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听雨轩》微信群——李芝品 《怀念母亲》

文学爱好者的创作平台
散文 / 诗词 / 小说 / 情感 

《怀念母亲》

李芝品

2021.03.23

又是一年清明节,在这个祭奠先祖,缅怀亲人的日子里,内心的思念像潮水一样彭湃汹涌。端详着相册中母亲的照片,让我无限怀恋,想起了母亲一生那难忘的辛酸往事,我悲痛欲绝,难以自拔,泪水潸然而下。

我的母亲生于一九一七年,她是家中唯一的孩子。母亲是个苦大命薄的人,自幼离父,外祖母带她改嫁到陈家,不久外祖母去世,她在继母身边长大,后嫁到李家(我家)。我的父亲是家中唯一的男孩。祖父祖母(父亲的继母)与他分房另住,但我父要为二老提供衣食。

母亲很坚强,为了生个男孩,冒着生命危险,生了六个孩子,长大成人的仅有四个女孩,身边一直未有男孩。因为生活所逼,母亲生完孩子三天后,自己就开始下炕做飯,滿月后开始干家务活和农活。由于长期无人很好关照,最后落下一身毛病。

一九六零年冬季,是国家三年困难时期,当时叫“低标准”,我父亲重病不起,躺在火坑上,母亲亲自给他做飯、喂飯,处理大小便,扶起放倒,一直在身边侍候。没钱治病,病越来越重,有一天,父亲让母亲扶起他,穿好棉衣,戴上两边带扇的棉帽靠墙坐着,把我们姐妹三个叫到跟前。(由于大姐五八年被招工在外工作,不在父母身边。)那时,二姐十五岁,我八岁,妹妹四岁。我们三个一低一高站在火炕顶头。父亲用无力的眼光看我们一阵,眼泪流出,有气无力地说:“你们三个以后要听你妈的话……,”又慢慢转头难过地对母亲说:“这个家以后就靠你了,不要离开她们……。”一家人哭成一团,哭得最伤心是母亲。隔了几天,父亲再也没有坐起来,农历十一月十三日,整五十岁的父亲,因心脏病,撤手人寰,离开我们。

父亲倒头(去世)后,母亲叫木匠伐掉家里榆树,为父亲做了一副简易棺材,葬在村南不远的地方,从村口能看清楚墓堆。

送走父亲家里一下子变得很凄凉,精神上的重击再加生活上困难,母亲象掉进绝境中,整天以泪洗面。我们回家不见母亲,只有一个地方能找到,就是父亲坟墓处,母亲坐在上冻冰冷的地面上,哭得特别难过,泪水如断线的珠子掉落,湿透了她的棉衣。母亲伤心的数说着自己内心的苦水,却字字扎着我的小心。我一直弯着腰,双手拉着母亲胳膊,她大声哭,我小声哭,父亲阴魂可能也在哭。不知过了多长时间,直到母亲不哭了,我才不哭,扶起母亲,帮她擦干眼泪,拍打棉裤上泥土和冰雪,拉着母亲手回家。

父亲去世三年与国家困难三年同步,是粮少饥荒时期。人们为了充饥吃树叶、树皮、玉米芯、豆腐渣等,乱吃一起导致浮肿病发生,好多老人亡于此病。母亲坚强的扛着,撑着这个家,记住父亲遗嘱,四十五岁左右的她坚持不改嫁,带着三个女儿艰难的生活,为了活命,母亲让二姐不上学,拆掉家里磨房,用拆下的木枓换粮食。家里能变钱的东西,能卖的尽卖,连自己的嫁妆也不要了,带上二姐上集市卖掉,换成粮食。早去晚归,我和妹常在村头期盼等待她们回来,换个馍给我俩吃。就这样度日如年,母亲带着我们不离不弃,相依为命。非常艰难地熬了三年,终于度过人生最为困难的岁月,母亲是位坚强的很了不起的女人。

母亲虽没文化,但遇事有主见,能独立,果断处理。离开父亲己五年了,时间到了一九六五年,二姐己二十岁,到了婚龄。母亲考虑把谁留到身边不出嫁,来顶门立户。这个人选必须能够撑起这个家,担負着养老扶小重担。我才十三岁上小学五年级,二姐这几年摔打磨练象个男孩子,所以决定留下二姐,给招个上门女婿。其实,母亲早就想好了,平时就很注意培养和锻炼二姐。

为了避免与上门女婿的矛盾,母亲想要找个在外工作的本地人,还有几个硬“条件”。还真的事随人愿,别人介绍的二姐夫是辋川人,在西安工作,也符合其它硬“条件”。婚事很快说成,六五年底结婚,二姐夫上门到家,给家带来很浓的人气,我很高兴。从此家里有了“亲哥哥”,母亲待“哥哥”如亲生,一家人和睦相处几十年,曾未发生过矛盾及争吵。婚后他们有两儿一女三个孩子。特别是两个孙子的到来,母亲喜上眉梢,格外开心,视为掌上明珠,别人给她带的好吃的东西,自己舍不得吃,全给孙子吃,不让他们受一点委屈和为难。我们深深理解母亲心情,因为李家有了真正的继承人,圆了自己的梦,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后来两个孙子都上了大学,孙女“接班”工作在西安,家里好名声传遍全村。实践证明,母亲选择二姐留下顶门立户的决定是完全正确的,母亲是位有远见的女人。

母亲为人纯朴、诚实、厚道、宽容,和远亲、近邻关系处理的很好;特别是和自己的继父母以及公婆关系都处理的很好。一辈子和人没红过脸,没吵过架,名声很好。母亲常教育我们“要学着吃亏和忍让”,“吃亏是福”,“天有一亏,地有一补”。这是母亲常给我们说的几句话,也是她做人的品德。

一九六六年“社教运动”后期,我家被补订为“富农”成份,因母亲在村里德为好,才没有给戴上“富农分子”的政治帽子,免去打扫街道进行思想改造,免受批斗、游街之辱。母亲是位德高望众的女人。

母亲年青时身体虽不太好,但很勤劳,很能吃苦,为了我们能过好年,冬季早早开始纺线,准备织布。数九寒天,我们睡在母亲烧的热腾腾的火炕上,母亲坐在地上草坯上,用方形棉头帕包着头和耳在煤油灯下摇纺线车纺到半夜,我们醒时叫她快睡觉,她说:“白天天短,做不出活,晚上能多纺点,把这把棉花纺完就睡。”母亲为了让我们和别的孩子一样过年都能穿上新衣裳、新棉鞋,坐在坑上油灯下熬夜做针线活,有时熬夜到天亮,我们醒来叫她快睡觉,她总是说:“剩下几针做完就睡,你们快睡,盖好被子。”母亲这些话永远回荡在我的耳边,母亲的恩比山高,比海深,比天大。我现在才真正明白这句话的真谛:

慈母手中线,女儿身上衣。

灯下密密缝,唯恐上身迟。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母亲晚年严重的腰腿疼,脊椎变形,腰弯曲度可达近90度,是多么痛苦,二姐在外干活养家,她在家紧着围裙弯着腰烧水、蒸馍、做飯、洗锅,一大盆猪食一次次端到后院喂猪,母亲一辈子硬气不求人,自己能做到的决不麻烦别人,关心的是别人,忽略的是自己,母亲是个很能吃苦耐劳的女人。

母亲一辈子干净爱好,见不得脏乱,家内外地面每天打扫的干干净净,家里放面粉的瓦瓮被摩擦的明光闪闪,都能反射光线,来人还以为瓮上有油而发亮。小时候,雨天我出门玩耍不小心跌了,衣服泥了,回家后母亲会打我嫌把衣裳弄脏,后来我长记性了,再弄脏衣服,就到别人家用火把泥烤干,揉掉,收拾干净再回家,骗母亲让她看不出来,就免挨打。我们家干净是有名的,过去县委干部下乡,生产队首先安排住我家,轮流管飯,干部当天吃完飯后会及时留下规定标准的钱和粮票。母亲的茶飯也做的很好,菜的形状、大小、薄厚、色香味很有讲究,家里来客人和过年时,母亲亲自下厨,不离灶火,一人承包一切,我们只能打杂烧火,洗碗碟,洗一般菜,技能活根本沾不上边。我至今都做不出母亲味的可口飯菜,这可能属于家教的一个缺失吧?不,这是我们没有传承好厨艺之过,母亲又是一个有一手好厨艺的能干女人。

母亲一辈子勤俭持家,从不浪费钱粮,一颗粮食掉到地上,我们用脚踩过,母亲却弯腰捡起,以身教重于言教教育我们,养成节约的好习惯。母亲是个非常勤俭的女人。

母亲乐于助人,家里的东西,谁来借用,都会大方热情给予。去过家门口要饭人很多,特别是青黄不接时尤为明显。母亲见到要飯人从来不关大门拒在门外,只要进来,不管我家多么困难,母亲都会口中夺食给点飯、馍、粮,或别的能吃的东西。我们常说母亲,我们都没啥吃,你还给他(她),以后就不要给了。母亲说:“可怜的,多少给点,餓了给一口胜于飽了给一斗。”还说:“也是实在没办法才走这条路。给点吃的也是行善积德。”母亲常教育我们要多同情可怜人,多帮穷苦人。我当时真不明白母亲没上过学,是从哪学到这些道理,还一套一套的,挺有说服力的。

母亲没文化,但知道学文化的重要性,二姐是处于生活无奈而失学,而我经历了父亲病世,三年自然灾害,十年“文革”,母亲艰辛地供我上了小学、中学和大学,母亲不仅慈善,而且还是一名优秀的家长。

母亲身体多病,一是莫明其妙地肚子疼、心口痛,犯病时很可怕,先是村里“神医”用偏方给止痛,后请中、西医大夫打针,吃药治好了。到现在我都不知是什么病。二是肠胃不好,时常上吐下泻,严重时休克,要住院治疗。三是鼻子常出血。一九八二年,母亲去杨陵给我管孩子,有一天突然流鼻血,自己用纸堵住鼻孔,血从口腔流出,血流止不住,我叫邻居急忙请来校医,他用药棉塞实鼻孔,鼻子变的很大,加上外疗和药疗,血流终于止住。第二天母亲不吃不喝不吭声,只是躺床睡觉,身边只有我和小孩,我被吓哭了……。放寒假我带母亲去西安医学院进行检查,结论是免疫低下导致血小板减少而常出血,严重时危机生命…。从此后我再也不忍心让母亲给我管孩子了。四是容易昏晕,有时晕倒,家里无人时,自己在地上睡一阵,觉得好点就爬起来回到炕上休息,有时需要医疗休息多日。五是腰腿疼,晚年越来越严重,这是折磨母亲最大顽疾,晚上腰腿伸不直,翻身困难,伴有呻吟声,腰弯度越来越历害,贴止痛膏,吃止痛药是母亲几十年自疗常用方法。原来因各方面条件所限,我们对母亲这些重大的、犯来要命的疾病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和及时医疗,使母亲几十年飽受病痛折磨。现在想起心依然象针扎一样地滴血,痛的无法忍受,流不尽的泪水,这也是我对母亲的最大愧疚,留下最大遗憾,悔恨终生。请母亲在九泉之下原谅女儿的不孝。母亲是个与漫性大病斗争的“英雄”。

一九九二年农历十一月,因家事我回去和母亲住了两天,临走前在火炕上一起吃顿二姐做好的早飯,灶台与炕相连的背栏是“飯桌,当母亲用手给我递饭时,我很近距离看到母亲用多条白胶布包裹着手指上大的裂口、小的裸露,布满皱折粗糙的手,再看脸上的冻疮,弯腰免強直坐的身子,同情又心疼辛苦了一辈子的母亲的心情一下涌上心头,眼泪夺眶而出,唰唰的掉在刚接到手中的饭碗里,难受的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母亲只说:“快吃,小心飯凉了,来安慰我…。”飯后我给母亲留下二十元零用钱,母亲不要,说她也不出门,花不了。我硬塞到母亲手里,母亲让我阳历年(元旦)再回来,我答应了。临走时,母亲拄着拐仗将我送到街门口,另一只手扶着门楼的墙,还在免强的向上直腰。我走到五十米路拐弯处,回头向母亲招手示意,外面很冷,请她回去。只见母亲保持原来姿势,只点了两下头。一路上我的心在翻滚着,想母亲的过去、现在和以后,自责无能的我无法改变这一切,给母亲一个幸福晚年…

没想到这一面却成了和母亲的永别。时隔两个星期,九二年的农历腊月初四,阳历12月27日,这一天,姐和妹去县城办要事。中午母亲在家拉风箱烧一大锅水,准备给过年做稠酒,不知怎么就昏倒在灶火里。当时她的身边只有两个小孙子,叫着婆婆,拉着胳膊,怎么也叫不醒,拉不起来。姐妹们回家后赶快抬到火炕上请来村医,但己经晚了,抢救无效,医生让准备后事。当天晚上母亲因脑溢血离开人世,享年七十七岁。我接到电报如五雷轰顶,乘了三个小时的公共汽车赶到家中,只见母亲被安放在无被褥火炕上支起的一张门扇上,我朴上去抱着母亲惊天动地,撕心裂肺地哭叫着,用脸紧贴母亲彊硬冰凉的脸,泪水流到母亲脸上,也暖不醒母亲,唤不醒母亲,握住母亲历经千辛万苦粗糙如柴不能弯曲未见胶布的双手,也没得到母亲伸手摸头安慰我的动作,痛心欲绝使我哭声无法休止……。

母亲灵柩存放六天,每晚我都守灵,总想多陪母亲一会,但只有眼泪,没有语言,第七天出殡,母亲葬在秦岭脚下生产队公墓地,从此她离开守了一辈子这个家,长眠在那里。

送走母亲第二天,鹅毛大雪下了一整天,村里老人说:“你母亲是个好人,有福没受罪,干脚净手走了,下雪是天给戴孝。”这是乡亲们在安慰我们。

愿苦命的父亲、母亲在天堂团圆,无疾病无痛苦,健康快乐。

母亲:女儿又想您了,流泪写这些。伤心难过到写不下去,就此搁笔。调整情绪,泪止后又开始写,几天才写完。

母亲啊,您己离家近三十年,但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您留下的精神财富我们要继承,您的高尚人品女和孙永志不忘。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今年清明将至,女儿一定回家给您扫墓,给您坟头添一把新土,这就是对您最思念的祭祀。

不孝女儿在此先给您叩首了!

(2021年3月23日写于咸阳)

作者简介

李芝品,女,中共党员,中学物理高级教师,《听雨轩》微信群成员。一九五二年生于蓝田县大寨乡大寨村。六六年考入北关中学初中,七二年北关中学高中毕业。七八年陕西师范大学物理系毕业,八四年调入咸阳彩虹中学,一直从事物理教学工作三十年,曾获中学物理全国奧林匹克竞赛一、二等奖优秀指导教师荣誉证,二00七年退休后返聘三年。现家居咸阳市。

《听雨轩》微信群建于2015年,主要由蓝田县北关中学初六九级、高七二级及部分城关中学同学组成,现有成员116人,创建人孟明瀚。孟明瀚,《听雨轩》群主,网名知足常乐,听雨轩2021话春节主题活动策划者、组织者、负责人。宋哲玉,《听雨轩》微信群成员,听雨轩2021话春节主题活动主持人、总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自是真情最动人|心 祭
母亲节特稿 | 我的母亲是共产党员
热炕头上的火盆
雨亮│那个冬夜
怀念父亲(散文)
母亲这一辈子 l 翟德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