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童年的捍卫者(3)  如果承认儿童是完全的独立的个体,那么,教育的目的也需要相应改变。以往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延续种族或为了更好地完成成人社会赋予儿童的使命,但是现代教育就要考虑儿童如何能更好地发展
童年的捍卫者(3)

  如果承认儿童是完全的独立的个体,那么,教育的目的也需要相应改变。以往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延续种族或为了更好地完成成人社会赋予儿童的使命,但是现代教育就要考虑儿童如何能更好地发展自己的天赋能力,以获得个人完善、幸福,进而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际委员会公布了题为《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报告从理论上针对“学会生存”这一主题进行了阐述。报告指出:“教育新概念应该使每一个人都能发现、发挥和加强自己的创造潜力。”教育不仅是一种手段(如达到技能、经济目的等),也是获得幸福目的本身,其基础是乐于理解、认识和发现。教育对个人的作用不仅表现在扩大自己的潜力方面,还应该表现在获得对外界的选择和判断能力方面。在这方面,报告指出:“教育的首要作用是使人类有能力掌握自身的发展。”“教育应当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发展。应该使每个人尤其借助于青年时代所受的教育,能够形成一种独立自主的、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意识,以及培养自己的判断能力,以便由他自己确定在人生的各种不同的情况下他认为应该做的事情。”在21世纪,“教育的基本作用,似乎比任何时候都更在于保证人人享有他们为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尽可能牢牢掌握自己的命运而需要的思想、判断、感情和想象方面的自由”。由雅克?德洛尔任主席的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1945—46/1995—96》,联合国教科文总部中文科译, 68、 76页和85页,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总之,学会生存要求更充分地发展自己的人格,并能以不断增强的自主性、判断力和个人责任感来行动。正如这份报告所指出的:“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而“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

孙云晓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挑战传统的教育观,挑战“应试教育”,因为这样的教育观点和教育方法没有“尊重儿童的生命状态”,也没有尊重儿童的个性。在他看来,发现和理解儿童不是为了更有效地用成人既定或僵化的标准来教育儿童,而是为了更好地“尊重儿童的生命状态”。他针对父母们的各种不尊重儿童发展需求和个性的“强为”现象,倡导“父母无为乃大为”,提出“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播知识,而是培养儿童的健康人格”。

我曾参加过《实话实说》中的一个关于动画片的节目,当主持人问儿童为什么喜欢看动画片时,许多孩子一齐拉长声说:“受——教——育。”孙云晓曾将这类现象概括为“集体失语”。孩子们按照统一的成人的标准在塑造着自己,结果失去了自己。教育应该使每个人发现自己,发展自己的潜能,并对自己影响、控制环境的能力感到越来越自信,而不是相反。应该强调教育不是机器,儿童也不是批量生产的产品。

二十多年来,孙云晓挑战了无数在大家看来非常正常的教育方法,提出了相反的教育观点,诸如:“向孩子学习”、“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没有信任就没有教育”、“‘听话’儿童可能是问题儿童”、“教子应有平常心”、“为确保小学生十小时睡眠而奋斗”、“让孩子对自己的过失负责”、“给孩子自由支配的时间,人的幸福离不开自由的选择”、“世上没有坏孩子”、“考试分数应当成为学生的隐私”、“没有秘密的孩子长不大”、“让每个学生都体验成功”、“儿童教育从体育开始”、“孩子没有朋友比考试不及格更严重”、“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没有尊重的爱是一种伤害”、“父母要做童年的捍卫者”、“要像保护孩子眼睛一样保护孩子的创造精神”、“让孩子成为他自己”、“打开孩子身上的枷锁”、“教育是一种唤醒”、“让每个孩子都有梦想”等等。以上罗列的只是其中一小部分。这些说法,并不是煽情的口号,孙云晓用事实论证了这些新的观点比传统观念更有益于儿童的幸福生活和健康发展,并针对每一观点,为教师和儿童父母提供了如何具体实行的建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回归生活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教育的智慧密码:互动 体验 分享
教师——派到儿童世界去的文化使者 成尚荣
教育真的是为了“竞争”吗
儿童成长需要的是什么
孩子为何如此叛逆?身为家长的你真的想过原因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