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无梦到徽州(三十五):才子祝枝山的念想之地

西溪南园林众多

不知不觉,由溪边街走到中街。

中街一色的青石路面,陇堨穿街而过,石板铺底,流水隐时现。露出溪水处有石栏,涵洞口置石闸,均为安全;水面设有埠头,方便村民浣洗。

沿街很多门板房,便是商铺了。这个时间点已上了门板。

走到一个巷口,上面设有街楼,楼下有拱门。街楼架在两侧屋墙上,悬跨巷道,十分别致街楼的木窗开着,上面看街道应该更清楚。但我没找到楼梯,只得作罢。

街楼过去给巡夜更夫住宿。更夫夜里按更次下楼,二人一组,手持梆、锣,沿街敲喊:“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这条巷子大概就是明才子祝枝山儿时居住的“祝家井巷”。明代祝家族系住在这里,巷北口有一口古井,为祝枝山先人所掘,名“祝家井”。巷子因而得名。

如今井已不见,井上已建了房子。因巷子首尾建有更夫楼,有打更人夜宿,民间习惯称这条巷子为“更夫巷”。

街楼(更夫楼)

祝枝山舅公是西溪南人,祝枝山每思念儿时生活之地,便到访游玩。其故居有12栋百年古宅,如今是一家文化酒店。

对于祝枝山的念想,我是深有体会的。我儿时生活在池州,12岁才去了巢湖。池州于我来说就是心中的念想,所以我至今都说自己是半个池州人。同是皖南,徽州府隔壁的池州府风景自然也美,否则李白不会挥笔就是《秋浦歌十七首》,杜牧也不会写出“牧童遥指杏花村”。

说回西溪南。西溪南有八景祖祠乔木、梅溪草堂、南山翠屏、东畴绿绕、清溪涵月、西陇藏云、竹坞凤鸣、山源春涨。元至治元年,村中吴希德撰《溪南吴氏八景记》。明弘治戊午年(公元1498年),祝枝山来西溪南,见《八景记》后即题诗分赋。

祝枝山将此八首律诗书写成卷。后吴氏后裔刻成碑帖,立于家园,现仅存一碑,藏歙县"新安碑园"。清代画家石涛来西溪南游玩时,以祝枝山八景诗作八景图,现藏上海博物馆。

国宾坊

中街是西溪南村的主街道,贯穿了整个古村落,宛如一条长龙,蜿蜒伸展

著名的姚氏老宅就在中街。姚氏古宅是西溪南著名古民居之一,建于清同治年间(1861年),是一座三进两天井的徽商豪宅。   

姚氏古宅东边有条巷子,民间称之为“麻将巷”。这条巷子的奇特之处是,铺设的青石板中间横铺、两侧竖铺,其式样和长宽比例恰如麻将,宛如一张张麻将牌,且刚好136块,因而称之为麻将巷。

姚氏古宅

一幢两层楼房,木门木窗,一二层间宽阔的栏板上有隐约的“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毛主席万岁”暗黄大字。据说这里就是苟洞先生的住所很遗憾当时并不知情后来听同学说了才知,否则一定进去拜访先生

苟洞先生就是研究《金瓶梅》的专家潘志义。正是他提出了《金瓶梅》的原型为西溪南富商吴天行,以及《金瓶梅》的作者为汪道昆。

潘先生最初是《文学》刊物上读到吴晗谈《金瓶梅》的一篇文章。吴晗在文章里提出,《金瓶梅》的作者可能是托名“天都外臣”的汪道昆。

这就要说到《水浒传》了。《水浒传》的版本比较复杂,现存比较早而又完整的版本,是明万历年间翻刻的“天都外臣”序本。明沈德符《野获编》记载:“今新安所刻《水浒传》善本,即其家所传,前有汪太函序,托名天都外臣。

汪太函,即汪道昆。天都外臣序的内容颇为丰富,从白话小说的兴起,到《水浒传》的创作及版本,再到作品人物的评论,均有涉及,学术研究价值很高。

吴晗的这个观点,激起了潘志义对《金瓶梅》的兴趣。因为道昆正是西溪南人,而潘志义读《金瓶梅》时,就已经发现书中有很多词句须用本地方言才读得通。于是他从方言入手,进行了长达30年的《金瓶梅》研究。

历史的印记

期间潘先生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包括提出作者为汪道昆、金瓶梅故事发生地为西溪南、西门庆原型是吴天行等观点,引起了学术界轰动。提出小说中许多方言都是西溪南方言;书中描述的饮食习惯与西溪南相同;西门庆经营盐业、药铺、典当等生意,应为徽商;西门庆花园卧云亭、藏春坞等处,吴天行“果园”都有等。

那么,汪道昆有没有可能写这样一部作品?

首先,汪道昆本身就出身盐商世家,又是西溪南人,对吴天行非常熟悉。《金瓶梅》成书的那几年,正是汪道昆官场失意退居西溪南之时,的确有可能写一部“讽世之作”。

徽商多数勤勉克己,但也有奢靡堕落之人。“三言”“二拍”中,冯梦龙《警世通言》最著名的故事《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里的孙富,就是代表。孙富是“徽州新安人氏。家资巨万,积祖扬州种盐。”因孙富的出现,才有后面杜十娘沉百宝箱。孙富大概是文学作品中的徽商反面形象了。

汪道昆《太函集》载:“良贾何负于闳儒”。说优秀的商人对国家的贡献不比官员差。那么对于奢靡的商人,他会不会写一部讽喻之作来警世呢。

作为曾经的抗倭兵部左侍郎,极有可能。

吴天行最大的爱好就是纳妾。他有座名园,叫“果园”,园中多美妾。

果园在旗杆坦东。“旗杆坦”巷也是因吴天行而得名。这条巷子是众人聚集活动的场所。富豪吴天行家每有喜事,都会在旗杆上悬挂灯笼,昭告乡邻,巷名因此而来。

“果园”一名出自《西都赋》。《丰南志》载,程读山云:“'果园’二字本《西都赋》,亦见江淹《修心赋》,相传唐六如、祝枝山所规划也。”唐六如就是唐伯虎。说果园是唐伯虎与祝枝山所设计与规划。

吴天行经常往来于南京、杭州、扬州等繁华之地,对妾的姿色、才艺均要求很高,妾中不乏南京名妓。

 《丰南志》载:光训公七子末公逸公,字无逸,席先业鹾于广陵,典于金陵,米布于运漕,致富百万。大清南下,嫡子允,复字天行,献饷豫亲王,授员外郎御侍。姬百人,半为家乐,远致奇石无数,取“春色先归十二楼”意,名其园曰“十二楼”。

许承尧《歙事闲谭》载:明嘉靖中,新安多富室,而吴天行亦以财雄于丰溪,所居广园林,侈台榭,充玩好声色于中。艳琐娘名,聘焉,后房女以百数,而琐娘独殊,姿性尤慧,因获专房宠。时号天行为百妾主人,主人亦自名其园曰“果园。

吴天行父亲吴无逸在扬州业盐,在金陵开当铺,在运漕开杂货店。吴天行有姬妾百人,号百妾主人,独宠琐娘。

这里有点疑惑。十二楼”和“果园”为两处遗存,遗址尚在。十二楼为吴养春别业,果园为吴天行别业为什么丰南志吴天行的园子也十二楼呢。不得而知。

明末文学家怀所著的《板桥杂记》里记载了秦淮南岸长板桥一带的旧院逸事。鲁迅曾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称:唐人登科之后,多作冶游,习俗相沿,以为佳话……自明至清,作者尤伙,清余怀之《板桥杂记》尤有名。”

《板桥杂记》写了金陵最有名的秦淮八艳,还写了其他一些名妓。其中有位叫李宛君,时人称李大娘,“性豪侈”,是当时名扬金陵城的一位侠妓。李宛君后来成了吴天行的妾。“后归新安吴天行。天行钜富,赀产百万,体羸,素善病,后房丽姝甚众,疲于奔命。

说吴天行弱多病,后房甚众,疲于奔命。这从侧面反映了吴天行的奢靡生活。

吴天行有百妾却无子嗣,地方志也很少记其家族事。如今只留一座果园遗址,令人唏嘘。

过了券门,转入前街。前面就是徽派建筑的鼻祖了。

鼻祖究竟长什么样子?

祝枝山曾惊叹:“雨洗秋山净,林光澹碧滋。水闲明镜转,云绕画屏移。

很是期待。遂加快了步伐。



您若喜欢此文,请点赞与“在看”,让我知道。

上篇推荐:无梦到徽州(三十四):古徽州最富的村落

视频推荐:无梦到徽州(八):土楼的午餐

跬步之行:00:2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徽商吴天行:西门庆的“原型”?
【徽州老街】之:西溪南村
西溪南古民居
歷史文化古跡——安徽黄山老屋閣及綠繞亭【圖文】
家伎摇身变家妓
文章预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