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国时期,为什么“火攻”多而“水攻”少?
userphoto

2023.01.20 辽宁

关注

熟悉三国历史的朋友,都知道火攻是家常便饭,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这“三国三大战役”,都是靠火攻决定了最后的胜负,与之相对比,水攻案例则寥寥无几,比较著名的也就是“水淹七军”的故事。同样作为军事手段,火攻多而水攻少,这是为什么呢?

第一,火攻的直接杀伤力,要远大于水攻。大火之中,在高温和窒息的双重暴击之下,能够活下来的士兵很少,即使能够侥幸从火场中逃出来,也难以避免的会有皮肤烧伤问题,在那个没有抗生素的年代,皮肤烧伤意味着细菌感染,意味着一只脚踏入了鬼门关。相对而言,水攻的直接杀伤力要弱一些,道理很简单,很多人都会游泳,却没有人会“游火”,另外,在水中逃生的士兵,一般也没有太严重的后遗症,至多,会因为受凉而感冒、会因为吞了脏水而腹泻而已。归根结底,火对于人类的伤害,是要远大于水的,举个极端的例子,即使全世界成了水球,人类也不会灭亡,但如果全世界成了火球,则人类必亡无疑。

第二,火攻要求的条件少,水攻要求的条件多。火攻需要的条件很简单,比如官渡之战,乌巢的大量粮草就是最好的燃烧条件,比如赤壁之战,曹操的木质战船就是最好的燃烧条件,比如夷陵之战,刘备大军所处的浓密树林就是最好的燃烧条件,也就是说,只要找准了突破口,火攻不需要太多的附加条件。相对而言,水攻需要的条件就复杂的多,周边要有大量水源,或者是老天爷肯下暴雨帮忙,要让敌军处于洼地,而恰好自己处于高地,等等,正因如此,关羽在襄樊之战中水淹七军,被很多后世之人称为千古神作,而诸葛瞻在寿春之战中,苦等一年,也没有等来一场该来的暴雨,以至最后城破身亡。

第三,火攻准确性较高,水攻却容易伤及无辜。战争中的火攻,一般而言,伤害只限于敌军,很少会波及自己人,也不会波及周边老百姓,大火过后,焦土一片,也不会产生瘟疫一类的次生灾害。相对而言,水攻则容易造成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负面效果,比如花园口决堤,虽说是为了放水淹日军,但却造成了广大的黄泛区,给老百姓带来了深重灾难,比如大水过后,容易伴随着瘟疫的爆发,从而给老百姓带来一波难以预料的次生灾害。由此可见,水攻虽然对士兵的直接杀伤力不强,但是其打击面广,会造成难以预料的“后遗症”,正因如此,将领们在采取水攻时往往慎之又慎。

第四,三国时期的特殊气候,进一步助长了火攻、抑制了水攻。众所周知,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寒冷期”,平均气温远低于正常历史时期,气候寒冷,往往意味着降水减少和空气干燥,而降水减少,则意味着河流湖泊水位的下降,进而使得水攻大大受到了限制,而空气干燥,则为火攻提供了天然的良好条件。关于干燥问题,三国时期还有两个佐证,其一是频繁的旱灾记录,其二是频繁的蝗灾记录,而干燥与火,向来是一对孪生兄弟。值得一提的是夷陵之战,陆逊火攻的时间是公元222年8月,按理说,此时正值南方的雨季,火攻很难奏效才对,但偏偏陆逊用一把火烧掉了刘备大军,这恐怕就是蜀汉的命数吧。

结语:以上四点,决定了火攻成为了三国时期的主角,在罗贯中《三国演义》中,还特意给诸葛亮虚构了“火烧上方谷”的桥段,只是,整整九个月不曾下雨的雍凉地区,骤然暴雨倾盆,导致火攻失败,诸葛亮功亏一篑,虽说这是小说杜撰,但,包括水火在内的很多事情,的确都需要运气的眷顾,以至于诸葛亮最后发出了“悠悠苍天,何薄于我”的悲怆感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国志和三国演义落差最大的3个人,颠覆了人们对历史的解读
连弩是三国时期诸葛亮发明的,老外仿制的很精致
自驾游第六站 古隆中
NO.24 诸葛亮七擒孟获----《听四大名著,学国学经典》
三国时期.诸葛亮《诫子书》
刘备顶峰时期的实力,究竟有多强大?一般人不知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