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桥与大桥寨

    大桥村是长清区孝里街道下辖的一个自然村庄,坐落于孝里街道驻地东北三公里的燕傅路中段,村中居民1200余人,也是孝里东部一个比较大的村庄。自古以来村中能人辈出,尤其是本村的石匠,凭着精湛的技艺曾以一座大桥,一座山寨誉满黄河东岸和山东(双泉)地区。

兴龙桥(大桥)

    据传,大桥村元朝初年杜氏建村,因名杜家庄,简称杜庄。杜庄南依蟠龙山,西邻杨庄,东与松竹店村接壤,村子四周群山环绕,旧时与外界沟通的都是山间小道,蜿蜒曲折,出行困难,在村东有一条南北向的下巴沟河,沟深涧陡,给本村及西来行人去满井峪、付庄造成诸多不便。于是杜庄热心人士发起募捐活动,于清朝乾隆二十二(1757)年花巨资在下巴沟河上建起一座大石桥——兴龙桥,当地人俗称“大桥”。

    兴龙桥横跨下巴沟河,东西长五十余米,路面宽五米;石桥单孔跨度五米,桥拱距地面四点六米。纵观整个石桥,结构严谨,承压度高,通过墙体砌石行茬可以看出,历年来石桥曾做过不同程度的维修。由于石桥建筑坚固,在孝付路(今燕傅路)开通前后都是东西孔道上的必经之路。后来,为把道路取直,在距古石桥北不远处建起新的交通桥,兴龙桥才彻底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现在屈指算来它退役也就二十余年的时间,历经近两个半世纪的风雨沧桑,现在依然坚固如初,建筑工艺之精巧,由此可见一斑。原来在兴龙桥的东头立有两通石碑,西头立有一通石碑,碑的前面镌有大桥的修建过程,碑阴刻满了密密麻麻的捐款人姓名。据村中老人回忆三通石碑于一九五零年代被村民推到,运走建了猪圈,至今下落不明。

村碑

    一座宏伟的建筑物,一株枝干虬曲的古树因其形貌特殊在旧时往往会被人当做一个地域之内的地理坐标或形相标志,杜庄村就是这种情况,因为村东建起了大石桥,像这种建筑工程浩繁的单孔石桥在当时方圆几十里以内,甚至百里以内也十分罕见,石桥之名也就渐渐取代了杜庄,被称作大桥村了。

    查阅相关资料,一般都说杜庄是因清朝乾隆年间在村东建起大桥遂改村名为大桥庄,其实这种说法不十分准确。据《长清县志》(道光版)里社志,有“南仓,下保,杜家庄”的条目。而在民国版《长清县志》里社志中,杜家庄则改为:汉卢区,顺保里,大桥庄。民国二十(1931)年,取消仓保制,实行将里制。这时在长清县第七区(旧汉卢)第十四乡条下,大桥庄又复为杜家庄。这说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杜家庄与大桥两个村名是并存的,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大桥一名才最终确定下来。

    一座大桥的横空出世居然把一个古村的名字都替代了,其实这也不算出奇,更令人震惊的是,大桥村的先人们凭自己勤劳的双手还筑起了齐长城起点的第一座山寨——大桥寨。乍听起这个名字可能有人觉得陌生,其实它就是北黄崖村东的梯子山寨。

    梯子山寨,因建在梯子山顶故名。此外,它还有二寨、刘黑七寨等名称。因为山寨建在齐长城所经遗址上,很多不明就里的人也有认为是齐长城屯兵营的。

大桥寨北门(梯子山寨)

    首先解释,梯子山寨为什么叫做二寨?这是后人认为梯子山寨是清末隐居黄崖寨太谷学派北宗领袖张积中的副寨,是相对于黄崖山寨的大寨而言,两座山寨南北遥相呼应,如有危急事情发生可互相增援。关于这种说法,与黄崖教案相关的《肥城县志》(光绪版)、《山东军兴纪略.黄崖敎匪》等志书都没有提及。再就是黄崖教案发生后,黄崖山寨建筑都遭到过官方人为的破坏,梯子山寨却没有这种现象。显然,把梯子山寨称作二寨是缺乏依据的。关于刘黑七寨的说法,相传在抗战时期曾有一伙土匪在梯子山寨借助横行鲁西南恶匪刘黑七之名在今孝里及双泉马山一带抢劫民财,当地百姓对他又恨又怕,却又无可奈何,所以人们把他盘踞的梯子山寨称作刘黑七寨。山寨附近村庄的人们在出行之时往往都避开它,以免引火烧身。

大桥寨保存完好的石屋

    当梯子山寨的别称:二寨和刘黑七寨解释明白后,好像齐长城屯兵营的说法还说得过去,原因是山寨就在齐长城所经遗址上。可是回过头来我们再看山寨的房屋和城墙,石块棱角风化程度与齐长城遗址原始遗址石块相比要轻得多,甚至有很多石屋保存完好,试想,经过两千余年地风吹雨打,山顶的建筑却安然无恙,这都是让人无法想象的。根据石屋及城墙的风化程度再参照其他地方的山寨建筑可以判断:梯子山寨应是晚清时期当地居民为避匪乱在齐长城原有基础上筑起的防御性隐蔽工事。

    还有一个有力的证明:1942年秋,我峰山县县委、县政府在与敌人重重困难的斗争中被迫转移,不幸在八区(孝里)的杨庄、大桥村一带与敌人遭遇,在两千余名日伪军的包围下,当时时任县委书记、县大队政委的侯筱章沉着应战,果断指挥我方部队占领附近至高点大桥寨,凭借山险狙击敌人,在天黑后突围成功,县委、县政府转移到安全地带。这次未载入长清党史的“大桥遭遇战”,在后来革命老人的回忆中都把我们今天所称的梯子山寨叫作“大桥寨”。这应是当时,当地人们普遍的叫法,由此可以证明,所谓的梯子山寨应是大桥人修建的。可能有人会质疑,大桥人不把山寨修在自己庄里,却要修到三四公里外的梯子上去呢?这种情况很好解释。旧时闹匪乱,尤其是清末咸丰、同治年间,捻军北上,起义军普遍怀有仇富心里,只要是富人,无论好坏不光抢你钱财,甚至取你性命。有些村子因地势平坦无险可守,这时村子里的富户就纠集村民去山高路远之处租下、或爿下一个山头筑寨做为临时避难场所,在当时,这种情况很正常。像大桥村西南十四五里地外的东障庄也是这样,他们就把东障寨修到了距村十多里地外的大峰山上。现在,提起大桥寨这个名字,大桥村的部分老人还能讲出一些有关山寨的轶事。既然山寨以大桥命名,说明山寨建修的时间和年代都比较晚,梯子山寨的称呼也就是近几年才出现的。以这样推算看来梯子山寨也就不是什么屯兵营了,称它是齐长城沿线的著名山寨应该没什么异议。

    大桥村除去石桥和山寨两座著名的建筑物以之外还有一口古井不得不提。这口古井位于庄西,是一口双井眼的水井,因为是旧时大桥村附近六个村庄赖以饮水的唯一水源,所以把水井命名为“六庄井”。关于六庄井的相关信息,在《长清县志》(民国版)中是这么描述的:“汉卢区第十四乡杜家庄有井一眼,系双井口,深一千五百尺,周约四十步。一乡六庄只此一井,各庄吃水甚为困难,至陈家庄、胡林坡,离井四五里,吃水更为困难,春夏之际尤感不足。”

    一口水井,深达一百五十尺,周长有四十步,就拿今天的凿井技术来衡量,在那个生产力落后的年代,能挖凿出这么一口水井,志书记录的准确性真有点儿令人匪夷所思。在村中访问时了解到,后来各村实行饮水村村通工程,大桥村的古井被填埋了。据村中老人讲,双口井确实很深,只是井筒并没有志书上说的那么广阔。无论怎么说,这也算得上是古村人民战天斗地的一项壮举,是大桥村父老勤劳智慧的见证吧!

    大桥村不只是能工巧匠辈出,而且在每个历史时期都不乏甘于奉献得先进模范带头人。19724月,在建设济南市著名的引黄灌溉工程,孝里公社(今街道)东风电灌站,东风渡槽的施工中有七名烈士因桥涵坍塌事故牺牲,其中大桥村就占了五名,这是大桥村历史上最为悲壮的一页。

         2023年1月11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运村大桥
【乡村手记】漫步历史中 ?滺滺淇河上
精致漂亮的村庄
【河北阳原】八马坊村济远桥
乳山市育黎镇塔庄村为倪姓聚居地,清代当地出过五位举人
冯庄古桥 近日朋友送我一本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