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160517 第一次购房经历

【本文写于2016年5月17日】

一直想对我们的第一次购房写个总结,首次购房一般都享有很多优惠政策,是一个很好的初次权,而且对于我们来说,它直接影响了我们后面很多决策选择,如果要给这个决策打分,我想应该是不及格。好在年轻,犯错也是一种经历,一种成长。得知身边亲人当前也在为买房难以抉择,我更想把自己的购房经历和心理历程写下来,对错不评价,仅记录而已,若正好对您有所启发那就太好了。


我是在2013年3-4月份开始有强烈的买房意愿,可能是受到身边人影响,加上当时自我感觉行情在上扬,价格可能会更贵,于是和他简单盘算了一下就开始搜索能力范围内的楼盘。当时的决策环境和因素是以下几方面:

(1)首付最多能筹措20多万,总价控制在80多万;这个是最大影响因素。

(2)他工作行业IT,当时在滨江上班;我当时是在市中心上班;

(3)当时还没有太多区块和地段概念(请鄙视我在房企工作,竟然市场意识这么薄弱);对一手房交易比较熟悉,几乎不熟悉二手房交易;

(4)当时比较在意小区环境,总觉得二手房就是小区房子老旧,采光差,形象不好,一点都不舒适,所以要买新房(这么说来,我是外貌党,一见钟情式);

(5)当时考虑很长远,考虑了10年,觉得比较市中心的二手房价格高,低总价范围内买不到三房,所以要买新房且三房户型(这总让我想我闺蜜爱人,苦口婆心的分析了他购房决策因素,初出茅庐的我们,根本没把那些因为考虑在内,一心认为低总价的老小区不舒适);

(6)说当时考虑的长远吧,也不长远,因为我们觉得我们还想过二人世界,不想背上家庭负担(一句话,我一心事业,肯定要在30岁后生宝宝),所以掐指一算,觉得小孩上小学肯定是10年以后,所以我们没有太考虑学区(潜意识认为学区房肯定贵);所以也再一次把学区二手房挡在了门外;

(7)当时觉得可以暂时租房,新房交付时间晚没什么关系,可以等(其实忽略了租房是一笔巨大隐形支出);

(8)当时地铁只开通了一号线,对地铁的感受还不太明显,没有加大地铁的决策权重值(请再次鄙视我的市场敏感度吧);

(9)当时市场精装修楼盘比较少,直接默认毛坯。

(10)结合以上种种原因,当时觉得只能选择总价范围内新房三房户型了,于是开始在总价范围搜索区块和楼盘。按这个总价大致区块也就出来了,下沙、临平、闲林、瓶窑、萧山、闻堰等比较远的地方(就当时而言,现在可能有的地方也不再偏了);

(11)首先排除了萧山、闻堰(当时他同事很多人买在那里),我觉得离我公司上班太远了,还有可能是我对萧山不太了解的潜意识作用吧,总觉得萧山离杭州市中心好远(现在事实证明萧山发展很好,地铁就好多);

(12)临平没去看,好像当时的想法是太偏,工业化,环境不好,离得好远。

(13)于是去看了下沙几个楼盘,一圈下来感觉还是觉得好贵,超出承受范围。最后排除了下沙,一是看中的超出预算,符合预算的户型不好,距离也远,而且涨价了好多(涨价了再买总感觉心理不舒服),再者觉得大环境还是不够好(当时不知依据什么冒出来个概念,说是有污染空气不好,具体我也没去查证)。还有一个原因,我觉得是自己在下沙上学,比较熟悉了,熟悉带来安全感,同时失去新鲜感,当时我应该是放弃安全感更多点;

(14)好巧知道了,同学在余杭闲林买房了,于是我们去闲林看了好几个楼盘。在我们看房看的累了,觉得朋友的选择肯定是花费了精力决策,然后决定去朋友那个楼盘看,也算是借力。没想到第一次到那个楼盘,看到很多同龄人迎面扑来青春气息,售楼处也比较年轻派,旁边环境还不错,离西溪说是车程也不远,而且还打着离阿里巴巴好近的概念(说是会修通一条路,开车离阿里巴巴就很近了);还说离地铁站也不远;小区内还有私立幼儿园和小学(至少上学暂时不用愁了)。当时是三期的首次开盘,觉得是低开高走,后续可能更贵。第一印象不错,总价也在承受范围。而且他还想着没准以后换工作到阿里了呢,那不是正好。于是就相中了。

 (15)第一印象不错,环境不错,还有同学买了,还有假想的以后工作更换,于是就这么相中了。有没有发现我们买房特别情绪化,更像是选对象,感觉到位了,其他都是浮云,都有理由来解释美化。是的,我俩是典型的冲动直觉决策者。

(16)于是速度很快,在2013年5月3日交好定金,在2013年5月底前签好合同,在2013年7月底前完成贷款手续,然后默默还按揭,直到2015年11月才交付。

以上就是我们的整个第一次购房经历。目前的状态是,新房太远不方便居住,没有去住,且闲林暂无政策利好,也没有地铁,楼盘在2014年、2015年价格呈下降趋势,现在也没有回涨到当时成交价格。交付时间晚,交易尚未满2年,若转让存在5%的全额增值税,很难转让,且还有四期在售;区块产业较少,配套较少,交通不便,租房需求很弱,不能有效出租,至今仍闲置,占用资金,收益率为负。


过了几年,再去看当时的决策过程,虽说不上现在会更加理性,但还是有以下启示和感悟:

(1)其实很多时候,决策受制于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性格特点。从我们的经历来看,明显我们没有花费很多精力去研究房产行业特点和杭州市场行情,整个过程从调研到决策非常快速;而且双方都属于是冲动非理性型,更多的是第一感觉决策。同时,熟人推荐给这个楼盘加了很多分,占了决策很大权重。可是每个人的决策影响因素不一样,同学确实很适合(离双方上班都近),自己却不适合,一定要结合自己的自身需求特点来决策。

(2)后面实际情况显示,他没有换到阿里,还在滨江上班,而且未来应该大本营还是滨江;我还在主城区上班,新房离双方都很远,不适宜居住。所以如果你是自住,请一定要考虑居住距离,尽量离双方上班比较近,或离工作稳定方距离近,或离女方工作近方便照顾家庭,实在工作灵活变动,尽量选择交通便利,如地铁,尽量靠近市中心。因为上下班路途过远,真的会影响生活质量,身心疲惫,像杭州还经常堵车,真的会很累,超过1个小时的上班路程会让人毫无幸福感可言。

(3)如果不是特别迷恋新房,可以考虑年代比较新的二手房,一般二手房配套成熟,其实更宜居,二手房价格也比较稳定,不会大起大落,而且二手房也可以比较快入住,节省大笔租房租金。

(4)还是要考虑学区,很多时候计划赶不上变化,尤其是好的学区房保值性好,升值潜力大。

(5)重点关注地段、区块发展,重视交通轨道(如果你不是普通大众另当别论),交通便利对上班族很重要,不然买到偏远地方,开车堵车又没有地铁,上班真的很累。

(6)尽量选择三房户型,比较能满足家庭居住需要。

(7)尽量选择精装修,精装修小区更有品质,不然装修声此起彼伏,好吵。而且如果双方工作都比较忙,装修真的好心累啊。

(8)尽量选择正常大众化住宅产品,酒店式公寓之类真的不太适合普通大众。

(9)关注新房的交付时间,有的交付时间太久,到时可能很多事情都变了。再者规划时间不用太久,5-10年足够了,有时,享受当下也很重要。

(10)如果不是特别着急入住,市场价格变化也比较靠谱(有的城市不管买什么房子都是赚),还是耐下心来好好选择,尽量找到自己满意的房子,因为将就最可能最终还是不满意很快要换,而二次购买比较难享受到首次购买的优惠,且此时很多资金被占用,决策更局促。

(11)如果让我重新再作一次选择,在当时有限条件下我可能会选择尽量靠近市中心装修还可以简单处理可直接入住的次新小面积三房二手房,有学区有规划地铁。如果当时的经济能力实在无法支撑这个决策,如果行情允许,可能暂缓决策,等到合适时机再买。

(12)当然,这只是假设。

最重要的是提升能力充实口袋,随心所欲决策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购房问答]只有50万购房款 该留厦门还是回老家 |厦门房地产联合网(xmhouse.com)
二手房的套路比新房多十倍!
说千遍也不厌倦:尽量挑近地铁、品牌房企、产品主流的房子丨维维问答No.1011
狂降70万!东沙湖一小区二手房连续跌价!跟隔壁差了1.8万/平……
不是你买不起房子,是你的工作买不起房子|起楼问答NO.44
约25.6%楼盘下跌,最高跌幅达2000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