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春强||辋川致富之路

文学爱好者的创作平台
散文 / 诗词 / 小说 / 情感 

辋川致富之路

文/王春强

辋川,原先可是个穷地方!山多地少。在靠天吃饭的年代,每年家家户户都要买三五个月的口粮。自从白皮松开始销售以后,才慢慢过上了富足的日子。

白皮松的最先销售是从安山开始的!

安山,全名安家山。是辋川通向南十回场的一条大沟!

十回场的水通过安山与辋川河汇合,全村分三个组,一组二组沿安山河两边居住,三组住在尤风岭。

安山这地方不简单!安山河里出金子。二三十年前,安山人在闲的时候,穿双长水靴,掮着浪金床,在门前河里就掏起了金子。

而沿河两边的山上,全是密密麻麻的白皮松,也是辋川镇白皮松资源最丰富的村组之一。“嫁女不嫁安家山,十里路,水不干,烧松毛,沤黑烟…”这样的歌谣充分说明了安山松树的丰富和重要!

安山人离不开白皮松,二十多年前,白皮松从安山开始往北京销售。按照质量要求,组织村民上山挖树,挖回来后北京人亲自验收。验收合格的,直接拉去装车,没验上的自行处理!

到发工钱时,每棵树,向村组交三至五元作为村提留,村民们每棵树还可挣十元八元,二十多年前这样的收入也相当可观,比在外打工可强多了。

人们每天挖十棵八棵树,在验收时总有三棵两棵验收不上,干脆砍了烧柴,也算没自费力气!

慢慢有人不甘浪费,把没验收上的树,不顾父母反对,栽在自己的口粮地里。结果第二年北京人来就偏偏看上地里的树,价钱还成倍的翻。

同时,白皮松的育苗也终于成功了,随即从安山辐射整个辋川,所有可耕地一片一片一坨一坨让白皮松履盖了,慢慢粮食了在辋川境内消失了。

北京人现在可不买山上的苗子了!地里的苗子质量有保证成活率又高。这样就出现了一队队在田间苗圃挖树的队伍。

这些挖树的队伍,有大有小。大的三五十人,小的也有十数八个人。这大大小小的队伍中,最有名的挖树队伍应该是苜宿沟村的挖树队。

还在人们掮着镢头在山上挖树的时候,苜宿沟村起树的队伍已活跃在各大中小的苗圃之间!

苜宿沟村也是辋川的一个自然村。全村分三四个小组,除一个组在沟口较平坦之外,其它组都住在半山腰上,居住非常分散。

半山腰有一个组叫做武家壕。这是支专以挖树为业的队伍,大部分都是武家壕人或他们的亲戚。随活量的增加,慢慢成为整个苜宿沟村的挖树队。

年近七十的老武,是这支队伍的中坚力量,几年前我爬山时,见他还在挖树,我说“老表,该退休了吧”?

他“嘿嘿一笑,没办法!能干算干着”!

其实不是没办法,而是他想尽量多赚几个养老钱,为子女减轻负担!老武可不简单!当初可是上有老下有小,子女要上大学,双亲还要养老,生活的压力使他喘不过气来!硬是拼着那压不跨的腰,不屈的毅力和双手,供给子女双双完成学业,并给一个在西安买套房,一个在县城买了房!

如今,苜宿沟这支挖树队里,百分之八十的人都买了商品房!自己在苦再累也要给子女创造出在城里生活的条件,老家才是老一辈养老的地方!

现在的安山村里,大多户人都在外租地办苗圃,远的在北京,河北,河南等地有苗圃,近的在白鹿原,北岭,县川置办苗圃,办苗圃多的有六七十亩近百亩,少的也有二三十亩,或者一二十亩不等。

现在安山和苜宿沟乃至辋川的各个村里,小车无数!其中的高档小车也比比皆是。

安山和苜宿沟是现在辋川的一个缩影!和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相比,一是在天上一是在地下!如今那些植树挖树的人,开着自己的车或住在自己的买的房中,或是老一辈带着孙子漫步在西安或县城的大街小巷的时候,他们脸上的皱纹是舒展的,内心是欢快满足舒坦的,面容是带笑的!

他们是用自己的双手改变了生活!为儿女创造了在城镇生活的必备条件!他们用自己的辛勤劳动,用自己的汗水闯出了一条致富的道路!

作者简介

作者:王春强,男,篮田辋川人。一九五五年出生。一九七四年应征入伍。曾在中老,中越,中缅边境服役。曾参加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多次立功受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让古梨园后继有树 什川古梨园野生苗圃生长旺盛
蓝田辋川白皮松
蓝田白皮松图片
中国奇树(7) 戒台寺白皮松
园林守士,白皮松
2018,等一个人,陪我去川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