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一篇自相矛盾的小学课文中想到的

从一篇自相矛盾的小学课文中想到的

陈大伟

不时有老师问我如何上北师大教材十册的《牛和鹅》,这使自己想起上《牛和鹅》的经历。

我上《牛和鹅》是200759日,给贵阳实验二小五年级六班小朋友上的。后来听说,这是这班同学自己选的,说是要选一篇最难的。我5月8号晚上930才到贵阳,吃饭后和朋友们聊着聊着就11点,只简单翻看一下教材就睡觉了。第二天早起,读教材,发现教材很难把握。

对于自己都很难把握的教材,我更愿意让学生先自己处理,在他们现有理解的基础上,适当点拨和提高就行了(这是受到某些电影的启发,在敌人的堡垒难以攻破的时候,指挥员其中的选择就是让战士们想办法,开“诸葛亮会”)。于是,我提出了如下要求:“用十分钟,选择有效的方式学习课文。边读边想(可以把问题的答案批注在书的旁边,准备交流):(一)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二)你明白了什么?(三)你最欣赏的段落和句子有哪些?(四)你有什么问题需要和同学们一起讨论?”在同学们的参与下,大致讨论出了这样一些问题:

视角不同,看到的外物也就不一样;看到的外物不一样,对待外物的方式也就会不一样;

不能对弱小的外物生出欺辱之心,对于看似厉害的东西也不要害怕,不能欺软怕恶;

我们看到的东西有时很不真实。

……

真好!

我隐隐约约感觉到文本的问题,曾经引导同学们对文本进行批判。比如,对“有一个顽皮的孩子故意要引它们来”、“孩子们大喊了一声”中的“孩子”,文章用“孩子”来表达是成人的语气,而在文中,用“同伴”“小伙伴”才是作者当时应该有的视角,也就是“我”的视角(下课后,有一位同学不同意我的观点,她说:“对于'文中的我’不能说成'作者’。”她的说法很有道理。同时,我更加高兴的是,我营造了一个平等交流的氛围,学生在下课后敢于批判我在课堂上的看法和观点)。当时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批判是不到位的。

这一节课最后没有得出明确的学习结论,但赢得的肯定和鼓励居多。有一位学生的家长是云岩区教师进修学校的教师,她在第二天给我说,她的孩子回家说了这样的话:“陈老师上课是真诚地用目光倾听。课堂上让学生自由学习、交流和表达,同学们都很愉快。”这位同学也说我预留十分钟的时间太少了,有的内容讨论不够深入。

2008年又在成都市高新区芳草小学观察两位老师上《牛和鹅》,一边观察一边研究教材。我才发现这篇文章的自身矛盾。

文章说:牛的眼睛看人大,所以牛怕人;鹅的眼睛看人小,所以鹅敢于攻击人(这种说法是推断还是科学?我没有找到合理的依据)。就算这有科学依据,它告诉我们:牛和鹅是两个不同的观察者,观察同一对象人,有不同的发现,然后有不同的处理方式。这个结论应该具有合理性。推导下去,那小孩子和大人也是不同的观察主体,观察同一对象鹅,也会有不同的发现和不同的处理方式,大人不怕,凭什么就要求小孩子不怕?要求孩子不怕,这也是典型的成人思维、大人思维,缺乏儿童思维、平民思维(实践中,我们很多老师在教学中也缺乏这种儿童立场和儿童视角)。

视角不同,看待问题的角度不一样,小学生学的另外一篇课文《小马过河》就有价值得多。这样,金奎叔的话“鹅有什么可怕的!会把你吓成这样。让它这样看好了!可是,它要是凭这点来欺负人,那咱们可不答应,就得掐住它的脖子,把它扔到池里去。记着,下次可别再怕它们了”就不负责任了,如果一个小孩听了金奎叔的话,主动招惹一群鹅,说不定就会生出很多危险来。这样的话小孩子是信不得的!

还有,“我记着金奎叔的话,以后一直不怕鹅了。”这是典型的“一句顶一万句”。人的经验改造就这么简单?无疑,认识是基础,但是否认识到了,一切问题就解决了?何况这不是自己的自觉,而是他人的灌输?

后来在西安交大附小,老师们也让我上课,我让语文老师确定课题。语文老师到班上征求意见,同学们也说选一节最难的:“《牛和鹅》。”带班的语文老师说:“陈老师的课一般只上一次,我们听他讲在贵州上过这一课了。”同学们说:“选第二难的,《西门豹治邺》。”我很感谢这位语文老师,如果让我上,我一定引导学生全面批判,会出现什么样的效果我难以预料(因为用基于批判的视角上过《迟到》,学生思维转过来有点难,自己上得很不满意,写过“带着枷锁跳了一次舞”,后来以《一次'下水课’带给我的思考》为题刊于2008年1月11日《中国教育报》)和难以把握。

于是,和小学语文教师交流,谈到这节课我说要么不教,要么还是要定位批判性地教。

在这里旧事重提,是因为做教师教育,做观课议课,一些朋友也缺乏一线老师的视角,也以为讲了一通道理,让教师明白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就实现了。这也是典型的“金奎叔的方法”和“我记着金奎叔的话,以后一直不怕鹅了”思维。我们需要清楚地意识到:教学改进是生活改善的问题,改进教学不仅有“对不对”的认识问题,还有“愿不愿”的意愿问题,以及“能不能”的水平和能力问题,以及在实践中“付出”和“收益”的比较问题。

我们不要当金奎叔,不要以为我们说的话可以“一句顶一万句”。

 

附:《牛和鹅》课文:

牛和鹅

任大霖

大家都说: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

我们都很相信这句话。

所以我们看到牛,一点儿不害怕,敢用手拍它的背,摸它的肚子,甚至敢用树枝去触它的屁股,用破碗片去刮它的皮呢!可是牛像是无所谓似的,只是眨眨眼,把尾巴甩几甩。有的孩子还敢扳牛角,叫它跪下来,然后骑到牛背上去。

可是我们看到鹅,那就完全两样了;总是远远地站在安全的地方才敢看它。要是在路上碰到鹅,就得绕个大圈子才敢走过去。

有一次,我们放学回家,走过池塘边,看见有四只大白鹅在靠近在岸边的水里游。我们马上就不响了,贴着墙壁悄悄地走过去,我的心里很害怕,怕它们看见了会追过来。这时,有一个顽皮的孩子故意要引它们来,就“吁哩哩哩哩”地叫了一声。鹅听见了,就竖起头来,侧着眼睛看了看,竟爬到岸上一摇一摆地,神气地朝我们走过来,还伸长脖子,“吭吭”地叫着,扑打着大翅膀,好像眼里根本没有我们似的。

孩子们大喊了一声,急急逃跑,这使鹅追的更快了,我吓的腿也软了,更跑不快。这时带头的那只老雄鹅就“啪嗒啪嗒”地跑过来,“吭,吭”地赶上了我,“吭,吭”地张开嘴,一口就咬住我当胸的衣襟,拉住我不放。在忙乱中,我的书包掉了,鞋子也弄脱了。我想,它一定要把我咬死了,我就又哭又叫:“鹅要吃我了!鹅要咬死我了!”

大概是我的哭叫身更惹怒这只老雄鹅,它用全身的力量来拖我,来啄我,并且扇动着大翅膀来扑打我,我几乎被它拖倒了―――因为当时我还很小,只不过和它一样高呢!况且还有别的几只鹅在后面“吭吭”大叫着助威。

就在这时候,池里划来了一只小船,捉鱼的金奎叔从船里跳上岸。金奎叔是个结实的汉子,他伸出胳臂来比我的腿还粗。他飞快地走了过来,一把握住了鹅的长脖子。鹅用脚爪划他,用嘴啄他,可是金奎叔的力气是那么大,他轻轻地把鹅提了起来。老雄鹅害怕了,好不容易挣脱束缚,张开翅膀,连飞带跳“啪啪啪”地落到了池中。这一下,别的鹅也怕了,纷纷张开翅膀,跳进池里,逃命了。

金奎叔给我穿上鞋,拾起书包,用大手摸摸我的头说:“鹅有什么可怕的!会把你吓成这样。”

我说:“鹅,因为鹅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呀!”

金奎叔说:“让它这样看好了!可是,它要是凭这点来欺负人,那咱们可不答应,就得掐住它的脖子,把它扔到池里去。记着,下次可别再怕它们了。”

我记着金奎叔的话,以后一直不怕鹅了。有什么可怕的!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怕它干吗?果然,我不怕它,它便不敢咬我,碰到了只是“吭吭”叫几声,扇几扇翅膀,就摇摇摆摆走开了。看到牛,我也不再无缘无故欺负它了,尽管它把我们看得比它大。

直到现在,我还记着金奎叔的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3_1_牛和鹅
18 牛和鹅
张学伟:《牛和鹅》(四年级)课堂实录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18课《牛和鹅》知识点 图文解读,给孩子收藏!
陆生作:分析课文《牛和鹅》,光这题目就有深意啊
听课手记|牛和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