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东障十三街与十三下巴

    在长清区孝里街道的民间常会听到这么两句话,“东障没东障,下巴没下巴”;“东障十三街,十三下巴”。乍听起来既不像民谚俗语,也不似民间顺口溜,没头没脑的,让初来孝里的人听的是一头雾水,不知所以。

    其实,东障和下巴是孝里街道属下的两个管理区。东障管理区位于孝堂山西南2.5公里处,自南向北由大街、三义、张营、金村、四街和后楚六个自然村组成。下巴管理区位于孝堂山东北3.7 公里处,自北而南分别由胜利、朱庄、高庄、马庄、郭庄、公庄和赵庄七个自然村组成(孟道口、土台子两村今属下巴管理区,旧时不在十三下巴之列)。要说起来两个管理区分别位于孝里街道版图的东北与西南,可以说风牛马不相及,那人们为什么硬生生把它们拉到一起说事呢?经过仔细探究对比,原来这两个大庄子的历史渊源确实有很多相似之处。

    首先是庄名历史悠久,近千年来庄子虽有数个村子组成,却共同使用一个庄名,从无更改。

东障唐代古塔

    东障,旧作东张,是春秋古城平阴城旧址所在地。庄东1970年代文物部门发掘的商代“张营遗址”可证,至少在商代,东障人就创造了灿烂的殷商文化文明。当前见到最早文字记录东张一名出现,是在孝堂山汉石室东八角石柱上,唐宣宗五(851)年,“东张村人寥策生……”;“东张村□施青趺……”的两则题记中,已有一千一百七十二年的历史。东障有六个村子组成,其中大街、三义、金村、张营、四街,五个村子就像一个拳头环环相扣,难以理出一个村界,只有后楚庄位于五个村子的北边,跟五个村相隔约有五百米。六个村子虽然都有自己的名字,无论是哪个村的,如果走出东障地界,有人问起是哪个村的,他们都会称自己是东障人。偌大一个村庄,南北距离约有五华里,却没有一个具体的地方叫做东障,看来东障还真是没有东障。

    下巴的历史与东障相仿,庄名原来写作下把。也是在1970年代,村民在庄东郭家桥一带整“大寨田”时,从深土层中曾挖出两柄打磨精细的石斧,据此推断,在新石器时代,下巴一带就有早期智人活动了。

    在下巴最北端的玉皇山上有座始建于宋朝宋哲宗元祐七(1092)年的全石结构的玉皇庙,其外形结构与孝堂山汉石室相仿。在石庙内壁镌有“下把后傅庄修玉皇庙一座”的题记。这是当前能够见到下把一名最早的文字记录,屈指算来也有近千年的历史了。下巴诸村原来的位置是自玉皇山西南一溜排开的,只是随着国道的改线才形成现在的排列格局。从下巴北边的胜利村一直到南头的赵庄,大约两公里的地段虽然都以下巴相称,下巴具体是指哪一部分,谁也说不出来,由此来看来下巴也确实没有下巴。

    既然东障和下巴没有确切位置可寻,那么接下来咱要说的东障十三街和十三下巴好像又有了具体的定位。

    东障庄旧有十三街之说,也就是十三个小自然村。现在在世的老人谈到古村的历史偶尔还提一下,如具体问是哪十三街,却不能讲清楚。经查阅方志,十三街分别是:南大街、北大街、八棱碑后街;三义村、方家沟;张家营、石香台子;金家庄、堂门首;大伊庄、小伊庄、双庙、李庄。

    至于十三下巴的叫法儿还都停留在一些人的口头上,现在的下巴有七个自然村组成,如问起是哪十三个村?他们会扳着手指头把下巴街以外的土台子和孟道口两个村也算上,算来算去也只有九个村,怎么也凑不齐十三个村之数。

    那么十三下巴到底是哪几个村呢?在一九八四年长清县(今区)地名委员会办公室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经多方访问耆老,参照相关文献,确定为:后傅庄、朱庄、石沟、董庄、葛针窝、高庄、刘庄、冯庄、郭庄、马庄、公庄、杨庄、赵庄十三个村子。

下巴金代石佛

    孝里南有东障十三街,北有十三下巴,两个大庄都以十三为定数,这只是一个巧合吗?仔细想一下,非也。细心的当地人可能会发现在东障所说的十三街以外还有一个后楚庄被排除在外,为什么后楚被排除在东障十三街之外呢?一个含混的解释是:它跟东障其他五村不是一个整体。因后楚村独立于东障五村之外,所以也被戏谑的称作“日本国”。如果加上后楚村,应该是东障十四街才对。十三下巴,除葛针窝、冯庄、刘庄、杨庄早期就并入其他村庄,很多人已没有什么印象之外,另外有个西朱村,很多人还是有印象的。下巴街朱庄位于后傅庄南,因庄子中间有一条路隔开,一个村子被分割为东西两部分。这个村子逢年过节因喜好办文艺节目,往往会产生意见上的分歧,分歧双方以街道东西各成一派,争论激烈时甚至大打出手。由于矛盾不可调和,在民国二十四年经分居街道两侧的村民商议,朱庄村 分划为东朱、西朱两个村庄。那么以此而论,十三下巴应是十四下巴才对。

    东障十四街和十四下巴都是客观存在的,为什么却被牵强的称为东障十三街和十三下巴呢?究其原因,这 从中国传统文化的数字崇拜方面还是能找到根源的。

    首先,十三是奇数,奇数代表阳;十四是偶数,偶数属阴。古人对阴阳论数是很在乎的。

    再就是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的缘故。

    在中国,老百姓最为尊崇的教义是儒家学说和佛教经典。儒家最基本的教义经典是十三经。十三经即: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孝经、论语、孟子、尔雅。儒教是国教,十三这个数字在国人的认知中无疑是最为神圣的数字,历朝历代无不是被广大人民顶礼膜拜。无独有偶,汉朝,印度佛教首先是十三昙宗传入中国,它效法儒家的学说,神话十三是佛教徒修炼的最高境界,因此佛教中的十三层佛塔也成为佛教中最高规格的象征。明白了十三在国人心目中的特殊意义,现在许多人也应该明白了十四东障要去掉一个后楚,十四下巴要藏下一个西朱村的原因,这是人们为暗合十三之数,以求吉立而使弄的一个小伎俩。数字崇拜是古时候先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一种精神慰藉,直至现在,有些地方许多地名、建筑等方面还留有这方面的历史印记,这是历史传统文化的产物,是没有什么科学依据的。

    通过详细的剖析,东障没东障,下巴没下巴和东障十三街、十三下巴的谜团得以解开。可是还有一个谜团没有破解:为什么在十三下巴中没有提到胜利村?

    胜利村是下巴管理区最北边的一个村子,这个村子的村名是时代的产物。

    在中国历史时代的推进中,政区沿革,村庄规划或多或少都会受到时代的冲击和影响,有时一座大城市由于文化重心的转移可能沦为不起眼的乡村;也可能一个平平无奇的村子因矿藏丰富,交通便利迅速崛起为一座城市。东障庄就是这样,在两千五百年以前,它曾是齐国边陲一座重要的军事重镇,随着秦朝帝国一个天下大一统场面的出现,平阴城也就失去了它的历史意义,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历经千余年以后就彻底消失了,最后成为十四个不起眼的小村庄,再到狼烟散去,新中国成立的黎明之前,1946年,一次较大的村庄规划变革,东障十三街整合为六个自然村。这时十三下巴也在悄悄地整合之中。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地方政府积极响应中央的号召帮助广大农民成立互助组,农业生产取得可喜成绩。1957年互助组升级为初级社,为庆贺农业生产的丰收,下巴后傅庄适应形势更名为胜利村。1958年,后傅庄、石沟、董庄、西朱四个村联合成立胜利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84原胜利大队组建为胜利村民委员会。因西朱村已并入胜利村,东朱村相应地改为朱庄。胜利这一村名因产生较晚,且是几个村联合的名字,所以不在旧时十三下巴的排名之中。

         2020年随着孝里街道黄河滩区迁建工程的实施,东障、下巴管理区居民全部迁入孝兴家园,成为社区居民,原来的村庄开垦为农田。从此孝里街道版图上真的是没有了东障,也没有下巴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房村镇99个自然村,流传下来这些故事
北城记忆 || 村子系列散文之二:思古幽情/轩诚清读(第480期)
丰县王沟镇“一溜北三寨”:乃大学生的摇篮,一起探寻该神秘之所!
行参菩提丨在赵庄,感受殷商朝歌千年古韵/苏宪权
潞州区七十年变迁
命运交叉的古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