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谭海霞专栏 | 忆父亲

  谭海霞,沂蒙中学教师,沂蒙中学幼儿园园长,从事教育教学工作28年。多次被评为县十佳班主任、县教书育人标兵、县三八红旗手、县语文教学明星、临沂市优秀班主任、临沂市优秀教师、临沂市学前教育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曾多次获"市优秀教学成绩奖""县教学成绩奖"称号。

忆父亲

文 / 谭海霞

  

父爱是一株古老的藤,承载着对岁月的眷恋和对往事的缠绵。遒劲的枝蔓里写满深深的思念和感激,也凝聚着淡淡的缺憾和刻骨铭心的疼痛。岁月永远带不走父爱的痕迹,只会将爱的烙印刻得更深更深。                                     

——题记

  

  又要到了和学生们一起学习朱自清散文《背影》的时候了,我的内心颇不平静。多少年来,每到学习这篇文章的时候,总是难以抑制自己对已故父亲的思念与悲伤,也总是在课堂上情不自禁,以至泪飞如雨。今天的两节课也不例外,尽管在极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可泪水还是像决了堤的河流,越是想止住就越是止不住地往下流。课堂上,我满含着泪水,跟学生们分享了我和父亲的故事,向学生们读了父亲走后,我饱蘸着泪水和思念写成的一篇文章,所有孩子们都陪我哭了起来,教室里一片低声啜泣的声音直至上课铃声响起。父亲平凡而高大的形象,就在我的泪眼中再次清晰了起来,记忆中的点点滴滴,重叠于朱自清笔下父亲的背影,荡漾在我的思念和追忆的河流之中。

  

  我们的家乡,地处沂蒙山腹地,沂河沭河这两条孕育了古老的人类文明的沂沭河流域,但是,上世纪新中国成立之前的中华民族,世界列强尤其是日本的侵入,使得我中华亿万同胞处于水深火热的煎熬之中,我们家乡的父老乡亲更不例外,父亲出生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初,一出生就遇到了极其贫穷的时代。父亲兄弟四个,还有两个妹妹,在兄弟中父亲排行老三,老实巴交的爷爷,尽管不一定有着知识改变国运的大智慧,但是他老人家一定是有着知识改变个人改变家族命运的朴素想法的,所以,我的大伯父二伯父,便成了他们的同龄人中,能够顺利读书上学的幸运者。

  

  当时一家八口人,靠种地来维持生活,家境极其贫寒,到了父亲入学的年龄,大伯父和二伯父在上学,家里地里的活儿基本帮不上忙,四叔和两个姑姑年龄小,需要奶奶照顾,所以家里的农活自然落到爷爷一个人身上,于是爷爷奶奶就没有让父亲上学,忍痛让他在家帮忙干活。听奶奶讲,父亲小时候经常吃不饱,穿不暖,但从来不叫苦。父亲从八九岁开始就帮家里干活,砍柴、种地、挑水、烧火、做饭,这些农活家务活,父亲样样都能干得来,且从不叫苦喊累的。就这样,为了减轻爷爷的劳动负担和家里的经济压力,父亲就随着爷爷一天一天的辛勤劳作着,慢慢地成长着。

  

  成为一名军人保家卫国的梦想,一直默默地萦绕在他的心中。或许是天意,父亲二十岁那年,村里来了征兵名额,当时村里读过书而家庭又殷实的年轻人,依恋家里温馨的生活,对当兵不是那么热心,而父亲却是一腔热情,却又放心不下尚未长大的弟弟妹妹,放心不下当时依然贫穷的家庭。通情达理的爷爷看出了父亲的心思,就和奶奶鼓励着父亲,毅然决然地走出了家庭,走出了沂蒙山区,成为了当时的江苏省新沂县6067部队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从此开启了人生最富有意义的军旅之路。

  

  巍巍蒙山培养了父亲厚重、坚毅和耐磨的性格,悠悠沂水沭水滋养了父亲善良、纯朴、热情的品德。到部队后,父亲严格要求自己,遵守纪律,吃苦耐劳。部队艰苦的训练项目父亲都坚持了下来,而且完成的都非常出色,游泳、射击尤为突出,多次被评为“特等神枪手”等荣誉称号,父亲一摞摞的荣誉证书,母亲一直保存到现在,它们已经成为了我们家庭最为珍贵的革命文物,自从父亲去世以后,母亲总是会拿出这些证书和父亲在部队留下的唯一一张照片,仔细地轻轻地去抚摸,去追忆父亲在世时的点点滴滴。其时往往是夕阳如血,悄悄地透穿我们老家如同耄耋老人深邃眼目的窗玻璃,去偷偷吻拭纵横于母亲如同沟壑般皱纹里的浊泪。夕阳无力却有情,它不能抚平母亲脸上沟壑般的皱纹,却能够不遗余力地把隐藏于母亲皱纹里的爱意与沧桑,厾染的如同三月桃花一样红润灿烂。

  

  父亲没上过学,大字不识几个,到部队后,父亲对学习的欲望特别强烈,利用空闲时间,父亲虚心向有文化的战友们请教,刻苦学习,认字、写字,读文章,很短的时间内,父亲不但会认,而且还学会了写上千个汉字。听妈妈讲,父亲到部队不足一年的时间里,就能用非常规范有力的字给家里和妈妈写信了。父亲在部队期间,意志如铁,艰苦朴素,服从命令,团结战友,思想上进,不到三年的时间就入了党,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更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军人。就这样,父亲在部队一干就是六年,这六年期间,父亲从没回家探过亲,和家里取得联系的唯一通讯工具就是书信。六年的时间,父亲把最好的青春年华都奉献给了部队,部队也把父亲培养成了一名正直、无私、上进、坚强、乐观的优秀士兵。二十五岁那年,父亲退伍,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那时军人退伍没有现在这么多优越的条件,父亲退伍回家时,只带回了一件军大衣,一条军棉裤和一件军上衣。而这几件衣服也成了父亲一生最宝贵的财富,那条军棉裤破了又补,补了又破,即使最后没法穿了,父亲还是没舍得扔掉,一直保存到他生命的最后。

  

  退伍后,父亲没有做什么轰轰烈烈事业,但他老人家始终用一颗善良而坚强的心去工作生活着。沂蒙精神给了父亲勤劳质朴、热情无私的品格,部队生活培养了父亲豁达仁爱、坚毅刚强、乐观上进的品质。从我记事起,父亲始终用这些人格魅力熏陶着我们的成长。童年的父亲,对我有着遥不可及的感觉,对父亲最早的记忆,也是后来听妈妈讲述而了解的。父亲退伍那年,赶上了国家安置就业的政策,成了姚店子钢窗厂一名普普通通的工人。父亲非常珍惜这份工作,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做着份内的事,有重活脏活父亲总是能跑在前头,不嫌苦不嫌累。那时,厂子里的活基本要靠手艺和体力,一把刀,一张锄头,一把镰刀,一张铁掀,都是一锤一锤敲打出来的。

  

  父亲虽然没有深厚的文化,但勤劳能干,心灵手巧,工作中善于用脑,敢于钻研,对一些技术活父亲总能献计献策,帮厂里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的难关。父亲凭借自己出色的能力,三年后,由一名普通的工人成长为车间主任,两年以后又顺利被提拔为业务副厂长,再三年后担任了厂长。从此,父亲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因为他不再只为家人的生活而劳累,能让全厂的工人都能过上好日子成为父亲当时最大的目标。为此,父亲踏上了奔波劳碌的征程,找方法,谋出路,千方百计地提高工厂产品的质量,提升经济效益。那些年,父亲以厂为家,除了重要的节日我们能见到父亲,其他日子我们几乎见不到父亲的踪影。母亲曾记录过父亲在家的天数,有几年,父亲在家最短的时间是十三天,最长的也就二十天出头。记忆中,我家堂屋正面上除了张贴毛主席和周总理的画像外,其它的张贴物全都是父亲的奖状和镜框,我最早认识的字,就是从父亲的名字,还有“优秀工作者”几个大字开始的,直到今天,奖状的样子奖状上的字,都还清晰的印在我的脑海里。 到了我上学的年龄,对父亲的记忆就是我快乐的代名词,很多时候,正在沉默着的我突然笑了,那一定是我正在回忆着跟父亲在一起时的美好时刻。父亲是个军人,后期的领导岗位让他老人家有着刚毅沉稳、干练严肃的性格,但是只要父亲在,我们就一定会是充满了欢声笑语的。那几年,虽然父亲陪伴我们的日子很少很少,可是只要有父亲的陪伴,就是我们最快乐的时光!那时候,每次见到父亲总是在清早。一觉醒来,睁开睡眼,如果突然发现父亲坐在床沿上,静静地看着我和弟弟,那我和弟弟一定会一股脑儿从床上爬起来,接着在床上又蹦又跳,高兴地叫着爸爸回来了,爸爸回来了!爸爸,你怎么回来的?而父亲这时一定会拥我们入怀,然后笑着说,我呀是孙悟空,腾云驾雾来的,看看你们两个有没有听妈妈的话。不对,爸爸不是腾云驾雾来的,是骑自行车来的,年少的弟弟不懂父亲逗我们开心,每次都会跟父亲理论一番。上农村人难得的最主要的交通工具,十多年的时间里,父亲就是靠着一辆永久牌自行车往返于工厂和家里。难以想象,父亲当时是如何骑车往返的,那时的路基本都是土路,从姚店子到高桥镇一百多里的路几乎不见村庄,两边几乎都是庄稼地,为了节省时间和不耽误上班时间,父亲每次都是赶夜路。每次,要么是我们睡觉的时候父亲还在,第二天醒来就不见了父亲。要么,睡觉时没见父亲,第二天醒来时发现了父亲。现在想想,父亲是多么的不容易,他要用多长时间,消耗多少体力,克服多少恐惧才能走出茫茫的黑夜回到家里或厂里啊。

  

  再大一点,我对父亲的记忆就是幸福的代名词。只要有父亲在,我们就一定会有好吃的,尤其是过年,那幸福的味道至今记忆犹新。 就是再困难,父亲总是想方设法买上一个猪头,煮熟熬成肉冻。那香气四溢的猪头肉和骰子般大小的肉冻也成了我记忆中最美的味道。熬肉的程序看似简单,但总得需要大半天的时间,猪头买来以后,用熬好的沥青把猪头上的毛一根根清除干净,然后用水清洗干净,用斧头把猪头劈成两半,再放在清水里浸泡两三个小时。每到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父亲就会把浸泡了的猪头拿出来再次反复清洗,直到最后清洗的水不再混浊,父亲才把猪头放进盛好水的大铁锅里,锅里水的多少也是有讲究的,父亲目测一下就能知道该放多少水,接着各种佐料一起下锅,生上火,开始了让肉香飘散的过程。不知为什么,每年煮猪头熬肉冻这一天,父亲总会把奶奶叫来,看火煮猪头的那个时间段,她们祖孙俩就一定会一人坐一个蒲团围在火炉旁,边烧火边啦呱唠嗑。奶奶喜欢抽烟,喜欢用烟袋抽。不管走到哪里,奶奶总是带着她的烟袋。奶奶用的烟杆有二三十公分长,黑黑的烟袋包子里装着搓碎的旱烟叶。父亲知道奶奶什么时候想抽烟,他也总是熟练的从奶奶手中拿过烟袋,打开烟袋包子,用大拇指、食指和中指从烟袋包子中捏起旱烟,放进烟袋锅子里,然后用食指用力摁一摁,把烟袋再递给奶奶,奶奶也就自然的接过烟袋,把烟嘴放进嘴里,左手握住烟袋杆子。右手按在烟袋嘴上,这时,父亲就会从火炉中拿出一根燃烧的木柴,把火吹灭,轻轻地放到奶奶手中的烟袋锅子上面。奶奶紧接着急吸两口,烟袋锅子里的烟叶末儿就被点着了。这时,父亲也会用纸条卷上旱烟,陪奶奶一起抽。母子俩是边抽边拉呱,时不时地还会哈哈大笑上一阵儿,那屡屡白烟仿佛把她们母子俩所有的不快和烦恼都带走了似的。我的记忆中,每年的这个时刻应该是父亲和奶奶最幸福的时候,那时那刻,她们感受到的也许只有相聚的满足,母子的深情。那就一定不会去睡觉。那两个多小时的等待虽然很漫长,但想想有肉可吃,我们仍然会高兴着去等待。当香喷喷的猪头出锅盛在了瓷盆子里,我和弟弟就会搬起板凳乖乖地坐到父亲的身边。父亲这时总是笑嘻嘻地说,你们两个馋猫,不吃上一点儿是睡不着觉喽。望着喷香的猪头肉,我们都馋得直咽唾沫。看到我们的馋样,父亲还是笑着说,再馋也要凉一凉再吃,要不就会把小狗牙给烫掉的。父亲一边说,一边开始剔肉。奶奶喜欢吃嘴巴子上的肉,父亲就先把嘴巴子上的肉剔下来,用刀切成一块一块的,放在碗里,倒上一点酱油,递给奶奶。然后再给我和弟弟挑出我们喜欢吃的肉,我们祖孙三个相视一笑,就开始吃了起来。现在想想,那时那个香啊,心里那个美呀,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出的,尤其是奶奶,每吃一块肉,总是在嘴里咀嚼大半天以后才慢慢地吞咽下去。时间过去了几十年,已经是身为人母,又是莘莘学子的老师的我,才终于明白,为什么父亲每年煮猪头肉时总是把奶奶喊来的原因了,我也明白了奶奶反复咀嚼不急于下咽的原因了,那不仅仅是一块肉的问题,是父亲对奶奶的一片至诚的爱与孝!奶奶呢,反复咀嚼的,也不仅仅是一片肉,而是他的儿子对她老人家孝敬与爱心啊!后来我也吃过无数次猪头肉,也吃过很多地方的肉冻,可这些都已经没有了当年的味道,我再也找不到当年的味道了,因为当年的味道就是父亲的味道幸福的味道!父亲让我们耳濡目染的,是对亲人的爱对长辈的孝的味道!

  

  中专毕业,我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父亲为我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而感到莫大的欣慰。从教后,我爱岗敬业,爱生如子,所教学科成绩在全校乃至全县都名列前茅,多次被评为县市优秀教师,这是我这一生送给父亲最好的礼物。我出色的工作成绩也成了父亲最大的骄傲,每当我把获得的荣誉证书交给父亲的时候,他老人家总是笑个不停地说,不愧是我的女儿,不愧是我的女儿。在父亲的鼓励和支持下,我连续完成了专科和本科的函授学习,并顺利地拿到了毕业证书。直到现在,我都一直走在学习的路上,而我的这种学习热情完全得益于我父亲的教诲与鼓励。1996年秋,到了我结婚的年龄,父亲又为我操心费力,凑钱为我们买房子,置办家具。那些年,父母亲总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即使身体不舒服也不舍得花钱去看,把节省下来的钱全都补贴给我和弟弟。

  

  成家后的几年,乡镇工资低得可怜,有时甚至几个月都发不上工资,我和先生的工资仅够维持生活,总是拿不出多余的钱去孝敬父母。而父亲的身体状况每日愈下,大不如前。可父亲还是不停地为我们操心,帮我们照看孩子,而那时我几乎没有想到为父亲做点什么,我只是一味地索取,没有一点回报。现在想来,我是多么的后悔自责,多么的痛恨自己。恨自己在父亲健在时不懂感恩,不懂孝敬,恨自己在父亲健在时,没有像小时候那样,偎依在他的怀里,听听他的心里话,了解一下他内心的忧和喜,恨自己在父亲健在时没有陪他到处走一走看一看。

  

  2000年,因工作关系,我们把四岁的女儿送回老家由父母亲照看,这一看就是一年多。这一年多,父母亲日夜陪伴着女儿的成长,父亲一遍又一遍的为女儿讲述着一个个英雄的故事,虽然女儿不是完全懂,但只要父亲讲起故事,她总是静静的听。久而久之,在她幼小的心灵里便种下了一颗倾慕红色革命故事的种子,女儿不但能说出刘胡兰、潘冬子、王二小等小英雄的名字,而且还能清楚的说出毛主席、周总理、朱德、陈毅、贺龙等伟人和英雄的名字。直到女儿慢慢长大,最喜欢的故事还是父亲给她讲过的那些,而父亲只要有机会,就一定会为女儿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那些已经讲了几百遍的故事,女儿也总是不厌其烦的听着。等女儿再大一点的时候,父亲又开始讲我们家族中当兵的故事,给女儿讲她爷爷抗美援朝时的感人事迹,给女儿讲他自己从军时的优秀称号,讲到我的先生在河南当兵时的出色表现,又讲到女儿的大伯父从军时的故事。正是受父亲的影响,女儿从小就有一个军人梦,父亲也多次对女儿说:我的小外外(父母亲一直这样喊女儿)长大一定会成为一名优秀军人,去保家卫国,和外公一样成为一名神枪手。如今,女儿已实现了自己的夙愿,成为了一名军人,她将沿着父亲的足迹,以及她爷爷她爸爸的足迹,继承父亲以及他爷爷等家人的优秀品质,弘扬沂蒙精神,报效祖国,服务人民。虽然,父亲没有看到女儿穿上军装的模样,但他一定会知道他的宝贝外孙女不会辜负他的期望,相信九泉之下,父亲也已经会欣慰含笑了。

  

  在我的记忆里,父亲总是那么和蔼可亲,慈悲为怀。他从来没有打骂过我们,也从未和亲戚朋友红过脸。只要哪家亲戚有难,父亲总是竭尽所能去帮助他们。即使面对陌生人,只要他们遇到因难进行求助,父亲也一定会毫不犹豫的给他们提供帮助。用亲戚邻居的话评价就是,“你爸爸是一个宁愿难为自己也不愿难为别人的人,他宁愿自己不吃不喝,也不会让别人饿着。”“你爸爸是我们村出了名的孝子,他对别人都这样,就不用提对父母了。”“你父亲宁可自己吃亏,也不会愧对别人。”……这一句句朴实的话语,都是我们成长过程中,从亲戚邻居那里一次次听到的。正是父亲这种善良慈悲的品格,如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和弟弟妹妹,让我在善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宽。如今,如果九泉之下的父亲知道我已成为一名临沂市孤贫儿童心理帮扶志愿者服务团的志愿者,正在用自己的绵薄之力去帮助陪伴那些需要关爱的孩子们的时候,他老人家一定会以我为傲,以我为荣的。

  

  2002年秋,父亲被查出胃癌中晚期,被迫做了手术,连续几次的化疗,让父亲的头发掉没了,化疗的副作用让父亲水食难进。父亲原本强健的身体短短几个月内变得瘦弱不堪。接近五年的抗癌路,让父亲经历了无数的痛苦。尤其是最后几个月的时间里,父亲连续的呕吐让他浑身没有了一点力气,身上只剩皮包骨头,但父亲还是坚强地面对每一天。而面对被病魔折磨的痛苦至极瘦弱不堪的父亲,我只能心疼如绞地偷偷流泪,还有一种难以言表的恐惧。军人刚毅不屈的性格让父亲在病魔面前从未妥协过,五年多的时间,我没有听到父亲的一声呻吟,没听到父亲的一句抱怨。尤其是在我们面前,他总是那么乐观,为了不让我们担心受怕,父亲总安慰我们说自己没什么大碍,会好起来的。

  

  父亲离世前的几个月,正是我所教毕业班学生即将面临中考的时候,那时,我担任着一个班的班主任兼两个班的语文课,一边是生病需要陪伴的父亲,一边是即将毕业的学生们,那时的他们都需要我,都需要我的陪伴我的爱。面临现实,我难以抉择,内心痛苦不已,父亲看出了我的纠结,把我叫到身边,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语重心长的和我说,海霞,我没事,好好教你的学吧,农村的孩子考个学不容易,你可不能耽误了孩子们啊,我有你妈妈照顾就行了,你就放心上好你的课,管好你的学生,我会没事的,等学生考完试你再回家来伺候我,爸爸会等你的,会等你的。听了父亲的话,我的眼泪如断了线的珠子哗哗地流了下来,我的心在滴血,我在心里呼喊着,父亲啊,我亲爱的父亲,什么时候您能为自己想一想,为自己想一想啊?当时,我也已经知道父亲还有多少时日,我也知道我们陪伴他老人家的日子已经屈指可数,可为了一百多个孩子的中考,也为了父亲对我的期望和叮嘱,我便一忍再忍我如血的泪水,在那一方神圣的讲台上坚持再坚持,我只能让自己那颗无奈的心,时时刻刻的去疼痛再疼痛着……

  

  2006年4月16日,一个永远让我永远心痛的日子!父亲没有兑现他的诺言,没有等到我的学生毕业,没有等到我的日夜守护,没有等到听听我的心里话,就匆匆地弃我而去,父亲永远地走了!我也知道,父亲是带着万般不舍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离开了他挚爱的亲人。我失去了给我生命,把一生的爱都给了我的父亲。那个日子,我品尝了什么是煎熬,什么是无助,什么是绝望,什么是撕心裂肺,什么是生不可恋,可想想父亲临终前的嘱托,父亲让我好好工作,好好教育好我的学生,好好照顾我的母亲,好好照顾我的妹妹,好好过日子的种种嘱托,尽管让我泣血断肠,但我懂得,我必须得坚强,我不能让父亲抱憾于九泉之下。从此,眼泪我独自在深夜偷偷地流,痛苦我自己咬咬牙咽在心里,我把对父亲的思念化作生活的勇气工作的动力,努力去工作,努力把妹妹抚养成人,让她立了业成了家,努力照顾着母亲,努力生活,努力让自己活成了父亲的样子。

  

  我要感谢父亲,是您教会了我勤劳,让我懂得了劳动最光荣;我要感谢父亲,是您教会了我坚强,教会了我敢与困难做斗争的勇气;我要感谢父亲,是您教会了我乐观,让我学会了面对风雨永不言弃的信念;我要感谢父亲,是您教会了我感恩善良,让我懂得了做人的根本;我要感谢父亲,是您的熏陶让我的女儿实现了自己的军人梦;我要感谢父亲,感谢父亲给我世上最真挚最伟大的爱,让我一生都有了忧伤而幸福的回忆!

  

  父亲离我而去已有十三年了,十三年深深的思念,十三年深深的伤痛,这个内心的哀痛是无法补救了。父亲给了我生命,教给了我做人的道理,让沂蒙精神永驻我的内心深处。他只是天下父亲中最平凡的一位,但正是这一位平凡而伟大的父亲为我们的生活撑起了一片蓝天,为一个个家庭带来了一片片祥和。未来的日子,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父亲的大爱与厚恩呢?我将继续努力工作,用自己至诚的心,如同子女般去爱自己学生,去孝敬母亲善待他人,去做一个有利于他人有利于社会的人,我要用我自己至诚的爱心,为社会铺筑一条芬芳的花香大道,让世界因我而和谐,因我更美丽。

  

  如今,再次回忆父亲,再次泣血中追思着丝丝缕缕的父爱,眼前依稀朦胧的泪帘中,父亲微笑着阔步向我走来,父亲啊父亲,原来您老人家从来都没离开过您的女儿!原来您老人家只是有了一个长眠,父亲啊父亲,您的宝贝女儿曾经无数次幸福甜蜜地睡在您钢铁般有力的臂膀里,睡在您大地般宽广温暖的怀抱里,如今,父亲您累了,就永远睡在了女儿的心里,睡在了女儿无尽爱您的心里了,父亲!

  

  父亲啊父亲,沂沭河养育着的千年古县沂水,咱们美丽的家乡,沂蒙精神的发祥地,四大共和国精神之一的沂蒙精神的丰功碑上,您老人家已经为女儿做好了榜样,书写了完美的一笔,请您相信,女儿不会辜负您的期望,定会不懈努力,握紧您遗留的永葆精神温度的大笔,为了共和国的建设,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这个伟大的新时代里,紧接您的笔锋,华丽书写沂蒙精神!

  

  父亲,女儿知道,天际最亮的那颗星,便是您凝视女儿的眼睛,女儿会夜夜拉开窗帘,开启窗户,女儿更会时时开启心灵的门扉,时时恭迎父亲来自天国爱与智慧的凝视!

  

  十三年过去了,父亲高大的身躯依然熟悉,父爱是一座山,高大威严;父爱是一汪水,深藏不露,父爱更是一双手,抚摸着我们走过春夏秋冬;而父爱更是一滴泪,一滴饱含温度的泪水。

  

  父亲,爱您的女儿祝您天国安康!

  

通过薛兆平账户赞赏

赞赏金如数转交作者

仁和高庄荐读

首部反映沂水殡葬改革中篇小说《喜丧》

高庄镇宣传片《高庄神韵》震撼上映!

高庄镇梓河湿地公园宣传片温情上映

这4个村被授予省最美宜居村庄和传统村落

摄影大师镜头里的高庄,百看不厌!

临沂大学教授笔下的高庄镇藏兵万

仁和高庄印象

仁和高庄简介

  仁和高庄公众号专注于基层、访谈和文学几大品牌栏目。由薛兆平主持,其主要作品有小小说集《父亲的煤炉》《那样美好》、中短篇小说集《心灵的救赎》以及电影《嫁给安平》《深度猜疑》《心路》等,曾获得《百花园》原创作品奖、沂蒙文艺奖、沂蒙精神文学奖、临沂市优秀社科读物奖等。

仁和高庄联系

基层 | 访谈 | 文学 

微信:xuezhaoping2014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父爱
父亲?
陪伴
泪奔!一位父亲的自白:下辈子不生女儿了,坚决不生!
无声的父爱
有一种爱叫做父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