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硬核经济学:经济危机是怎么爆发的?-今日头条

硬核经济学:经济危机是怎么爆发的?

原创2022-07-26 13:46·红蓝白郁金香

经济危机是怎么产生的?

让我们先来看看发展经济的目的!

经济就是人们生产、流通、分配、消费一切物质精神资料的总称。在这一动态整体中,生产是基础,消费是终点。

也就是说只有生产出来的东西被消费。才算实现了价值。

国内生产总值GDP支出法公式:GDP= 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

以上就是通常所说的消费、投资和净出口。

在这三项中,消费本身就是构成GDP的一部分;投资最终要转化为消费才是有效的,否则单纯的挖坑填坑,是难以为继的;而净出口是境外居民的消费。

可见,这三项最终都指向了消费。

01

但是社会经济不可能像计算机那么精确,生产出来的东西刚好够消费,不是短缺就是过剩。

计划经济,生产与消费脱节,往往造成产品短缺。

市场经济通过价格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来自发调节。

当某个商品短缺供不应求,价格就会上涨,资本有利可图,就会进入这个领域扩大生产;供应量多了,价格自然会下降。

即使有些商品,受到自然、国际等各种条件制约,无法增产;资本也会进入相邻领域,生产出替代品。

例如用新能源代替原油。


但这个过程往往过犹不及,短缺会变成过剩。

过剩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是绝对过剩,因为很多商品只有实现规模化生产才能使得成本最低,最后总产量超过了社会的实际需求量。

还有一种是相对过剩,产量超过了消费者的支付能力。

例如没有房子的人想买房子,却又买不起。

这就是经济危机的根源!

02

随着科技进步,生产效率越来越高。

生产效率的提高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一是更先进的资本品,例如先进的机器设备或者计算机系统;二是劳动者素质的提高,能够驾驭这些先进的资本品。

综合起来,就是由高素质的劳动者与先进的资本品共同提高了生产效率。


如果一个劳动者能够控制的资本品价值越高,那么生产效率也就越高。

一个人操作一条生产线的效率,肯定是要远远高于一个人操作一台机器的。

在这种情况下,越来越多的资本品代替了原先素质相对不高的工人,资本品在生产要素中的权重不断增加,获得的收益也越来越多。

因此,财富也越来越集中在拥有更多资本品的资本家身上,造成贫富悬殊。

03

贫富悬殊就会造成有效消费不足。


打个比方!

整个社会创造出来的财富分成两部分:一半以劳动报酬的形式,被占总人口99%的劳动者获得;还有一半,以资本回报的形式被占总人口1%的资本家获得。

劳动者手上只有一半的社会财富,因此最多只有消费全社会50%产品的能力。

资本家虽然很有钱,有能力消费另外50%的产品。

但作为一个自然人,再有钱每天也是吃三顿饭,最多五顿饭,消费能力有限。


剩余的财富有一部分将继续投资,扩大生产规模获得更大的规模效益来降低生产成本,以达到击败竞争对手获取更大市场份额的目的。

那么社会上总有一部分产品卖不掉,产生相对过剩。

如果这个比例达到一定的临界点,就会引起经济危机。

假设在这个例子中,占总人口1%的资本家消费了10%的产品,加上占总人口99%的工人消费了50%的产品,在不考虑扩大再生产的情况下将有40%的产品变成库存而不能被消费掉。

大量产品积压卖不掉,就会造成工厂倒闭,倒闭的工厂多了,就形成了经济危机。

04

资本主义自从诞生起,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发生经济危机。

当时自由主义学派当道,主张不干预,认为经济危机可以出清风险,淘汰不健康的企业,洗洗更健康。


但这是种观点,在1929年的大萧条时期破产了!

大萧条是资本主义史上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此时已经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一个繁荣周期的末端。

美国在整个20年代工业生产值增长了50%,由于应用了更先进的机器设备,工人数量并没有增长。

多余的劳动力去了工资报酬更低的服务行业,这个部门无法用机器来替代人的工作。

而农业一直没有从一战后萧条中完全恢复过来,农民在这个时期比较穷。


那生产出来的产品卖不掉怎么办?

当时消费信贷十分发达,采用分期付款的赊销方式,增加了小汽车、收音机、家具、电气等耐用消费品的销售额。

大萧条作为持续时间最长的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和以往一样,就是有效需不足。

居民在加杠杆后,仍然有效需求不足。


当时的胡佛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骚操作,让经济危机演化为大萧条。

这些举措看起来简直就是违背了经济学常识:

大搞贸易保护主义,提高进口关税,遭到其他国家的集体报复;

美联储提高利率,试图以此稳定美元币值,防止资金外流并吸引外资。

如今看起来十分糟糕的决策,让经济危机雪上加霜。

胡佛不出意料地连任失败,换上了民主党的富兰克林·罗斯福。

05

此时,凯恩斯主义粉墨登场了!


他给罗斯福写了一封长信,建议依靠举债或印钞来扩大支出,刺激总需求。

1934年5月28日,凯恩斯终于走进白宫,第一次和罗斯福面对面会谈,向美国总统宣讲他的“赤字财政理论”

他介绍了一种投资乘数的概念:预测联邦政府每投资1美元,就能带来4美元的国民收入。

凯恩斯主义毕竟是一个新鲜事物,罗斯福一时间不能完全接受。

对于由政府直接投资刺激经济,他还是认同的;但在传统经济学量入为出理念的影响下,罗斯福做不到让联邦政府大规模举债。

因此,美国政府还是尽可能地在有财政盈余的情况下加大直接投资。


1937年秋,美国缩减政府开支导致的经济危机再次显现。

面对经济衰退再次加深,罗斯福不得不重回赤字政策轨道,并要求国会拨款30亿美元加大投资公共工程、救济事业、防洪设施和兴建房屋。

真正将美国拉出大萧条泥潭的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

一方面大量成年男子参军,有了工作;另一方面,所有工厂开足马力,生产战略物资。

道理还是和凯恩斯主义相通的,都是由国家财政出钱直接投资和消费,解决了私人投资和消费不足的现象。

06

凯恩斯主义是经济学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自由放任主义转变为国家干预,财政理念由收支平衡转变为以赤字促进经济发展。

大举举债刺激经济,这么做长远来看肯定有弊端!


但凯恩斯说:长期来看,我们都死了。

凯恩斯主义一经运用,至少在表面上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加上这种理论赋予了政府很大的权力,因此战后迅速被各国奉为圭臬。

目前距离凯恩斯主义诞生的上世纪30年代过去了80多年,时间也足够长了,弊端早已显现出来了。


这也不能苛求他,世上根本没有一劳永逸的理论和方法。

所有经济学流派的理论都写在了教科书里,书里面也会明明白白地告诉你有关理论的优缺点。

制定任何一项具体的经济政策,都是两害相权取其轻的结果。

因此,也不要因为某些理论看起来不合时宜了,就否定前人的成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资本主义的严重弊端和危机
93 聊聊为什么凯恩斯主义已经走到尽头
聊聊经济学的故事36-干预是为了活着
重读经典 | 供给创造需求:供给学派解决滞胀的药方(上)
陈兴杰:“三驾马车”理论应该被抛弃
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区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