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种新型不孝正在蔓延,很多父母浑然不知,还逢人炫耀子女有出息

著名央视主持人白岩松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

“我们注定是坚持孝顺父母的最后一代人,也是会被儿女们抛弃的第一代。”

“趁现在还能动弹,要赶紧提前规划养老生活,给自己的晚年预留一份尊严。”

这句话看似有些极端,但细想之下,当今社会的很多老人的确面临着这种现状:

自己需要孩子照顾,可孩子却在外地工作,常年不回家。

更可悲的是,老人浑然不知这就是一种新型不孝,还在四处夸赞孩子有本事。

当今社会的老人为何容易陷入“老无所依”的境地?老人究竟应该如何为自己绸缪?

先来看几个令人心酸的故事。

(老人)

高龄老人自缢身亡

今年8月23日,一则新闻刷爆了社交网络:湖南千万富翁罗先生在精神病院自缢身亡。

罗先生是一位白手起家的生意人,小时候家里很贫困,后来他通过做一些小生意,一步步实现人生逆袭,成为湖南当地的千万富翁。

罗先生年轻时候组建了自己的家庭,和妻子育有一儿一女,儿女如今都已经成家并且为人父母。

早在几年前罗先生就因为身体不好住过院,出院后他原以为儿女会回来照顾他,但儿子和女儿都以工作忙为由拒绝回来。

罗先生体谅孩子们也需要养活一大家子人,于是便没有计较。

2022年,罗先生的儿子和女儿终于放下繁忙的工作,多次回家探望老父亲,但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向老父亲“借钱”。

(罗先生)

儿子问罗先生借40万,女儿向罗先生借88万,罗先生想都没想就把钱给了儿女。

不久后,罗先生又将自己的一些资产过户给儿女,希望减轻他们的生活压力,好让他们多来陪陪自己。

然而现实情况是,资产过户之后儿女就态度大变,很少再来探望他。

罗先生眼看自己的身体越来越差,于是便到儿子家,询问自己的养老问题。

在交谈期间,罗先生与儿子发生争吵,罗先生一怒之下便打砸了儿子的家。

儿子认为父亲不可理喻,甚至觉得父亲可能患有精神病,于是便把罗先生送到了精神病院。

(新闻报道)

罗先生数次向精神病院领导和社会各界求助,都没能得到重视,最终他在8月23日在精神病院自杀身亡。

想必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罗先生一定非常后悔,不该将自己的财富转交给儿女,导致自己老无所依。

老母亲索要子宫房费

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在2016年9月,一位85岁的李奶奶就曾因为赡养问题,将四个孩子起诉至济南市济阳区人民法院,要求他们支付自己房费。

她所说的房费,就是每个孩子在自己肚子里住了9个月的费用。

当时负责这个案件的是济阳区人民法院的王莹法官,为了了解案件情况,王莹分别找到了李奶奶的几个孩子。

大儿子认为,老太太生前一直把存款交给女儿保管,老了不能动弹了却让儿子养老,这太偏心了。

(老人)

二儿子埋怨母亲,在当年办理自己户口时没有重视,导致自己工作生活处处受限。

三儿子说当年父亲去世,葬礼的礼金和父亲的存款都被大哥拿走了,要想谈赡养问题,必须先把那笔账算清楚。

小女儿说自从父亲去世后,几个哥哥不肯照顾母亲,自己一个人照顾了母亲5年。

2016年母亲已经是85岁高龄,自己实在无力再照顾了,况且自己还有瘫痪在床的婆婆和正在上学的孩子。

了解完这些情况后,王莹法官发现四个孩子最深的矛盾点,是父亲去世时的人情账目和存款问题。

于是王莹找到李奶奶的大儿子,将这两笔账目一一厘清,做了一份公平义正的处理方案。

(新闻报道)

最终四个孩子都同意了这份方案,但对于老母亲的赡养方式,几人再次发生激烈争吵。

有人坚持要按季度轮流赡养,有人提出另外三人掏钱雇其中一个兄妹赡养,还有人竟然提出凑钱把老母亲送进养老院。

王莹看到李奶奶儿女们的态度,简直被刷新了三观,但为了妥善解决问题,她还是决定想办法唤醒他们对老母亲的感恩之心。

因此她特意安排了一场采访,并全程录制视频,令她感到意外的是,在整个过程中李奶奶没有说过儿女的一句坏话。

王莹刻意问到几个孩子小时候发生的事,李奶奶越说越激动,时而开怀大笑,时而泪花闪烁。

事后王莹将这段视频让几个兄妹一一观看,几人看到视频中的老母亲无不潸然泪下。

(老人--图源网络)

最终,他们一致决定由四人轮流照顾老母亲,一人负责三个月,直到母亲寿终正寝。

至此,李奶奶的赡养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虽然这个结局还算圆满,但李奶奶一提到这场官司,还是难免心生悲凉。

寒门学子远走高飞

除了这两个案例,还有一件类似的事。

有一位陈阿姨,出生于1962年,家住陕西商洛的一个大山沟里。

年轻时候陈阿姨和丈夫生了一个儿子,后来又收养了一个孤儿。

为了养活两个孩子陈阿姨夫妇种了很多地,几乎每天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种地)

由于常年劳累,陈阿姨几乎瘦得皮包骨,但为了供孩子读书她从没说过一句累。

原以为孩子们长大了就好了,可是在2004年,她收养的小儿子却因为一次再普通不过的家庭教育,负气离家出走后再也没有回家。

悲痛之余,陈阿姨跟亲戚诉说,幸好她还有个亲生儿子可以依靠。

2008年,大儿子在湖北某大学毕业了,但他不愿意回到落后的家乡,于是便留在了湖北一家国企工作。

陈阿姨得知儿子找的是国企的工作,激动得潸然泪下,逢人就说自己的儿子有出息。

几年后,儿子带回来一个湖北女友,陈阿姨非常满意,欣然同意了两人的婚事。

在谈到婚房问题时,儿媳要求在湖北买房定居,陈阿姨表示这件事她不干涉。

(楼房)

最终,儿子儿媳在湖北买了房,陈阿姨拿出多年积蓄支持儿子装修新房。

2015年,儿媳生下了一个男婴,陈阿姨别提多高兴了,电话里她跟儿子商量,让儿子把孩子带回陕西办百日宴,但儿子却说孩子太小不方便。

一转眼,孩子已经快一岁了,陈阿姨实在想念孙子,她想去看看孙子,可自己一辈子都没出过大山,连怎么坐车都不会。

每次打电话,她都试探着问儿子什么时候把孙子带回来看看,可儿子就是不给准话。

后来陈阿姨才知道,是儿媳住不惯家里的土房子,压根不同意把孩子带回来。

就这样,直到2022年孙子已经7岁了,却没有亲眼见过自己的爷爷奶奶。

(医院)

陈阿姨的儿子,也只是偶尔寄点钱回来,除非父母病了他才回来到医院短暂陪伴几日。

遗憾的是,今年春天陈阿姨因为胃癌去世了,直到临终之前她还在念叨舍不得孙子......

结语

都说养儿能防老,可是以上三个老人的经历,却狠狠说明了:养儿防老终成空,老人一味给孩子付出,注定会老无所依!

尤其在当今社会经济环境低迷的情况下,很多儿女为了自己的生活四处奔波,即便有心孝顺父母,也没有能力真正做到。

所以对于我们老年朋友而言,一定要趁着自己头脑清晰、腿脚利索的时候,提前规划好自己的养老生活。

此外,老人也需要多跟子女沟通,大胆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而不是出于父爱母爱一味地妥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个儿子没人赡养老人,侄女照顾十年,寿衣发现特殊数字
“新型不孝”正在逐步蔓延,比啃老更伤父母心,子女们却浑然不知
江苏大妈抛夫弃子25年,年老无人赡养,三次起诉儿女要80万赡养费
中国人的繁殖欲,源于养儿防老的骗局
一种'新型不孝'悄然形成,比啃老更伤父母,多数年轻人都中招了
晚年无人赡养的父母,基本都有这些共性,孤独终老也是自找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