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听听,秋的声音》的课后讨论
《听听,秋的声音》的课后讨论
      在很多时候,我发现老师们听完课后,不重视上课教师的课后说课与反思,不重视和上课教师互动交流,听完课就离开了。我以为这样的参与方式未必能真正学到东西。要知道,你看到的可能只是“鱼”,交流讨论可以帮助你得到“渔”;即便是表面的现象,你以为看懂了,其实可能也未必。就观课议课,我以为,观课很重要,认真观课是有质量议课的基础,但又一定要积极参与议课,议课帮助你获得“渔”。
     所以,在前日上过《听听,秋的声音》(可链接阅读:我上了一节《听听,秋的声音》)后,我安排了一节课的交流对话。对话交流结束,我让自己带的两位二年级硕士姚良依、程久菊把同学们和老师提出的问题,以及我的做答整理出来,一方面是分享给各位网友,另一方面是想让两位同学意识到一定要重视议课的交流,及时回顾相关要点,把交流的经历转化为经验。
      问题一:我注意到您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和自己的生活关联起来,这给我很多启示。这里想听听您的想法。
      答:对于教学生,我以为重点是教学生生存和生活,改善学生生存和生活。如何改善?这就需要养成学以致用的意识,学会学以致用。教“听听,秋的声音”要看学生是否已经上过这一课。如果没上过,主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到秋天的田野里,去听秋,学着用诗中的方法去表达自己听到的秋。现在上过了,就是另一种教法,从检查他们是否在国庆、中秋的假期里听过秋。我想传递给学生什么信息呢?核心便是“学了就要用”,要思考“我能怎么用?”“怎么改造我的生活?”引导学生提升自己听秋的意识和表达。通过这样的教学要让他们知道,学习是有用的,如果不用就白学了。就我看来,学过的东西如果没有用、不能用就不叫素养,也不是教育智慧,只能是一些死知识。这次让教育硕士参与,也有让他们明白这一点的意思。
     问题二、课文中的诗和课堂上所教的都一直在说“听听”,为什么您写的诗是《听秋》而不是《听听秋》?
     答:“听听”有劝导学生去听秋天的声音,去感受秋天的味道。我以为原诗主要为了动员学生,让学生去教室外感受秋天,认识秋天的自然和人们的劳作。而我所写的诗是我已经听过后的感悟,不再是劝导学生去听听,而是自己感受后的表达,是听的过程和收获。
      问题三:在文中第一、二段,您让小朋友角色扮演想象对话,这里有口语交际的指导,这让我感兴趣。这样处理你有什么样的考虑?
      答:我的教学是整体的,是综合的,也是因情景而有所改变的。口语交际不只是在口语交际的课上才教,语文课要教学生好好说话,学会说话。课堂上的对话扮演,扮演阳台的同学对扮演蟋蟀的同学说“你可别冻死啦”,一般的告别不会对对方说“别死啦”,我提醒同学们注意说话要考虑对方的感受,这就是培养学生学会说话。这里的口语交际指导时随机的,没有预设,但发现了就不能不有所指导。
      问题四:为什么您选用了自己写的诗做为教学素材?
      答:我是主张老师写“下水文”的。教学生写“我看陈老师”,我也写“我看陈老师”,教“四季之美”“乡下人家”,都写过差不多的下水文。我建议大家要写下水文,写了下水文后和同学们分享讨论,好处很多。一是教师身体力行,能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我要求你们听秋、写秋,我也听秋、写秋”,怎样写也可以有带领的作用;二是能够写得好一点的话可以赢得学生的佩服,学生佩服你了就愿意跟你学;还可以引导家长的尊重,家长看到你的下水文就会知道你教他的孩子很用心;三是可以提升教师自己的写作能力,打开思路,脑子越灵活,说不定写着写着,你还可能成为作家。
       问题五:学生在公开课或常规课上常会遇到学生不回答问题或回答不上来的情况,您今天遇到了这样的学生和情况。我们发现您很有耐心,就此您有什么可以提醒我们的?
      答:在课堂当中,不仅要抽取那些积极发言的同学回答,还要特别关注那些不举手的同学。我想,来到教室他们就有责任努力学习,有回答问题的责任,所以首先是培养他们责任意识,不能让他们觉得自己没有举手,老师就不会抽取他们来上来展示或者回答问题。其次,面对回答不出问题的同学,需要给他一定地耐心和等待。等待的过程中一定要关注他,我注意到关注这个同学尽管没有声音,但他的嘴在动,他的表情告诉他在积极的思考。思考意味着学习,这比他直接答出来更有价值。我想说,课堂不是越流畅越好,能够激发学生思考的课程,才是真正值得追求。没有思维含量的一帆风顺没有发展价值,不要一直让学生“走平路”,要敢于“爬坡上坎”,在“爬坡上坎”中突破和进步。
       问题六:当小朋友问您诗中的“老茧”是什么的时候,您引用了《悯农》来帮助学生理解。但我们发现,现在很推崇快乐教育,您怎么看待快乐教育和认识生活中的困难和艰难?
       答:我以为首先要尽量教学生真实的生活。引出《悯农》也是临时的生成,这里的引用是想让学生知道生活来之不易,要让学生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体会农人因为曾有艰辛的劳动,才有丰收的快乐。一方面不用用苦难让学生失去信心,另一方面又要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不易,让学生看到努力的意义和价值,给学生以希望和力量。也就是要让学生在真实、多样且不易的生活努力,树立起改善生活的希望和力量。
      问题七:在课件中,我们发现您有让学生听巫娜《碧潭秋月》和黄国伦《蒲塘秋艳图》的准备,另外课堂上您还有让学生闭眼听的学习安排,对于让学生听,您有什么样的考虑?
      答:学习方式应该多样化。听又是比看更有价值,要有虚实结合的选择,优势眼见的就实了,但心里虚空的东西就没有了,所以我设计了一个环节,让孩子们闭眼听,去感受声音,我以为现在的教学让学生听少了。佐藤学教授说要有“倾听的课堂”。
       问题八:作为一个读者和作者分享一下我读到的一种感情,首段表达了“放假了放假了的喜悦”接下来是“我自由啦”“今天如红棘一样,太美好啦”“啊,假期快过完了,如残损的荷叶”“鱼儿说,不要难过,假期还会来的”结尾“对呀,寒假很快就会来啦”。老师分享的是您写的诗想表达的感情:即使秋天过去了但是春天很快会到来,意味着一轮又一轮新一样的到来。一个是当下的生活,一个是生命的流转,哲学意味更浓。不知道我这样理解对不对?
      答:这是读者读出了作者没有想到的东西。想一想,这是可能有的。阅读是一种创造,作品写出来以后并未完成,读者读出来才算完成。这很好,谢谢!
       匆匆完成于兰州机场。放两张胡杨林照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忘掉了老师教给的知识,记住了老师教学的趣事,这就是学习
好课必须确保学生“五动”
学生爱写、能评、会改是如何做到的
听王君聊课(76):培养学生的鉴赏力和批判力
老师,上课请不要这样做了
好教师当给学生留下可记忆的细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