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被誉为“清代篆书第一人”,右手残废改用左手写字的一代书法大师

被誉为“清代篆书第一人”,右手残废改用左手写字的一代书法大师

钱坫《篆书语摘》

随着清代金石学的全面复兴,出现了众多以专治经史而闻名的学者书家,这些书家们把书法视为“小技”、“学之终事”,学术研究才是他们的重点。钱坫(1744-1806)就是乾嘉时期烜赫一时的学者书家,他既是乾嘉时期著名的金石学家、文字学家、又是著名篆书家,在篆书大盛的清代,钱坫独辟蹊径,在深刻理解《说文》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将小篆金文加以揉合,并将钟鼎彝器的结构与情趣融入到篆书书写中,从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带有拙朴特征的篆书新面貌,使小篆的取法开创性地打破以“二李”为源的局面,扩大了篆书的取法领域,并对清代乃至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钱坫《篆书王勃五言律诗》轴 纸本 篆书 89X35.3cm 南京博物院藏

钱坫,清乾隆六年辛酉(1741)生,嘉庆十一年丙寅(1806)卒,享年66岁。坫,字献之,号十兰,又号篆秋,嘉定人。乾隆中以副贡游关中,居毕沅幕;与歙方子云,阳湖洪亮吉、孙星衍讨论训诂舆地之学。累官知乾州兼署武功县,以疾归,卒于苏州。坫著有《诗音表》、《车制考》、《论语后录》、《十经文字通正书》、《史记补注》、《新斟注地理志》、《说文解字斠诠》、《篆人录》、《古器款识》、《镜铭集》等。可谓学富五车、著作等身。坫为官治学之余亦雅好小篆,且兼擅铁笔、画墨梅等,堪称全才。坫自幼好书,其叔大昕授以唐李阳冰《城隍庙碑》,昼夜习之,翁方纲叹为神授,遂以篆名天下。

钱坫《篆书菩萨蛮词》轴 纸本 篆书 169.5X57cm 西泠印社藏

纵观小篆发展史,李阳冰系承上启下之关键人物。舒元舆《玉筋篆志》曰:'秦丞相斯变仓颉籀文为玉筋篆,体尚太古','阳冰生唐开元天子时,不闻外奖,躬人篆室,独能隔一千年而与秦斯相见。'齐己《谢西川昙域大师玉筋篆书》诗云:'玉筋真文久不兴,李斯传到李阳冰。'然篆书于实用中早巳成为历史,故其传承日益艰难且古典小篆法度严谨、均匀平整,一般人难以涉笔,故问津者益希。

钱坫《篆书轴》 纸本 221.3×53.9cm ×2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至有清一代,文人个性化篆书逐渐兴盛而成为篆书之主流。完白、让之、壕雯等多以其强烈之个性而名重一时。然能悟守古典小篆法则且又声名卓著者唯站一人耳。阳冰尝谓:“斯翁以下直至小生,曹喜、蔡昌不足言”,自负之情溢于言表。无独有偶,站亦当仁不让,自负“直接李阳冰”。探寻古典小篆之轨迹,余以为秦之斯翁,唐之少温,清之钱站为三座里程碑。斯翁开其端,少温承其绪,而钱坫则殿其后。

钱坫《隶书轴》

钱坫于五十六岁通临的峰山碑,此幅临作一气呵成,用笔稳健匀净,没有丝毫懈怠,结构惟妙惟肖,萧散而不失法度,是完全忠实于原碑的写实临摹,钱坫到了五十六岁还能够下这样的功夫,真是让我们当今学习书法的人汗颜,左下有题跋:"献之篆书今之李阳冰也,嘉庆四年献之右手犹未废,今右手废而书俞老,奇哉奇哉"此作书于钱坫右手偏废的前一年,此时钱坫右手尚未偏废,尚能掘管浑运,是钱坫右手尚好时学习李斯的佳作。

钱坫《篆书独与遥疑六言联》 115×30cm×2 嘉定博物馆藏

钱坫的篆书取法明显与王樹、孙星衍、洪亮吉等人不同,钱巧屯、目中对"古"的理解不像王溃等人的将"斯、冰之法"奉为圭桌,严格遵守,而是在熟诸"斯、冰之法"后,另辟溪径,从三代吉金文字,与秦汉篆书中寻找适爸自己个性的突破口,从而形成了自己所特有的篆书风格,难怪钱巧会有非常自负地说:"斯、冰之后,直至小生"。

钱坫《篆书七言联》

可以说,钱坫变法的根基便是钟鼎彝器上的文字,钱坫的两本金文著作《十六长乐堂古器款识考》、《诱花拜石轩镜铭集录》更是影响钱坫篆书取法的最好证据,其中《十六长乐堂古器款识考》对器物形制和铭文进行考证,不仅体现了钱坫精湛的小学和金文功底,是书也成为最早私家著录金文的专书。《綻花拜石轩镜铭集录》收录了一部分镜铭款识,并各为考释,此书摹刻精湛,体现了钱坫对镜铭文的超常把握。

钱坫《篆书七言联》立轴 纸本 127×26.5厘米×2

钱坫的篆书以其深厚的学问涵养和独特的切格特征,对后世篆书的取法起到一定的借鉴和推动作用,钱坫篆书的创新性在清代书法史乃至整个篆书书法史上都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钱坫篆书风格的形成是伴随着金石学、考据学的发展从而形成了其独特的书写风格,这种风格的出现虽然还很稚嫩,有不成熟的地方,但是补充了清代篆书单一的取法二李的书写模式,从而为后来篆书面貌多样化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可以说钱坫篆书取法的影响要高于其篆书书写的影响,尽管钱坫的篆书在他去世后不像邓石如那样被人推崇,但是钱坫的篆书创造本身,对"碑学"的发展和丰富及繁荣清代的篆书水平,起到了不可小视的作用。

翁方纲《行书七绝诗轴》描金蜡笺 行书 167.3×72.9cm 上海博物馆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小篆大家周伯琦,虽以魏晋为尚但更重篆籀笔意,追求方圆雄劲
字帖 工具书 篆刻自学
王福庵篆书说文部首
从部首开始学篆书
从部首开始学篆书!
学篆书,从偏旁部首开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