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杨高利||我心里有片麦田

文学爱好者的创作平台
散文 / 诗词 / 小说 / 情感 

我心里有片麦田

文/杨高利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这两天网上好多朋友发收麦子的照片视频,好像这个时代“收麦子”更多的意义,是一种勤劳、顽强、吃苦的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不断追求,还有一种小麦精神。

    昨天给家里打电话询问收麦的情况,哥哥说已经收完了,就剩下晒麦了。丰收的喜悦忽然就感染到我了,还在想这战斗也结束的太快了吧,“你还以为是咱们小时候那样,靠人和镰刀,得用上半个月...”

    是啊,小时候收麦子....

    挂了电话,脑海里一瞬间出现了金黄的麦浪在远处翻腾,无边的麦田,弯弯的镰刀,炙热的阳光,勤劳的庄稼人汗流浃背地劳作,热闹的碾麦场...

    陕西关中地区主要的农作物就是冬小麦,小麦前一年秋天播种,发芽,经过漫长而寒冷的冬天(在冬天吸收水分和养分)来年春天起身,抽穗,夏天成熟。

    夏收对于农民来说是一年中最大的事。前一年播下的种子,在这个时候就要收获。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一起忙活,外出打工的劳力都纷纷回家准备收麦。

    记得每年割麦前一个多月,父亲就开始收拾家门前的那块大场,先是拔草,雨后天晴就开始光场,灌场缝。准备夏忙工具,记忆里家里的大扫帚,大老笼,都是他亲手编制的。父亲约上三两个好友一起去,东面的山里头割扫把竹,捆绑成扫把,编成老笼。留够自己家里用,多余的就会拿到集市上换两个钱。

    母亲应该是最忙的了吧,既要干地里农活又得做饭。她提前和村里的妇女一起去隔壁村吊了好多的挂面,提前蒸好了馍馍。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眼看着地里的麦子一天比一天黄,每天一大早父亲都会早早起来先到田间地头转一圈,看看麦子成熟的情况,估计哪一块地可以先下镰。常听父亲说割麦就是“龙口夺食”的时候,割早一天不行,割晚一天也不行。

    下镰了,田间到处都是人,干劲十足,精神饱满,好像在比赛一样,一家比一家麻利,个个都汗流浃背,挥汗如雨,弯着身子,只听见镰刀割到麦杆上发出的噌噌的声音。

    记得小时候收麦子,父母为了骗我和哥哥干活,就会讲许多的传说故事。很清楚的记得,听过的第一个传说是“算黄算割”...

    一般白天割麦撒腰在地里爆晒,下午太阳快下山的时候开始捆麦个子,往回运。那个时候只有轻便车、架子车...父亲和哥哥负责运输,我和母亲负责捆麦个子。一片地捆下来手和胳膊被麦茬划的横七竖八的伤痕。清楚的记得夜空挂满了繁星,银河分明,月光皎洁。龙口夺食的日子,跟着父母每天早出晚归,披星戴月。

    小时候家里大概有六亩地,从地里拉回来的麦个子堆得满满一大场,几乎家家门口都如此。整整齐齐,庄严,威武的站在那里...

麦个子晒干就等着碾场了,一个个麦个子把腰解开,像扇子一样平铺开来。等专门碾场的四轮车来村子,在场上转圈圈,大约20分钟,开始翻场,大人们拿着叉不停的翻呀抖呀,尽量把麦粒抖掉,再碾一遍。漫天的尘土飞扬 ,夹杂着麦糠吹的眼睛都睁不开.头上带的白毛巾都成灰色了,汗水沿着脸颊脖子往下流,毛巾擦上去,整个脸和脖子都扎的难受。把麦杆分离出来放到场一边,把麦粒推到一起。

    一大堆的麦粒夹杂着麦糠堆成小山丘。这时候就可以松口气,等风来。在没有电风扇的年代,都是靠天吃饭。岭上的地势较高,夏天的风说有就有,父亲用木锨向空中扬了两下,感觉风力正好,一下接一下,麦糠随风飞出两三米远的地方麦粒终于出来了。我负责张口袋,哥哥负责往口袋里面装粮食。父亲总是和蔼可亲,经常会给我们讲一些大道理。他一边扬一边对着我们说,人生就是一个“扬弃”的过程,好的习惯保留,坏的习惯或毛病去掉,去除糟粕,剩下的就是精华。当时小,是懂非懂,后来上学在一次哲学课上再一次听到这个“扬弃”的理论,生活真的是处处留心皆学问,原来种地也有这么多的门道而且都是哲学。

    那一年我和哥哥都长大了,成了家中的劳力,一放忙假,父亲把镰刀,早已准备好...再也没有儿时的传说故事,说的更多的是劳动干活,割麦如何下腰,如何捆麦...这一年割麦我的手上磨出了好几个水泡, 胳膊上腿上被麦穗、麦茬划的伤痕累累……胳膊上的皮褪了一层又一层,经常晒的流鼻血.....

    在当年那种劳动条件和巨大的劳动强度下,像我这样瘦小的人一般都受不了。面对着那片麦田,我暗自下决心,一定要跳出农村,那一刻我便开始有了自己的人生目标。

    一切都是从那片麦田开始...

    时间会慢慢让人遗忘一些东西,它也会慢慢沉淀一些东西,而这沉淀下来的东西再回想起来更清晰。

    17年过去了,这些年没有踏入炙热的麦田,但时常会怀念那种挥汗如雨的日子。对于我们这一代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或者说有着收麦记忆和经历的人来说,每每想起这些过去,难免有些心酸,但更多的是欢喜。夏收是我们心灵深处的那片净土,赋予我们勤劳、善良、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品格。

    在老家这片热土上,夏收不紧紧是单纯的割麦了,是生活在这片热土上祖祖辈辈世世代代勤劳能干、纯朴善良庄稼人对生活的那份热情与追求。

    一切都是从那片麦田开始,愿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那片麦田.... 

作者简介

        简介:杨高利,蓝田厚镇人,现居西安,是一位80后家庭主妇。偶尔写几笔抒发情怀,用淳朴的情感回忆厚镇乡下那个年代的童年时光,记录女儿成长中的点点滴滴。

乡土蓝田平台投稿简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再过20来天,将有一大波镇平人返回农村!因为...
​朱克雄|风吹麦浪 我心难忘
六月,又到麦香时节||孟祥玲
故乡的麦子熟了
有声读物丨麦子熟了
麦田里的守望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