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导是东晋最强裱糊匠,他是如何成为政坛不倒翁的?太善于和稀泥

东晋风投一条街,打听打听谁是爹?窃以为,王导才是东晋风投界中最靓的仔。

王导出身顶级名门望族——琅玡王氏,是感动中国的“中国二十四悌”之中的王览的长房长孙,父亲王裁官至镇军将军司马。

在“九品中正制”的时代,像王导这样的世家子弟,是真正能够无忧无虑地成长的。等到他们初成少年,就会有人给他们各种名利背书的。王导年少时,就被宣传为:风姿飘逸,见识器量,清越弘远。

王导十四岁时,陈留高士张公更是对王导大加赞赏,直接对他的从兄王敦说:“这个孩子的容貌气度,是将相之材。”

但是,像琅琊王家这样的顶级世族,人生算法是自成体系的,他们绝不会在乱世随意下注的。不愁吃不愁喝的情况下,瞎掺和啥,关起门来喝酒吃肉不香吗?时值西晋“八王之乱”,后被司空刘寔主动发出邀请函,想让青年王导当他的东阁祭酒,后又迁任秘书郎、太子舍人、尚书郎,但王导都没给面子,直接用不赴任的方式给拒绝了。

“三公”级别的大佬征辟他,王导为何会这么傲娇呢?大家去关注一下刘寔当时的年龄和当时的时局就知道了。刘寔当时已经70多了,还能折腾几年?西晋当时内战连连,朝廷权威扫地,司空也就是一个摆设,聪明的王导是不会让自己身上轻易贴上'刘寔牌’政治标签的。

直到后来,“八王之乱”渐近尾声,王导才接受了东海王司马越辟召,任其参军。但是,没过多久,王导就被家族安排去结交琅玡王司马睿去了。因为他们老王家不愿意把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司马睿当时虽然没有啥实力,但封国毕竟在他们王家的老家,县官不如现管,这个冷灶值得烧一烧。

王导和司马睿搭上关系后,便劝司马睿别搁洛阳这块混了,赶紧回琅琊发展才是王道,背后逻辑跟诸葛亮当年指点刘琦是一个意思。但遗憾的是,当时的司马睿还属于“我觉得我可以”的状态,没走。

然后,司马睿便跟着司马越去征讨成都王司马颖了,结果和皇帝司马衷等人被打包送给了司马颖。结果,打了大胜仗的司马颖一想起战前东安王司马繇一直在鼓吹投降主义,其心可诛,便把司马繇给咔嚓了。这下可把司马睿吓得不轻,因为他是司马繇的亲侄子,所以便连夜冒雨逃跑了。王导也追随他一直在孵化的金主爸爸而去了。

司马睿回到琅琊之后,运气还不错的。镇守徐州的司马楙一看司马越势大,便花钱消灾,献出了徐州来换司马越不计较他当年拒收司马越的过节。可是,司马越接收了徐州之后,一是自己没啥亲信之人可用,二是司马睿的封国琅琊与自己的东海相邻,两人也算得上多年邻居了,三是两人因为琅琊王氏在背后穿针引线,大有合体之势,于是司马越便把刚刚得到的徐州交给了司马睿。

从来没有大盘口操盘经验的司马睿,自然得事事依靠他背后的策划人、经理人王导,史载凡有军谋密策,都是听我们导爷的。

307年,在徐州待了两年的司马睿和王导组合,利用了司马越自顾不暇和自身的多方运作,成功争取到了出镇建邺(今江苏南京)的机会。司马睿被任命为安东将军、都督扬州之江南诸军事、假节,主要任务是帮司马越经营好江南的后花园,其实直接目标是盯防此时镇寿春的镇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周馥,因为周馥已经多次公开怒怼司马越政府了。

但是,由于西晋灭吴以后,南方士族长期被排斥,没啥待遇,所以对北人颇有敌视情绪,一直都在走自力更生、自主经营的道路,对司马越派来的司马睿集团自然也是爱理不理的。司马睿到任都一个多月,南方士族连象征性地拜码头这样的表面文章都懒得做。

及徙镇建康,吴人不附,居月余,士庶莫有至者

此情此景,司马睿和王导组合自然是无比尴尬且无奈。人家已经明目张胆不把你当回事了,你还没有能力对人家追责,确实有点无所适从的感觉。

但这种事情难不倒我们导爷,你们江东是富庶且强大,但是有一样东西你们是没有的,那就是政治招牌。没有咱们这块政治招牌,你们的财富是不受国法保护的。所以,不要一味地抗拒我们,静下心来,咱们还是有很大的合作空间的。

当时的南方士族刚刚联合消灭了企图割据江东的广陵国相陈敏,这一过程其实南方士族自我觉醒的过程,之前一心想要打造江东自治圈的江南士族,经过实践发现,陈敏那样的土匪头子绝不是自己最佳拍档,自己需要一个靠谱的新搭档。

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和观察,江东士族总结出来了:第一、司马睿本身没啥实力,他很难反客为主;第二、司马家在北方估计守不住了,南方的司马睿可能会成为核心政治旗帜;第三、自己与司马睿达成深度合作关系,其实是一种双赢局面,给他交点挂靠费,他能帮自己解决很多政治审察问题。第四、避免双方正面硬刚、两败俱伤。

想清楚了上述这些道理之后,江南士族对司马睿集团的抵触心理开始松动了,我们的导爷抓住良机,亲自去造访江南士族领袖贺循、顾荣,及时给出了相应的正式编制,算是及时递出了橄榄枝,江南士族也就此就坡下驴了。

但是,这也仅仅是司马睿集团与江南士族的试婚阶段,搭伙过日子呗,谁也别伸手触及对方的核心利益。双方在同一个台子上唱戏,但基本是各唱各的戏。这个台子便是王导搭建起来的。

事情出现重大转机便是北方政府越来越不行了,大量的北方士族连签证都不需要办理,就带着族人、部曲南迁了。也就是大量的北方流民军开始持续而又剧烈地冲击江南安居乐业的宜居环境了。

大家不要把那些北方流民军想得太友好,自古以来,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而知礼节,他们吃了上顿没有下一顿,也就不要指望他们能安分守己了,能抢的、能偷的,他们都不会客气的。比如抗胡名将祖逖在南下的过程中,就没少纵容部下抢劫。

这种情况又给了司马睿政府与江南士族进一步捆绑关系的契机。王导等人给江南士族提出的解决方案如下:南方的资本家同志们,现在有很多北方流民军乱来,这帮人原来跟我们都很熟,我们可以出卖帮你们约束、甚至摆平他们,但是相关费用,你们得交给我们,你们意下如何?

江南士族也会算账的,与其后患无穷地去对抗来自北方的土匪,不如一劳永逸地花钱消灾,所以没有理由拒绝。

然后,得到南方士族的同意后,王导背后的琅琊王家本身就是北方士族领袖,在北方士族中有着极高的权威背书,找那些北方士族出身的流民帅聊事,简直就是事半功倍。大致逻辑是:兄弟们,你们现在背井离乡的,日子难过点,这自然可以理解。但是你们这么居无定所地靠抢劫为生,终究不是长久之计。我帮兄弟们要了几块地盘,这些地方以后就是你们的安置区,你们重新给朝廷上班,朝廷给你们政策、编制、待遇、资金。

北方流民军也不愿意过那种得过且过、刀口上舔血的日子,自然也就迅速被安抚下去了。

上述便是王导提出的“侨寄法”大致逻辑框架,也是王导帮助司马睿成立两头吃差价的中间商政权的主要思路。

所以,司马睿一直对王导极其倚重,并把他比作为萧何。王导得以长居机枢之地 ,“朝野倾心,号为仲父”。琅邪王氏的兄弟子侄分别把持了各重要职位。主要原因也在此,因为东晋唱戏的舞台确实是王导一手搭建的。

但是,就跟所有的婚姻关系一样,司马睿和王导的亲密关系随着时过境迁,终究会迎来一些鸡零狗碎的。司马睿在当上皇帝之后,不甘心王导和琅琊王家再成为他背后的操盘手,所以开始了各种用意明显、操之过急、思路不对的倒王运动,结果引发了王敦第一次作乱。

伴随着与司马睿貌合神离的关系破裂,王导开启了他下半场的神操作。

王敦第一次逼宫时,王导的行为艺术就相当到位,表面上对司马睿坚决拥护,暗地里声援和支持哥哥王敦。这一点,从他后来给第二次造反的王敦写的劝降信中就可以看出,信中明确表示王敦第一次作乱是得到家族的內部支持的。

但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政治形象,他不光对司马睿提拔刁协、刘隗等人恶心自己表现出高风亮节,还在王敦起兵后,天天带着族人跪在宫门前请罪,并在答谢司马睿的时候说“叛臣贼子,哪个朝代没有呢,但想不到会出在我们王氏家族中。”

王导的所作所为,用世俗的话来解释就是相当善于讨好卖乖。王敦造反是他个人的事情,我王导和王家大多数同志都是好同志,但实际上你司马睿已经步步紧逼地侵犯了我们王家的利益了,王敦代表我们王家抗争一下,我也是默许的。我已经公开表态了,您还真别搞株连那一套,东晋的班子都是我帮您组建的,您要真因为王敦的个人问题对我和我们王家动手,后果您自己去估量一下。

王敦把司马睿按在地上摩擦之后,大家可以看看,王导为司马睿出力了没有?如果他真的是所谓的忠臣,断然不可能眼睁睁地瞧着哥哥王敦把司马睿活活气死的,除了别有用心地护住了司马睿的皇位外。在我们导爷心里,其实也早就对日益膨胀的司马睿不满了,他只是不愿意自己出手给司马睿点颜色瞧瞧而已,因为,以下犯上这种名声,好说不好听,我们导爷是爱惜自己的羽毛的。

如果说王导对王敦的第一次逼宫是默许或者暗中助力的态度,但他对王敦的第二次逼宫却是实实在在的大义灭亲,为啥呢?因为王敦第二次逼宫是想自己当皇帝,这就触及了我们导爷的利益底线了。东晋的班子是我王导搭建起来的,琅琊王家我是长房长孙,我王导才是绝对的主角,你王敦虽然是我堂兄,但你也别抢我的戏份。你王敦要是称帝了,那你不就成了后来居上的司马炎了,我特么不就变成了要夹着尾巴做人的司马攸了?

所以我们导爷动起手来对自己人也是相当的狠,在王敦第一次逼宫成功之后,就开始布局分化哥哥王敦的势力,别的不说,他们老王家那几个位高权重的兄弟,除了王敦的亲哥哥王含外,王舒、王彬等都被他争取过来了。

王敦第二作乱时,王导不像之前那样,只会做一些请罪的表面文章了,而是直接写劝降信、提前给王敦开追悼会,更加有力度地跟王敦划清界线了。

王敦之乱被平定之后,王导因为自身在东晋具备不可替代的功能和及时与王敦撇清关系,继续成为了晋明帝司马绍的肱骨之臣。司马绍去世后,他也依然是七位辅政大臣之一。

晋成帝时期,外戚大臣庾亮一顿瞎搞,又逼出了苏峻之乱。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在苏峻之乱中,乱军一度占领了东晋首都,晋成帝和王导等一众文武大臣都成了苏峻的控制者,导爷却成为苏峻的座上客,官职还在苏峻本人之上,这种到哪都吃香的水平,就问大家服不服?

后来,苏峻的部下路永等人强烈建议苏峻杀了王导等人,但是鬼迷心窍的苏峻就是不答应,那是我敬重的偶像,怎么能刀兵相向呢?

关键是我们导爷知道消息后,不光没有报复和怨恨路永等人,还特么把恨不得弄死自己的路永给策反了,然后心甘情愿地替他去突破苏峻的严密看守,偷小皇帝。

事情败露之后,王导便带着家人和路永等降将投奔了庾亮,再次回到了组织的怀抱之中。

苏峻之乱平定之后,撇下皇帝私自逃跑的王导再次成了大功臣、大忠臣,又一次位列群臣之首。只不过,这一次他遇上的政敌是全身上下都很硬气的陶侃,我们侃爷也是一般人惹不起的存在。

侃爷曾经一度把我们导爷逼得很难堪,但终究因为王导背后还有一个实力很强的军阀郗鉴,所以最终也没有把他怎么样。

陶侃死后,著名搅屎棍庾亮又开始折腾了,在朝廷内外一片风声鹤唳之际,我们导爷还能够从容淡定地站在建康城头上用言语映射、讽刺庾亮,说明我们导爷内心里根本不怵庾亮。可能王导这一辈子唯一怵过的人就是我们侃爷。

公元339年七月,东晋官场不倒翁王导终于倒了,享年64岁。成帝于朝举哀三日,遣大鸿胪持节监护丧事,仪式赠物的礼仪,比照汉代大司马霍光及安平献王司马孚之例。算是极尽哀荣了。

值得一提的是,刘裕建立刘宋后,当时前朝东晋的封爵中只有王导、谢安、温峤、谢玄与陶侃子孙的爵位未被废除,可见我们导爷不倒翁的本事真的是牛得一塌糊涂。

综上所述,大家是不是觉得我们导爷的一生不明觉厉?是不是觉得我们导爷就是神一样的存在、谜一样的操作?其实导爷没有那么复杂,他其实就是一个非常高明的组局者,然后竭尽全力地当好了一个裱糊匠而已。

导爷出身名门、誉满天下,在北方士族中是妥妥的行业大佬。这种人要名气有名气、要能力有能力、要资源有资源、要平台有平台,组局这种事情真的是信手拈来。比如,前面提到的司马睿替司马越镇守徐州一事,如果不是导爷背后的琅琊王家给他站台,司马越会看得上他?因为我们导爷另一个族兄王衍是司马越亲密伙伴。

司马睿在江东立足,为什么必须要王导帮他去攒局?因为司马睿本身要啥没啥,能力、威望、实力都不占优势,人家江南士族和北方流士都不会买他的账。但是王导是圈内大佬,很多人愿意买他的面子,比如东晋最强权臣桓温的父亲桓彝就是如此。没有王导的居间协调,司马睿还想两头吃差价?估计没有一方愿意搭理他!

我们导爷人如其名,确实是一个优秀的导演或者倒爷。他和司马睿组成搭档,然后对外宣布,我有一个好平台、好剧本,大家可以放心往这里投资,投资回报率绝对有保障。不要怀疑,我出身顶级豪门都入驻了这个平台,你们还怕啥?(这一幕幕,大家熟悉不?)然后,南方士族亟需花钱消灾,北方流民亟需安身立命,双方都成了我们导爷手里的棋子,南方士族出钱出粮、北方流民前线卖命,我们导爷居中颁发各种荣誉证书,大家各取所需吧。

我们导爷的一生主打就是一个长袖善舞,人家比王敦、庾亮之流水平是高几个档次的。他干啥都比较注意吃相,从来不轻易得罪人,发现对自己有用的人,能拉拢就极力拉拢,不能拉拢的就尽量软刀子杀人。

比如我们导爷是怎么对付“三定江南”的周玘和他背后的义兴周家的?把你义兴周家的人调到吴兴沈家的地盘上去当一把手,引发你们南方士族的内讧,然后借力打力、各个击破。把你们周家逼急了之后,收买一批,打倒一批,然后恰到好处地按下暂停键。然后耍猴一样把你周玘今天调这、明天调那,活活气死你。

比如我们导爷是怎么给刚刚上位的司马绍施展压力的?不断地给你讲你们司马家的黑历史呗,搞得你自己脸上都挂不住了,看你还觉得自己有多了不起不?你们司马家德不配位,现在能支撑起这么个烂摊子,全靠兄弟们给我面子,所以呀,年轻气盛的司马绍同志,你得克制自己,要尊重我们这些老同志,别太把你们司马家的皇权当回事了。

比如我们导爷是怎么慷他人之慨去收买人心的呢?王敦之乱被平定之后,他主动站出来给周札等人请功。周札是啥人?义兴周家的叛徒,是给他们王家王敦当马仔很多年的反骨仔,结果因为被王敦弄死了,却成了国家功臣烈士了,滑稽不?但王敦不觉得滑稽,他需要的是向南方士族示好,同志们都看看,我王导可是愿意为同志们争取待遇的好同志哈,这样的合作伙伴你们值得拥有。后来,给路永等降将请功也是类似的逻辑。

比如我们导爷是如何党同伐异、未雨绸缪的呢?当年郗鉴刚刚搭上晋明帝司马绍的大船时,是明确表态心系朝廷的,并因为前述周家问题跟王导互怼过的。但是我们导爷是怎么拉拢郗鉴的?慌请病假不去上班,然后大摇大摆地去给郗鉴送行,搞得很多大臣都弹劾了他。还亲自当了郗鉴儿子的入仕介绍人,并把自家晚辈都集中起来给郗鉴海选女婿。最后,郗鉴给他的回报就是:有我在,谁也别想动你,强如陶侃和庾亮都不行。还有,前面提到的路永,前一秒路永还想要他的命,后一秒他能和人家友好合作。

在我们导爷的人生算法之中,没有真正的朋友,也没有真正的敌人,有的只有真正的利益。他的世界里只有两种人,对他有用的和对他没用的人。有用的人,即便是敌人,我也会主动跟你化敌为友,没用的人,即便你是我兄弟,该捅你刀子的时候我也绝不手软。

鉴于导爷一生的成就,历史对他的评价其实还是蛮高的。但是,这个人我们要从能力和道德两个维度分开去看,要是混为一谈,大抵会把我们自己看迷糊的。

东晋政权,实际上是北方高门、南方士族、北方流民军等多个板块强行糅合在一起的。最初,利用北方流民军的南下冲击,南方士族率先让步;然后,利用北方流民军向往长治久安,北方流民军逐渐安稳。最后,北方高门盘踞朝堂,坐享其成。这么一盘棋中,王导这个策划人和经纪人,至关重要。

司马睿意欲收复皇权,采取了“废奴运动”,结果得罪了南方士族、北方流民军和北方高门,结果被王敦按在地上摩擦。

王敦想要自立,又触犯了北方高门、南方士族等共同利益,结果被南方士族与北方流民军共同绞杀。

庾亮不断地恶心北方流民军,想要一家独大,结果逼反了苏峻和祖约,差点把东晋政权给打没了。

东晋的皇权集中,基本上就是一个死结,很难解开。从客观上来讲,还只有王导那种处处和稀泥的搞法比较能维持平衡,所以,王导堪称是东晋的最强裱糊匠。咱谁也不得罪,但是大家都给我守住底线和本分,这样就皆大欢喜了。

那么,我们做人做事要不要学王导呢?在复杂而又敏感、脆弱而又危险的环境下,是应该学习王导这种太极作风的。但是,在正常的秩序下,如果做人太过于王导了,大概率会成为别人心目中的伪君子。个中逻辑,请诸君自行推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何东晋是中国历史上皇权最衰落的王朝?详解东晋的士族门阀政治
王敦举兵叛乱,琅琊王氏是什么态度?举家为其提前“发丧”
高平郗氏兴衰鉴(五)
军事强人,政治高手,却被低估千年
[野史乱弹]细说两晋南北朝——三百年的洒脱与偏执,恬淡与血腥14
东晋四大家族的兴衰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