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记住的用不上,怎么办?


@发愤的草莓


85后,上班族双娃辣妈

三线小城的活跃分子

爱手绘的个人管理达人

5点码字,帮您省时、省力、省心

2015年至今创作干货文章54万+字

文章入选领英新书《你从未真正拼过》

个人管理新书将于3个月之后上市,敬请期待


点击直达——

1.告诉你我是 2.目录穿越门

目前活动:

“拆书战队”第6季



草莓原创专栏

这是从2015年8月开通公众号至今

189篇原创文


记住的用不上,怎么办?

原创|发愤的草莓



作为一个内向的人,尝试在众人面前开口还是会想一想:“什么?!真的要上吗?”

从2014年至2016年中旬,我就这么狠狠地把自己推上台,每个月做一次分享。为了不要太丢脸,事前做足功夫,从书本和别人的经验里知道了诸如“丹田发声”、“抑扬顿挫”这些要点,不断提醒自己。

只是一开始拿起话筒,目光齐刷刷而来,“丹田发声”变成“喉头发声”,“抑扬顿挫”常常变成“平淡无奇”——一切打回原形。

在学习中,不少伙伴也有这样的困惑:明明记得住的要点,关键时刻怎么就用不上,使不了呢?

以为听着很熟悉,就能做得到

最近,粉丝心目中的几大优质明星男被拉下神坛。他们都不知道、不记得“人要对婚姻忠诚”吗?可是记住的没用上——关键时刻还是掉链子。

看似是“道理都懂,就是过不好生活”这样的路子,实质是记住的不等于懂了,知道不等于立刻能做到。

你常常落入幻想,以为买了《演讲的101种套路》、《5天学会画画》、《30分钟让你的字变漂亮》这样的书籍或课程,看过就能让能力搭上火箭,立刻变得劲爆起来。就像开头关于演讲的故事,我以为背了几个演讲的关键点,就能自如地驾驭现场一样。

很长时间的深思之后,我才明白“记住”和“用上”的鸿沟这么大,隔了几条河那么远。那些只能仰望而无法望其项背的“大神”(像查理芒格、巴菲特这一类),言简意赅地陈述成功、致富的道理,看了之后还会让人诧异“就这么简单?”。可是即使你背得再多,还是难以复制这种奇迹。

我的行动管理私教课上,不少学员刚看完课程内容会说“道理好简单”。 比如“把想法变成行动才能执行”这点,很多人都记住。 可是,他们却常常会把想法直接丢入计划清单中,最后不了了之。课程里我会讲出想法转成行动的技巧,他们才感慨“只是看着简单”,哪怕一个小小的方法,用上了都对生活改变很大。

能记住的却用不上,首先常常是人之本性所致(比如好逸恶劳)。以为看看就好,不知道持续地练习才是王道。

像记录时间开销这种做法,看似简单朴素,但很多人不愿意去试试,也就错过了一种改变自己的机会。只有当你持续去做,执拗地尝试,这种方式才会随从骨子里深深改变整个人的行为模式。

持续地练习,让这些知识融入身体里,自动化后台运行。不仅大脑记得住,连肌肉都记得住了,还能用不上吗?


世上没有龙,屠龙之技哪里用

《庄子·列御寇》里记载了一个叫朱泙漫的青年,想学会一门一般人都不会的特殊本领,便卖光了所有的家产,拜支离益做老师学习杀龙的技术。朱泙漫学习肯下苦功夫,花了整整三年的时间,才把杀龙的技术学到手,兴奋不已。

可是,当老乡问他龙是什么样子,在什么地方时,他却回答不上来。于是人们忍不住笑起来,告诉他:“学本领是为了有用处,如果学的东西毫无用处,学得再精通,也是一文不值。”

我在结婚之后生娃之前,曾经有段时间狂啃育儿书籍,从学龄前的看到青春期的,心里的想法是多多益善,有备无患。

结果,被某先生笑话,孩子都还没生呢,就看到青春期的应对方式了?

某先生话音刚落,我的脑海里就浮起“屠龙之技”的故事。想想也是,还没有实际场景,记住了也用不上,很快就丢到脑后去,那不是浪费时间吗?还不如趁着有选择学习内容的自由,先学点其它应急的。

想让记住的知识用得上,需要现实中有可运用的场景,有用武之地,不然很容易变成看着玩玩而已。比如你看创业的书,可现实中你又没有创业。

就像李笑来老师最近文章里说的,为什么很多人学了10多年英语,最后听说读写还是全方位不行?因为没有现实中的“刚需”。对吧,偶尔遇到个老外,想张口练几句,发现人家抢先和你用中文聊天。在现实中找到可运用的场景,就是在创造“刚需”。

可是,当下的现实中就是没有相关的场景呢?

不妨把目前投向那些学了当下有用的,变换轨道。

当然,还有另两种选择。

一是萃取可迁移的技能,放到与你相关的现实场景中。比如创业知识关于产品思维的做法,可以用到自己的写作上,把每一次写作成果当作产品包装。前提是你在相关现实场景中有设定个人目标,如果你在写作方面想到达到的高度,那么当你看到很多的知识,都会不自觉地投射到这上面去,这叫“泛学习”。

二是自己创建场景,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上。比如一款好用的软件出炉时,你把记住的快捷键和使用技巧变成课程教别人。教是最好的学。在教的过程中,那些常用和生辟的功能自然全被你摸透了,关键时候更可能用得上。


火眼金睛,怎有那么容易修炼

如果有8%的概率获得1美元,还有10%获得1美元这两个机会,你会选哪个?

谁傻,肯定选10%的!从概率上看,后者的可能性更大。

如果是下面这两个机会呢?

给你两个碗,第一个是小碗,放了9颗白珠和1颗红珠,第二个是大碗,放了92颗白珠和8颗红珠。随你选一个碗,从中随机摸出一颗红珠,就能获得1美元。你会选哪个?

不少人会选大碗,因为红珠更多呀!可事实是,这100颗珠子的大碗只有8%的概率抽到红珠,意味着更低的赢率;而小碗抽到红珠的概率有10%。

你看,换了新装的题目,记住的知识就好像用不上了。不过因为底层的模式、场景没识别出来。这也是为什么高中学习理科时,常常叽哩呱啦背了不少公式,上了考场还会被某些题目弄得晕乎乎,公式套不上。又如,你记得“要事第一”这句话,可是在先看电视剧《蓝色大海的传说》还是要先写下星期到期的论文这两件事面前,你不由自主地选择了前者。在这个场景下,你没有识别出这是用“要事第一”进行判定的模式。

记住的要用得上,还需要能够透过表象看出本质,才能匹配到可套用的简化模式。

咨询界的高手就是善于透过表象看出本质,把万千百态归为可以把握的几种模式,像麦肯锡顾问的经典做法正是,不断观察总结商业现实,将其运营的模式结构化,纳入他们的知识库。

必须承认,有些知识是在“道”层面的内容,难以直接执行,自然不容易用得上。就像《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专栏,每周帮读者更新升级一个理念,诸如“注意力是你最宝贵的财富”、“多维竞争是优势”、“别盯着问题看,你的答案在别处”、“财富只是工具,终极追求是选择的自由”等等。像这些理念很多人是记住了,可到了具体场景下,你是不是能用得上?

你需要把这些记住的知识解码成“可执行模式”,再配上反思日记。日记里的主要内容是这一阶段我重点要提升的是什么能力?我对这种做法的理解是什么?应该选择什么作为每天反思的对象?

比如,想用上“注意力是你最宝贵的财富”这一个理念,可以把它转换成“记录今天刷微博、微信的时长,会不会超过自己预设的时间”这样的做法,写进你的日记中,每天回顾一次。

回到开篇的话题。后来,内向的我是怎么拿下“丹田发声”、“抑扬顿挫”的?

现在想来,不过是上台次数加倍了,分享的次数多了,在实际的讲话场景中不知不觉练成的。当然,这个过程中还有一段在小纸片上写上“腹部用力”、“重要的地方要放慢速度,声音放大”的故事。

概括起来是三方面做法,也是本文上述内容的三点小结:

持续刻意地练习
找到刚需的场景
转为可执行模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说话有气无力没有气场的一定要看,这是全网都在找的“丹田发声”,一分钟看完就学会了
丹田发声
除了从每天的日常生活中积累经验,我们还有什么方法
AR/VR教学软件改变了传统授课模式
太极拳的哼哈二气
「阻碍你学习的13个歌唱关键字」EP.5-丹田发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