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佛家菩提树下树非树 世人拈花一笑为红尘 ——我读《菩提树之恋》

佛家菩提树下树非树    世人拈花一笑为红尘

——我读《菩提树之恋》

                                            溷迹红尘

     初见沙粒是在十一月的银川。清晨,空气冷的异常严肃。当时我在九头狼书社的楼下,见远处袅袅婷婷走来一人,小巧的身体抵抗着本不应该侵袭她的寒冷。彼此见面问候过,她先上楼。楼下的我心里便跳出两个字来——温婉。

    随后见过她的作品,是厚厚的一本《菩提树之恋》。掂在手中当时便是一惊:人体究竟隐藏了多大的能量?一个小小的身躯是经历了怎样的磨难才书写下如此厚重的文字。她说过:“我这一粒沙,能否被河蚌吞食,经受得起千百年磨练,变成珍珠……”然而,当我读罢她的作品后,我想说的是:你已经散发着夺目的光芒了!

    沙粒应该是一个传统的中国女性,因为她在厚厚的五百多页文字中始终表达了她对于世间万物的感恩;而她又绝非传统意义上的中国女性,是因为在她所叙述的爱情中有着离经叛道。不管你承认与否,沙粒是用心在为你讲述了一段陕北黄土高原30多年的沧桑变化,这里面有喜有悲,有酸楚有甜蜜,有年少的轻狂亦有历事后的城府,可谓是五味陈杂。其实,与一个写作者来说,想要表现这样一个时长的跨度,她首先要有对生活的经历、对苦难的认识、对生命的体验的积累,不然作品只会是是苍白无力没有灵魂的文字的堆砌。苏童在他的一篇自序中说过:“一个写作者一生的行囊中,最重的那一只也许装的就是他童年的记忆。无论这记忆是灰暗还是明亮,我们必须背负它,并珍惜它。除此,我们没有第二种处理办法。”也许正是源于此,沙粒在她的《菩提树之恋》中用了将近三分之二的笔墨来描述主人公的童年以及青春。这里没有激情燃烧轰轰烈烈,没有虚幻的幸福亦没有造作的苦难,一切读来那样自然,让你可以感受到一份真实与坦诚,仿佛是你身置于斯的所见所感,是一种真正的感同身受。无怪乎列夫·托尔斯泰说:“一个作家写来写去,最后都会回到童年。”《菩提树之恋》中关乎童年的描述也仿佛是沙粒情感的流淌,看似不着痕迹却又无处不在。

    我们在接受教育时都会被告知这样一个常识:文学是源于生活,但又是高于生活的。所以,对于一个写作者来说,一部作品的成功与否,直接取决于她对于生活的认知及对生命的感悟。路遥在陕北的甘泉县招待所写完《平凡的世界》后,把钢笔从窗口里扔出去,然后痛哭了一场。贾平凹在写《废都》的过程中精神紧张,将所有的钢笔都折断,扔在窗外。也许这些对于他们来说,写作的过程就是对于曾经的过往的一番重新经历的过程,而在写完的那一瞬间,他们才能从几近癫狂的状态得以解脱,这种解脱需要一种表达,于是他们都采用了最原始、本能的方式——破坏。如果没有真切的生活体验的积淀,他们不可能有如此痛苦的感受。再回到《菩提树之恋》中来,她则是以一个禅者的心态来参悟成这部如血的文字的。(思考的久了,流淌在纸上的是血。我就是怀着这样的感情写出这部长篇小说的。)杜鹃啼血是因为情到深处,而沙粒也正是以这种啼血的方式来参悟这一苦禅,仿佛苦行僧般的对原罪的再体验。

    在《菩提树之恋》中,先后出场人物的近30年的成长史,其实就是中国农村乡镇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的发展史。从苦难开始、于懵懂中挣扎探求、在青春中激进忍受、先把奋斗当做使命、后在幸福中迷失、最终又回归于反思。其实,由记录而引发人类的种种反思,对于每一位作者来说都是他们的写作使命之一。鲁迅的弃医从文也正是基于此,才有了他传世的《呐喊》《彷徨》等作品。于是,沙粒在她是作品中,以主人公杨飞和路爱玲的爱情给世人提出了这样一个命题:爱情,是凌驾于生活之上,还是归于生活本身?随着生活的变化它是否需要保鲜、保质!作为一个写作者,她是以醉着的眼睛看世界,醒着的头脑看问题的。所以,爱情这个时下最时髦的词语被她捕捉,由此阐发了这样一种对于爱情的认识:爱情是活泼的也是严肃的,活泼是因为它是一切美好之源;严肃是因为它是真正的生活的开始。然而现代人则过多的只看到了爱情的活泼,以至于去放任地说爱、泛滥地谈情。在没有生活作为框架的空中楼阁中自我陶醉,一旦生活的压力来临之时,就开始逃避而轻言再见。小说中主人公的爱情基础不可谓不牢固,然而在他们所经历的种种生活面前,爱情依旧会出现微妙的变化。历尽苦难的结合又在生活的变革中“分离”。尽管作者最后留给读者一种美好的期望,但终究是模糊的,是要每一位读者根据自身的生活经历来定夺故事结局的。这是因为,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沙粒说自己不谈政治,然而只要是活在当下的人就躲避不了政治。当然,我们可以说书中的人物是生活在书中那个当下的社会环境中的。《菩提树之恋》中开始所描述的是上个世纪中国最后的近20年,而当时中国最大的政治是什么?是变革!这些变革在书中从衣食住行到风俗事故,方方面面无所不含,甚至还包括了官方的蝇营狗苟,民间的人情冷暖。同时也包括了主人公命运、思想上的种种变革;故事发展到这个世纪,作者依然没有躲开“发展”这个最大的政治,在她的描述中,主人公的思想因经历而发展、生活因劳动而发展;社会关系乃至亲情都随着财富的发展而发展,就连他们看似牢不可破的爱情也随着时代而有所“发展”。所以说,作者是将政治赋在了生活中,附在了每个人物的命运上,从而使书中每个人物既具有时代的共性又不失本身的个性,这也让每一位人物形象丰富而圆润,不显得做作难受。

    60余万字,十七个月零八天,《菩提树之恋》得以修成正果。当初佛祖释迦摩尼于极度奢华中看破红尘,在菩提树下六年思而顿悟入道。作者沙粒用她小小的身体大大的智慧反其道而行,于红尘中赋予菩提树同样的使命,却不知在众多的读者中有几人能在树下顿悟爱情之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佛门圣树(一组世人少见的菩提树和菩提花)
佛门圣树,世人少见的菩提树和菩提花
菩提树是什么?
菩提树
红尘之恋
秋之恋,恋红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