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汴水之战前的曹操:荒唐过、鲁莽过,但他依然是那个追风的少年

一个人能取得多大的成就,大抵是取决于以下四个方面:原生家庭条件、自身的天赋与努力、贵人恰到好处的相助、配偶的选择。

原生家庭的条件决定了你人生的起点和成长道路上的试错空间;自身天赋与努力决定是你是否有抓住机会的能力;贵人恰到好处的相助取决于你能否先人一步地接触到机遇;配偶的选择是你的第二次投胎,决定了后半生的发展是助力多一点还是阻力多一点。

当然,上述这种说法也不能完全一概而论,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大抵如此。

今天,我们要借着这个话题来聊一聊一个著名历史人物的前半生,这位男主角就是在东汉末年极其拉风的曹操同志。

关于曹操,无论是历史上还是现实认知中,都有很多关于他的梗。比如被《三国演义》脸谱化的他就被很多人视为奸诈的小人,还有他身上那“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的强力标签等等,太多了,就不一一枚举了。但是,我想说的是,其实真实的曹操是极为贴近我们大多数人的人生轨迹的:年少轻狂过、仗剑天涯过、灰头土脸过、痛定思痛过、咬牙硬撑过、被逼偏激过、苦尽甘来过……不管他最后是不是真正的汉贼,但他曾经也是一个单纯的追风少年。

尴尬的名门之后

曹操出生于公元155年,这位大神的问世比较平淡,不刘邦、刘彻、刘秀等人,不是他妈被龙盘了,就是被蛇盘了,要么就是被太阳羞答答地钻进肚子里了。

大咖登场有点仪式感,这也很正常,那为什么没人给曹操这位大咖设计一个特殊的场景了呢?因为曹操的身份其实很尴尬,他是宦官后代,而且他爸曹嵩还是一个著名的大贪官,都不好意思吹自己是上天派来的,老天有眼,怎么会派一个宦官之孙、贪官之子来做时代的领袖?

出身和名节这些东西在封建礼教时代,它们就是一把把无形的枷锁,拷上了你,你就别想轻易挣脱。曹操因为自己是宦官后代,这一辈子没少被人恶心过、排挤过,但没办法,他只能默默地忍受。毕竟你不能改变你周围的生态时,就只能学会去接受和适应它。

曹操的祖父曹腾是东汉著名的一个大宦官,名叫曹腾。曹腾得宠于汉顺帝,开始为小黄门,后迁至中常侍大长秋,掌权三十多年,历事四帝,从来没犯过错,后被封为费亭侯。

但是,宦官这个群体历来都是很尴尬的。就跟青楼女子一样,别看你都成角了,但是在大多数人眼里,始终都会觉得他们上不得台面。

这从咱们今天的思想高度来看,肯定不合理,这就是摆明的阶级歧视嘛!但是,这种鄙视链从古至今都一直存在。

其实当时的官僚系统和士族集团对宦官集团深恶痛绝还有一个主要原因,那就是他们一直都把宦官视为上不得台面的低等群体看待,没文化还身体不健全,不值得我们正眼去瞧他们。但没想到,野百合也有春天,东汉的小皇帝长大后要亲政,基于各种考虑,必须要重用身边的宦官,来制衡那些尾大不掉的官员系统和士族集团。

这就让士族集团和官僚系统跟吃了苍蝇一样的,太特么恶心了,被小三横刀夺爱也就算了,关键是这个小三还是一般人都不会正眼瞧一下的“残疾人”。士族集团感觉自己的自尊被严重侮辱了,但是他们不能把火气直接发到自己的老板(皇帝)身上去吧,只能选择跟宦官集团势不两立。

士族集团和宦官集团的阶级矛盾就这样对立起来了。但是,权力游戏之中,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对于个别不惹是生非、能以德服人的好宦官,士族集团还是没有那么抵触的。

曹操的爷爷曹腾就是一个很有德行的好宦官。面对士族集团各种诽谤和弹劾,人家从来不伺机报复,还能以德报怨地对一些真正德能兼备的士族人才加以提拔。

比如虞放、边韶、延固、张温、张奂等士族名人,都是曹公公大公无私地提拔上来的。

又比如东汉晚期的名臣种皓,年轻时也是一名反宦官斗士,经常给曹腾泼脏水。按照曹公公当时的地位和权力,要弄死这样一个口不择言的喷子,那简直是易如反掌,但曹公公并没有这么干。相反,他觉得种皓虽然说法比较激进,但是打理政事还是一把好手,总是实事求是地在皇帝面前替种皓美言一番。

后来,政绩卓著的种皓晚年当上了三公,经历世事浮沉和岁月积淀之后,这位早年的喷子也不得不扪心自问地说一句:“我能有今天,都是靠当年曹常侍的提携帮助。”

今身为公,乃曹常侍力焉

不要小看曹腾最终感化了种皓这个士族大佬背后的含金量。士族集团是极其在乎自己的名声的,而种皓本身也是志在流芳百世的,一般情况下,他这样的人是不可能为宦官那样的奸佞小人说话的,说了便有损自己的名节,也会招致其他士族成员排挤他的。但种皓还是这么不计后果地说了,自己能有今天是靠阶级敌人的提拔,可见,曹腾的人品积淀让人无可厚非的。

曹腾作为四朝巨宦的费亭侯,是需要后人来继承他的遗产的。曹操的父亲曹嵩就是作为曹腾的养子而登上东汉的政治舞台的。他先是干上了司隶校尉(袁绍策划汉末崩塌时被何进授予的官职,相当于首都军区司令),后在汉灵帝时期历任大司农、大鸿胪,直至太尉(三公之一)。

不过,曹腾这个三公之一的太尉是花钱买来的,因为汉灵帝是历史上有名的喜欢卖官搞钱的主。花了多少钱呢?史载是一亿万。啥意思?并不是一万亿钱的意思,而是告诉你们,数额大得离谱,这是个虚数。

从这也可以看出,不管是曹腾和曹嵩,在当官期间,手脚应该不是很干净。曹腾也就算了,毕竟人品摆在那里了,但是你曹嵩不一样了,你干爹因为德高望重,大家实在不好意思喷他,但偶尔鄙视一下你还是没问题的。

官虽大、钱虽多,而且即便你爹曹腾是难得一见的好宦官,但不管怎么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你曹家人和我们不是一类人,咱看在你爹的面子上,不对你狂风暴雨地一顿输出,就算相当给你面子了,但你要我们真正接受你是不可能的。

到了曹操这一代,他必须的继续顶着宦官后代这个帽子痛并快乐着。

为啥痛?汉桓帝和汉灵帝时期两次党锢之祸,把宦官集团和士族集团两个阶级推向了不共戴天的死胡同了,汉末,宦官和士族之间那真是刀刀见血地互相捅呀,虽然宦官集团占据了上风,但是,士族集团手里掌握着引导舆论的主动权呀,人家通过各种艺术创作和文化宣传,分分钟就把你们宦官集团打成了牛鬼蛇神和混蛋畜生。你曹操作为一个宦官后代,平时不到处受点歧视,都有点说不通了。

这玩意很好理解,看看那些奸臣后代和罪犯子女在社会上受到什么待遇,就知道了。

但同时,这个出身也是曹操人生快乐的源泉,为啥呢?因为他家有钱,他爸位列三公。没有这种家世,曹操不可能从小就活跃在中央的干部大院里,就不会早早见识到各种大人物、大场面,也不会认识下一批主宰天下命运的官二代。

大家都知道,曹操从小就跟着袁绍大哥混,一度成为洛阳城里有名的纨绔少爷。但是,大家想过没有,像袁绍出身名门的少爷,他会跟一般的平民小子玩吗?入圈是有门槛的,是需要资格和筹码的。你曹操若不是高干子弟,就凭你是宦官后代,你就永远会被袁绍等人摒弃在圈子之外的,别觉得他们玩的游戏很好玩,你连上桌的机会都没有,替人家望风放哨,人家都会嫌你出身不正。

曹操的家世还给他创造了一个无与伦比的有利条件,那就是他从小就可以接受到顶级的教育资源。我们看到后来的曹操精通文学、武艺、兵法、音乐等各方面,那些除了他自己天赋过人外,不用钱堆是出不来的。

包括他们家族累世发展所建立的人脉圈,也为曹操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保护罩。曹操年轻时各种热血沸腾的操作,若没有他的家族在背后帮他擦屁股,他估计早就提前到地底下找他爷爷诉苦去了。

总而言之,曹操虽然是名门之后,但是他这个名门之后没有袁绍等人那么纯粹,多了很多尴尬,这些尴尬是曹操今后要付出百倍的代价才能慢慢地消除的,或者永远无法消除掉。

追风少年曹操

曹操从小就和袁家少爷袁绍混在一起。袁绍出身“四世三公”的袁家,原本也是相当傲娇的,甚至不是曹操这种宦官子弟可以高攀得上的。但是,袁绍也有属于他的忧伤,他是他爸跟一个丫鬟生的,这在古代同样是致命的出身缺陷(这个缺陷是怎么补上的,留到介绍袁绍的时候再讲)。

也许是因为同病相怜,也许是因为志趣相投,这俩人后来组成了洛阳城鸡飞狗跳二人组,没少给自家惹麻烦,寻常孩子早就被他爹把腿给打折了,但是他们家摆平那些小事就是一句话的事。

他们还喜欢经常组织小伙伴搞座谈会,唱歌、喝酒、畅谈人生,这都是常备节目。

玩得最嗨的一次,是袁绍和曹操在人家新婚之夜把人家的新娘子给偷出来了。

这俩哥们是不是挺混蛋的?放在一般人眼里,是不是觉得这俩混球没法要了?但是,没能力、没条件的混球才会一直是混球,有能力、有条件的混球说不定就能改变历史。比如某位开国皇帝。

不管小时候怎么淘气捣蛋,到成年后,丝毫不影响曹操举孝廉(汉朝进入官场两条途径之一),他被司马懿的老爹司马防推荐当上洛阳北都尉,相当于首都公安局北分局局长。

成年了,当了局长了,曹操觉得自己可以大展拳脚了,干一些自己想干的事了。于是,在洛阳北都尉的任上,他把太监蹇硕的叔叔给打死了。这个蹇硕大家应该都知道,后来被汉灵帝托孤,和大将军何进直接掰手腕的那一位。

好在此时的蹇硕还只是一个小黄门,还没掌管西园军,不然,曹操这么一顿骚操作,直接就把他们家都给坑进去了。

即便如此,当时是宦官当权的时代,曹操作为一个宦官后代,为了当一个所谓的青天大老爷,公然拿自己的阶级同胞开刀,还是在东汉的官场引起了很大的反响的。好在他们老曹家根底也比较深。

最后经过多方协调,曹嵩把自己这个惹事精儿子调到顿丘当县令去了,你这熊孩子,你要折腾到地方上去折腾吧,别留在京城了,你还年轻,压根不知道京城这摊子水有多深。

后来,曹操曹老板在教育他儿子曹植的时候,还大言不惭地说:“我当年干顿丘令的时候是23岁,回想当年的所作所为,到今天都不后悔啊,你小子今年也23了,不能不努力啊!”他是后来成了北方霸主才不后悔,要是把他教育得跟早年四处寄人篱下的刘备一样,你看他会怎么教育曹植,大抵是:“儿子啊,冲动是魔鬼,当年我就是因为太冲动了,才落入今日田地,你现在也到我当年那个年龄了,要引以为戒哈。”

如果非要说曹操内心不后悔,那只有一种曹操没有说出口的可能,他用诛杀宦官亲属的方式再向士族集团、他的好兄弟袁绍等人示好,咱们才是铁哥们,什么宦官亲属?我坚决要和他们划清界限。

风头过去后,曹嵩又把曹操调回京都当议郎。说不定这孩子在外面转性了呢?自己的儿子,自己看着还是放心点。

但是,事实证明,曹操一直都是那个不让家里人省心的追风少年,没过多久,他又摊上事了,而且还是大事。

曹操为了表明他是坚决和士族集团站在一起的,在明知宦官和士族的关系特别紧张的情况下,疯了地为已经被汉灵帝和宦官集团打成反革命的窦武一党上书鸣冤!

太祖上书陈、武等正直而见陷害,奸邪盈朝,善人壅塞,其言甚切;灵帝不能用

这种事情的性质有多恶劣、后果有多严重,就不言而喻了。关键曹操还是遇上了一向不喜欢讲道理的汉灵帝。要知道,即便是在党锢之祸八年后,士族集团扔出永昌太守曹鸾上书为"党人"鸣冤去做试探,结果曹鸾不仅被弄死,还使得党锢的范围被扩大了五族,又刮起了超大规模的腥风血雨!

当时,曹嵩看着自己这个祸精儿子,想死的心都有了。但不管怎么说,这也自己曹家的独苗了,自己生出来的,自己不给他擦屁股谁给他擦屁股?

曹嵩把他和他爹曹腾积累的那点人脉关系都拿出来给曹操兜底了,好在他们家在宦官圈子里根基比较深厚,很多大宦官都是他爹提拔上来的,这事最终还是盖住了。

至此,大家有没有发现,作为同龄人,士族出身的袁绍比曹操稳重多了?人家老袁家作为士族代表,本是党锢之祸的直接受害者,但是人家袁绍当这个出头鸟吗?他们老袁家的人官照做,和被打压的士族照样感情火热,关键是宦官集团还抓不到他们什么把柄。

当然,我们也要承认,此时的曹操活得比袁绍要纯粹,他不过是心心念念要融入士族集团那个圈子,他活得很真实,很像曾经年少的我们的大多数,奋不顾身地为自己的情怀买单。

不稳重的曹操相比于不到时候不出手的袁绍,有一套自己的人生算法,那就是看准了就去做,大不了做错了再去调整。这种人只要在无数次试错之后,找准自己正确的人生赛道,他的前途是不可估量的。只不过,曹操这种人生算法并不适合大多数人,因为大多数人都没有曹操那种成本承受能力,试错了一两次你就啥都没了,你还谈什么前途不可估量?

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年近三十的曹操迎来了他另一个人生大舞台,展示他军事才能的大舞台。有时候,人不到实践之中去试验,是不知道自己身上到底有多大的才能和天赋的。顺便说一句,在那个时代,曹操的军事才能是独一档的。

曹操在老爹的疏通下出任骑都尉,结果因战功升到了济南相。

结果在济南相的任上,这位年轻的理想主义者又捅了大篓子,他新官上任三把火,一上来就砍掉了百分之八十的贪官污吏,将十几个县的济南国治理的“政教大行,一郡清平”。

别急着认为这是清官所为,是好事。要知道凡事皆有代价的,你曹操想当清官,抓到贪官就就地正法,你可知道你背后破坏了多少人的利益链?有多少人会想方设法将你除之而后快?

还是那句老话,他摊上了一个好爹,他爹帮他扛下了所有的雷、摆平了所有的事,让曹操在一片欢声笑语中,享受了“清官”的掌声和鲜花。最后,曹操能慢慢得到士族集团的认可,以及能顺利收编青州兵都跟这次壮举有关系,而代价就是他爹曹嵩再为他耗尽所有内力之后,被徐州军阀陶谦派人给杀了,最后一次帮他扛雷。

不久之后,曹操被平调到了西边的东郡去做太守。啥意思?大家自己去品!咱看你们曹家的面子不弄死你,弄走你总没意见吧。

此时的曹操终于开始认真思考自己的人生了,咱自己在外面折腾的是挺爽,但每次都要自己家人来擦屁股,这中间会不会有什么地方不对劲。他“恐为家祸,遂乞留宿卫”,没有去上任,而是申请进中央给领导站岗。

曹操回中央后,也没有被安排去给领导站岗,而是再次当上了议郎。

只不过此时的东汉官场,已经乌烟瘴气一团糟了。曹操觉得没多大意思,不久之后便告归乡里,住进了樵县城外的大别墅,过着读书打猎的宁静生活。

公元188年,东汉王朝眼看就不行了,士族集团的冀州刺史王芬、南阳许攸等人聚集一帮人马准备废汉灵帝立合肥侯,向曹操发出了邀请。

沉下心来的曹操这次没有冲动,他知道这事不能轻易掺和,所以没搭理他们。后来,这帮人果然以“冀州刺史王芬自杀保其他同仁”而告终。

公元188年八月,汉灵帝组建了“西园八校尉”。本想等到世道太平后再出山的曹操又一次回到了中央出任典军校尉,因为他爹不久前在太尉的位置上被罢官了。一个家族要是想长远发展,就不能在朝中无人,否则在信息方面、关系方面你就被屏蔽了,任何一个敌人在背后给你开黑枪,你都很难躲过去,尤其是曹操这么多年得罪了那么多人。

这次进京,曹操和袁绍、刘表、荀攸等名士们一起进入了何进班子,成为了所谓的圈内同事。

后来,董卓进京,摘了大导演何进的桃子,然后在京都洛阳一顿瞎折腾,搞得天怒人怨的。在《三国演义》中有一个著名的桥段,那就是曹操化身为正义斗士,舍生忘死地要去刺杀董卓。这其实是子虚乌有的事情,此时的曹操不再是那个一冲动就去当死士的曹操了。再说曹操当时的分量也不足以支撑他有单独接触董卓的机会。

当然董卓还是看上了曹操这个精神小伙,想要留他在洛阳做自己的骁骑校尉。但是,经历了这么多事的曹操早已看出董卓这个王八蛋是成了大事的,不愿和他同流合污,找个机会就从洛阳溜回了老家。

老子是要做汉室中兴名臣的,是要做征西大将军,封汉室侯爷的。谁特么跟你这个西北土老帽混?

太不给面子的曹操自然遭到恼羞成怒的董卓的通缉,曹操背着通缉犯的身份一路往老家逃。期间,发生了《三国演义》中“曹操杀吕伯奢一家”的事件,这事是确有其事,但“宁可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句话却略有加工,原话应该是“宁我负人,毋人负我”。此时的曹操,还没有到痛恨和怀疑天下人这个极端地步。

在过中牟时,曹操被抓住了,但被当地功曹放了。因为你曹操此时已经是我们士族集团的好同志了,必须放了你。

回到老家谯县的曹操开始招兵买马搞事情,然后在年底于己吾兴兵讨伐董卓,算是国内第一批打响武装反董的人了。

太祖至陈留,散家财,合义兵,将以诛卓。冬十二月,始起兵於己吾

公元190年正月,十几路诸侯军汇集一处,却你望着我、我望着你,都等着别人去当炮灰。忍无可忍的曹操带着自己的人马和张邈、鲍信的一点点赞助,追击到了汴水边上,被董卓麾下大将徐荣打得几乎全军覆没。

兵败归来的曹操再次被诸侯们冷漠的态度给伤到了,他们只顾着盘算怎么捡漏,至于一马当先、奋力杀贼的事情,免谈。

自此,那个一腔热血、单纯冲动的曹操彻底死了,他不再相信阶级友谊、不再相信联盟誓约,他只相信乱世之中强者为王。

感慨:不见当年曹孟德是那个时代的悲哀

尽管我一直不喜欢盲目去贩卖情怀、理想和信仰,因为我深知没有实力和能力支撑的理想和情怀一文不值。但是,请大家永远记住,一个人,如果在有得选的情况下,一定要学会去做一个纯粹的人、一个热血的人、一个有高尚情操的人。

年轻的曹操其实很多时候是很混蛋的,各种坑爹坑家人,做事沉不住气,脑子一热就往上冲,一看就有点不靠谱。但是人不轻狂枉少年,恰恰是这样的曹操,谁也恨不起来。

当下有一句话引起了很多成年人的共鸣——蓦然回首,我们终于一步一步活成了自己曾经最讨厌的样子了。我想这句话也是挺适合曹操的。

青年的曹操多招人喜欢呀!敢想敢做、能文能武,妥妥的青年才俊呀。但是,只因他是宦官后代,所以很多事情他没得选。他要么走家族老路,贴着宦官集团的标签继续前行,明知道是条死路也心安理得地得过且过;要么痛定思痛,不管付出多大的代价也要改变自己的人生赛道,摘掉那万恶的标签。

以曹操的个性和抱负,他只会也只能选择后者。所以,他必须认袁绍做老大哥,必须杀宦官亲属来示好士族集团,必须替士族集团冲上去踩雷,必须用符合士族标准的方式去治理自己的辖地……不为别的,只有改变身份,他才有资格参与更大的平台。

曹操的所有付出有没有效果?还是有的!没有这些付出,曹操后面根本是不可能真正在那个大乱世独树一帜的。这个解释起来比较麻烦,随便举两个例子,比如后面以荀彧为代表的颍川士族往他身上下注就有这个原因在里面;比如后面很长时间,袁绍愿意和他哥俩好,还是有这个原因在里面。

只不过,曹操付出的代价太大了,一般人学不来。这是莫大的遗憾,也是莫大的悲哀。

大家知道一个人要想去修正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多难吗?就跟唐僧西天取经似的,你不经历九九八十一难,你取回的经,那都不是真经。

比如说曹操,他小时候和袁绍闹得洛阳城鸡飞狗跳的,如果他就此认为,别看他们是什么世家子弟,混蛋起来跟我们这些宦官后代也没什么区别,咱们没必要死皮赖脸跟着他们混。那完了,曹操一辈子进不了士族圈子了。

比如说曹操要是圆滑一点、心眼多一点,凭什么我就要杀宦官亲属来讨好你们,你们怎么不杀宦官亲属?顶多我不反对就行呗。甚至,你们怎么不杀士族亲属来讨好我呢?也完了,士族集团还是不可能真正接受曹操。

再比如曹操冲上去替士族集团踩雷,那是你们士族集团自己的事,你们自己不上,让我这个宦官子弟上,你们好意思?你曹操没得选择,你要想进我们这个圈子,你就得付出代价,你想两头讨好,谁都不得罪,门都没有。

还比如他在当济南相期间,杀的那些贪官都是一些什么人,他心里真的一点都不清楚吗?有什么后果他真的一点都不清楚吗?难道“清官”的名声真的比他们全家的祸福重要吗?他还是没得选,士族集团和老百姓的评价你的标准就摆在那里,将欲取之,必先予之,你要想得到他们的认可,就必须按照他们的要求来。

但矛盾的是,普通人若是按照曹操的方式去操作,早就死上无数回了。

我们很多时候并不是不向往诗和远方,而是现实条件不允许我们向往诗和远方,只有在苟且之中生存下来,我们才有资格谈诗和远方。

提前说一下,我们很多人讥笑史上最牛工贩子刘备假仁假义、扯虎皮做大旗、寄人篱下等等,那是因为大家没有设身处地去经历他所经历过的人生,把绝大多数人放到他那个处境,先不说能不能取得他那么大的成就,单说在电视剧里能不能活过两集都得两说,不知道那些人的勇气从何而来。

最后,简单总结一下吧,汴水兵败后的曹操,心死了。他觉得光靠忠于汉室、融入士族的人生算法是很难有结果的,别人的圈子终究是别人的圈子,自己再怎么努力也终究是一个亲密的陌生人,要想活得精彩,还得自己搭台自己唱戏。这是那个时代的转折点,也是那个时代的悲哀,因为浑水摸鱼、强者为王开始肆无忌惮地来临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盘点影响三国走势的重要事件
十常侍之首张让预言开启乱世:臣等殄灭,天下乱矣,惟陛下自爱
诗词人物|曹操的传奇一生你知道多少(上)
三国历史科普系列一——从初为郎官到官渡前夜:曹操集团的形成之路与汉末豪族
曹操杀荀彧后果有多严重?其后代辅佐司马师司马昭,一举推翻曹魏
司马懿得知曹操有了猜忌后,他做了什么,逃过一场杀身之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