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易经百题》(44) 易律夫撰
userphoto

2022.07.31 湖南

关注

           

     关于《易经》问题,前些时段,我们已经写了不少博文(见《百度》、《凤凰》、《新浪》、《网易》等网络博客),总计已上百篇数了。为便于读者理解,这里,简要归纳一下。

     1,易、易经、易传、周易、易学等概念,是各不相同的,既有时段性,内容也不尽相同。“易”是上古没有文字时期的演易、变易、交易的实践方法规则,产生在上古前;“易经”是成典成册的书籍,产生在上古禅让选举社会;“周易”是卜筮术技,产生在殷末周初;“易学”则是研究分析《易经》典经原理和《周易》卜筮术数的历史学说总和。有人认为《周易》包括《易经》《易传》,说《周易》是什么“易道周普,无所不包也”,抛弃了《周易》本是殷周的卜筮术数性质,生拉硬扯地将古《易经》《易传》与卜筮《周易》捏合起来,企图提升《周易》的卜筮地位,纯属无稽之谈,祸国殃民。所以,《易经》与《周易》的区别,是易学史乃至整个中国科学文化史的一大悬案,也是我们今天应该正视并必须纠正的大问题。否则,将贻害无穷。

     2,易,产生与古人早期与自然界斗争的历史,它是中国古代人们观察研究自然界天象现象及规律的理论总结。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引古《秘书》云“易为日月,象阴阳也”,汉虞翻注《参同契》云“易,字从日下月。”清陈梦雷《周易浅述》云“易之为字,从日从月,阴阳具矣。”《周易·系 辞》:“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在天成象,在地成形。”“悬象着明,莫大乎日月。”古《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藏象论》云:“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汉人多取此说。“易名有四义,日月相衡。”(《易纬·乾坤凿 度》)“易者,日月也。”(郑玄《易论》)“日月为易,刚柔相当。”(魏伯阳《周易参同契》)。宋张载《易说》云“易即天道”。明王守仁认为“易者,阴阳而已”、“易者,日月之象,阴阳往来之体,随时变化,道在其中矣”(《王文成公全集.语录》)。明薛瑄《读书续录》卷二云“易者,阴阳也”。宋程颐《程子遗书》:“上天之载,无声 无臭,其体则谓之易”。可见,易最早是与自然界天象有关的。在古文献中,多称《易》,也是《易经》意思。这是由于古文字简洁,省略了“经”字,当是古代书写条件的限制。《易》的产生时间虽然现在还无法具体确定,但可以肯定,是相当早的。我们推测,至少在中国原始社会中期,因为传说中的中国祖先伏羲氏八卦(河图洛书),是在原始社会中晚期。据史料,黄帝在5000年前,伏羲氏在黄帝前,那么,《易》(易经)至少是5000年前的事了。因为,八卦之前是四象,四象前是二仪,二仪即阴阳二爻,才是《易》的基本之道。有了阴阳二爻,就有三爻(八卦),六爻甚至九爻等。八卦只是阴阳二爻变化来的,八卦只是《易》的发展变化的一个阶段。伏羲氏虽然不见于正史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但在更早的春秋战国古文献中已有记载。古文献或称伏羲氏为庖牺、羲皇等。司马迁受历史的局限,删掉了黄帝以前的史料,有的还带有偏见地去掉了羿射十日,嫦娥奔月之事,故我们今天当以历史真实为本,将司马迁以前的文献,以后的出土文物甚至一些传说一并考虑。二仪(阴阳二爻)是与盘古氏开天辟地有关的,但盘古氏的说法在三国徐整的《三五历记》,我们虽不能就此论断,但八卦之前显然还有其它。而春秋战国时代的《易传》也明确地说“易有太极,是生二仪,二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里,除了易、混沌、盘古、太极(无极),当是同一个概念外,二仪是第一个分开阶段,与《易》之阴阳二爻是相同的。而《易》的基本东西就是阴阳二爻变化,没有阴阳二爻,《易》的卦爻变化就无从谈起。所以,要知《易》的产生,必须了解阴阳二爻问题。而阴阳二爻,与盘古氏二仪(天地)剖分是分不开的。由于盘古氏的传说出自三国时期的史料笔记,产生时期甚晚,二仪(阴阳二爻)产生的时断问题,我们无法确知,但必在伏羲氏八卦之前,当是可以肯定的。又由于八卦起于河图洛书,当是地上物事的东西,我们可以肯定,伏羲氏并不是完全的《易》之自然界天象的继承者(但八卦对《易》的变化成绩不容否定)。由于正史多将上古的东西定为传说,并作无稽之谈,我们只能沙里淘金,广泛参考。据一些史料笔记,盘古氏自是我们的鼻祖(最终化为山川草木土地等)。根据《易》的特点,其中的继承者当是如下:泰壹氏(早于黄帝、老子),我们还可称太一(东皇太一)、太极(帛书《易经》作“大恒”),是与自然界天象有关的。大庭氏又称庭坚、柏鉴(《通志.氏族志》称古天子国)因其广大,亦是一例。伏羲氏(太昊)纪日、女娲纪月也是一例。少昊金天氏,尧帝晷日,伯益(或禹帝)之与《山海经》,应是重自然界天象的。尤其是夏代有易氏部落(《楚辞》称有扈氏),当是《易》的最终结集者。直至春秋战国的中山国。上古文献(《易》的各个时期),应该在古中山国。由于古中山国数亡,上古文献不知所终。秦进行过收藏,可能在汉代进行过一次结集,但遗失太多,伪书迭出,无法还原。现在通行本《易经》(已经错误地习称《周易》),应该是商时的《易经》,可能在周代进行过整理。由于夏代文字不存,其《易经》面貌不知,或与商《易经》无多大的区别。今通行本《易经》开头一句“元亨利贞”,与古《尚书》开头一句“曰若稽古”相似(仅文字可能还早一些),二者应该保留了上古《易》的某些特点。由于《尚书》是成篇记载的(成书或在春秋孔子),没有《易经》的卦爻画顺序,《易经》当是上古历史政典的最早记录。只是通行本《易经》杂入太多的商、周事,以前的历史留下很少(如元亨利贞、卦爻画等)。或者今通行本《易经》仅仅是商周的卜筮书,而作为历史政典的古《易经》没能留存下来。当然,大体框架可能还是存在的(尤其是卦爻画)。

3,《易经》二字最早出现在战国,见《晋书.束晰传》,由于此《易经》与《周易》文同,故此时《易经》与《周易》或已经混淆。《史记》《汉书》都称过《易经》。《史记》似将《易》《易经》《周易》合称。

4,《易传》,又称《十翼》,是解释《易经》的著作,成书在春秋战国之间。只是作为哲学思想作品,不能与几乎同时代的古希腊罗马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理论相比,认识思想水平在此时已大大落后于西方了。

5,《周易》主要见于西汉刘歆《七略》,内容为蓍龟类,38卷。《左传》数次出现《周易》,但疑为汉儒杜撰。司马迁《史记》出现二次《周易》,《报任安卿书》一次,但他是混用《易》《易经》《周易》的,不知何故。先秦诸子百家中少量的《周易》,疑为汉儒杂入。要知道,在《汉书》、《七略》里,《易经》与《周易》是严格区别开来了的。有人说,周文王作《周易》,但周文王姬昌是商时人,周文王之名是姬昌死后武王代商后封谥的。更由于今出土“数字卦”的出现,六爻形式的《易》,早在商以前就存在了的。

6,易学,见于汉以来解释《易经》历史及理论的作品。如宋代易祓的《易学举隅》等。但真正作为研究《易经》历史的学问,则是当代的台港澳为甚。

7,由于通行本《易经》三阳是乾,六阳亦是乾等,《帛书易经》(始无书名,考古人员称《六十四卦》)则称六阳为“键”,没有与八卦三阳“乾”重复,显然有进步,故今通行本《易经》当是一个未成品。

8,《周易》混淆于《易经》,偏离了《易经》原理。由此导致了不少问题,后果是严重的。《易经》是上古政典、史箴,其排列组合原理的运用是古代中国的科学启蒙,告诉人们的是“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然而,《周易》仅是蓍龟卜筮书,把历史经验当作术技,企图推断明天的结果。由于科技实力的限制,自然出现的错误,加上人为的政治作弄,巫公巫婆的别有目的,使《易经》陷入谶纬迷信。周文王的卜筮、孔子的“不占而已”、秦始皇不燔卜筮《易》、司马迁混用《易》《易经》《周易》,当是将《易经》作为卜筮看的典型。另外,《左传》的“周易”,汉刘向辑古《山海经》《周礼》“三易”(连山、归藏、周易),西汉刘歆《七略》班固《汉书·艺文志》之《周易》,魏王弼《周易注》,《隋书.经籍志》“周易”满天飞,唐朝廷的《周易正义》(孔子后裔孔颖达主笔),宋大儒朱熹《周易本义》等,都是自觉不自觉地在犯着同一个错误。


易律夫撰于2017530日(丁酉端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卦术
历代周易研究
太极图解说(演讲版)
陈春林:易经的历史回眸,让您5分钟成为专家……
如何理解《周易》
读易就是看图作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