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与韩信同名且同命的韩王信不想惹事,但为什么会被刘邦逼反了呢?

大家一定会记得外交领域有一个著名的论断——弱国无外交。

其实世间很多道理都是相通的,我们把国与国之间的外交活动缩小为公司与公司之间的外联活动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行为,大家不难发现,“弱国无外交”的情况比比皆是。因为在利益博弈的关系之中,弱势的一方通常是没有太多选择权的。

我们常说成年人的崩溃往往就在一瞬间!为什么呢?是谁容易在瞬间崩溃呢?一定是那些不够强大、生活得十分憋屈的人,他们在生活之中没有过多的选择权,默默地承受着各种源源不断甚至莫名其妙的压力,等到压垮他们精神承受力的最后一根稻草到来之时,他们就在瞬间崩溃了。

历史上,这样的案例数不胜数,比如楚汉时期的韩王信就是这样一个典型代表。夹着尾巴做了一辈子的好伙计、好臣子,谨小慎微、战战兢兢,却终于在最后走上了造反的不归路。

何以至此?自然是老流氓刘邦步步紧逼给逼的呗!当一个只想安享晚年的人被逼得要铤而走险了,可想而知,刘邦逼他是逼得多么厉害!具体情况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韩王信是怎么被逼反的?

韩王信天生就是一个蹭热点的人,不是他想,而是他身不由己。毕竟他和楚汉时期数一数二的战神韩信同名同姓,人家想起韩信,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他。

甚至最后他和韩信一样,都被刘邦卸磨杀驴了,人们都会认为这是名叫“韩信”的人一种宿命。

韩王信本是原六国中的韩国韩襄王的孙子,只不过他这个孙子不是嫡孙,而是庶出。别小看嫡出和庶出之间的差别,这在政治资本上几乎可以算得上天差地别了,因为庶出的子孙注定在权力游戏之中只能打擦边球。嫡出子孙生来就是主角,庶出子孙必须是先当配角,甚至一辈子当配角。

秦末天下大乱的时候,六国诸侯纷纷冒头,大声呐喊着:吃了我的请给我吐出来!相继宣布独立。

韩国在项梁拥立楚王的后代楚怀王熊心之后,眼看着燕国、齐国、赵国、魏国都逐渐自己立下了国王,却表示跟不上节奏。因为韩国没有留下嫡系后嗣,韩王的人选不好确定。

后来,在多方考虑和平衡之下,韩国公子横阳君韩成当上了韩王,并梦想着自己能成为光宗耀祖的复国之君。

结果,没过多久,率领山东六国复仇秦朝的带头大哥项梁在定陶战死了,还没站稳脚跟的韩成只能去投奔楚怀王了。

再后来,老流氓刘邦扯虎皮做大旗,打着楚怀王钦差大臣的名号一路向西,在进攻阳城时,命张良以韩国司徒的身份降服了韩国原有地盘。也正是在这个时候,韩王信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他加入了刘邦团队,被刘邦任命为韩国将军,带领他的军队跟随刘邦进入关中。

项羽分封天下的时候,韩王韩成多少有点坐享其成的味道,所以项羽意难平,将其封为列侯,留在身边。怎么说呢?就是把韩成撸成了一个没有实权的清闲王爷。

刘邦还定三秦之后,再东掠韩地,轻车熟路的韩王信成了开路先锋。由于当时的韩国是没有法定的最高领导人的,项羽为了组织韩地的有效对抗,便命令郑昌做了韩王。

汉高祖二年(前205年),韩王郑昌不敌汉军,转而投降刘邦。刘邦顺水推舟地把韩王信推上了韩王的宝座。此后,韩王信一直牢牢抱住了刘邦的大腿。

荥阳对峙期间,刘邦于前204年撤出荥阳,因为对面那个小弟弟实在太威武雄壮了,顶不住了。当时,留下来驻守荥阳的人正是韩王信和周苛等人。

但是刘邦都顶不住项羽的攻击,韩王信和周苛等人就顶得住吗?可想而知,荥阳城很快就楚军攻破了。韩王信为了活命,只好投降项羽。

但是这家伙跟着刘邦,别的本事没学会,逃命的本领确实见长,没过多久,他居然又从项羽的部队里逃出来了,重新投奔了老大哥刘邦。

刘邦一看这个失魂落魄的小老弟,必须好好安利一下,又再次立他为韩王,让他死心塌地跟着自己一路升级打怪,对抗项羽。

直到刘邦登上帝位时,为了稳住局面,留下了七个异姓王,其中就有韩王信,其封地就在颍川。

从上述来看,韩王信这一路逆袭,谈不上什么大是大非,但对于刘邦这条大腿还是比较忠心的。至于中间诈降过项羽一次,那在楚汉时期根本不叫事,千古艰难唯一死,谁都拥有想办法活命的权力。

那么,这么一个相当于还比较忠厚老实的韩王信,为什么最后会站出来造老大哥刘邦的反呢?归根结底在于“匹夫无罪,怀璧有罪”!

为什么呢?因为刘邦同志经过臧荼谋反以及有人告发韩信造反这两件事的刺激,相当于洗了两个冷水澡,头脑瞬间清醒了不少。他在思考着一个宏大的哲学问题:我是大哥,你们是小弟,我们就一定能和平共处吗?万一你们想当大哥怎么办?

所以,刘邦决定一不做二不休,要想让小弟永远安守本分地当小弟,就不要给他们当大哥的希望和实力。

韩王信有什么让刘邦不放心的地方呢?主要就是他所处的地理位置。颍川,这是个好地方啦,不光人才辈出,还物产丰富,关键还离荥阳这样的险要之地近。当时称之为“天下咽喉”都毫不为过,这种地方怎么能交到别人手里呢?

所以,套路小王子刘邦就开始玩套路了。他对韩王信说,大丈夫一天到晚窝在家里有什么出息,要风风火火闯九州才行,要龙潭虎穴来回趟才显英雄本色,你也别在天下腹心呆着了,你赶紧去晋西北,让北方的匈奴见识见识我们的威风。

就这样,韩王信被措手不及地发配到苦寒之地去替刘邦镇守边疆了。当然,刘邦也没有把事情做绝,还特地把太原郡划给了韩王信,让他好好防备匈奴鬼子。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韩王信知道自己在势不如人的情况下,是没有太多选择权的,所以换上一副乖宝宝的面孔,表示一切听大哥的,不怕苦、不怕累,就怕革命事业无新功,“愉快”地走马上任了。

既然是演员,那就要把戏份做足。韩王信为了让刘邦满意,还主动提出要把都城迁到更北边的抗匈一线马邑(朔州)。咱就是要一心一意为大哥守国门!

刘邦表示很满意,于是欣然同意了。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刘邦和韩王信其实都是高明的表演家。

刘邦在想什么呢?咱想撸掉你,但是又抹不开面,所以不如抛一根难啃的骨头给你,你啃下来了,你好我也好;你要是啃不动,那就别怪哥哥不讲情面了,实在是因为你事情办得不漂亮。他是借助匈奴给韩王信打窝子!

韩王信在想什么呢?既然大哥你不相信我、不把我当亲兄弟了,我就往山高皇帝远的地方跑,越让你鞭长莫及的地方越好,甚至我等到时机成熟,还要回来踹你一脚,恶心恶心你。谁叫你不把我当兄弟?

这两个人的如意算盘都打得噼啪直响,这个时候需要一些外力来打破这种平衡的局面。这个外力是谁呢?正是本应该在臧荼造反时期出现的匈奴势力。

为什么匈奴势力没有出兵助力臧荼,而与韩王信狼狈为奸到一块了呢?有可能是臧荼造反时他自己那一亩三分地没有搞定,也有可能是北方那变幻莫测的气候原因造成的。只能说,韩王信比臧荼选择和匈奴合作的契机更好。

韩王信迁往北境的半年后,也就是公元前201年九月,他献出马邑,投降匈奴,宣布造反。而他的盟友冒顿单于则率大军自马邑南下,攻击太原郡,兵锋直指晋阳。

韩王信造反一事也直接引发了历史上一个著名事件——白登山之围。后续会详细剖析它的,先行按下!

那么,我们回头来看看韩王信走上谋反之路的全过程,主要责任究竟在谁呢?其实主要还是在刘邦。

当大哥不是他这么当的,你不能给老弟娶了媳妇,然后感觉老弟媳妇你更喜欢,然后就把老弟赶出家门,自己去霸占老弟媳妇。你这不是逼着老弟造反吗?关键是还是这么明目张胆!

当然,韩王信也是没有责任的,毕竟造反这种事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能做出这种事情的人必然有他自身的原因。韩王信的主要责任自然还是因为他重利轻义,虽然这在那个时代不算什么大问题(大部分人都是这么干的)。

韩王信被逼反的逻辑分析

这件事从表面上看,逻辑其实很简单,不就是大家经常挂在嘴边上那句话?——你都没打算让我好过了,我为什么不和你鱼死网破?

但是,我们如果将思维发散一下,还是可以从其中提取很多很有意思的问题的,比如:

1、什么样的人会被别人一逼就要和别人不死不休?

2、作为领导,他们通常会去逼什么样的下属?

3、实力不对等的双方通常会在什么情况下才会彻底撕破脸皮?

这些问题是不是很有意思?不急,只要我们把这段历史吃透,这其中的答案也就浮出水面了,逻辑自然也就清晰了。

韩王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在他的生活圈子里,属于起点比较低的人,讲得更深奥一点,就是欲望与现实很有差距的人。他是韩国王室后裔,但是庶出,若有嫡出的王室子孙堵住他政治和权力幻想的口子,他或许最后不是这个样子。关键是,因缘际会,不停地有人带他到井沿边上看到了前面广阔而又美好的风景,他就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悸动了。

刘邦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其实本质上和韩王信是一类人!

这一种人通常会有一个共性,那就是他们会觉得“心有多大,舞台便有多大”。很多人死在这上面,但总有几个幸运儿闯关成功,成为了光芒万丈的典范。

这种人其实不管最后成功与否,其实他们内心是很难做到真正的强大的,他们敏感而又脆弱。而且,随着他们取得的成绩越大,他们就越敏感、越脆弱。

这么说,可能很多朋友还不能形成一个直观的理解。那就举个例子吧,

假如你看中一个女神,但是感觉女神离你很遥远,这个时候,你身边有个兄弟跟你说,你赶紧下手哈,不然我就下手了哦!这个时候你虽然心里会有点不痛快,但是你会对你这个兄弟感到特别愤怒吗?大抵不会!因为你没有现实痛感。

又过了许久,你成长了、发达了,感觉自己配得上女神了。这个时候,你兄弟又跟你讲,其实我也喜欢那个女神好久了。你是什么感觉?绝对会很生气,甚至会鄙视你兄弟,因为你感觉女神就应该是你的人,别人想着她、惦记她都是不道德的。

再后来,你通过各种努力,顺利把女神娶回家了。这个时候,若再有兄弟跟你讲,哥,其实我喜欢嫂子好久了,你会怎么想?你会觉得这个兄弟咋就这么不要脸呢?你会觉得他看你女神的每一眼、和你女神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居心叵测的、都是肮脏的,你恨不得弄死他这个臭不要脸的。

韩王信就是一个跟着刘邦成功娶到女神的典型,当他当上韩王的时候,他绝对是想关起门来过点好日子的。但这点好日子毕竟不是自己一刀一枪打出来的,主要是老大哥刘邦的大腿确实很香。所以他心里并不踏实,万一大哥不想我当他小弟了,我该怎么办?

大家对号入座一下,职场之中很多靠攀关系上位的中高层是不是都有这种心理?

这种自身不足够强大的人,其实是最好对付的,给他一点刺激,他就会产生过激反应。他本身是个武大郎,而他老婆是潘金莲,你只要随便一说,有人要把他老婆勾引走,他保证会坐立不安。如果他本身就是潘金莲深爱的武松,他绝对不会这么焦虑。

所以,韩王信为什么被刘邦一刺激就坐不住要造反呢?首先还是在于他自己不够强大!

那么反过来,刘邦为什么要去刺激一向比较听话的韩王信呢?别怪哥哥不是人,主要是弟妹太迷人。你韩王信是不足为惧,但是你的地盘很关键呀!关键的东西永远是拽在自己手里比较让人放心。

臧荼已经造反了,谁知道你们这帮人怎么想?万一有样学样呢?

下位者求利益和希望,上位者重风险和稳定,这是权力游戏中不变的规则。刘邦会安心让你韩王信在韩地关起门来过好日子吗?

其实,作为领导,他们不会刻意去逼的人只有两种,一种是级别上与自己差距较远的人,一种是能力上与自己太过悬殊的人。因为他们归根到底在乎的是一个威胁的问题。级别太低、能力太差的人是对他构成不了威胁的。

像刘邦对韩王信这样,其实在本质上已经不叫逼了,而是明目张胆地抢。

最后,我们来看看,韩王信和刘邦这对实力不对等的冤家,为什么最后彻底撕破脸皮?是韩王信“树活一张皮,人争一口气”吗?是刘邦下定决心要痛打落水狗吗?都不是!而是他们通过一系列的计算与权衡,重新找到了平衡点。

韩王信大抵是带着无限委屈跑到北方去,结果却发现匈奴根本防不住呀,人家能打、能抢、能跑,这怎么弄呢?

也就是说,韩王信到了北方之后才发现自己已经进入了一个死胡同,进是死,退也是死。所以还不如和匈奴合作,说不定还有一线生机。

匈奴的冒顿单于一直是一个非常有想法的人,对于韩王信这样主动投怀送抱的人,他是没有理由拒绝的,毕竟他已经错失了臧荼那里的一次宝贵机会。

这样一来,原本跟刘邦不在一个层面上的韩王信瞬间信心爆棚了,感觉自己终于可以和刘邦掰掰手腕了,顺便出出心中那口恶气。

只是我们的刘老三陷入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的困境,差点因此在白登山上丢了性命。好在他命不该绝,成功逃脱,并一举平定了韩王信的叛乱,韩王信逃亡匈奴。

那么,综上所述,韩王信被逼反的核心逻辑是什么呢?那就是打人不打脸,也就是说,如果不到万不得已,千万不要去触碰别人的核心利益,你调戏人家媳妇,这只是一个道德问题;但你直接把人家媳妇拖上自己的床,那就是不共戴天的仇恨问题,也是一个法律底线问题。

韩王信造反的一点反思

其实说了这么多,很多该说的东西也基本上说清楚了。而且,篇幅也基本上到位了。但是为了帮助大家把历史经验转化为生活智慧,再狗尾续貂地多说两句。

有很多朋友说看不懂楚汉相争的历史,主要是因为他们没有搞清楚一个自然人究竟是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客观环境之中?是利益环境还是情感环境还是道德环境?

要真正读懂楚汉相争的历史,只能从利益角度出发,否则,大家会越看越郁闷。刘邦、吕雉、韩信、张良、陈平、郦食其、英布、彭越……哪一个人不会看得你心惊肉跳的?

回到本文的主人翁身上来,韩王信这样的人存在什么样的智慧缺陷呢?他不懂得什么叫做“以退为进”

不光是他,跟他同名同姓的楚王韩信也有这个毛病。在汉初七个异姓王(卢绾是替代臧荼的,不算)中,把“以退为进”的人生哲学做得最好的恰恰是一直不太起眼的长沙王吴芮。

为什么我们要学会“以退为进”呢?这就回到我们文章开头的那个话题上来了,弱者是没有更多选择权的!不服就干,听着很豪气,但往往也是最要人命的。

人和人之间的利益捆绑关系,大多数情况下会产生“刺猬效应”的,那就是既想抱团取暖,但是靠得太近了又容易扎伤对方。聪明的人在追逐权利的道路上永远不会去不顾一切地狂奔,而是知道走走停停、迂迂回回,给自己留下适当的后路。

韩王信等人在刘邦这艘船上捞得了一个功成名就,然后就幻想着各自安好,这其实是一种很幼稚和单纯的想法。你们是心安理得了,但是刘邦能心安理得吗?你们知道什么叫“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吗?你们知道什么是所谓的“威胁论”吗?你们知道什么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吗?

不要说刘邦心狠手辣,因为权力游戏玩到一定的级别,它早就跳出了传统的道德框架了。高级的权力游戏注定只能在原始的黑暗森林展开,它首先遵循的是丛林法则。

著名的股神巴菲特为什么要反复告诫自己的子女千万不要轻易涉足股市?正是因为他对股市的生存法则已经研究透了,他已经在股市里捞得盆满钵满了,他的子女很难再像他一样去玩通关了,这个时候最稳妥的办法就是不要参与这样的游戏。

韩王信也跟着刘邦玩权力游戏赚了不少,但是,你要明白,金币是有两面性的,一方面它能给你带来荣耀和满足,另一方面它会带给你危险和死亡。贼不惦记大财主,难道会去惦记穷光蛋吗?

韩王信真正的做法是在功成名就之后,采取“不争为争”的方式,主动让步。好地方,主动交给老大哥;苦差事,自己主动揽过来;任劳任怨,关键是要吃得了眼前的亏。毕竟,当你实力不如人的时候,老大哥对你放心便是你最大的福分。

当然,也有些朋友不服气,凭什么,你刘邦和大家一样,都是两个肩膀扛着一个脑袋,为什么你可以耍流氓,别人就不行?老子就是要跟你干到底!

这样想的朋友,高低也是一条汉子!但是,做事多少要讲究个机遇吧?既然你打定心思鱼死网破,那你韩王信还不如当初和臧荼一起造反呢?或者,再等等,等到另外一个韩信阴谋造反的时候出来放一炮,或者等到英布造反的时候来个南北呼应。

也不知道说了这么多,大家究竟明白我在说什么不?其实很简单,就是我们身处某个特定的环境时,面对具体的事物,一定要想尽办法去寻求与自己相匹配的最优解。不要意气用事,不要钻牛角尖,要能屈能伸,能文能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同名同姓的两位名将,在同一年因同一人而亡,历史真有天意?
同名同姓的两位战神,在同一年被同一人所杀,令人匪夷所思
汉朝两位同名同姓的功臣,受刘邦器重且都被封王,结局却同样凄惨
汉朝有两位名将,不仅同名同姓,还在同一年被同一人所杀
刘邦如果带上韩信,可以避免白登之围吗?估计匈奴人很难得手​
同名同姓的两个战神,同一年被同一人所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