根儿就是在相互欺骗还乐在其中。但这种现象其实很常见。

为什么会很常见呢?这源于人类社交的本质。
人类社交的目的就是寻求共识。共识的目的是共存,在已经达成共存共识的基础上还要寻求共识,那目的就变成了寻求快乐。这种寻求的动机是不接受现实导致的痛苦。无法接受自己的思想不被他人认可而痛苦所以选择争辩,而争辩无法改变别人基于现实的不认可,却可以求得安抚。安抚的本质是一种示爱,其实接受共存就是一种示爱,是不过是针对群体的博爱,而安抚则是针对个体的偏爱。所以人类社交的本质就是不同程度的求爱和示爱。

而爱的本质是理性和感性的共鸣,是爱自己。所以抬杠抬出好结果是因为双方都意识到失去对方会比无法证明自己的思想更痛苦,从而选择了欺骗性的退让和妥协。但这种欺骗性的包容却无法弥补抬杠产生时造成的不快,好在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从结果上看他们比那些杠到一无所有的人有智慧,而从品质上看他们就没有那些坚持自我的人讲诚信。所以讲诚信也未必是好事,吃点亏也未必是坏事。争辩中所有的表达都是求爱,或者说为了求得认同,这是一种借力行为。也就是说争辩唯一的正途就是用在借势上,或者叫拉赞助。本质上这是一种求助,但大多数人却意识不到或者不愿意承认这个事实。出于对自身的尊重人们更愿意自己的争辩是掠夺,是暴力。然而它不是,它并不具备强制的力量,哪怕是这个世界的主宰也无法强迫他人的精神屈服。所以暴力争辩从一开始就是一种无知和失败。不接受现实又不自量力的最直接体现就是争辩抬杠。而当你懂得思辨的作用是立意之后,也就知道利用思辨拉赞助的诀窍就是用疑。什么是疑呢?疑首先是种注意力。其本质就是相信,是观察的动机,而观察是实践的前提。实际上疑的性质就是信,只是人不会直接确信,所以就有了疑。这是其一。
所谓:“不怕人不信,就怕人不疑。”疑的价值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比信更大。善用疑者有时候比善得信者更加可怕。不过,持信为王,用疑为妖。所以其实用疑是无奈之举。终是丢了先手的阴谋,所以若是只会用疑那是不行的,若是不会用疑则是万万不行的。前者的失败是真不行,后者的失败是真不是不行。那么如何用疑呢?我们以信作为参照,持信是为了得权。因为信的终点是实践。
而疑是信的起始,所以用疑就是为了造机,这个机会就是观察。疑则生变,变则生机。所以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为战患无知,无知必疑,疑则必败。所以疑的本质还是无知,这是其二。合二为一那疑就是无知的信任,或者说信任未知。简单的说疑就是一种迷信。迷信一定迷茫,迷茫导致盲目,盲则笃守,笃守一定被动。疑是人最多变最可怕的心理状态,可以无中生有。疑得则喜,疑废则悲,疑伤则怒,疑绝则恐,疑凡则思。善用疑者似乎无所不能,其实不然,一切皆疑者庸人自扰罢了。若其人正气浩然,用疑则不可胜。所以何以用疑?善引而已。引人深思而隔岸观火,仅此而已。

很多人认为交易的难点就是辨别真假,他们遇到一个关键位置,然后开始不由自主的急速思辨。思辨,顾名思义就是思考和辨别。而思考和辨别是相辅相成的,思考的越多需要辨别的就越多。需要辨别的越多,需要思考的就越多。所以思辨运动没有止境,一旦脱离实践思辨就永远没有答案,而现实没发生一切又都值得怀疑。包括思辨的结论也值得怀疑。思辨的起点是为了解决问题,但却制造了更多的问题。所以思辨这种运动是无法解决问题的,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唯有实验,也就是实践出真知。那么实践必然出真知吗?不必然。
实践出真知有三个必要的前提。
第一前提就是踏实。踏实,是奋斗行为。也代表实践的勇气,只有主动实践你才会真正遇到问题。脑子里想的很多,但一直不敢落实,一直是被环境推搡着进入下一个现实的人是不敢直视问题的。这也是观世界的第一奥义。

第二前提就是谦虚,谦虚,是兼容思想。也代表承担的胸怀,只有承担结果你才能真正接受问题。知道的真相再多,你一直不愿承认,一直不断排挤过去的现实,你就无法从过去总结经验财富。这也是观人生的第一奥义。

第三前提就是求是。求是,是务实精神。也代表诚实的品质,只有诚实相信你才会真正理解问题。生活的实践很多,但人们常常不求甚解自欺欺人,一直断章取义固步自封就无法真正理解问题。这也是观价值的第一奥义。

这三个前提就是人类宝贵科学精神的核心。我国最早论及科学精神的学者是任鸿隽 ,他早在1916年发表的科学精神论一文中,就提出了三个科学态度。我略作修改而已,有兴趣的自己去学。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想说,想要用疑,先要自身不疑。就像上一章说的想要有预知未来,先要知道过去。后者源于对世界的善念,前者源于对自身的爱。表现出先知先觉的人,常常被称为智者。但是要记得本质。所谓智,无非就指的是看穿时间的能力。所以智者未必是得道者,因为心思和眼光是可以通过潜移默化而继承的,通过继承而成的智者往往会是单一领域的天才,但如果缺少世道的磨练就难堪重用,需要沉淀和酝酿。相反的,因为人各有志,所以很多得道者未必会彰显他的学识。时间千墙,层层迷雾,世人困于其中,无智者懵懵懂懂,依性而行,趋利而避害。因无远见,就常常以当下的情况判断有无。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人群趋利则成势,成势则不得私已。故得道之人常避锋芒,以成其私。这里隐藏了一个很可怕的炸弹问题,这个问题通常只有人在成功之后才会遇到。但是没提前想通,结果往往就是万劫不复。这个问题就是得势之后为什么还会不得私已?不得私已就是不能随意结束。为什么得道之人还要常避锋芒?按照世人的常规逻辑,都得道了,那么强大,应该可以藐视众生了才对啊!得道了不是应该可以随意掌控趋势吗?当然不行,这就是错把外力当能力,很多名人都是因为没想明白这一点就成名了才会出现膨胀心理。
人,所有人。其实都是渺小的,脆弱的。所谓的得道高人,也只是懂得了借用世间万物的力量,而不是掌控这些力量。就像别人掌控不了你一样,你也掌控不了任何人。但势可以,而你并不是势。哪怕你得势了,也要永远记得,势不可为。它的出现和消亡,对你是好或坏都是它自己运转的。英雄造不了时势,所谓的造也不过是借用了更大级别时势的力量罢了。所以永远都是时势造英雄。
所以得道者之间的功力差别是,谁能发现并利用那个更大的势。这对交易员或者说操盘手来说,就意味着谁能掌控更多的钱。道行深的,就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做大,也就是所谓的持续稳定盈利。

道行不够的,得到超出自己能力范围之外的钱,就会浪费,甚至赔钱。

为什么会这样?
这个问题牵扯到大资金和小资金的根本差别——时间利用率
现在立刻,问自己一个问题:大资金和小资金哪一个对时间的把握更精细?
不论你现在能不能理解,我都先抛出答案:是大资金。原因是只能是大资金。
一千元进入市场可能只需要一瞬间,一亿元进入市场就要考虑要在市场里等多久才能来这么多卖家,要用多久维持理想价位,这就关系到市场容量和热度。卖家不会对一个没钱的买家狮子大开口,开了也没法成交。但你有钱,那就不一定了。
这就要考验买卖的艺术了。因为你必须让对方心甘情愿的把货卖给你,还要低价卖给你,但你又不能强迫对方。
事实上,市场神奇的地方就在于,这里发生的所有的亏损都是交易者心甘情愿的。为什么会这样?科学原理是什么?原理很简单,也只有一种情况,就是人的自我否定心理。我知道很多人都知道答案,但却少有人知道如何玩转这个原理。其实就是刚才讲过的用疑。
人自我否定的前提是什么?是要有否定的目标,也就是决策。有人可能会说那我不否定自己的决策不就好?这个世界上永远是内行人赚外行人的钱,如果你真的能做到看穿上游商家决策的心思,那你就是那个内行人,当然可以理所应当的赚钱。
但新的问题是,你从未经历那个身份,你能相信自己的判断吗?如果不能,最终你会走向迟疑的道路。
这就又要提到上一章的那句“预则立不预则废”了。我们的人生就是会遇到很多没经历过的情况,总不可能都经历一边然后重新活过吧?重活,确实不可能。但如果你是个善良的人,就可以获得如来万境,正逆天时的换位思考能力。只要心存善念,未必就不能认真的用心把世间种种境遇预先经历一遍。世间万般苦难忧悲,无善念不可易位而思。正是【如来智慧无慈悲不得念头;菩提彼岸非善心不能通达】至于手段,我在这说,不明白的要细细品,想明白了一笑而过便可。
当一个大的交易商高价收购一种商品,本身就会产生聚焦的效果,这时候交易商透露出将要大量囤货的消息,势必会引得小交易员跟风抢货。按常规逻辑来说,交易商不撒谎小交易员是肯定可以赚钱的。其实人们忽略了一个事实,就是大的交易商只有一个,而跟风的小交易员有无数个,而且前赴后继,甚至更小的交易载体聚集起来也可以代替小交易员。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原本一片祥和的交易市场因为小交易员的囤货而产生了持有者之间的利益冲突。举个例子:原本鸡蛋都在村民家里零零散散的存放着,一个交易商进村找了一个鸡蛋大户花高价买了一些鸡蛋之后,明确表示下周还会买更多,而且越多越好,还交了“很多”定金。这个消息势必会在村里传开,很多大户都会找村民收鸡蛋,村民们也不傻,肯定会涨一点价格。大户有的赚也乐意接受,下周交易商进村之后找到大户要他赔钱卖掉全部的鸡蛋,他们就不卖也得卖!而且还要抢着卖!为什么?这里学问大了,自己慢慢琢磨。我说一两条,权当起个头,首先做交易最重要的是不能失定,一点蝇头小利就忘了自己是谁,失去了节操必然任人摆布。其次做交易绝对不能失权,当人们都涌进市场持有时,卖家的强势就结束了,这就是失势。这时虽然村里的鸡蛋总数没有变,但是风险却集中了,而鸡蛋是有保质期的。这就断了自己的后路,这就是失权。就说这两点吧,剩下的自己琢磨。关于手段的故事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人心和时间。多说无益,自己悟吧。
这个市场的价格变化就是,先直线拉升,然后小幅调整,小幅拉升,然后直线下跌。一个很典型的M形态。等交易商收了足够的货,价格还会直线拉升。有人说这不就是坐庄吗?说这句话就等于忽略了,背后的下一个买家——百姓。如果受禽流感影响,百姓普遍减少鸡蛋的摄入,那么庄家怎么定价都是徒劳的。所以重要的还是民心。
在这个例子里要讲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定位,不管是经纪商还是大户还是普通村民,一旦你失去了自己应有的定位,迎来的必然会是一塌糊涂的结局。那么新的问题就又出现了,难道我是小玩家就要一直把自己定位成小玩家吗?做大做强难道不应该以小博大吗?

交易,有长有短,有急有缓,变化的根本在于体量的大小。做好小体量的重点在大方向,做好大体量的重点在小细节。

小从急,求长,择稳而立,可止。

大从缓,争短,择险而生,不休。

小资金求大,必须要不断盈利不断储蓄。大资金求活,必须要迎接亏损不断投资。小资金要避开大热门,选择当下立竿见影的机会,眼底才能手高。
大资金要无视小机会,专挑热点紧随明确的趋势,眼高才能手低。
将军有剑不斩苍蝇,是智慧。浮游撼树谈何容易,是自知。凡战者,以正合。以小博大,不过是存在人们不知道的实力罢了。所以有定位就是要选择自身定位之内吃得消的机会。至于做大做强,也就是致富的秘密,其实最关键就在一点:储蓄。现在世界上流传着这么一句坑人的话:“钱不是省出来,是赚出来。”这句话的背后是资本宣扬的消费主义价值观。一定有人要说了,我上一章里也提到过大资金更重视如何花钱。但,前提是定位啊!道理如果不是真的当然就没人信了!但是这些道理抛开与之匹配的定位那就是害人!中国最讲究见什么人说什么话,是什么人做什么事。就是从骨子里讲究定位。而定位不是不可以改变,恰恰是常常要改变。只是这种改变非常忌讳痕迹。因为痕迹意味着变数,人们对变数的反应是风险。但人们喜欢被安抚,因为安抚代表友善。这也是为什么同一件事人们更容易接纳轻声细语的表达的原因。而想要做到自身变化的不着痕迹,就必须做到对世间变化接纳的不起波澜,也就是极大的胸怀。这就像手机内存一样,容量影响流畅性。那么胸怀的真意是什么呢?其实就是谦虚。谦者,虚怀若谷,内存若无,容之最也。谦卑不是自卑,而是知无力,知无知,知无限,知差异,知多元,知共存。天地尚且有边界,人力常常有穷时。人与人之间永远有着或多或少的差异,这个世界注定会往多元方向发展。所以任何人都有其独到的一面,值得你的善念。而你和你所知道的一切都可以消失,并不会影响这个世界的运转。当你深刻认识到这一点之后,你会发现你对他人的所有不包容,都可以是他人抛弃自己的理由。而你可以脱离社会吗?显然是不可能的,人是群居动物,所以你要依靠社会而活,所以你的人生一定要想着如何维系这个社会,维系社会就要为他人着想,当你为他人着想时,自身的分量就轻了,你的胸怀就大一些了。当你意识到人的一生首先要学会的就是如何与人打交道时,你的人生观也就清晰了一半了。这时候你就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你与那些素未谋面的陌生人到底是什么关系?你有没有想过世界另一头诞生了一个绝世美人或者一个残疾人会对你产生何种影响?人的一生到底该追求些什么才不至于是浪费时间呢?这么呆呆的想,你可能不会有感觉,你要做一些夸张的假设,比如世上没有美人或者残疾人或者大力士,突然出现一个会对你产生什么影响?或者你就是世界上唯一的美人,大力士,和残疾人你会对其他人产生何种影响?这样带入思考答案才会很明显,会是社会地位和自我定位的变化。再思考一下,如果没有其他人存在,其实也就不存在美人,大力士和残疾人,因为没有对比,你就代表正常。也就是说只要其他人存在,你都无法绝对的正常,因为你的意识只是社会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而非真正的主导意识。你们就会相互干扰,产生纠缠不清的心理影响。这就是人的特性之一:不由自主。

这种个体无法自由定位自己的个体,无疑是不应该独立的!但是它偏偏又实实在在的可以独立。现代文化颠覆了以丧失个体为代价的传统文化价值观,明确了“人”的价值,它充分肯定每一个个体的价值和潜能,肯定个体的努力,把个体看成是一种独立的存在。这一点被商业资本大肆炒作,浑然不提后半句,这种独立是相对存在的。其实这种相对依然是以群体为主导的,若是群体不允许个体行为存在,那么它就不会存在。所以人类所有的伟大都可以归功于人类这个群体,而个体的闪亮必然是站在群体这个“巨人”的肩膀上的。所以人个体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呢?人与其他动物有什么区别?凭什么是万物灵长?人类特殊的本质是什么?答案是:可能性。

人类是世界上目前人类已知的唯一一种具有无限可能性的物种。这种可能性对世界的影响无疑是空前巨大的。它造就了人类的一切与众不同和大公无私。同时,也剥夺了个体人类的一切的永恒不变,以求群体传承的长久。

人类群体是否能永恒存在还是个未知数,不过我们应当知道不管是永恒还是灭亡,人类群体都具备可能性。永恒的可能性来自个体前赴后继的牺牲和奉献。灭亡的可能性来自个体有己无人的垄断和掠夺。个体,不管是对快乐的向往,还是对痛苦的厌恶,都是一种妄念。前者必然会消失,后者必然会存在。个体的人生终将会结束,唯一可以追求的有可能实现的永恒就是青史留名。活着的人,活着的最大的意义就是维持生命传承。简单的说每个人最大的价值就是活着本身。有人说就算我死了也不会导致人类灭亡。确实如此,但死会对活人造成精神影响。死有轻于鸿毛有重于泰山,若是自然发展的结果,也无可厚非。但若是逃避现实的自杀,这就为人类灭亡做出了一分独到的贡献。可能又有人要说了,那了无牵挂活着没意义了就可以死了吧?还真不是。就算一个人真的一个亲人都没有了,然后找了一个荒无人烟的地方死掉。也还是对人类存在做了一件具有破坏性意义的事。因为人活着对社会的核心价值就是能源输入。人死,唯一有价值的追求是名留青史,追求那可能存在的永恒。人生,唯一有价值的追求是鞠躬尽瘁,尽可能的让自己这个能源发挥更大价值的同时尽可能少浪费社会资源。 有的人很自卑,可能会说我活着也没什么用啊!其实能源的储备价值在某种意义上是重于使用价值的。所以看了我的文章的所有人,你就不要总想着死,那太自私了,发挥好你的机动作用,为社会做出最本职的贡献吧。万一正好是你这一脚油让人类开到了加油站,那你不但有了使用价值,还产生了附加价值。如何不浪费社会资源呢?首先要明白人是社会的一分子,所以人首先要了解人,了解自己,这是明智。明智之后人会懂得个体的痛苦和快乐都是在浪费资源,唯有中正平和才是对社会有意义的人生追求。人如果时时都能做到中正平和,遇任何事都能泰然自若。就必定具备了海纳百川的胸怀和从善如流的极致之思。这时候办任何事都会力求不惊扰无关旁人,不喜张扬,不留痕迹。因为不论是善事还是恶事,不着痕迹都是对他人的照拂。然而天王灰灰疏而不漏,人力怎么可能真的不着痕迹呢?这种善意的而谎言只不过是在时间上做了手脚罢了,而时间定会揭破真相。那时,恶事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复利恶果。善事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彰显美德。那种特别高调的炫耀着自己善行的人,无疑是在用对他人的冒犯消费自己对社会的贡献。这种没有意义的高调得不偿失,就显得很蠢又很不实诚。

思辨无休始用疑,疑在未来,以引人留意。这是启下,启下于无知。

善行无迹终有为,善在过去,以抚慰时光。这是至诚,至诚于有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生的奥秘——智慧
逻辑对于哲学的终极文明意义(连载之十五)
《思维学》理论介绍
生命修行
生命哲学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思考问题的本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