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武文||有趣的“关中怪象”

文学爱好者的创作平台
散文 / 诗词 / 小说 / 情感 

有趣的“关中怪象”

陕西的民风民俗颇有趣。以关中地区为主,在吃、穿、住、行、用等方面许多现象,叫人总觉得怪怪的。

“房子半边盖,肥水不流外”。关中人盖房,大都是三间大瓦房,叫“安间”。一个家庭一辈子两件大事:盖房、给娃说媳妇。两件事压得人们喘不过气儿。这“安间”房,屋内的西边是隔成一个或两个小室,叫“厦子”,子女们住;东边的一间,有父母用的火炕以及锅台、案板、各种装面盛水的翁。

如果地形允许,就在大房前的一边或两边盖上偏房,也叫“厦子”。这偏房,看来怪怪的,像个单人旁,水往院子里流,因而有“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趣说。其实说怪也不怪,它首先是不能往外流,流到隔壁院子,会引起矛盾;其次是没法往外流,往往是两家共用一堵墙,怎么流?这样盖房省地,又不怎么影响“安间”的采光。还有两根木头,土坯垒墙,盖的快,成本低。总不能再盖三间大瓦房给儿子结婚用,哪有钱啊!

我的“厦子”确实令人尴尬和心酸。它与哥哥的“厦子”在屋内西边,中间一人来高的隔墙,仅仅“两胡基”厚即十多公分,连门都没有,吊了个门帘儿,头顶是纸糊芦围的顶棚。这,谈不上什么隔音,翻个身相互都能听见,因而我媳妇一直在发唠叨。

穷上山,富下川。如今全村人大都搬到了山下面住,盖的都是两层小楼房。这样,老百姓的住房便历经了茅草房一一大瓦房一一小楼房的三个阶段,我们家原先就是草房,屋内可看见星星。现在村子里的老房子虽然已是断垣残壁,但却记录着历史,烙印在灵魂里。

“姑娘不远卖”。嫁女一般都在方圆三五里。这是因为,过去农村交通条件差,把女儿嫁远了,翻山越岭的,抬轿子太不容易。再说,旧社会的女人都是“小脚”,走娘家该有多难;当娘的想女儿了,要走到何时,要是遇个刮风下雨的天气,那就麻烦大了。

的确是这样。我的舅家就在十多里外的小苜蓿沟对门子村,要翻好几个山梁,山路上多是滚沙,路两边是酸枣刺;而河道里又拐来拐去,趔趄(过河)石多。我妈是小脚,我小时候毎每陪她去舅家时,一路上都在等她,中途还要休息好几次,走一趟可是一老大上午。有一次与迎姐同去舅家,返回时,因为我妈走的慢,到一个山梁上天已黑,忽然有什么野兽在叫,迎姐说是豺狗子,这家伙吃人时先从屁股挖出肠子。我听了顿觉恐惧,依偎在妈妈胸前。迎姐安慰道:“我们人多,不要紧”。

“油泼辣子吧吧面,眼睛一睁喉咙咽”。这是陕西人吃“裤带面”时常挂在嘴边的豪爽话。做这种面条时,要在案板上“吧唧吧唧”地摔打,应叫“吧吧面”。可能是叫转音了,成为“biangbiang面”。这种面,它长如裤带,宽如裤带,又叫“裤带面”,“面条像裤带”。它薄而不断,软而筋道,特别是油泼辣子,红红的,光光的,绵绵的,看着就香。

吧吧面也是招待客人的。两个小孩打架,一方说:“你若把我打伤了,就躺在你家的火炕上,让你妈做吧吧面!”听到此话,对方停手了。

在长庆油田工作期间,每次回家探亲都要在距咸阳一半路程的彬县亭口停下,那里的油泼面,长长的,软软的,说是吃,其实是在吸溜,特别爽口,可过瘾了。到了中原油田,我每次出差回到家,老伴问:“想吃啥?”我说:“哪还用说”。呼噜呼噜一碗裤带面下了肚子,一身的疲劳也就没了,真庆幸找了个面食能手的老陕媳妇。

“毛巾头上戴”。在农村,男男女女总把毛巾、手帕盖在头上,真有些怪怪的。这是因为,农民哪有钱夏天买草帽、冬天买棉帽?男人冬天把毛巾在头上扎个羊角,两边往下一拉,连耳朵都护住了。夏天天热,毛巾浸上凉水,往头顶一盖,可凉快一会儿。在场上碾麦子,翻场、起场、扬场、端簸箕、摇筛子等,灰尘很大,盖上毛巾要好一些。做饭烧的是柴禾,风匣一拉,呼呼呼,灰尘吹了出来,落在了脸上、肩上、头上,特别是妇女们的头发长,落脏了可不好洗,哪有香皂,就得盖个毛巾。更是女人平时捂上个手帕在头顶,显得更漂亮,楚楚动人。

 “大大月儿圆又圆,小小孔儿在中间,细细绳儿穿着过,薄薄钱儿挷上面”。这是小朋友们见到一种叫“曲连子”的烙馍时喊的话。人们把烙馍叫“锅盔”。“锅盔像锅盖”。它直径在两尺左右,如锅盖那么大。但它虽然大,却中间不凹、不裂;虽然厚,却不硬、不焦。在蓝田县一带,嫁出去的女儿如果首次带着小宝宝回娘家,临走时,整个户家都要给孩子烙个大大的“锅盔”,也叫“曲连子”。它中间有个洞,穿上麻丝,挷上几毛钱,挂在孩子的脖子上,以示贵重。当然,小家伙是不堪重负的,还是由大人提在蓝子里。

在乾县、彬县、长武一带,那锅盔又厚又白,不知是怎么烙的,真叫人怀疑没熟。

我十五六岁后,就开始步行三十里去县城卖羊、卖中药材,买“黑市粮”等;后又上北关中学,老是抱个大公鸡去哪白马坡的屠宰场卖,以解决学杂费。一走到南关口,看了那焦黄焦黄的锅盔,便欲流口水,可沒钱买啊。直到我退休回故乡,寻觅南关时,买了半块,大口大口地吃,哇,可过了几十年前的瘾,它原来这么香!

“腿缠白布带”。在关中东南山区,农民的腿上总会扎着白布,叫“裹缠”。这样,城里人见了就奇怪,这看起来穿的很破烂,却有布扎在腿上?人们见了这种人,心里往往就瞧不起,一定会叫“山坎”。这呢,山区干活,要防止乱石、刺儿伤了腿和脚,划破了裤子,人们又没钱买袜子,就用这布来保护。同时,扎起“裹缠”,走起路来就觉得腿轻松,有劲儿。

我有时也是这种装扮,“裹缠”、草鞋。上坡挖地时,满是石头、枣刺,不得不防。不过在上县城时我可不是这样,年轻人总讲面子。

“辣子是道菜”。农村穷,种的菜很少,往往就以辣子为菜。但有时候明明有菜,就是不吃,在小碟子里挖上一疙瘩油泼辣子,一搅,那碗里红堂堂的,把嘴辣得张的好大,不停地“哈”,却继续吃,好香啊!

我们山上村有这么一个好处,在地里干活时,一发现那远处河道的西杆庙村工厂大院挂起了银幕,收工一回到家,急忙在笼里抓一个馍,两手一掰,夹上辣子就拔腿出门,边走边吃。

“有凳蹲起来”。农村人有这么个习惯,吃饭时,几家子人端上碗,凑在了一棵大槐树下,边吃边聊。但却往往身边有石头、木头等,就是不坐,甚至还蹲在了上面,这就叫人不理解,难道腿不麻吗?

“窗纸糊在外”。农村的窗子都是木框状。那时没有玻璃,只好用纸糊。窗户纸一般是糊在里边的,但不少家庭却是糊在外边。这可能是,外观上整体性好看,遮挡了窗户木框的陈旧;平面,风的阻力也小些,不易被刮破。窗户纸最好是韧性强、透光好的麻纸。手巧的在各个木框上剪贴着窗花,从屋里看十分漂亮。家中有学生的,就把娃娃写的“大芳”即毛笔字贴上,老师画的那红色圈圈十分耀眼。我就老是在暗暗欣赏自己那多多的红圈圈,心中是一种自豪、骄傲。

 “碗像脑瓜盖”。的确,人们吃饭,端的都是比脑袋还要大的“老碗”,叫人有些害怕。其实,这一来呢,过去的饭很稀,要泡黄糕(玉米)馍或黑麸子馍进去,小了泡不开;二来呢,喜欢在外边吃,这碗小了,要回去舀,人困马乏的,懒得动啊。      

关中各种叫人不好理解的现象颇多,它反映了老百姓纯朴、善良、大气、豪爽的气质,是中华民族的玫瑰,是流淌在血液里、渗透到骨子里的乡情!

作者简介

乡土蓝田文学平台作者;武文【原名:武印堂】1949年生,1968年入伍,1971年转业油田,初中半途,后当兵扛枪,转业油田。曾就读于蓝田县北关中学1964年初六七丙班 。故乡 :辋川镇山底村山上队  , 退休现住河南省濮阳市。爱好写文章,被各类报刊、电台、电视台刋用数百篇。

乡土蓝田平台投稿简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三分钟带你了解关中八大怪
真人实景陕西十大怪(图)
细说陕西十大怪
陕西八大怪
剪纸收藏簿52----陕西十大怪
中华文化—民风、民俗篇《陕西十大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