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越峰||灞河清晨

文学爱好者的创作平台
散文 / 诗词 / 小说 / 情感 

灞河清晨

王越峰

在高楼林立的都市,没有雄鸡报晓,打断梦境的正是那随着岁月沧桑日益精准的生物钟。秋日清晨,照常太阳应高高升起,今晨却阴云密布,并传来淅沥的雨声。幸好雨不大、风不急,便一如既往走向每日朝拜的那一汪水泊,享受都市喧嚣前的宁静片刻。

奥体中心人工湖上蜿蜒的步行桥犹如长龙卧波。走在桥上向远处眺望,天地显得那么空濛、开阔;近看桥下水波随风涌动,传来有节奏的拍岸声,脑海油然浮现出前人对此情此景吟唱的无数金句华章,一时飘然有脱凡超俗之感。在高楼林立的现代都市,难得有如此开阔的视野和这水天一色景色!脚下的灞河已经不是上游那乱石穿空中的如练清流,而是被拦成一片宽阔的湖泊。灞河从蓝田的大山里发源,仅百余公里便投入渭河,完成她短促而壮美的匆匆行色。虽然源不远、流不长,但也堪称长安八水之伯仲,称为西安的母亲河自然当之无愧。

一往情深、深几许的灞河,曾伴随着我度过童年、少年及青年时代。因为生养我的家乡就在灞河上游的岸边不远处。曾经无数次走过灞河淙淙湍流上宽不盈尺的独木桥;曾经以瘦小的身躯,泅渡齐胸的激流到对岸,拣拾蔬菜队在灞河摊菜地剥离扔弃的老包菜叶子,然后绕道南河大桥背回家喂猪。之所以泅渡,是因为灞河上的独木桥在旺水期得拆除撤掉,以防洪流冲走。每当夏季,也和玩伴三五成群,脱的溜光,到灞河的水潭嬉戏玩水,这也是灞河留下童年最惬意的记忆了。成年以后虽落脚古城,但早年几乎每月一次回家探望父母。那时候都是骑自行车顺着灞河来来往往的。从西安回去大约得骑行三到四个小时,而返程最快两个半小时。因为回家乡是逆灞河而上,来西安是顺流而下。

现今,灞河在即将汇入渭河前只剩下区区数里的地方被拦了下来蝉变成湖。在桥上俯首细观,粼粼波浪却逆流向南?似有河水倒流之错觉!原来浪随北风而起。看来水不总是“往低处流”!逆风来时会掀起逆流的浪花,或许还会泛起几片恼人的沉渣。

雨渐渐小了。顺着长桥走到湖心岛上,冒着如丝细雨,环岛漫步,湖水环绕,绿树、鲜花夹道,一群野鸭缓缓游来,几只水鸟上下飞舞,咕咕鸣叫,似乎在为这美景讴歌,也或许向人们致意早安、快乐!

西安 ,一座焕发青春的古老名城,正悄然披上绿色的罗纱,用斑斓缤纷的色彩把自己装扮起来。但正是这亘古以来,奔流不息的灞河,和其他“长安八水”一起,给古老的都市注入了生命的活力,绘就了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让我们驻足这千古风流之地,流连这如花似锦美景、拥抱这恬淡自然意境,不负这春风得意的岁岁年年。

越峰于某雨中清晨记于奥体中心灞河湖心岛


作者简介
王越峰,蓝田县东涝池村人。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原西安冶金建筑科学院)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并留校任教。后调入陕西省政府对外经济部门工作。在国外工作多年,现已退休,在西安居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诗中的名桥知多少
灞河风光
游西安灞桥生态湿地公园攻略(赏秋日河塘)
甘南行之——兰州,与黄河相伴的都市
西安灞桥为什么又叫“销魂桥”?
西安灞河的水又“没”了,看看这是怎么回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