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独库公路!最美公路纵贯天山脊梁

蓝天白云悠悠,青山绿草茵茵。16岁的维吾尔族少年哈得力别克骑着自家枣红色的骏马在山坡上缓行招揽生意。山坡下,一条公路状若长龙般向着天山深处蜿蜒,往来车辆川流不息,来自全国的游客汇聚于此,争相打卡。

这里,是有着“中国最美公路”之称的独库公路,自1983年正式通车开始,它盘绕在高山峡谷、戈壁冰峰之间,跨越561公里,历经40年冰雪风霜而坚毅不损,联通天山南北,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经济建设、民族团结以及国防安全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1973年到2023年,50年的岁月里,中交集团的建设者们全程参与了这条“天路”的设计、施工、提质,为贯通天山南北、建设美丽新疆开启了全新篇章。

十年跋涉铸就英雄之路

时间回到上世纪70年代,当时南北疆被天山这座天然屏障阻隔,从北疆独山子到南疆库车往往要绕行超过1000公里,极大地阻碍了南北疆的经济文化交流。打通一条能穿越天山的通道,不仅是当时国防战略的需要,也是南北疆人民自古以来的夙愿。

为了实现新疆人民的心愿,将南北疆连接起来,在毛主席“搞活天山”的指示下,1974年,由国务院、中央军委下达了《关于加强天山国防公路建设的命令》,天山独库公路工程建设的序幕由此拉开。交通部第一、第二公路勘察设计院(现一公院、二公院)作为勘察设计团队,从此踏上了修建独库公路的征程,这一去,就是十年。

这条横贯天山的交通大动脉,所经区域人烟稀少,地势曲折险峻,气候恶劣,沿途要穿越大量的悬崖绝壁、冰雪冻土,雪崩、塌方、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长年不断,被称为“公路病害博物馆”。“如何规划出一条长度合理、坡度相对平缓、灾害相对较少的路线是当时建设的首要难题。”二公院院史编写组副组长张长善介绍道。但由于整体路线过长、影响因素过多,要想一次性摸索出最佳路线简直是天方夜谭。为了最大限度地保证施工进度,设计院的工程师们和筑路官兵决定采取边设计边施工的方式,一步一个脚印啃下天山这块“硬骨头”,这也对勘察设计团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条路等同于摸着石头过河,没有任何资料参考,每一段路程都需要我们反复调研论证后才能开工。”回忆起独库公路的勘察岁月,80岁高龄的亲历者原二公院地质专家赵思贤印象深刻。

为了让公路早日通车,上千名工程师和13000多名筑路官兵投入到这场旷日持久的“开路征途”中。海拔3000多米的高山上,他们常常只能用徒步跋涉、手提肩扛、生搬硬凿的原始手段架桥通隧,在具备施工条件的季节里,这群庞大的建设队伍几乎24小时驻扎在工地现场不停工,工程师们更是冒着生命危险在悬崖边上“飞线”测量,困了睡草垛、渴了喝雪水、累了看星星成了建设者们的常态。“这里的每一座山我们都爬过,每一条河我们都趟过,每一个点位我们都驻扎过。”赵思贤动情地说,“当时就一个信念,拼死拼活也要把这条路修出来!”

在长达10年与严酷恶劣环境斗争的施工战役中,建设者们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以“碧血洒天山,为振国威军威”的精神,在陡峭的岩壁上凿出通道,在黄羊都望而却步的达坂上打通隧道,穿越了不可逾越的雪山……却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与牺牲,超过2000人受伤,168名筑路战士牺牲,平均每3公里多就牺牲一人,他们长眠在公路沿途的乔尔玛革命烈士陵园里,永远地守护着这条高原雪山上的英雄之路。

1983年9月,独库公路正式通车,从此结束了南北疆之间天险隔绝的孤立状态,成为第一条真正意义上贯通天山、化天堑为通途的公路,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和“国家优秀设计奖”。

主动担当焕新“最美之途”

新时代的发展,让新疆广袤的大地连接得更加紧密。随着东天山隧道的贯通、天山胜利隧道的加快推进以及飞机、火车等交通运输方式的普及,独库公路不再是跨越天山的唯一通道,它的定位也从一条交通路演变成了一条旅游路,其“一日游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独特风貌更是被《中国国家地理》称为“纵贯天山脊梁的景观大道”。每年6月至10月道路开通的时段,独库公路便会吸引大量来自全国的游客游览打卡,甚至有网友戏称独库公路已经变成“堵哭”公路。

面对激增的旅游需求,沿途车辆过多、道路破损、服务设施不足等问题,成为了制约独库公路转型升级的瓶颈。为了解决独库公路“老堵破”的难题,中交集团发挥全产业链优势,主动扛起央企责任,承担了独库公路的养护和改造工作,对全长184公里的关键路段进行病害处治和服务品质提升,在原来路基修复的基础上,增设了停车区、观景台、环保厕所、指引导视牌等配套服务设施。道路提升后,独库公路的接待能力、旅游功能和服务功能得到了大大提升,前往独库公路的旅游车辆和人数均同比大幅增长。

策马扬鞭再战独库新路

跨越天山的征程并未结束。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把新疆的区域性开放战略纳入国家向西开放的总体布局中,加快建设对外开放大通道,要把新疆打造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枢纽地带。

为了弥补目前独库公路因气候影响,每年仅可通车4至5个月的缺憾,设计建造一条全新的、可全年开放的独库高速公路正式提上日程。

作为对天山有着数十年探勘和作业经验的勘察设计单位,二公院和公规院义不容辞地承担起这条新时代独库公路前期相关工作的重任,开始对独库高速公路项目开展可行性研究,并参加勘察设计阶段工作。以公规院申波、张刚刚,二公院周国玲、邢良、刘耿仁为代表的工程师组成的数支踏勘队多次深入天山,沿着先辈们的英雄足迹,克服极端恶劣的自然条件,追逐新的跨越天山梦想。“为了把数据摸透,队员们几乎踏遍了独库公路沿线所有的沟谷山岭,行走里程超过2000公里。”公规院副总经理周育峰介绍道。

其中,有近180公里的勘测路段位于无人区,为了掌握无人区内的第一手资料,完成最优的方案设计,工程师们克服无路、无电、无信号的困难,用骑马或徒步跋涉等方式勇闯生命禁区,用脚步一寸寸丈量独库高速的最佳路线。“最难的是翻越有着'不可逾越之山’称谓的哈希勒根达坂、玉希莫勒盖达坂、铁力买提达坂三座大山。”公规院新独库公路设计师申波印象深刻,“甚至连经常负责带路的当地马队向导都不清楚翻山路线,我们只能自己摸索。”面对高寒缺氧、昼夜温差极大、补给极其困难的严峻挑战,踏勘队员发挥“不畏艰难、敢为人先、艰苦奋斗”的天山精神,前后累计20天、徒步近260公里才最终翻越雪山,完成了这个几乎不可能的任务。

截至目前,独库高速公路的工程可行性研究已历时6年。“项目已被纳入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二公院新独库设计师高晖自豪地说。独库高速全程将缩短至460公里,用时仅需5小时,较现在的独库公路通行时间缩短近9小时,可实现全年全天候通车,将成为新疆跨越天山、贯通南北疆的又一交通大动脉。“堵哭”公路的名号也将正式成为过去式。

“路在哪里?在我们脚下。新独库公路在哪里?在我们心里。”已经多次骑马进入无人区踏勘作业的张刚刚满怀信心地说,“相信那一天不会太远!”(中国交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疆】独库公路:纵贯天山脊梁的景观大道
“纵贯天山脊梁的景观大道”独库公路
中国有地球上最美的景观大道,纵贯天山脊梁,连通南北疆
雄壮险峻--独库公路北段
新疆只有3个景区,值得你去!
新疆:独库公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