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视点】山东大绩效管理格局初步形成

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改革三年山东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大绩效管理格局初步形成山东省政府新闻办日前召开发布会,介绍山东省预算绩效管理改革进展与成效。

  视点   

山东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改革三年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大绩效管理格局初步形成

本报讯   5月13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发布会,介绍山东省预算绩效管理改革进展与成效。

2019年1月,山东省委、省政府专门出台实施意见,拉开了山东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帷幕。三年来,经过各方面共同努力,省、市两级基本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在2021年中央对各省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中,山东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位列全国第3名,所取得的重要阶段性成果,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坚持“统筹推进”,大绩效管理格局初步形成

三年来,按照全省“一盘棋”的思路,牢固树立“大绩效”理念,统筹资源、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将绩效管理打造成引领财政事业发展的重要利器,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横向上,加快“一体化”融合。借助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推广应用,将绩效理念和方法深度融入预算管理全过程,构建事前、事中、事后“三位一体”的绩效管理“闭环”,推动绩效管理由“软要求”向“硬约束”转变。截至目前,全省预算绩效管理已拓展到“四本预算”,涵盖了政府债券、政府引导基金、政府购买服务等各类支出,部门单位“重绩效、抓绩效、讲绩效”的氛围日益浓厚。

纵向上,实现“上下级”贯通。三年来,省财政厅到市县开展各类政策宣讲和培训授课200余场,并实施“重点县推进行动”,建立16个示范县和16个突破县“两张清单”,示范引领、以强带弱,将预算绩效管理链条延伸至基层单位和资金使用终端。截至目前,预算绩效管理的各项改革任务已在市、县两级全面铺开,改革“最后一公里”全线贯通。

整体上,强化“指挥棒”引导。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预算绩效管理,将其纳入当地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设定考评指标,制定奖惩措施,考核“指挥棒”作用得到有效发挥。注重强化工作督导,省财政厅会同省委组织部、省委编办、省审计厅,于2019年制定绩效管理三年行动方案,实施联合督导;去年又分别与省人大建立工作协同推进机制,与省审计厅建立财审协同联动机制,凝聚起绩效督导监管的强大工作合力。

二、敢于“动真碰硬”,财政资源配置效率有效提升

坚持真抓、严管,不断提升绩效管理工作质量,增强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益,有效缓解财政收支“紧平衡”压力,推动省委、省政府重大政策落实。

一是预算安排前,实施精准把关。规定新增重大政策和项目必须开展事前绩效评估,将其作为编报项目库和申请预算的前置条件,预算编制更加科学、细化、精准。三年来,全省各级财政部门共对4293项政策和项目开展事前绩效评估,评估规模1206亿元,根据评估结果核减预算申请240亿元,核减率达到20%。

二是预算执行中,强化监控纠偏。持续加大预算绩效监控力度,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对项目资金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和预算执行进度实行“双监控”,给财政资金戴上“紧箍咒”,设置风险防控“预警灯”,推动部门单位及时纠偏,校准方向,改进管理。三年来,在部门单位全面自行监控的基础上,各级财政部门共对1.5万余个项目开展重点监控,监控资金规模1923亿元,根据监控情况收回、调整预算106亿元,腾出资金用于疫情防控、民生保障等急需支出。

三是预算结束后,加强评价问效。坚持“花钱必问效”,建立项目支出“单位自评+财政抽查复核”和“部门评价+财政重点评价”的全方位绩效评价机制,财政抽查复核和重点评价不断扩围、持续加码,真正实现“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好干差不一样”。三年来,各级财政部门共开展重点评价项目1.1万余个,评价规模7814亿元,根据评价结果节省下年度财政投入234亿元。

三、聚焦“创新引领”,绩效管理山东模式逐渐成熟

坚持因地制宜、兼收并蓄、守正创新,积极探索独具特色的绩效管理“山东路径”“山东模式”,许多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

一是聚焦财政政策提质增效,探索“4+2+1”全生命周期绩效管理。对实施期超过一年的重大政策,在不同实施阶段,分别有侧重地组织开展前期论证、中期评估、到期评价和综合评定4项工作,重点关注政策设计和资金使用“两个有效性”,从根本上实现“提高政策实施精准度”这一目标。截至目前,省级已连续两年对16项重大政策开展了全周期跟踪问效,市县全周期跟踪问效的政策达到724项。通过这一全新管理模式,及时对设计不合理、执行有偏差的政策按下“暂停键”,有效解决了资金固化和政策项目“只能上、不能下”的问题。

二是聚焦提升履职效能,探索“六步接力”部门支出整体绩效管理。充分发挥部门单位绩效管理的主体责任,建立以构建指标体系为起点,涵盖目标编报、部门自评、绩效报告、财政评价、结果应用等6个步骤的部门支出整体绩效管理模式,全面提升部门单位的绩效管理水平。截至目前,省市两级已实现部门整体绩效管理全覆盖,县区试点全面推开,许多部门单位将绩效管理与职能运行同步考量、同步推进,取得了“共赢”的效果。

三是聚焦过“紧日子”要求,探索“成本与效益并重”的成本绩效管理模式。将企业管理中的成本理念引入预算管理,通过成本分析、测算和控制,实现“少花钱、多办事”。

四、着眼“长效管用”,基础支撑体系全面夯实

围绕“标准科学、制度完备、规范高效”目标,加快构建基础支撑体系,推动预算绩效管理程序规范、方法合理、结果可信,绩效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一是管理制度更加健全。坚持制度先行,指导各级建立健全涵盖绩效管理各领域、各环节的制度办法和工作规范。截至目前,省级已构建起“1+2+30”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16市出台的制度办法、工作规程等达到320多项。

二是指标标准更加完善。省级高质量建设“共性+专项+部门”、分行业、分领域、分层次的预算绩效指标标准体系,覆盖省直107个部门、5068条指标;制定了养老服务、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学科建设等支出标准300多项。

三是专业队伍更加壮大。去年,省财政厅整合原有7个事业单位的职能和力量,成立省财政绩效评价中心,全省有13个市也相继成立绩效评价专职机构,省市两级绩效评价专业力量达900多人。同时,省财政厅还积极引导和规范第三方机构参与绩效管理,建立了专家咨询机制,为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提供智力支持。

四是公开机制更加完备。坚持既亮“报账单”,也晒“成绩单”,建立绩效信息向人大报送和向社会公开常态化机制,以公开倒逼改革推进,以公开促进效益提升。省级连续6年公开财政评价结果,今年还将37大类重点支持项目和172个部门预算重点项目的绩效目标报送省人大参阅,公开了30个重点评价报告,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来源:中国财经报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
/
绩效评价师资质认证项目

为规范主评人职业行为,提升主评人职业能力,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是隶属财政部的事业单位,是专业国家级会计后续教育培训基地,有着多年高端财会人才培养能力和经验。2020 年,北京国家会计学院资深 专家与研究智库、知名高校专 家学者联合发起,研究中国推行绩效评价师管理的必 要性和可行性,并充分发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的比较优势,正式推岀绩效评价师岗 位能力认证培训项目,致力于为我国企事业单位培养、输送从 事绩效管理工作的高 端专业人才。

声明:“小月资讯”微信公号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欢迎致电18611023093,我们将及时处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井研县财政局:以事前绩效评估为抓手,推动“绩效为先”落地生根
山东省财政厅 预算绩效信息公开 2017年度服务业发展资金(支持文化产业发展资金)绩效评价报告
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 提高资金使用绩效 ——杭州·余杭政府门户网站
PPP项目运营中如何规避风险
关于深化财政预算编制改革的几点思考
政府购买服务管理办法(暂行)(2015)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