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武文||回忆那困苦的小学

文学爱好者的创作平台
散文 / 诗词 / 小说 / 情感 

回忆那困苦的小学

文/武文


我是1949年出生的人,本来是在八岁上的学,由于班长一次用尺子打了我,犟脾气的我一时想不通,就回家不念了,直到十岁又在家人的劝说下重新上学了。十岁确实太晚了,不过学习不费劲儿。

当时的小学,分大队的四年级初小和公社的两年级高小。

初小的教室里摆放着四道桌子,每一道为一个年级。老师讲课时,是一个年级十分钟。那桌子,是指甲盖头宽的逢儿,有的桌腿还用木棍梱着。窗户是用纸糊着,自然是夏天“风雨无阻”,冬天寒风“无孔不入”。

冬天,同学们都各人提一个火炉子。那火炉子有用泥巴专门烧制的,有用烂盆子做的。烤的火,有钱的是火硬的木炭,没钱的则是木疙瘩。我母亲把烧火炕时正在燃烧的松木疙瘩拉岀来,弄灭,第二天早给我生着,它总还在冒着丝丝青烟。从不管什么火,都要隔一会儿用嘴去吹。这样,吹得自己脸上迷糊糊的,吹得前面同学的脊背上白花花的,吹得整个教室烟熏熏的,甚至烟得眼睛难以静开。教室里总是“咚咚”的跺脚声伴着朗朗的读书声。那班主任王忠斌也好委屈,不时地搡着眼睛。        

写大字,有钱了买四分一个墨锭,没钱了就用油灯熏黑末儿凑合。把写好的大字带回家后,妈妈会用它来糊窗户。别说,黑字上老师圈几个红圈儿,还真好看。我心里总是为那一次次作业上的四五个红圈圈而高兴!  

小孩子总爱玩水。一次我们几个在山底村东头的小河水潭里“打江水”,不料衣服被老师抱走了,我们就光溜溜地站在了讲台上。        

当时农村大搞种地"密稙”,发动我们学生在麻纸上用浆糊粘麦粒,颗粒的间隔有大拇指那么大。把粘好的纸埋在地里。记得官上村的“斜里”那块地,不但地面上如此,而且还搭起木架,上面也铺土种着。当时有这么一句口号:“超英赶美、十五年内要超过英国”。那时我们肚子很饿,就偷着吃那麦粒。

我的学杂费,就是妈妈的鸡蛋,四分钱一个,或她爬柏树上摘柏籽仁。     

公社的高小,条件比初小好多了。教室高大,第二层是木楼。由于在校吃不起饭,清早在馍笼里摸一个冷黑馍,那一摸,蝇子“嗡一一”,上学的路上边走边吃;中午饭就跑回家吃,一般都是“糊塗面”。这样,来回十来里路,总是气喘吁吁地上山进了家门,急急忙忙地端碗吃了饭,马不停蹄地去学校。放学后没有作业,便提个笼去拔猪草,或者拾柴禾。

班主任李春耀的讲课水平很高,津津有味,我特别爱听。有一次他在讲作文时,念了他写的文章,文章开头用"咯咯咯”公鸡的叫呜开头,鸡叫三遍,一个老头儿起床去野外拾粪了。

我听得有趣,印象很深,好像是自己就在踉前了。我在自己写时,多转了一个弯儿:“走到了野外,发现不远处有个在动的黑影儿,原来是村队长”。一一还有人更勤快,起得更早,且是队长带头呢!

我在写野外风景和人物时,有自己的妙法,就是先远后近,先眼前后四周,先上后下,先外表后内心。这样有层次,立体感强,文字只多不少。比如冬天,一开门,哇,远处白茫茫一片,松柏树林变成了万亩棉田,屋檐上的冰柱明晃晃的,用棍子一敲,“唰啦啦”,有的冰渣灌到了脖子里,好凉爽,心里是无尽的喜悦。这是由远到近,由静到动,由外景到内心。

我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算术总是100分,作文总当范文,老师的批语总是“语句通顺,描写生动,比愉恰当,用词确切……”。这样,我总是个班长、学习委员或少先队长的官儿。

在去蓝田县北关中学的初中入学考试中【我是村上第一个考上县城初中】,我语文第二个交了卷,算术第一个交了卷。班主任李春耀可能是担心,问我:“怎么样?”,我自信地回答:“没麻达!”
       回忆那段小学生活,我真感激老师的辛勤付出,感激妈妈的艰辛努力,也对当今少儿的幸福生活无比慕幕,祖国的变化不可思议!

作者简介

乡土蓝田平台投稿简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想起上小学的一件事
【第四届“相约七夕”全国爱情文学大赛】参赛:讲松
杨立明//母校印迹(一)
一个乌盟游子曾经经历的小学生活,估计你想不到
连载小说 | 香樟树下(第十四章)
小学一年级,班主任叫补课,你会让孩子参加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