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门话里的虚词促化现象

三门湾乡音

从读音及变调习惯上来看,广义三门话的区域远远大于今之三门县域。宁海、象山的南部区域,临海东部诸镇及椒北地区,甚至天台东乡区域,这么一大片范围内的语言相似度极高,这也是本公众号名为“三门湾乡音”的原因。

吴语三门话里的虚词促化现象

参考资料《天台方言研究》

弱化是一种普遍存在着的语流音变现象。当一个语言单位在语流中经常处于非重读音节的地位时,会逐渐失去部分本有的语音特征,如音强减弱、音高降低、音长变短等等。有的弱化音进一步发展后还会导致部分音位的脱落或辅音音类的异化。

虚词分介词、连词、助词、量词、语气词以及词缀等等,在语流中就是经常处于非重读的音节,表现为轻声和促化这两种现象。普通话由于没有入声,故一概以“轻声”视之。吴语依旧保留有入声,不少非入声的轻声念法最后就演变成了入声,这就是本文要说的“促化”。

接下去列举一些口语中常见的非入声字虚词的促化现象,以供参考。

注:不了解入声的朋友可念一下吴语里的“一”和“十”;若只会普通话,对入声没有概念的,可念一下英文的“let”和“sit”,了解入声的发音特点。

一、【阿】ah,口语使用频度低

在姓、名、排行次第和亲属称谓前加“阿”用作口头称呼的,自汉代以来,各地都很普遍。“阿”字零声母,韵属“歌韵”,歌韵在古代念“a”,故“阿”在口语中促化成了“ah”,与“格”的韵母相同。如“流氓阿飞”、“阿Q正传”、“阿叔”、“阿公”等等。

二、【两】Liah / Niah,口语使用频度低

“两”字表示不定数时,若量词念的是小称调,则“两”字一般念本调;若量词念的是轻声,则“两”字一般念紧喉促化音“Liah”。又因“两”字在口语里还有“l、n”相混的现象,故又有念“Niah”。如“箇两个人(这几个人)”、“我两个(我们几个)”、“称两斤来(称个几斤)”等等。

三、【个】kah / koh / keh / kih,口语使用频度高

“个”字在口语里使用非常普遍,也有着多种音变。这个字声母属“见母”,韵也属“歌韵”,上文讲过,歌韵在古代念“a”,促化后成“ah”,故“个”字有一个音是念“kah”,与“格”同音,常俗写为“格”,一般是作为指示代词出现,类似普通话的“这”。如“个子(这样子)”、“个铁(这样子)”等等。

“kah”高化之后又会变成“koh”,一般是作为指示代词、结构助词和语气助词。其中为示区别,特用“个”的繁体字之一“箇”来专作指示代词,其它义项还用“个”。如“箇本书(这本书)”、“我个书(我的书)”、“渠要来个(他要来的)”等等。

歌韵又有混入鱼韵的念法,如临海的“我”念“Nge5(小称调)”,杜桥的“饿”念“nge3(呆去声)”等等,故“个”也有念“ke3(音锯)”,这个念法一般用于量词、结构助词和肯定式的语气助词。促化后则念“keh” ,一般见于数数,如“三个”、“四个”等等。

鱼韵在三门还有从“e”变到“i”的念法,故“个”又念“ki3(音记)”,这个念法一般也用于量词、结构助词和肯定式的语气助词。促化后则念“kih”,一般见于数数,如“三个”、“四个”等等

广告

银泰、万科的选择

值得你信赖

买电梯就买“奥的斯机电”

详询13676676763,王先生

四、【解】kah,口语使用频度低

“解”字借用为指示代词(远指),类似普通话的“那”,常在介词和动词后念促化音“kah(音格)”,如“在解哭(在那哭)”、“僵解笑(在那笑)”、“放解得爻(放那了)”等等。

五、【在】Leh / leh,口语使用频度高

“在”字在《广韵》中是“昨宰”切,声母本属从母,在口语发生了流化,念成了紧喉上声的“Le2(音磊)”,促化后成了紧喉的“Leh”,也有不是紧喉的念法(leh)。如“在我间里(在我家里)”、“放在解得(放在那边)”等等。

六、【畀】peh,口语使用频度高

“畀”字在《广韵》中是“必至”切,音“闭”,促化后韵母也发生了变化,念成了“peh(音拨)”。“畀”的本义是给予,口语实际使用中又对字义进行了引申,类似普通话里“给”和“把”的介词用法。因与“拨”同音,故常以“拨”代替。如“本书畀我(这本书给我)”、“畀老师行礼(给老师行礼)”、“畀渠望门(替他看门)”、“畀渠一顿打(把他打了一顿)”等等。

七、【来】leh,口语使用频度高

“来”字在动词前后表示动作行为附带的趋向时,口语习惯念促化音“leh”。如“走来介快(走得这么快)”、“啜来老香(吃得很香)”、“讲来死好听(说得很好听)”、“讴渠来讲(叫他来说)”等等。

八、【去】khih,口语使用频度一般

“去”字在动词前后表示动作行为附带的趋向时,口语习惯念促化音“khih”。如“走去(去,向前走)”、“望电影去(看电影去)”、“用力去做(用力做)”等等。

九、【起】khih,口语使用频度低

词语“起来”放动词后表示动作行为开始发生或兴起时,“起”和“来”都要念促化音。如“装起来老大样(弄得像老大一样)”、“壮起来(胖起来)”等等。

十、【生】sah,口语使用频度低

作为数量词后缀,表示数量上的一种状态时,也有念促化音“sah”。如“切著两家生(切成两瓣)”、“倒一堆生(倒成一堆)”、“三股拼著一股生(三股并为一股)”等等。

十一、【对】teh,口语使用频度高

“对”字作介词和连词时,用法相当于“和”、“向”、“跟”、“同”等,口语习惯念促化音“teh (音得)”。如“对渠娘讲(跟他妈说)”、“对我蛮好”、“渠对我住一间(他和我住一间)”等等。有的地方写为“搭”,但在三门话里,“搭”念“taeh”,不念“teh”。

十二、【也】ah,口语使用频度高

该字属于“麻韵”开口三等字,韵母是“ia”。此类字除了少数几个,如“车(tsho1)、遮(tso1)、奢(so1)”等,一般都不高化。“也”字在《广韵》中是“羊者”切,上声,本念“ghia2”,但因为三门话的上声天然带紧喉,以至于匣母的上声都念成了影母(大家可以感受下本地话里“野”和“爷”、“夜”的声母区别),这样一来,“也”就念成了“ia2(音类似普通话的“雅”字)”;也有丢了介音,念成了a2,促化后就成了“ah”。

十三、且(chiah),口语使用频度高

该字也属于“麻韵”开口三等字,韵母也是“ia”,《广韵》“七也”切,音“chia2(音类似普通话“恰”字的上声)”。口语则习惯念促化音“chiah(音鹊)”,如“且算好爻(总算好了)”、“且怎装(这下怎么办)”、“且寻死(找死,这下麻烦了)”等等。

十四、相(shiah),口语使用频度低

相同的动词叠用后加“相”,或者动词+“记”+“相”,都表示一种尝试,口语也有念促化音“shiah”。如“试试相(试试看)”、“相相相(看一看)”、“装记相(做做看)”等等。

十五、望(maoh),口语使用频度一般

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相当于“从”、“往”、“向”、“朝”等,口语习惯念促化音“maoh (音摸)”。如“望垛桥过(从此桥经过)”、“望海游去个路(朝海游去的路)”、“望何里来(从哪里来)”等等。

十六、里(ghih),口语使用频度低

“里”在“何里(哪里)”里声母脱落,并且习惯念促化音“ghih(音亦)”。

十七、张(ciah),口语使用频度低

作量词,且在指示代词省略表示定指时,口语有念促化音“ciah(音着着衣裳)”。如“张嘴(这张嘴)”、“张面(这张脸)”等等。

十八、双(shiaoh),口语使用频度低

作量词,且在指示代词省略表示定指时,口语有念促化音“shiaoh”。如“双手(这双手)”、“双脚(这双脚)”等等。

十九、会(ueh),口语使用频度高

“会”字在《广韵》中是“黄外”切,本念“ghue3”,但在表示一种可能性时,先因弱化导致发音清化成了“ue3”,再促化成了“ueh”,甚至还有进一步懒音成“uh(“乌”的短促念法)”和“eh(“则”的韵母)”。如“车会开来(会开车)”、“你会赢个(你会赢的)”等等。

二十、便(baeh),口语使用频度高

“便”字表示“即”、“就”之义,在《广韵》中本是“婢面”切,本念“bie3”,口语促化后,韵母也发生了变化,成了“baeh(音拔)”,故常以“拔”代替。如“便算渠顶杀甲(就算他最厉害)”、“我便来(我就来)”、“手挈来便打(提手就打)”、“脚挈来便逃(拔腿就跑)”等等。

二十一、要(iah),口语使用频度高

“要”字在动词前,表示“想要”、“就要”、“将要”等意思时,口语习惯念促化音“iah(音约)”。如“要要(想要)”、“要死”、“要落雨(即将下雨、确定下雨)”等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今南方多言“去”,北方多言“朅”
填词小技巧:如何填写《虞美人》?
中国古代音韵演变简史概论3
词的用韵:不再一成不变(4)
好不容易记住的读音,为啥就不那么念了?
曲韵常用字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