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忠义||故乡轶事系列《寇坡四​》

文学爱好者的创作平台
散文 / 诗词 / 小说 / 情感 

故乡轶事

张忠义 

寇坡

寇坡趣事终不断,留个后辈做想念。寇家坡,以寇姓为主命名,在蓝田县城西门外,灞河东岸,白鹿塬下,与终南山对峙,是一个难得的风水宝地。

寇家坡有寇、张、韩、李四大家族,世代和睦。解放初,全村共有六十三户人家,三百七十二口人,由于寇坡名人辈出,趣事多多,在塬坡一带仍至白鹿三镇小有名气。

(一)

“和尚”的婚事

和尚是看破红尘进寺庙的出家之人,无婚无子。而我说的这个“和尚”,从不忌口,也爱杀生。他习惯剃光头,雅号和尚。他多子多福儿孙满堂,与同龄人不同的是,父母去世早,孤身一人,婚事坎坷一些,结婚生子迟了一些。

“家有凤凰招凤凰,家有光棍招光棍”,和尚已是三十出头的人了,他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哪里热闹哪里就有他,就连村上排戏搭台演出他都自愿跑后台忙来忙去,人们又称他是人窝里的乡约。他人缘好,村上大他几岁和小他几岁的青壮小伙子都爱去他家玩,特别是阴雨连绵的初秋,他家活像村上的俱乐部,吹牛、打牌、丢方、下象棋、聊天等等,干啥的都有,唯独没有女人陪伴。

一天,同伙中一名中年好心人,名叫寇某人,也是苦命之人,旧社会替人支丁,在国民党傅作义部队当兵,北平和平解放后作为投诚人员返乡,五十多岁才刚刚婚配。他愿为和尚做媒,把他同投诚返乡战友的女儿说与和尚为妻。按当地风俗,付了彩礼就是定了婚,接下来便是择日成亲过门。媒人多次上门商议,女方总是一推再推不接日子,自然每次协商男方都要破费。为了达到女方的条件,和尚不惜变买家中财产和粮食,用男方夸张的话说,庄前屋后大大小小的树全卖光了,还是没有说定结婚的日子。有人猜测,也可能是结婚条件不成熟,或者嫌和尚家贫有婚变。

一天,大约还是半夜时分,不知是谁出的主意,或者说是群策群力早有谋划,和尚和媒人挨家挨户作揖求救,说是请全村出动带上干粮去女方家讨个公道。领头人路途吩咐,某某抬柜子,某某牵牛,某某装粮食,总之见东西齐拿。这究竟是抄家还是逼婚,我不得而知,只是盲目随从跟着起哄。来到榆林家渠,进入女方家中不是抢粮,便是拿人衣物。家渠村人心知肚明,却无人出面阻拦。见此情景,寇坡村人肆无忌惮,抓住和尚丈人爸劈头就骂:“就是这个国民党兵痞二流子拿女子骗人。”女子吓得不知去向,她小弟弟吓得哭天哭地。女子哥哥出面阻拦,被寇坡人打得鼻青脸肿,遍体鳞伤。由于寇坡人行为过激,又在人家家门口闹事,家渠村民实在看不过眼,愤怒反击,眼看一场流血事件即将发生。有经验的寇坡领头人一声令下:“撤!”青壮小伙子仍不示弱,边撤边喊:“去县上衙门 (指县委县政府)评理。”胆小体弱的一看情况不妙,丢下物品撒腿就跑。寇坡村队伍分两路撤离,一路青壮年随领头人顺榆林河道去了县上,一路跟六十多岁的老侈爷,也叫官侈爷,灰溜溜地败回寇坡。官侈爷逢人就夸张地说:“我们败了,被女方人家全村围得水泄不通,打得七离八散,到处逃命,太惨了,吓死人了……” 官侈爷缓了口气,又说:“我是跑出来的,我们另一支人向县城跑了,生死很难预料。”村里老人、妇女和孩子被吓得提心吊胆,都担心自家父亲男人的安全。于是派人去县城打探,我随之又去了县城。情况发生了变化,原来家渠村人上当了,只来亲戚邻家十多个自家人,县城街道上到处是寇坡村人,至少也有百十号。县上“衙门”哪里有人?正逢文革时期,县委、县政府早已被造反派占据作为指挥部用,哪有评理和主持公道的地方?男方趁机又揪住女子父亲游街示众,把女子的母亲在大街上推来搡去,左一个兵痞二流子,右一个泼妇麻婆娘。街上不明真相的众人也在唾弃谩骂,持枪巡逻和站岗的造反派不但不劝解,反指责这就是国民党兵痞应得的下场。可怜两位老人在街头被当众侮辱,不得已答应一切条件,择日完婚。

和尚结婚之后生儿育女,过着清贫的日子。给他做媒的人和他的老丈人均因身患癌症先后去世。他俩若今尚在,因他随傅作义投诚,还是新中国的有功之臣,国家定有生活补贴。

我回老家探亲,与和尚夫妇闲聊,得知她的母亲和兄长因伤心伤感,至死也没来寇坡村探望过。

(二)

换亲

地处白鹿塬下的寇家坡村是一个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旧时,名门教子有方,秀才多。因有能人牵头,仅凭村下百亩湿地,全村人日子过得还算红火。新社会,寇家坡继承了重视教育的传统,村里人才辈出,有志男(女)儿奔向四方。由于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寇坡“八景”不复存在,湿地菜园变成了庄基地,百亩良田因经营不善变成了广种薄收,久日久之,自然导致人心涣散,人口流失,许多男儿娶不到媳妇,村里只有嫁出去的女,很少有娶回的媳妇。“塬上姑娘不下坡,河那岸的女子不过河,叫我男儿怎么活”,这是寇坡六十年代的才子寇养文之作,至今尚在流传。娶不上媳妇的人无奈,只有托人千方百计在偏远山区、外省贫困地区寻找踅摸。有引回的小女子先童养后成妻,有的还是先同居后完婚。既有多年不见娘亲面、婚后拖儿带女同夫上门拜亲的女子,自然还有抛夫弃子一去不复还的女子,寇坡村至今还有一生打光棍可怜的孤寡老人。特别是在“四清运动”“唯成份论”的影响下,地主、富农的孩子更难找到媳妇,实在没办法,便采取自家姐妹与人换亲的方式解决婚配问题。

换亲来源于古时候的氏族外婚制,即两个民族之间互换姐妹为妻或互换女儿为媳。如今,换亲也多发生在偏远贫困地区。据有关资料记载,换亲既有喜事收场,也有悲剧发生。我年轻时,亲眼目睹甚至还参与了发生在家乡的换亲事件,如今每每想起心里很不是滋味。

当时解放已二十多年了,与我同村的好友知己66年社教运动时家庭被补定为富农成份,其父戴上了富农分子帽子。

知友兄妹三人,天资聪颖,哥哥西安水利学校毕业,迫于无奈给人做了上门女婿。知友年近三十还没找下媳妇,当时小妹年龄小,尚未嫁人,于是有人中间撮合,提出“换亲”,而且是三家换亲。他家是富农,其他两家是地主,条件大致相同,也算是门当户对、“三全其美”。这次“换亲”也称得上是三家转亲,实际就是“推磨子”。知友娶龙村牟家女子,龙村牟家男子娶刘坡杨家女子,刘坡杨家男子娶知友的妹妹,相互娶嫁,人像物品一样进行交换。虽是“等人交换”,却因村情、家情不同,尚有不同程度的聘礼往来,并因个人感情有别,方有私下隐情。三家商定,先后娶亲,依次进行。可到知友结婚那天,牟家女方突然生变,提出退婚。牟家女子妩媚清秀,亭亭玉立,知友一见钟情。为讨女方欢喜,私下还给了些钱财。牟家男子身高一米八五,精神帅气,皮肤白净,身体健壮有力,会说话,是农村少有的帅哥,他长年西安打工,见多识广,另有心上之人,也提出与刘坡杨家女子解除婚约。知友与牟家女子成不了亲,自然不能把小妹白送给杨家,这样杨家男子与寇坡女子成亲的事就有问题了。为了与牟家彻底清算钱财挽回面子,知友招集数十名亲朋好友决定上门讨伐,若对方无力退还或不想退还,便以贵重东西抵押与牟家来个彻底了断。我年轻气盛,愿为朋友两肋插刀,充当了出头鸟。家中怕出意外,三哥出面阻拦,我一气之下一拳头砸坏了他结婚不久的新房窗子。

那天下着蒙蒙细雨,我们在家策划了整整一天,决定等天一黑就来个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知友他姐家与牟家村紧邻,他大外甥给我们做卧底。夜幕降临了,我们人马爬坡涉水,刚刚上塬,便有探子来报,不知是谁走露了风声,抑或牟家人早有防备,现在是财物转移,大门紧锁,人影无踪。既然如此,只能打道回府了。如今想来,那天还算明智,否则不知会搞下什么乱子,受到什么样的法律制裁。

天无绝人之路,办法总会有的。既然“三家推磨”不成,便可来个“二人转”两家互换。寇杨两家都有哥哥,都有妹妹,只是年龄差别大了些,这也是当初“三家推磨”的原因。于是决定,二十岁的杨家女子嫁给了二十八岁的寇坡男子,十七岁的寇坡女子嫁给了三十出头的杨家男子,婚后两男互不称兄道弟,两女互不叫嫂呼妹,两亲家按部就班,礼尚往来。双方立字据,亲戚朋友为证。完婚之日,我便是坐上宾。平日两家大小之事互有往来,我和知友至今还是好朋友。

我易怀旧,以前每每回家都要去他家坐坐,庄前屋后转转。他两口子恩恩爱爱,非常孝敬长辈。知友夫妇目前已是七十古稀白发苍苍,听说他几个孩子都很有出息,三个女子都是大学生,毕业后在省城工作,事业有成,他的儿子也成了村上的富裕人家。知友夫妇随女儿居住省城,帮着看护孙子,享受天伦之乐。

张忠义,网名青山浮水出,陕西蓝田县人。曾从事体育,教育、新闻,卫生,行政等工作,研习书画,有多篇文学和摄影作品见诸报刊杂志,出版有长篇纪实文学《人生如茶》。


投稿文责自负,要求300字以上,【投稿前请仔细完善作品段落,字词引用,并附上作者简介及照片】作品原创首发请注明作品如有抄袭永不录取作品一周内没有发表请另投别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经历过人生的大起大落,风流女侠寇白门
她曾是寇仲最爱的女子,寇仲为她去争天下,但她却嫁给别的男人
二十四孝故事(畅游贺家坡村公园)
磨市镇云台山探访记
【温和村风物之六十二】温健康:地名之讹
3、古代女子出嫁曰“归”,《说文》中写到:“归,女嫁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