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守力解读易经:坤卦 - 国学之窗
字号:

李守力解读易经:坤卦

2 坤卦



【2.1】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白话】坤卦:开始,通达,唯适宜母马般的正固。君子有所前往时,若领先会迷路,若随顺才会遇到主人。利于在西南方得到朋友,而东北方失去朋友。安于正固就会吉祥。

【解读】

坤卦也具备“元亨利贞”四德,与乾卦不同,坤卦不是普遍的利贞,而是“利牝马之贞”,牝(pìn)马是母马,柔顺健行执于正定。亦即大地顺着天的法则健行而养育万物。

○因乾卦是主导,坤卦是顺从,坤唯有追随乾,才不会迷失。所以“先迷后得主”,先,领先行动;后,随顺行动。

○西南得朋,东北丧朋:此源于九宫洛书后天八卦图(宋人把九宫称洛书后天八卦)。依八卦的方位,西南坤为母,两侧的南方为离卦中女,西方兑卦少女,都属于阴。所以说往西南方可以得到同属于阴的朋友。东北艮为少男,两侧东方震为长男,北方坎为中男,皆是阳卦。因此往东北方,就会失去同属于阴的朋友。

 




【2.2】彖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牝马地类,行地无疆,柔顺利贞。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后顺得常。西南得朋,乃与类行;东北丧朋,乃终有庆。安贞之吉,应地无疆。

【白话】彖传说:广啊坤元,万物依赖它而生成,故顺承天道。坤以其厚重承载万物,德无边无际,能包含宽厚而广大,各类物种全得通顺畅达。牝马属于的生物驰行大地没有疆界,柔顺而宜于守正君子有所往,率先行动则会迷惑而失其道,则能得其恒定法则。西南得到朋友,则是与同类前行,东北丧失朋友,最终将有吉庆。安于守正之吉,是因为应合地道而无边。

【解读】
○从坤卦开始,都是在卦辞之后,附上《易传》的《彖传》与《大象传》,在各爻爻辞后边附上《小象传》。


○《彖传》是孔子及其弟子裁断卦辞的,所以要一一对照卦辞看。

元:至哉坤元,至是广大的意思。对比乾卦的《彖传》大哉乾元层面稍低。乾是资始,坤是资生;乾是统天,坤是顺承天。但乾坤都为,皆是万物之元。此与《尚书》思想一脉相承。尚书·周书·泰誓上》: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八卦三爻即三才,上爻为天,下爻为地,中爻为人,处于中道,故惟人万物之灵,既然人为万物之灵,故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上天的看法其实就是人民的看法,上天的听闻意见其实就是人民的听闻意见)。文王、周公认为人民的集体意志就是上帝的意志,这就是儒家民本主义的源头。

○亨:“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此是对“亨”的阐述。

○“牝马地类,地无疆,柔顺利贞”,此是对卦辞“利牝马之贞”的阐述。母马既健行又柔顺,而且又有生养之德,用以表达坤卦最为恰当。


○“东北丧朋,乃终有庆”,此句发挥最妙。项安世说:“臣之事乎君,妇之从乎夫,皆丧朋之庆也。”譬如女子年轻时有很多同性朋友,后来离开她们与男子成亲,此失去朋友而有喜庆。

彖传出现三处“无疆”:德合无疆、行地无疆、应地无疆。因为坤卦顺承乾卦,也就是老子说的“地法天”,“德合无疆”对应坤之亨,与天相通故无穷;“行地无疆”对应坤之利,得天之利似母马健行;“应地无疆”对应坤之安贞,大地广阔无垠

2.3】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白话】象传说:大的形势柔顺无比,君子当以宽厚之德容载万物。

【解读】对比乾卦《大象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两者行文对仗,内容体现了人的行为应该效法自然的法则,与老子《道德经》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一脉相承。

坤为地,为顺,所以说大地的形式柔顺无比。坤为大舆,为众,所以说载物,厚德。一切为民是为厚德。

2.4

初六:履霜,坚冰至。

象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

【白话】

初六:脚下踏着霜,坚冰将会来到。

象传说:脚下踏着霜,坚冰将会来到,这是因为阴气刚开始凝结。顺着发展趋势,就达到结冰的季节了。

【解读】:

坤卦初爻动,下卦变为震,震为足,所以说“履”。

坤为纯阴,初六是开始,所以说是“霜”。

坤为顺,所以要顺着自然发展趋势,由霜想到未来结冰的季节。

【2.5】

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象曰:六二之动,直以方也。不习,无不利,地道光也。
【白话】

  六二:平直、方正、辽阔,不必修习,也没有什么不利的。

  象传说:六二的爻象是平直而且方正,不必修习,也没有什么不利的,因为地道是广大无边的。

【解读】:

○《乾》以九五为主爻, 《坤》以六二为主爻。盖二卦之中,唯此二爻既中且正。又五在天爻,二在地爻,正合乾坤之本义。 《乾》主九五,故于五言《乾》之大用, 《坤》主六二,故于二言坤之大用。

○天圆地方,乾为天,天文历法以表时间;坤为地,地理建筑以表空间。

伏羲六十四卦方圆图实为【时空模型图】:



故乾卦用九“群龙无首”,因天体运行循环无端,年月日时周而复始;

坤卦六二“直方大”,直,直线,一维;方,方形,二维平面;大,立方体,三维空间。因二维三维空间都是从一条直线开始,两条直线垂直相交组成二维平面,三条直线垂直相交组成三维立体空间。

孔子唯于坤卦六二言“六二之动”,盖爻者,交也。交者,动也。只有直线的相交才能形成二维平面与三维空间,故说“六二之动,直以方也”。此顺天理之自然,而无造作于其间,故曰“不习无不利” 。习,乃增加造作之意。

此“直方大”之真义。

 

【坤卦直方大图】:“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乾为天体,以计量时间,过去现在未来在一条直线上,乾为创生,故说“天一生水”;坤为大地,为空间,正方体六个面,故说“地六成之”。



 

○时间与空间是宇宙万物的两大最基本因素,时间无始无终(“群龙无首”),空间广大无边(“地道光也”)。

○以上从科学角度解读坤卦六二。从人文角度看,“直”者,真也,真诚。“方”,正也,正义。老子说“人法地”,故君子效法大地“直方”之真诚、正义。地道光也。光,即广,广即“大”,广大,包容。光,照也,熏陶。由于地道的广大包容和自然的熏陶,所以不需要刻意学习,顺乎自然,则无不有利。

 

○乾坤两卦解读至此,六十四卦奥妙已过半矣!

【2.6】 

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象曰:含章可贞,以时发也。或从王事,知光大也。

【白话】 

六三:蕴含文采而可以正固。或者跟着君王做事,不居功而有好的结局。

象传说:蕴含文采而可以正固,以等待时机发挥。或者跟着君王做事,智慧广大。

【解读】

○六三已经走完了下卦坤,坤为文采。所以说“含章”。“贞”,坤之德正固。

○因乾为君,故坤为臣,所以说“或从王事”。

○因六三阴爻居阳位,又不在中位,不中不正,故“无成”。六三动,下卦变为艮卦,艮为终止,所以说“有终”。

 

 

2.7

六四:括囊,无咎无誉。

象曰:括囊无咎,慎不害也。

【白话】

六四:扎紧口袋,没有过失也没有称誉。

象传说:扎紧口袋而没有过失,是因为谨慎所以没有灾害。

【解读】

○六四爻动,上卦变为震卦,下卦仍是坤。震为动,坤为布,引申为口袋。互卦坎艮,坎为险,艮为止。综合其义就是扎紧口袋(括囊)。

○括囊,扎紧口袋,指慎言慎行,所以无害,当然也无称誉。

 

 

【2.8】

六五:黄裳,元吉。

象曰:黄裳元吉,文在中也。

【白话】

六五:黄色的衣裙,最为吉祥。

象传说:黄色的衣裙最为吉祥,文采隐于中间。

【解读】

○五爻本为君上中道之位,黄,中央之色。坤为顺为臣,故说“黄裳”,裳是下身穿的衣服(上为衣,下为裳)。

○“元吉”的美好程度超过“大吉”。文采隐于中间(黄为中),却甘于居于下位(裳为下),如此则会“元吉”。

 

 

【2.9】

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象曰: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白话】

上六:龙在郊野征战,它的血是黑黄色的。

象传说:龙在郊野征战,它的路已经到了尽头。

【解读】

○上六完成了坤卦最后的阶段,此时六爻皆阴,阴极生阳,所以龙出现了。那么龙在跟谁征战呢?跟五爻的君上。因为当它处于君位时“黄裳元吉”,而如今发现全卦没有一个阳爻,所以认为自己可以称王了。因在坤卦的最外边,所以为郊“野”。因为已经离开了中道,所以必然是惨败,“其血玄黄”,玄,天之色,黄,地之色,天地交战,故血有天地之杂色。

○玄:《释言》:“玄,天也。”,《说文》:“黑而有赤色者为玄。”,《小尔雅》:“玄,黑也。”为什么古人说天地颜色为黑色?古人观察昼夜,发现天空的颜色受日月影响,其本色为黑。这与现代科学对太空的认识一致。

 

【2.10】

用六:利永贞。

象曰:用六永贞,以大终也。

【白话】

用六:适宜永久正固。

象传说:用六适宜永久正固,因此是万物的归宿。

【解读】

○乾坤二卦皆有“元亨利贞”四德,而乾之大用在“元”,即圆,指天体运行如环无端周而复始,故用九“群龙无首”。

坤之大用在“贞”,即正固,如大地如如不动。贞者,真也,真如实相,万法之所归。

○大终:大,万物为大;终,归宿。万物之归宿就是永恒的正固,也就是“一真法界”。

○乾为始,坤为终。乾为时间,坤为空间。乾创始万物,万物随时间而演化,坤接纳万物,安置于十度空间,此即“十法界”。十法界与一真法界不二。

○乾为心,坤为物,一切法由心想生,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故乾为大始,坤为大终。

  

【2.11】

文言曰: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后得主而有常,含万物而化光。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

【白话】

文言传说:坤卦最为柔顺,但活动时却是刚健的;最为安静,但德能遍及四方;它最后行动才遇到主人,且保持恒定的法则;包容万物,且化育广大。坤道难道不是顺应吗?它顺承天体而按时序运行。

【解读】

○《文言传》是孔子及其弟子专门对乾坤二卦在彖传和象传基础上再做深入的阐述。

○因为六二为坤卦全卦之主爻,所以《文言传》对坤卦的总阐述是在六二爻“直方大”基础上的:“动也刚”是描写“直”,“德方”是描写“方”,“化光”是描写“大”。而“有常”则是描写用六“利永贞”。最后回到《彖传》的主旨“顺承天”,故说“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

 

【2.12】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辩之不早辩也。《易》曰“履霜坚冰至”,盖言顺也。

【白话】

(初六)积累善行的人家,必定留下喜庆;积累恶行的人家,必定留下祸殃。像臣子杀害国君,儿子杀害父亲这种大罪,绝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长期逐渐积累而成的,只是由于没有及早辨明而已。《易经》说“履霜坚冰至”,说的就是事物发展的趋势。

【解读】

○坤为顺,即事物的发展趋势。初六为起点、起因。从初六为起点,根据事物的发展趋势可以辨明未来的结果,所谓“履霜坚冰至”。福祸是果,善恶是因,因必生果,“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乃是自然规律。

《三字经》云:“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习,即渐习,长期逐渐的积累。教育的目的就是人的渐习中弃恶扬善,明辨是非。人之本性皆是善的,本性如明珠,习性如泥垢,教育的作用就是洗涤泥垢,彰显明珠。

○在孔子所处的春秋时期,作为全天下的根本大法《周礼》已经得不到落实,所谓“礼崩乐坏”、“臣弑其君,子弑其父”的现象多有发生。孔子认为这是社会教育缺失的结果,所谓“辩之不早辩也”。

  

【2.13】

直其正也,方其义也。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则不疑其所行也。

【白话】

(六二)“直”即正,“方”指义。君子以敬慎的态度使内心正直,以正义的准则规范外在的行为,只要确立敬慎与正义的精神它的德能就不会缺少,真诚、正义、宽容,即使不学习也无不有利,这样就不会怀疑自己的行为了。

【解读】

○孔子作《文言》,把象数升华到了义理。象数即自然法则,义理即社会法则。社会法则是由自然法则推导出来的,所谓“天人合一”也。 

○正直、真诚首先是内心的修炼,然后表现于身外的人际关系上则是正义、宽容。

《论语·雍也》:“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孔子说:“一个人的生存是由于正直,而不正直的人所以能生存下来,只不过是侥幸地避免了灾祸。”

○敬义立而德不孤,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德不孤,即德能不会缺少。有德必有能,有德必有才。《中庸》说“至诚之道,可以前知”,《论语·里仁》“德不孤,必有邻”, 《孟子·公孙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展开就是老子《道德经》说的“无为而无不为”,无为,即不妄为,不妄为即是法于天性,《中庸》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不习”就是《庄子》说的“为道者日损,损之又损之,以至于无为。”可见修炼心性是最大的学习,是为“大学”。

《大学》开头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就是后人所说的《大学》“三纲领”。所谓“明明德”,就是发扬光大人所固有的天赋的光明道德。所谓“在亲民”,是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这里的“亲”同“新”,是革新、弃旧图新之意。所谓“止于至善”,就是要求达到儒家封建伦理道德的至善境界。“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这是《大学》提出的教育纲领和培养目标。

《大学》还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后世称之为《大学》的“八条目”,这是实现“三纲领”的具体步骤。

纵览四书五经,我们发现,儒家的全部学说实际上都是循着这三纲八目而展开的。所以,抓住这三纲八目你就等于抓住了一把打开儒学大门的钥匙。循着这进修阶梯一步一个脚印,你就会登堂入室,领略儒学经典的奥义。 就这里的阶梯本身而言,实际上包括“内修”和“外治”两大方面:前面四级“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内修”;后面三级“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外治”。而其中间的“修身”一环,则是连结“内修”和“外治”两方面的枢纽。“八条目”的中心环节是修身,“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2.14】阴虽有美,含之;以从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地道无成,而代有终也。

【白话】阴柔虽然有美德,但要含蓄隐藏;以此跟从君王做事,不敢有自己的成就。这是大地的法则,为妻的法则,为臣下的法则。地的法则是不成就自身,而是代天完成功业。

【解读】

○乾能始物,不能终物,坤为顺,顺乎天道完成万物,所以把成就归于上天。

○坤道是臣道,妻道。历史上的忠臣贤相都是坤道的落实者。

○历史上证得坤道第一人:范蠡(前536-前448年)

    当越王勾践刚刚灭吴称霸,范蠡居功至伟,封上将军,但是范蠡深知“大名之下难久居”,所以明智地选择了功成身退,范蠡曾遣人致书文种,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文种未能听从,不久果被勾践赐剑自杀。(范蠡深知坤初六“履霜坚冰至”见微知著,六三“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后来,他辗转来到齐国,变姓名为鸱夷子皮(鸱chī夷子皮:用于装酒的皮制的口袋。盖取坤卦六四“括囊”),不几年就积累了数千万家产。他仗义疏财,施善乡梓,范蠡的贤明被齐人赏识,齐王任命他为相国。他喟然感叹:“居官致于卿相,治家能致千金;对于一个白手起家的布衣来讲,已经到了极点。久受尊名不祥。”于是他再次急流勇退,向齐王归还了相印,散尽家财而去。

  布衣范蠡第三次迁徙至陶(今山东定陶西北),在这个居于“天下之中”(陶地东邻齐、鲁;西接秦、郑;北通晋、燕;南连楚、越。坤六五“黄裳元吉,文在中也”。)的最佳经商之地,操计然之术(根据时节、气候、民情、风俗等,人弃我取、人取我与,顺其自然、待机而动。“坤道其顺乎?”)以治产,没出几年,经商积资又成巨富,遂自号陶朱公,当地民众皆尊陶朱公为财神,乃儒商之鼻祖。

    史学家司马迁称:“范蠡三迁皆有荣名”;史书中有语概括其平生:“与时逐而不责于人”;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范蠡活了88岁高寿而善终。(彖曰:后顺得常。坤卦用六:利永贞。范蠡为中国儒商之祖,其思想“后顺得常”“利永贞”,成为商家经典。)

 

【2.15】天地变化,草木蕃。天地闭,贤人隐。《易》曰:“括囊,无咎无誉。”盖言谨也。

【白话】

天地变化,草木茂盛。天地闭塞,贤人隐退。《易经》说:“扎紧口袋,没有过失也没有称誉。”是说言行应当谨慎。

【解读】

○子曰:“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子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孔子说:“好一个刚直的史鱼!国家政治清明时他像箭一样直, 国家政治黑暗时他还是像箭一样直。好一个君子蘧(qú)伯玉!国家政治清明时他做官,国家政治黑暗时他便隐退藏身了。”)

○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孔子说:“宁武子这人,国家太平时,就聪明,国家混乱时,就愚笨。他的聪明可以赶得上,他的愚笨别人赶不上。’)

○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天地闭,贤人隐”,并不是贤人消极,隐是指不出来做官,因为天地闭时,无官不贪,做官即是做贼。此时君子隐于民间,开民智启群蒙。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曾子说:“士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任,路途遥远。以实行仁道为己任,不是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能罢休,不是也很遥远吗? 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2.16】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美之至也。

【白话】

(六五)君子效法中央黄土之道以通达事理,处于尊贵正位而以修身为本,美德蕴藏在内心,畅达于全身四肢,然后才表现在事业上,这是美德之极致啊。

【解读】

○孔子对六五爻的深入阐述实在美妙!六五“黄裳元吉”,黄中,五行之一,东为青色,西为白色,南为红色,北为黑色,中为黄色,君子只有效法黄中,才能通达四方,所以说“黄中通理”。此君子修心养性之道。

○六五是尊贵人君之位,理应成就功业,但是君子仍然把精力放在修身上(裳,引申为身体),所谓“正位居体”,这是“美在其中”的内秀。由于美德蕴藏于身体,所以真气必畅达于全身,此是炼性化命的功夫(古代圣人长寿,皆此功用),有了如此的旺盛的生命力才来经营事业,这真是“美之至也”。

 

 

【2.17】阴疑于阳,必战。为其嫌于无阳也,故称龙焉。犹未离其类也,故称血焉。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

【白话】

(上六)阴猜疑阳,必然发生战斗。因为它误以为阳消失了,所以自称龙。由于没有脱离自己的阴类,所以惨败后流出血。黑黄,是天地相杂的颜色,天黑而地黄。

【解读】

○《文言传》对于上六的阐述仍然停留在象数阶段,并未在义理上发挥,也许是没有流传下来的缘故。

○阴已经达到极盛的位置,六个爻都走完了,由于没有发现阳爻,误以为不存在阳(即龙),实际上万物负阴而抱阳,此时龙处于潜伏的状态。上六称龙,犹如大臣反叛而称帝,战争不可避免。气为阳,血为阴。而上六属阴,所以流血。天色黑,地色黄,所以其血黑黄。

○乾为君道,坤为臣道。乾上九爻辞为“亢龙有悔”,是指帝王脱离民众,昏庸无道,必然带来懊悔的结果。坤上六爻辞“龙战于野,其血玄黄”是指有实力的臣子想夺取君权,其必然带来战争。

○孔子五十岁学易,故“五十而知天命”。天有天命,国有国运,连山六十四卦,归藏六十四卦,周易六十四卦都是天命国运乃至万物的密码,汤武革命,如乾卦九五,天地已开;桀纣之虐,如乾卦上九,亢龙有悔;清明盛世,贤臣辅佐,如坤卦六五,黄裳元吉;藩镇割据,如坤卦上六,天地已闭。人类的历史有治有乱,治乱相叠,循环往复,无非是阴阳二气运动的表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八卦取象解读
李守力《周易诠释》:第二次解读25无妄卦
《每天学一点周易》(三十二)第1乾卦全文通俗解读
轻松学《易经》第一卦:乾卦——乾为天,乾下乾上(上篇)
轻松学《易经》:蹇卦第三十九
《易经圣解》乾、坤二卦释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