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明|杂序【梦里宫娥乞巧忙】

 

杂序《梦里宫娥乞巧忙》
文/李明
一、乞巧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七夕节,中国古代又称“乞巧节”也叫“女儿节”,在现代被叫做“七夕情人节”和“中国情人节”。从字面来看,七夕更像是一种节日,好比春节。而乞巧,听着更像是过节的习俗,好比过年。在古代,七夕节就是乞巧节,乞巧就是七夕这天女孩们向织女巧神乞讨做针线活的手艺。乞巧节始于汉代,在七夕这天,女孩们欢聚在一起,举办一系列秀针线活的比赛,吃巧果,月下许愿,向天上的织女星乞讨心灵手巧的秘诀。

乞巧的这一风俗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七夕情人节,又叫中国情人节,开始于2000年,一开始就受到年轻人的喜爱,加上网络的传播和商场促销的推波助澜,在年轻人中迅猛发展,当下节日风俗主要是商场购物,送玫瑰花和发红包。有时候,我们不得不感慨:时至今日,中国的传统节日中除了清明节,都被年轻人过成了情人节和购物节。这一怪相的始作俑者究竟是谁?只是不慎言喻罢了!


二.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七夕节起源于牛郎织女传说,但两者不是同一个时期产生的。七夕的出现,应早于牛郎织女的传说,中国差不多有农历就有了七夕,原先是一个近乎宗教祭祀的节日。在封建社会“七”是一个很有魔力的数字,《周易》的卦爻辞中有“反复”“归来”的意思,人死后有头七,七七的说法,因此牛郎织女的相会也定在七月七日。
      关于牛郎织女的传说,“牛郎”“织女”最初是天上的星宿名,起源于远古时候人们对星宿的崇拜。最早见于文学作品《诗经》《大东》篇“跂彼织女,终日七蘘。脘彼牵牛,不以服箱”这篇诗作的背景是西周,在这首诗里,“牛郎”“织女”只是两个星宿的名字,故事传说还没有成型。

而牛郎织女的故事出现的则较晚,最早见于汉代《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扎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脉脉不得语”今天所我们看到的牛郎织女神话传说的史料记载,最早见于南北朝时期,宗懔所著的《荆楚岁时记》:“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女也。年年织杼役,织成云锦天衣。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隧废织祍。天帝怒,责令归河东。唯每年七月七日夜,渡河一会。”由此可以看出,这个传说与爱情无关,这个传说一开始主要是有赞美劳动和警戒偷懒的意思,就算是天帝的女儿,织女因婚后废弃织纫被罚,夫妻天各一方。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这个传说在后人的诗作中,才开始被附加了爱情的内容。最常见的,如唐代杜牧的 《秋夕》“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表达的主题是宫怨。更多是诗作表达的是闺怨,就是现在的异地恋。如李清照的“星桥鹊架,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唐代徐凝的《七夕》“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三、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在写乞巧之前,先说说在古代女红的重要性。封建社会妇女必须遵守三从四德,四德是:妇德、妇言、妇容、妇功,这里妇功即“女红”。首先,女红是男子择偶的一大标准。再从女子的社交,职场上位来讲,女红是古代女子的基本生活技能,和提高地位的核心竞争技能,想做个女强人,女汉子,要出人头地,女红必须出色,技压群芳。
        女红是女孩自小就学的必修课。在古代,不论贫富贵贱,妇女们人人女工。在上流社会,女红更是衡量妇女修养德容的标准,比嫁妆还高一等。通俗来说,古代的女红就是今天所说的白富美。《水浒传》里,贫穷人家的妻子潘金莲给王妈妈做了三天的寿衣。

        《西厢记》中有崔莺莺做女红的描写,《牡丹亭》中杜丽娘游园惊梦后,赖与女红,成日间情思睡昏昏,遭严母痛骂。上至诸侯将相府里的小姐,皇后嫔妃们也都做女红。女红描写在《红楼梦》里比比皆是,史湘云为宝玉做过鞋,黛玉为宝玉做的香袋,慧紫鹃就是做针线时试的莽玉,俊袭人在怡红院里绣鸳鸯,勇晴雯夜补雀金裘一回,更是技压群芳。

        其次,在上流社会里,女红手艺的好坏直接会影响到女子的家庭地位。因为王侯贵族的公子哥,和皇宫里主子们,根本不喜欢,也从不用市面上买回来的东西,小件衣服,贴身物品都是身边人手工做的。宝玉的就不用市面上的东西,枕头和贴身衣服,鞋袜都是袭人和众姐妹做的。庚子年列强入侵,慈禧西行途中,过冬的衣服都是晋妃、瑜妃带着宫女亲手做的。在人际交往的礼尚往来中,女红的作用更功不可没。《金瓶梅》中,西门庆升提督后,李桂姐趋炎认吴月娘为干妈时,就送了四色礼,做了一双女鞋。 李瓶儿生子后母凭子贵,吴银儿给李瓶儿上寿时,送了四盒礼,两方销金汗巾,也做了一双女鞋。

        乞巧节最早记载于《西京杂记》:“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与开襟楼,人倶习之”,可以看出,乞巧始于宫廷后来传到民间,并快速发展。《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到:“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到了宋代元代,七夕巧成为最隆重的节日,也是最浪漫的节日。各地有专门卖乞巧用品的市场,称乞巧市,规模和热闹相当于现在的年货市场。

        《醉翁谈录》记载:“七夕,潘楼前卖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起,车马驔咽,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复得出,至夜方散。”看到这从中乞巧市的热闹繁忙不难看出。从人流量和交通拥堵看,相当于平安夜的北京三里屯,西安的钟楼 从物品的多样化和时间持续周期看,相当于腊月底的农村年货市场。
        乞巧节的习俗主要是乞巧比赛 (秀针线活)和拜织女许愿。到了七夕这天,女孩们斋戒一天,沐浴完毕,约上好姐妹或认识的女孩聚在一处,一起玩耍。乞巧的主要习俗有:
一、穿针乞巧

        这是最主要也是最早的习俗,始于汉代。最早见于《西京杂记》“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与开襟”南朝的《荆楚岁时记》“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妇女接彩楼穿七孔外,或以金银愉石为针。

二、喜蛛应巧

        其俗稍晚,始于与南北朝。在《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是夕,陈瓜果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与瓜果上为符应。”这项内容后来发展的更加丰富多彩,《开元天宝遗事》记载“七月七日,各捉蜘蛛至小盒中,至晓开:网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又说,若网圆正,谓之巧多。”
三、投针验巧

        这一风俗是穿针乞巧的演变,是明清两代盛行的乞巧风俗。《直隶志书》记载;“燕都女子七月七日,以碗水曝日下,至水膜生面。投小针浮于水面,徐视水底日影:或散如花,动如云,细如线,粗如锥,因以卜女子巧。还有种生求子,拜织女习俗。
四、拜织女

        拜织女多是女孩们的私下活动 ,于月光下放一桌子,摆上茶酒水果,还有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女孩们斋戒一天,沐浴停当后,在案前焚香祭拜,面向织女星默念自己的小心愿:嫁的如意郎君,早生贵子等。
五、吃巧果

        巧果是七夕的应节食品,有自己做的,也有从市面上买来的。七夕还有读书男子晒衣晒书,拜文曲星乞求高中魁首的习俗。但男子只是少女乞巧活动中的附属品,相当于现今的女员工休产假,男的也来混一个陪产假。在古代,乞巧是女孩们一年中最大的节日,女孩自称为女儿节。因此,北大教授曾强调到:“乞巧是女孩向上天乞巧智慧和灵巧,所以七夕是真正的女儿节。”
        七夕乞巧不仅有史料记载,在大量的诗词文学作品中都有对乞巧的描写。


四、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七夕与情人节

        七夕情人节是今天的说法,在古代,没有情人节这个说法,类似情人节的是“上元节”和“清明节”。从情人节这个名字和今天情人节的功能来看,上元节(元宵节)应是古代的情人节。许多诗词中有成年男女这天幽会逛街的描写,如欧阳修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辛弃疾的《青玉案之元夕》中“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澜处处”诗词描绘的比较含蓄优美,其实就是男女约会时玩“躲猫猫”撒娇的游戏。说白了就是乱搞男女关系,扒灰。到了《金瓶梅》里,就写的很直白了,第十五回“佳人笑赏玩灯楼,狎客帮嫖丽春院”, 上元节这天,两口子各玩各的。吴月娘和众娘子去赏花灯,西门庆先找了歌妓李桂卿,再去找小三李瓶儿,最后才回的家。第二十四回,又到上元节,陈敬济调戏丈母娘潘金莲和西门庆的其他娘子,扒灰开始了。第四十二回,再写上元节,西门庆幽会王六儿。
        从爱情的角度讲,古代的情人节最准确地说法,是清明节。因为上元节毕竟太热闹了,人多混杂治安不好,女孩不敢出门,那只是大人们嗨皮的节日。而清明节上坟踏青,正好是文艺青年少男少女们邂逅,遇见爱情最好的节日。确认过眼神,一见钟情,许多心神荡漾的爱情就是发生在清明。还有天公作美,“清明时节雨纷纷”“最美的不是下雨天,是你陪我躲过雨的屋檐”。《白蛇传》的爱情故事,游湖借伞发生在清明。《牡丹亭》中“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杜丽娘就是在春天的花园中和柳梦梅梦中相会。《金瓶梅》中,孟玉楼就是清明给西门庆上坟时邂逅李衙内,两人定眼一看,一见钟情,恩爱一生。


五.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

 浪漫的乞巧节延续了两千多年,从汉代开始,即使到了晚晴八国联军入侵的前几个月,慈禧太后还在宫中和宫女们玩着穿针斗巧的游戏。在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的战争年代,乞巧在民间仍有残存,直到文化动荡中,乞巧彻底埋葬在历史的泥土里。

2000年以后,七夕以七夕情人节的新面目出现,买买买和发红包的主力军是我们80以后的年轻人。慢慢演变为七夕情人节和中国情人节。这一天再也看不见女孩们斗巧欢笑的身影,七夕节彻底沦为情人节和购物节,习俗变的更为简单省事:发红包,再饱含深情地说一句:老婆,我爱你!

 当我们年轻人把所有传统节日都当成成情人节,购物节,潮涌 在全国各地建七夕爱情文化园,建仿古建筑,办文化美食节。很庆幸还有许多文人专家们旁征博引,谈古论今,给人们讲七夕节的由来,古代的乞巧,牛郎织女动人的爱情传说。


乡土蓝田特邀 作者:菊岸,渭南东骆人,闲来无事,以文字自乐。偶有所感,字不成文,无名无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民俗|七夕
七夕节除了牛郎织女,还有这些习俗你知道?
七夕不只是情人节!不得不说的3个七夕故事、习俗和精美诗词
穿越到古代七夕,七月初七“情人节”怎么过
盛泽旧俗·七夕
七夕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