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兀安邦|蓝田有个洩湖泉

文学爱好者的创作平台
散文 / 诗词 / 小说 / 情感 

洩湖泉

兀安邦

洩湖镇因泉而名,洩湖街因泉而荣。

(当地人读叶音)湖镇位于西安市东偏南30多公里处,在蓝田县西偏北8公里,

洩湖街仅有一条东西方向的街道,长也就是200米,古秦楚大道把洩湖街分成南北两部分。老长平公路即现在的西蓝公路也为东西方向,位于街道南200米处。福银高速由东向西,在街北崖上,离街约500米。

洩湖街北约4公里是高约250米的骊山,当地人称“岭”。山势平缓,至洩湖街一带已很平了,洩湖街南约1公里是霸河,从东偏南往西偏北流淌。霸河南岸是高约200多米的陡峭土质断崖,塬上则是平地。

在洩湖街南约150多米处有一个东西向的北高南低的坎,这是一种很低的断崖。该坎西起华胥东,向东经故京,是其最高处,约4米,再往东,过沙河后高度逐渐减少,到洩湖街南其高度不到两米,至十里铺已基本平了。 

霸河在洩湖段的几个支流均是从北向南流淌,即从骊山南麓发源,南流而下。因骊山造山运动使其南侧地表水的升高形成了许多泉水,加上雨水冲刷形成了十几条沟豁,从北向南,成为霸河的支流。有的河道很宽,约300~400多米宽,有的河道很窄,仅几十米宽。这些河流水量都很小,人可以跨过去。有的稍大些,像沙河,大水时也就搭个三四米长的木板就可以过去了。 

因霸河南岸是陡峭的断崖,像一道屏障挡在了洩湖镇的南面,断崖无水,居住条件恶劣,所以很少有村荘。这也是古秦楚大道必须从灞桥经洩湖到蓝田再去河南及湖北的原因。

这些从骊山南麓发源的支流也是霸河的主要水源,故霸河右岸有很多村荘,如十里铺,薛家河,王三荘,故京等。而霸河左岸(南岸)陡峭无水,无法居住。 

洩湖街也有个很直的南北路的小十字,北起街北约800米的崔家坪,向南穿过洩湖街北的潘道湾,后沿王家大院东墙到洩湖街,再到西兰公路,穿过公路后向南直通到王三荘。南北路很窄,原来仅供行人通过。它之所以叫路是因为洩湖街附近的住家均是坐北向南,没有坐西向东或坐东向西的院落。该路虽然很直,但在路两边并无店铺,故而称路。

在洩湖附近的河道两边也有很多村荘,因这些支流是从北向南方向,故在河道两边的村荘将沟沿下挖约3到4米,回土填到沟里,将村落建在沟沿上,所以,这些村荘全是坐西向东(住在西岸),或是坐东向西(住在东岸)。像华山沟,闫马沟等。

洩湖街南北路的路北,离街道约60米处的东侧,就是有名的洩湖泉,路西就是原王家大院的北门。洩湖泉的泉眼处有一高出地面约半米的石圈,石圈内直径不到一米,石圈外径约一米半,泉水高出地面,且深不见底。

在石圈南侧紧贴水面处有一个约一尺多直径粗的开口,和地面平,泉水由此流出。因洩湖街北高南低,泉水沿南北路东侧向南流,穿过洩湖街道下的小涵洞再往南,再穿过小坎,直到坎下的水田及荷塘,过西兰公路下面的涵洞直通往霸河。

虽然泉眼处离荷塘仅有两百多米,但落差约4米,故流水潺潺,给街道两边添加了不少生气。

大约在几百万年前,整个蓝田地区为洪水覆盖,骊山的造山运动使洩湖北侧地面升高,地下水位也随之升高,造就了许多泉水,较高地面的泉水顺骊山南坡向南流,形成了许多深沟,流入灞河。虽然这些支流长度不超过5公里,但此地为沙土,地面被水流及雨水冲刷,使河沟变宽变深,且把下游冲积成坡度较缓的平原,洩湖街至故京一段尤其如此。 

大约在150万年前,蓝田猿人居住在离洩湖街北约4公里的陈家窝,那时,洩湖甚至蓝田县一带仍是一片汪洋,因陈家窝地势较高,仍可居住。

约在一万年前,蓝田地区的洪水逐渐退去,当洪水退去后,地面森林覆盖,水草丰盛。霸河水量也非常充足,河面很宽,涛涛西流。因洩湖及附近的地下水非常丰富,而洩湖一带地下是一个东西走向的断裂带,北部较高地区的地下水南流时被洩湖地下断裂带所阻隔,地下水上涌为泉,就形成了洩湖泉。

该泉大概形成于此时。

最初泉水涌出后在泉周围形成了一个不大的水潭。由于洩湖的地形是北高南低,潭水溢出南流,至南边约150米处,穿过洩湖街南的小坎,而坎下地势低洼,由于泉水涌灌,在此处形成了一个面积不小的湖。湖面不大,东西长约200米,南北宽约100米,但湖水清澈,并不深,湖水满后泉水又南流入霸河。

泉水及这个不大的湖是这一带居民的主要水源。 

大约在8000年以前,那时还是母系社会,在洩湖泉(那时还无洩湖镇)附近的“”姓男祖和洩湖泉以西约4公里处的女祖“谟姆”结合,繁衍了中华民族。大约在汉代,人们就称谟姆居住的地方为“华胥”,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现在人们仍然每年在这里举行祭祀活动。 

洩湖街泉水甘甜,冬夏恒温。夏天喝一口,清凉解暑,冬天喝一口,温暖心肺。因潭水水面和地面平,手捧即可喝到,取水用水极其方便。

由于洩湖泉周围是一个常年涌水的小潭,南面不远处则是一个较大的湖,北部的潭和南面的湖就像一个葫芦形的明镜。整个泉水就像银线一样,由北向南,将清澈的潭水,碧绿的湖面,连接到霸河。而秦楚大道像一条带子由西向东从潭水和湖的中间穿过,洩湖街就是系在葫芦颈部的蝴蝶结。

大约在商代初期,开通了从长安经蓝田然后进山去河南及湖北的道路。由于来往行人渐多,故形成了秦楚大道。此时的秦楚大道是从西安(原长安)过灞桥,经老牛坡,故京北,过沙河后,经洩湖泉南(即现在的洩湖街)及湖水的北面穿过,向东偏北方向,经五里头,三里镇再进入蓝田县。由于秦楚大道是长安通往东部的唯一通道,洩湖泉是蓝田盆地周围几十里地唯一的泉水,所以此地居民逐渐多了。 

至周代,洩湖泉附近已是一个较繁华的地区。从兀家崖出土的周代的簋,重180斤,说明那时泉周围已是王公贵族聚集的地方。

周代其第二代天子周成王封其弟为王,是西周七十二国的国王之一。国都建在现洩湖泉西约两公里处临近霸河北侧,现村名为“故京”(村),村民姓成。

到了汉代,始置蓝田县,属京畿,那时约有4万人口,是一个较大的县郡。因东西交往频繁,秦楚大道相当繁华。而洩湖泉水丰富,清澈见底,可直接饮用,吸引了更多的人来此居住。

到西汉时期,秦楚大道已形成了一定规模。汉刘秀就是从塬上经蓝关出陕西到河南的。

洩字释义:当地人把葫芦形容器的口压在水面下装水的过程称作“洩”,也有溢出的意思。如当地人把决堤称“洩豁”。由于泉水泄下,形成湖,而此地是关中通往湖北的要冲,因而也成了一处较大的驿站。人们取水用陶罐或葫芦,把葫芦口按在水面以下,即可灌满水。从湖中洩水,故称此地为“洩湖”,这大概是洩湖名称的由来。

至北魏时期,洩湖泉上游的潭水面积已缩小,下游的湖水也被北坡的泥沙涌塞了许多。由于关中长期干旱,霸河水位下降,洩湖泉水也逐渐减少,洩湖泉南的湖水水位也浅了很多,慢慢变为沼泽了。

532年孝武帝元修将京城从洛阳迁到长安,几乎所有皇室成员都来到新都,元修的心腹好友,能文能武的王思政被封为“总宿兵”,即总司令,仪同三司,食3000户,封地为洩湖,他对孝武帝忠心耿耿,孝武帝也也特别信任他。他在洩湖临街建了官邸。即紧邻泉水的西边,秦楚大道北面,现在王家大院的前身,这些皇戚贵胄都随王思政安排在洩湖镇。

所有皇室成员在洩湖的安排,是有严格规划的。即皇室家族安排在沿秦楚大道的东西方向,而且按辈份高低,从东向西排列,位于秦楚大道北侧。王公大臣按排在洩湖街的南北方向。

元修祖母高夫人(孝文帝元宏的夫人)家族安排在洩湖街西,在王思政官邸的西侧。王的官邸南门面向街道,北门离洩湖泉仅十几米。孝明帝的潘妃本家安排在街北,离王的官邸约100米。它是把北边较高的坡地挖平,虚土南填,且把潭水西边填平了大半,该村现称潘道湾。

泉水也可能在此时加了井圈。

孝武帝母亲李夫人的本家安排在洩湖街东约一公里的小河沟西岸,名华山沟,这是一条较小的霸河支流,宽度约80米,长度约3公里。王在华山沟东约200米处建兵营,该处称营坡,由王思政的付将雷五安守卫。在洩湖泉东约500米,华山沟西约150米建练兵场,把北坡下挖,回土南填,形成一个南部高约两米的土台,东西长约150米,南北宽约80米,用以士兵操练,称王家圪台,现在仍称此名。为联系方便,王思政在华山沟村南修建了华山沟桥,把营坡,练兵场及洩湖街连在一起。古秦楚大道走洩湖街,经王家圪台南,去营坡再往东过靳家湾,经蔡文姬墓到五里镇,再向南经过荆轲墓,进蓝田县北门。

营坡村及南约200米处的十里铺村均姓雷,是雷五安的后代。营坡北约200米,比营坡高出约30米处是军事首脑所在地和观察所,原称大寨,现仍叫大寨。当时把冯太后(孝文帝元宏的祖母)本家安排于此,该村大多姓冯。 

此时,胡太后已平反,其本家安排在洩湖街西约一公里的沙河村。

南北方向是重臣所在地,如北魏大儒宋球安排在洩湖街东约500米的宋家庙,该村位于兀家崖村的正南方约300米。宋家庙村居住的是北魏大儒宋球的后代,该庙是为纪念元修而建。

北魏重臣崔浩的后代安排在洩湖街正北不到1000米的崔家坪,崔是北魏几代丞相的世家。王思政的三儿子安排在洩湖街正南约800米的霸河北岸,称王三荘。崔家坪,洩湖街,王三荘是一条南北轴线。王思政驻洩湖镇时期,修筑的南北大道,北起崔家坪直向南,并填平了原来洩湖泉潭水的西半部,经王家大院的东墙根,再穿过洩湖街向南,并在南部湖中修了一条湖堤路,把湖水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面较小,西面较大。再向南直通王三荘。

洩湖泉东约500米是兀家崖村,该村较晚建立。

535年宇文泰鸠杀了孝武帝元修后,元修的三个儿子在王思政的秘密安排下,由祖母李夫人带着逃往蓝田金山寇家岭,并改姓兀,以躲避宇文泰追杀。最初,北魏将元修葬于草堂寺,大约在547年左右,高欢死后,王及北魏大臣又秘葬元修于洩湖泉练兵台东,并植柏树一棵。该柏树在1990年代仍郁郁葱葱,现已枯,周围且被民房包围。

孝武帝元修三子在寇家岭住了很长一段时间,556年,宇文泰去世,元修三子从寇家岭迁至霸河北岸的小河沟交汇处,和王三荘隔河而居。直至581年,杨坚灭了宇文泰家族后,他们才从霸河迁往练兵台西,诞生了兀家崖村(具体见“兀姓朔源”一文)。

这样,从534年开始,洩湖街附近突然添加了几百户皇亲贵胄,这些人衣食无忧,使洩湖街突然繁荣起来了。由此开始,洩湖地区也开始种桑养蚕。因为有泉水的滋润,行人取水方便,秦楚大道也变得车水马龙了,洩湖镇也成了蓝田县的大镇。 

直至唐宋元明时期,秦楚大道仍然是关中通往河南及湖北的唯一通道。

1556年的关中大地震以及较前的几次地震,使处于震中区的洩湖街受到极大破坏,房屋倾荡无存,窑洞倒塌,给此地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整个蓝田及洩湖地区的几乎所有房屋均是震后重新修建的,又修建了许多庙宇,如洩湖街的孔庙(后为洩湖小学),兀家崖村的药王庙及很多村的土地庙等。并在元修墓偏东处的秦楚大道修建了一座三孔石牌坊,以纪念孝武帝元修及其母亲李夫人。该牌坊在1966年被毁。

由于长期的雨水冲刷,上游土质向南涌塞,使洩湖泉南面的湖水面积逐渐减少,湖水变浅,人门在原湖中种了水稻。上世纪初,由于汽车的出现,原秦楚大道已不适应。于是将秦楚大道改道并拓宽。洩湖街西的秦楚大道方向基本未变,但洩湖街东的秦楚大道变化较大。从故京村北开始,直往东,过沙河沟(那时无桥),从洩湖街南约200米处填掉原湖水的南部,再往东,过宋家庙南,穿十里铺北,翻过靳家湾直到蓝田县南关,再往南进兰关,去湖北。当时称此路为长平公路,现在称西兰公路。此后,洩湖街东段古秦楚大道全废弃了。但在1960年代,仍可在五里镇附近看到古秦楚大两边的高约两米的几座石塔,那时,仍有人将原秦楚大道叫“古路”。在洩湖街南的长平公路北侧,仍有一片稻田及荷塘。

在1952年前,灞桥仍是古代麻石结构的老桥,宽度只有两个多马车宽,两边则是石栏杆,桥两头还有牌坊。那时沙河还没桥,仅在河底有一两米多宽,三米多长的便桥,发大水后,只能淌水而过。

由于运输的繁忙,1954年重修了小河沟桥,而沙河桥是在1955年左右修建的,两桥建后,长平公路蓝田段基本畅通无阻。

这时汽车经长平公路行驶,行人仍走洩湖街。

虽然经历了嘉靖大地震,1929年(民国十八年)关中大旱,但洩湖泉似乎没受影响,水量并未减少,水质还是那么甘甜。

洩湖泉的周围也有许多姊妹泉。

在洩湖泉北偏东直线距离约15公里处的骊山北麓是有名的华清池,这是一个户内平面型温泉。泉水从一个泉眼流出后分成几个小池,贵妃池因杨贵妃专用而驰名。加上白居易的“温泉水滑洗凝脂”,把泉水及肌肤的质感写到了极致,又用洗字将二者紧密地联系起来。但华清温泉为贵妃及帝王专用,常人不得入内。 

在洩湖泉南偏东直线距离也约15公里处有一个汤浴温泉。那是一个规模宏大的露天阶梯型温泉。温泉水由高约30多米处的坡顶流下,沿坡修建了五六个浴池,最上面的一个最小,也就容纳七八个人,但池水温度最高,约40多度。再往下3米处是一个较大的浴池,可容纳20多人,水温稍低。由上而下第三个浴池比第二个又低了约3米,池也更大,可容纳五六十人,水温要低些,但也有30度左右。此池再往下3~4米处是一个更大的浴池,可容纳上百人,水温也更低些。该温泉在唐代也为皇家所有,皇帝及大臣打猎之余在此洗浴休息。老百姓也是不能光顾的。 

相比之下,洩湖泉为大众所有,不分王公贵胄,不管贫富贵贱,无论男女老幼,均可享用。走路累了,在此洗洗脚,一天劳累顿消。夏天渴了,在此喝两口泉水,顿觉清凉。

  韩愈去湖北走到蓝桥,留下诗句“雪拥蓝关马不前”,想必是马儿还想回去喝洩湖泉水呢。 

泉水的滋润,湖水的清澈,是人们宜居之地。洩湖镇的人口因此也增加了很多,街道上增加了许多商店和药铺,此地成为长安到湖北的必经中转驿站,洩湖也成了蓝田县较热闹的大镇。

洩湖泉的四季是多彩的。

春天,柳芽田田,小麦绿绿,泉水也很高兴的样子,潺潺地,欢快地向南流着,浇灌着稻田,染绿了小麦,也使洩湖街热闹起来。

洩湖街北段水渠两边有许多供洗衣服用的石头,表面光滑,稍大一点的在渠边上,高出水面约七八公分,另一个在渠里,石面和渠水面平。天气暖和时,大姑娘,小媳妇卷起裤腿,坐在渠边的石头上,脚伸进渠里,边和旁边人聊天,边在水面下的石头揉搓衣服。这种情景,给洩湖街增添了不少欢乐的气氛。

古历三月初九,更是热闹的日子。洩湖镇连续三天举行物资交流大会,四面八方的人们都来洩湖朝会,带来土特产,杂货,日用品,桌椅板凳,扫帚,犁耙。卖吃的也不少,油糕,点心,饸饹,棕子。逛街的人擦肩接踵,买上自己需要的产品,也有很多是看热闹的。镇上搭台唱戏,有的村还来街上耍社火。整个洩湖,热闹非凡。上千年来,经久不衰。

为什么是三月初九,这里有个传说。据说玉皇大帝看到洩湖镇人杰地灵,就泼了一瓢水在此,形成洩湖,每年三月初九让王母娘娘在此洗脚。

夏天到了,麦子黄了,整个田野,黄澄澄一片。但天气也热,连刮的风都是热的,吹在身上,像是在做干桑拿一样,使人气都喘不上来。但农民都忙着收麦子,毕竟民以食为天。

在这挥汗如雨的季节,你若捧上一拘泉水,一饮而尽,顿觉心矿神怡,一天的劳累,烟消云散。

秋天,是洩湖泉宁静的日子,地里一人多高的苞米枯了,苞米壳发白,有的裂开大嘴,吐出棕须,露出大黄牙,等待人们去收获。萝卜长得像胳膊粗,绿绿的,高出地面半尺,等着人们去拔。

这时泉水也似乎大了一些,但平静了很多,仍然不停地往南流去。水面上不时漂流些黄色的秋树叶,把它带到南边的水田里。

冬天,洩湖大地白茫茫一片,天气虽然没有北方那样寒冷,也没有南方那样湿冷,但不出太阳的天气也使人脚生冻疮。

冬天的早晨,整个洩湖泉的泉眼处,青烟袅袅,街北的水渠,氤氲缭绕,白色的水雾升起又消失。像一道薄薄的纱帐,将渠西的房屋遮挡得时隐时现。整个水渠仅在街南一段的两侧有少量的薄薄的白冰,但太阳一出,很快就化了。

在1970年代,洩湖泉仍然活跃,水流潺潺,渠水清清,水质甜甜。但长平公路北侧的稻田,荷塘已经湮灭。从1970年代后期,慢慢地在原稻田上盖了房屋,形成了一个新洩湖街,公共汽车从此穿过。到1980年代,在北侧更盖了几个饭店,开了些杂货店。这时泉水也少了很多,时断时续,大概在1980年代后期,泉水彻底断流了。洩湖泉处水位比地面低了,原水渠仅剩一条小小浅浅的干沟。但至到现在,泉眼仍有水,泉口周围又盖了不少民房,静静地躺在不显眼的角落里,但它仍然滋润着洩湖街居民。

现在洩湖泉眼的水位比地面更低了,成了井了,但在南方仍称泉。

                                              2022-08-08

作者简介:兀安邦,生于西安市兰田县兀家岩村,1956~1962年就读于兰田一中。1962~1967在西安交通大学动力系学习,毕业后从事高压配电及高压电机(10千伏及以下)控制系统的设计及施工。现居美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文成公主的五颗珍珠——拉多藏湖
夏游陶洲湖
重游抚仙湖
东莞行——虎英公园登山游湖
碧玉镇天水湖水位浅析
【“晟瑞易行杯”我和我的美域蓝田征文32号作品】贺万春:拥蓝入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