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知行合一的最好践行者:不一样的曾国藩(上)

欢迎来到伊凡晨读

1

1

1

曾国藩是一个历史上很有争议的人物,他是大清王朝末落时期,力挽狂澜的第一臣;又是屠杀农民起义军的“曾剃头”。

但是《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这本书却跳出了一般人物传记的撰写方式,采用主题写法,抛开历史的背景和评价,将一个具有真实人性的曾国藩展现在读者面前。

让读者看到曾国藩作为一个人,实现“圣人”理想的一生奋斗和努力。就像《礼记》中说:“君子庄敬日强”一样,曾国藩的每一天都在践行。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的作者是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张宏杰。

张宏杰曾经从事金融行业,也是《百家讲坛》的主讲人。《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是继《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之后的又一力作。

正如他自己所说:“写曾国藩,是想通过写去了解这个人物。”的确,张宏杰做到了这一点,也带给读者,对于解读曾国藩有了更丰富立体的认识。

1

2

1

曾国藩的一生是一条自我涅槃之路

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和李鸿章并称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虽然曾国藩是左宗棠和李鸿章的老师兼领导,但是相比起左宗棠14岁考取童子试第一名,李鸿章17岁中秀才,曾国藩的资质就显得差了很多。

他在21岁考取“佾生”也就相当于“半个秀才”,转年考取了秀才,这已经是他第七次参加考试了。从此拉开了曾国藩走向功名路的序幕。

曾国藩虽然出身于较为殷实的地主人家,但是老家地处湖南省双峰县,此地多山,交通不便。

虽然在短短几年之内曾国藩中进士点翰林,进京做官,但是此时的曾国藩,对于自己的人生格局,眼界并不是很高。
 
初到京城的曾国藩,久居山乡一朝得功名,进入繁华帝都不免浮躁和自大。也流连忘返于各种社交之中,也绞尽脑汁想着如何光耀门楣。

年轻的曾国藩在帝都一边不满于碌碌无为的翰林工作,另一边又直言批评皇帝,落了个被皇帝痛骂、同僚耻笑的局面。
 
在帝都的官场生涯,曾国藩不合时宜的性格让自己仕途颇为不顺,皇帝痛骂、同僚耻笑也被曾国藩视为自己人生中不多的几个耻辱之一。

但是在进京后,随着环境和身边结交人物圈层的改变,曾国藩在三十岁这年思想开始发生了改变。

在翰林院工作,虽然工作内容没有什么新意,但是出入翰林院的都是当时顶级人才中的精英。

这些人中大多是理学的追随者,曾国藩就像被带入了一个全新世界中一样,在三十岁时候立下了“学做圣人”的鸿志,与理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一个人所处人文环境和与之交往的人很重要,会对其日常工作生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也会影响到这个人的人生见识和未来要走的方向。

一个人一生的改变,有可能就在某一天的下午这样悄然注定了。而历史也将注定会被此人写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1

3

1

曾国藩的资质是平庸的,这一点本人都很多次在家书中提到。但是曾国藩的个人意志力又是不能小视的,做事踏实,不断努力进取弥补了平庸的资质。

走“圣人”之途是每一个理学者的毕生夙愿,曾国藩在三十岁之后的每一天,用实际行动在这条路上踩下了一串串脚印,直至自己生命的终点。
 
他对自己的不断完善,甚至近乎于自虐的“日课”方式来对自己不断改造和提升。

也正是有了这样的进步才可以让他在四十岁遭到又一次人生耻辱时候,可以及时做出决断,以退为进,给自己在湘西开辟出一条路。否则就不可能有日后的湘军了。
 
当时的曾国藩在京城遭受同僚嘲笑和打击,在咸丰二年,曾国藩这一年四十一岁,接到江西考官的差事,离开了京城,途中接到母亲去世的消息,当即决定结束京官生涯,回家为母奔丧守孝。

但是年底,咸丰皇帝一个旨意,要求各地闲居的官员在当地办团练,让曾国藩开始进入了湘西地方政治舞台。
 
因为曾国藩的性格过去刚直,做事张扬果敢,一心办团练招募军队而损害到地方利益,最终让曾国藩处于被动位置。

开始是被兵痞围攻,不得不退到衡阳,自己开始招募建立军队,这就是日后的湘军。

这期间,曾国藩成为历史上少有的文人带兵第一人,也是曾国藩开创了建立“政治教育”这种军队思想管理方法。
 
曾国藩的最大意志力体现在每次遭逢屈辱时候可以分析认清现实,然后愈挫愈勇。

1

4

1

在晚清这种腐败、无作为的政治大环境之下想要做事的人,注定是要付出惨痛代价的。

而曾国藩最终也因为这样的性格让自己再一次走入困局,心高气傲居功,愤懑之下对皇帝提出回乡请求,没想到皇帝竟然批准了。

一夜之间,曾国藩不但失去了政治前途连自己一手建立、呕心沥血培养出来的湘军也拱手出去了。

人的身体是柔软的,但是意志力和想实现“圣人”抱负的心是坚毅、执着的。

有多惨痛的教训,就能激发更大的力量,不是被击倒一蹶不振而是越挫越勇。

在几年之后,一次机会让曾国藩再次出现在湘军,这次曾国藩一改往日风格,更能让自己沉稳下来,用自己的方式开始席卷整个晚清政治舞台。
 
在现实中,人的自我完善和改造绝非一时的灵光咋现,然后就大彻大悟,都是在每一天的点滴做事中磨练自己,不断改造自己。

就像王阳明所说:“人必须在事上去磨练,这样才能清静时也安定,变动时也安定。”

曾国藩就是在每日的日课中让自己对外展示越来越圆润,柔软,对自己的内心越来越笃定坚毅。

(未完待续)

伊凡17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持续进化的曾国藩
曾国藩:真正的聪明人,看起来都很笨
曾国藩传:笨蛋够努力,也能做圣人
那些以圣人的标准要求别人的,最后都怎么样了?
江西的困顿与“大悔大悟”(解读曾国藩)
《曾国藩传》:学会反思的笨孩子,能打通任督二脉|豆爸读书会·133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