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33 胆胀
 33    胆胀


    胆胀是因湿热痰瘀等邪阻滞于胆,或因情志郁怒等刺激,使胆气郁滞不舒,而以反复发作右胁疼痛、痞胀等为主要表现的内脏胀病类疾病。相当于“慢性胆囊炎”、胆石症”等。

    33.1   诊断依据

    33.1.1   右胁胀痛,常累及右肩背部,脘腹胀满,善太息,口苦恶心,嗳气等。

    33.1.2   起病缓慢, 多反复发作,病发多有诱因,如饱餐油腻、恼怒、劳累等。好发年龄为40 岁以上。

    33.1.3   辅助检查如血常规、肝功能、血脂、B超、胆道造影、CT等有助于诊断。

    33.1.4   胆胀以右胁胀痛为主证,但须与胁痛相鉴别,胆胀疼痛在右胁,范围较局限,常累及右肩背部;胁痛可在右胁,也可在左胁,也可两胁同时出现。

    33.2   证候分类

    33.2.1   肝胆气滞: 胁肋、乳房、少腹胀痛,连及肩背,善太息,情绪抑郁,口苦。舌苔薄白,脉弦。

    33.2.2   气滞血瘀: 胸胁脘腹胀闷作痛, 偶有刺痛,痛处走窜或固定, 或有痞块。舌紫或有斑,脉弦涩。

    33.2.3   胆经郁热: 右胁部灼热疼痛,烦躁易怒,口苦咽干,大便秘结,小溲短赤。舌质红,舌苔黄,脉弦数。

    33.2.4   肝胆湿热: 右胁胀满疼痛,或胁下有痞块,身热,口苦,或有肤目发黄,纳呆,呕恶,厌油腻。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

    33.2.5   阴虚气滞: 右胁隐隐作痛,或略有灼热感, 五心烦热,颧红盗汗,咽干口燥,大便不畅,尿黄。舌质红少苔,脉弦细。

    33.3   治疗方案

    33.3.1   辨证施治

    33.3.1.1   肝胆气滞证: 疏肝利胆理气,方如柴胡疏肝散加减。

    33.3.1.2   气滞血瘀证: 理气化瘀,方如四逆散合失笑散加减。

    33.3.1.3   胆经郁热证: 清肝利胆,方如茵陈蒿汤加减。

    33.3.1.4   肝胆湿热证: 清热利湿,方如茵陈五苓散加减。

    33.3.1.5   阴虚气滞证: 滋阴行气,方如一贯煎加减。

    33.3.2   其他疗法: 肝胆气滞证或气滞血瘀证可选用龙胆泻肝丸、逍遥丸等疏肝利湿类中成药;阴 虚气滞证可选用二至丸等养阴柔肝类中成药。

    33.4   注意事项

    33.4.1   并发症处理

    33.4.1.1   发热:  血常规检查如白细胞升高,加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同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必要时请外科会诊。

    33.4.1.2   中毒性休克: 反复发作剧痛或伴高热、血压下降,应中西医结合进行抢救。

    33.4.1.3   腹膜炎: 若腹痛剧烈,拒按,考虑有腹膜炎可能者应及时请外科会诊。

    33.4.2   饮食: 宜清淡,多食蔬菜、水果,切忌暴饮暴食及食用膏粱厚味,勿酗酒、贪凉。

    33.5   疗效评定

    33.5.1   临床治愈: 症状、体征消失,血常规及影像学检查正常。

    33.5.2   好转: 症状、体征基本消失或大部分消失,血常规及影像学检查有明显改善。

    33.5.3   未愈: 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无明显改善。

    33.6   病名注释

    本病证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第8条,第14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急 腹 症
口苦之辨证治疗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一三七)临证谈小柴胡汤之淋证、三焦郁热耳鸣
温胆汤,治有“苔腻”的诸症
肝与胆病辨征
【胆囊炎:肋下痛+午后低热+小便短赤——清热化湿+疏肝利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