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7 腹痛

    17    腹痛


    腹痛是以胃脘与季肋以下、耻骨毛际以上的部位发生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本篇主要涉及内科腹痛,外科、妇科所致的腹痛不包括在内。另外,痢疾、霍乱等内科病证出现的腹痛症状,可参照有关章节进行辨证施治。

    17.1   诊断依据

    17.1.1   凡以胃脘与季肋以下、耻骨毛际以上部位的疼痛为主要表现者,即为腹痛。其疼痛性质各异,但一般腹壁按之柔软,压痛较轻,无反跳痛。

    17.1.2   一般起病较缓慢,其痛发或加剧与饮食、情志、受凉等因素有关。

    17.1.3   腹部X线摄片、B超以及有关实验室检查有助于诊断。

    17.2   证候分类

    17.2.1   寒邪内阻:  腹痛骤起,剧烈拘急,得温痛减,遇寒加重,恶寒,手足欠温,口淡不渴,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苔白腻,脉沉紧。

    17.2.2   湿热壅滞: 腹部胀痛,痞满拒按,胸闷不舒,烦渴引饮,大便秘结或溏滞不爽,身热自汗,小便短赤。舌苔黄腻或黄燥,脉滑数。

    17.2.3   中虚脏寒:  腹痛绵绵,时作时止,喜热恶冷, 痛时喜按,饥饿劳累后加重, 得食或休息后减轻,可见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形寒肢冷,胃纳不佳, 面色无华,大便溏薄。舌淡,舌苔薄白, 脉沉细无力。

    17.2.4   饮食停滞:  脘腹胀满,疼痛拒按,嗳腐吞酸,痛则欲泻,泻后痛减,粪便奇臭,或大便秘结。舌苔厚腻,脉滑。

    17.2.5   气机郁滞: 脘腹疼痛,胀满不舒,攻窜两胁,痛引少腹,时聚时散,得嗳气矢气则舒,遇忧思恼怒加剧。舌苔薄白,脉弦。

    17.2.6   瘀血阻滞: 脘腹疼痛,痛势较剧,痛如针刺,固定不移,经久不愈。舌紫暗,脉细涩。

    17.3   治疗方案

    17.3.1   辨证施治

    17.3.1.1   寒邪内阻证: 温中散寒,理气止痛,方如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

    17.3.1.2   湿热壅滞证: 泄热通腑,方如大承气汤加减。

    17.3.1.3   中虚脏寒证: 温中补虚,缓急止痛,方如小建中汤加减。

    17.3.1.4   饮食停滞证: 消食导滞,方如枳实导滞丸加减。

    17.3.1.5   气机郁滞证: 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方如柴胡疏肝散加减。

    17.3.1.6   瘀血阻滞证: 活血化瘀,方如少腹逐瘀汤加减。

    17.3.2   其他疗法

    17.3.2.1   中成药:  寒邪内阻证可选用理中丸、良附丸等温中散寒类中成药;中虚脏寒证可选用理中丸等温中补虚类中成药;饮食停滞证可选用保和丸等消食导滞类中成药;气机郁滞证可选用木香顺气丸等行气解郁类中成药。

    17.3.2.2   针灸: 取足三里、天枢、公孙、脾俞等穴。实证用针法,虚证用灸法。

    17.3.2.3   推拿: 先按足三里、脾俞、胃俞等穴,再摩腹。

    17.4   注意事项

    17.4.1   并发症处理: 急腹症:  应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并请外科进行诊治。

    17.4.2   饮食: 勿过食生冷,勿暴饮暴食,勿食不洁食物。

    17.5   疗效评定

    17.5.1   治愈: 腹痛及其他症状消失,相关实验室检查正常。

    17.5.2   好转: 腹痛及其他症状减轻,相关实验室检查有所好转。

    17.5.3   未愈: 腹痛及其他症状无改善。

    17.6   病名注释

    本病证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第22条,第32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积食腹胀难受?来看八种用于积食、腹胀的中成药!
辨证选用中成药治疗胃痛
瘀血内阻,该用什么中成药?
感染新冠后总觉得自己有心肌炎?不用慌,中医办法多!
脾胃病证常见证型及治法
治疗“腹痛”方剂汇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