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当红作家代表作全国巡展 | 刘英

作家简介

  刘英,70后,河北邢台籍,作品发表于省级报刊。  

麦收时节  |  刘英


  

  昨晚,老同学给我发几张麦田照片。她说,“今天芒种,麦收要开始了。你能写一篇收麦时乡亲们忙碌的身影吗?”

  

  其实,这两天见到市集的黄杏,我就知道,父母和长姐一大家人要开始忙碌了。因为在我的家乡,有“麦熟杏黄”一说。俗话说,麦熟一晌,夏天的热风一吹,那绿油油的麦苗就变得黄灿灿的了。可是乡亲们就为这一刻的黄熟,付出了多少的汗水,秋播,追肥,育苗然后浇水,就在清明前后,那个雨天,我的大姐还要在半夜去给麦田浇水,汗滴子摔八瓣儿,才有了今日的悠悠麦香!

  

  时光走进六月,就是走进了繁忙的麦收时节。

  

  站在田间地头,身体虽然被骄阳炙烤着,但是人们的心里却是甜滋滋的。“这是老天爷赏咱饱饭吃呢!”望着一大片看不到头的金黄色麦田,人们拿出早就磨砺好的镰刀,接着在布鞋的脚底连着蹭几下,这才下地。看哪块地的麦子熟透了,就先在哪块地里开镰,人们挥舞着镰刀,挥舞着汗水,也挥舞着喜悦。原先还并成一排的人们,因为技术和体力,渐渐地拉开了距离。一片一片的麦子被割倒,后面的女人或者小孩子就把割倒的麦子聚拢,就地取材,把两束麦秆连接好当绳子,扎好一捆捆的麦子,然后用拖拉机拉到打麦场去.......

  

  小时候,我看到那些腰弯如弓的乡亲们,戴着草帽,在无边的麦浪里,背对天空,黝黑的脊背在阳光下晃动,一颗颗晶亮的汗珠,折射着太阳的光芒,滚落在脚下的土地上,镰刀割麦子的声音,串连成一曲丰收的韵律,与田野的清风一唱一和……那样的情景就像在脑海里播放的电影,清晰地很。

  

  那时候小,跟着大人到地里捆麦子。捆不到一会儿就累了,跑到田垄尽头的树荫里歇凉,喝一口自带的开水,天气热,嫌暖瓶水太烫,就跑到贮水的机井那儿,鞠一捧地下抽出来的泉水喝,然后又跑回来,拿一个碗,接来送到父母和长姐的嘴里,那一幕,至今回想起来,仍是温馨甜蜜的。

  

  因为怕天气突变,所以中午都不回家休息。乡亲们管这叫“抢麦”,也就是说要从老天爷的嘴巴里抢着吃麦。午饭是我提早回家做好送到田里的,我小时候生得瘦弱,干不了割麦子这样的体力活,所以做饭送饭就是我的工作。我擀好薄薄的面条,浇上葱花和辣椒油,放进饭罐里晾凉,然后烙上一层葱花一层野菜的千层饼,用笼布裹好,在把准备好的咸菜和炒好的鸡蛋用碗装着,放进一个大的柳条筐里,背着筐,提着饭罐子就赶到田垄尽头的阴凉里,然后亮起嗓子:

  

  “吃饭了,香喷喷的面条,热腾腾的千层饼嘞~~~!”

  

  这一嗓子,被流动的空气带出老远,不仅自己家的人过来,还有隔壁邻居都赶了过来,大家凑到一起,吃喝起来。眼见的暖壶里的水没了,等我和妹妹又回一趟家,赶紧烧好灌一壶回来,见我做的吃食空了,才想起自己一口也没吃呢,肚子在咕咕叫,忍不住委屈,哭起来。正哭着,邻居家也送饭来了,闻到香喷喷的饭菜,泪珠还挂在脸上,竟然破啼而笑了,大口大口吃起来.......乡亲们说,我从小就是个吃货,如今看来绝非浪得虚名!

  

  忙得很了,麦子割不过来,就请麦客。就是在农忙时节,以给人割麦来赚取辛苦钱的人。虽然不是自家的麦田,可是他们干起活来却是那么的敬业,边干边唱歌:

  

  一到夏天收割忙哟~~~

  

  家家户户好光景哟~~~

  

  金灿灿的麦粒儿进家门哟~~

  

  东家哟,千万别短下额们的工钱哟~~~

  

  憨厚淳朴的乡亲,都拿出家里最好的吃食来招待麦客,感动了这些不远万里来到这里的麦客们,抢麦子的时间很短,等到麦子都进了打麦场,他们领到工钱离开的时候,大家都是依依不舍的,相约好明年再来。

  

  麦子割完,辛苦了十来天的人还是不能休息。

  

  麦割好后还要用架子车拉到场上,装车也是一门技术,干燥的麦秸又光又滑,装的车要左右大小一致,否则走不到场上,小山一样的车就歪了,费事不说,还会有好多麦粒撒在地上,那是最让人心疼的。然后就用牛和马套上石磙碾,一遍又一遍。那时的麦收要十大几天才能结束,往往是一个麦季下来,人们的手掌多要起血泡,个中滋味不足为外人道也,不记麦收多,但记夏日长呀!

  

  扬场的时候,人们头戴大草帽。人在土里,土糊脸上,这时候不能开口,不然牙齿里全是灰尘。风起的时候,木锨扬起,抛向空中,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随风而动,让风把麦壳带走,落下的是颗颗饱满沉甸甸的麦粒。这是人们最开心的时刻,你看他们赤裸着健壮有力的手臂,不时地扬起挂满汗珠通红透亮的笑脸,沐浴在金灿灿的麦雨中,给麦收增添了无尽的情致与乐道。

  

  麦子虽已进仓,还有麦秸杆要处理呢。那些麦秸根被清理到一边,不停地有人用三股叉或五股叉翻动着,借助着骄阳的暴晒后,人们将打烂碾扁的,白亮亮,滑溜溜的麦秸踩实,码成垛,以备来年的牲畜饲料或打土坯用。

  

  麦收大忙季节,人们往往男女老少全部出动。老奶奶们白天去捡田里剩下的麦穗儿,男人们累了困了,就靠在麦秸垛上打个盹儿,女人们除了在场里干活,还要回家准备一大家人的吃喝,不咋懂事儿的小孩子们,就会不甘寂寞地爬到高高的麦秸垛上,滑上滑下,玩游戏,藏猫猫,连同朗朗的笑声,从蓬松,光滑的垛上滚上滚下。在麦秸垛中掏洞是最好玩儿的。不用担心麦秸垛会塌,麦秸韧性好,相互咬的很结实,掏出的空间足可以装下几个小孩子,玩累了干脆睡在里面,收工回家了,急得大人四处乱找,直到大人把小孩从里面掏出来,他们还迷迷糊糊地睡着呢。

  

  如今,俺家乡已经有了联合收割机,再也看不到人们那种挥舞镰刀的情景了。和原来相比,人们清闲了,听说男人们出门打工,女人们在田间地头的阴凉里,摆开麻将桌,边玩儿边看着自家的麦粒儿直接进了口袋,干活娱乐两不误呢!可是,麦收季节就会在人们的不知不觉中过去,没有了麦头扎手的快感,没有了割麦的那份真实的快乐,更没有了黑夜里灯光下夜风中,人们扬场的乐趣!

  

  麦收时节,乡村热闹而喧嚣,幸福以辛苦的方式在大地上和心灵里摇晃、传送,对于古老的劳动,我再次呈现出暗藏已久的神往。

  

  也许,乡亲们会埋怨我!说我站着说话不腰疼,有了如今的自动化,解放了更多的劳动力出来,用更多的智慧和方式来赚取财富,这应该比我的记忆里辛苦的劳作,好处更多些吧。

  

  远在家乡的老同学,也不知我的所思所感,是否贴合你的心意?! 

薛兆平书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麦收记忆
今非昔比之麦收
【西散原创】陈辉作品丨麦收时节
「散文」小满过后咱割麦
坡刘村史 经济 小麦的收割
郭扬华┃麦收麦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