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9 骶髂关节扭伤与劳损
 19    骶髂关节扭伤与劳损


    骶髂关节扭伤与劳损是指骶髂关节因外力及姿势性应力的影响,引起骨盆周围韧带损伤或稳定性下降、错位,导致骨盆承重机制的破坏,出现腰骶、下肢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疾病。

    19.1   诊断依据

    19.1.1   经产女性多以慢性起病,可无腰部外伤史;青壮年男性多以急性起病,有腰部外伤史。

    19.1.2   表现为腰骶部疼痛(少数患者也可出现尾骶部疼痛) 及一侧或两侧下肢痛,患者站立时多以健肢负重,坐位时以健侧臀部触椅;严重者甚至仰卧时不能伸直下肢,喜屈曲患肢仰卧或向健侧侧卧。

    19.1.3   急性损伤患者骨盆倾斜,脊柱侧凸,呈“歪臀跛行”的特殊姿势,不能挺胸直腰;由于两侧髋骨不对称,髋臼空间位置移动,出现两下肢假性不等长;两侧髂后上棘、髂后下棘等骨性标志不对称,且有压痛及叩击痛。慢性劳损患者因脊柱姿势代偿,“歪臀跛行”可不明显,但仍可在体检中发现上述体征。

    19.1.4   传统的骨盆扭转检查技术,如“4”字试验、床边试验、骨盆挤压试验阳性可确诊为本病,但慢性起病者上述试验可表现为阴性。

    19.1.5   骨盆正位片是诊断本病的基本影像学依据,主要表现为: ① 髋骨宽度与闭孔宽度的交错性不对称。② 耻骨联合两侧阶梯状改变和耻骨直径不对称。③ 两侧髂后上棘不在同一水平上,伸展性半脱位者髂后上棘偏上,屈曲性半脱位者髂后上棘偏下。④ 慢性患者可见患侧骶髂关节髂骨侧骨密度增高,以往称为“致密性髂骨炎”。

    19.1.6   怀疑有骶髂关节滑膜炎者,可进一步拍摄骶髂关节轴位片;怀疑骶髂关节为强直性脊柱炎局部表现者,可作HLA   B27检测进一步鉴别。

    19.2   证候分类

    19.2.1   中医辨证分型

    19.2.1.1   气滞血瘀,骨错筋结:  有外伤史,疼痛剧烈,坐卧不宁,运动障碍,伤处拒按,局部肿胀。舌暗或有瘀点,脉弦紧。

    19.2.1.2   肝肾亏虚,筋弛骨错:  腰膝酸软,下肢怕冷乏力,不耐久行久坐,痛处喜按,疼痛在劳累后加重,小便关门不固,次数频多。舌淡,脉沉细。


    19.2.2   现代医学分类

    19.2.2.1   骶髂关节半脱位:  骤然起病,发病前有外伤史,疼痛剧烈,体位改变或咳嗽、打喷嚏时疼痛加剧,患侧下肢呈半屈曲状,主动或被动伸屈均明显受限并剧烈疼痛,腰骶部叩击痛;患侧“4”字试验、床边试验、骨盆挤压试验阳性。可根据半脱位时骶髂关节运动方向分为屈曲性半脱位和伸展性半脱位。

    骶髂关节屈曲性半脱位:  患侧髂后上棘下移,凸起,下肢假性缩短。

    骶髂关节伸展性半脱位:  患侧髂后上棘上移,凹陷,下肢假性延长。

    19.2.2.2   骶髂关节韧带扭伤:  骤然起病,发病前有外伤史,疼痛程度中等,体位改变时疼痛加剧,腰骶部无叩击痛;患侧“4”字试验、床边试验、骨盆挤压试验阳性,但两侧骨盆的骨性结构对称,第2骶中棘、髂嵴等骶髂关节韧带附着处压痛。

    19.2.2.3   骶髂关节劳损:  慢性或隐匿起病,患者自觉下腰部、臀部隐痛乏力而下肢远端症状不明显,表现为酸软、麻胀、怕冷等感觉;部分患者表现为骶尾部顽固性疼痛和触痛;骨盆X线摄片呈所谓“致密性髂骨炎”的征象。

    19.3   治疗方案

    19.3.1   辨证施治: 治疗原则:  正骨复位,恢复骨盆承载功能,整复手法为主。

    19.3.1.1   气滞血瘀,骨错筋结证: 推拿治疗后宜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药膏如三色敷药之类外敷,促使痊愈。

    19.3.1.2   肝肾亏虚,筋弛骨错证:  在手法治疗同时可配合导引锻炼,以外强筋骨,内实肝肾。

    19.3.1.3   骶髂关节半脱位: ① 骶髂关节屈曲性半脱位:  以改良斜扳法或短杠杆微调手法(骶骨下端、髂后上棘)整复为宜。② 骶髂关节伸展性半脱位:  以改良斜扳法或短杠杆微调手法( 骶骨上端、坐骨结节)整复为宜。

    19.3.1.4   骶髂关节韧带扭伤:  以改良斜扳法及骶髂关节拔伸法伸展扭伤的骶髂韧带和髂腰韧带,再以擦法在损伤韧带局部操作,透热为度。

    19.3.1.5   骶髂关节劳损:  以短杠杆微调手法调整骶髂关节,配合骶髂关节拔伸法,然后以擦法在关节局部操作,透热为度。

    19.3.2   其他疗法

    19.3.2.1   针灸: 选用阿是穴、肾俞、大肠俞、次髎、下焦俞、环跳、殷门、委中等穴。

    19.3.2.2   中药湿热敷: 适用于骶髂关节韧带扭伤和骶髂关节劳损。

    19.3.2.3   导引锻炼: 屈膝屈髋蹬腿功、蛇行功,适用于骶髂关节劳损。

    19.4   注意事项

    19.4.1   并发症处理

    19.4.1.1   腰椎退变:  骶髂关节劳损患者因脊柱动静力平衡失调,常合并严重腰椎退变,如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滑脱等病,应在治疗骶髂关节疾病的同时积极治疗腰椎疾病。

    19.4.1.2   尿道口综合征:  中老年女性骶髂关节劳损患者常因影响盆腔副交感神经而并发尿道口综合征,可在治疗骶髂关节的同时采用振法操作于下腹部,擦八髎穴等来解除副交感神经的受干扰状态,恢复正常排尿功能。

    19.4.1.3   骶髂关节骨关节炎: 骶髂关节劳损患者可因长期关节力学失衡,局部关节软骨过高集中载荷而引起滑膜炎或骨关节炎,即使骶髂关节面恢复正常空间关系,仍会在下肢负重时出现疼痛。可在手法治疗的同时配合局部中药热敷、理疗等方法。对于滑膜炎患者,则可采用骶髂关节封闭术。

    19.4.2   骶髂关节手法整复后数日应避免持续步行,尤其是上下楼梯,以免加重骶髂关节负荷而造成再次移位。

    19.4.3   骶髂关节周围韧带和肌肉十分发达,整复阻力很大,手法切忌粗暴,以免引起医源性损伤,手法整复困难者应及时请上级医师处理或转诊。

    19.5   疗效评定

    19.5.1   治愈: 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腰部及下肢活动无障碍。

    19.5.2   好转: 临床症状改善,体征减轻,腰部及下肢活动无障碍。

    19.5.3   无效: 临床症状、体征无变化,腰部及下肢活动仍然存在障碍。

    19.6   病名注释

    本病证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第1.9条,第106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骶髂关节扭伤与劳损
推拿按摩 中医教你用推拿诊断身体疾病
【疼痛基础】骨科常用特殊检查
骶髂关节应用解剖与手法操作
骨科8大部位特殊检查方法及技巧汇总,看看你掌握了多少?
推拿学及骨伤科学的特殊检查方法课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