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章丘传说

 

章丘传说

/苏道强

蘇家庄蘇氏名人

据2012年《新編蘇氏總族譜》記載,蘇氏歷代人才輩出,名人薈萃,多受歷代王朝所重用。早在夏商周時期,国王分別受封蘇氏蘇国;漢朝蘇建伐凶奴有功封其為平陵侯,其子蘇武出使西域,持節牧羊十八載,不辱使命,名畄青史;宋朝蘇詢及其子蘇軾蘇轍三人,列出唐宋八大家之列,更有風流人物東西晉臺閣文章大小蘇1i之美譽。明洪武十三年,蘇氏从棗強定居山東若干人,僅濟南地區以蘇姓命的村庄有六个,曆城二个,王舍人庄地區蘇家村,董家地區小苏家;章丘三个,平陵地區蘇官村,普集地區蘇家庄,白云湖地區蘇家碼頭;濟南黃河北北蘇家。總人口超過五万余人。蘇家庄屬蘇氏大庄,人口超過|500人。

追憶祖輩,雖長居深山,但書香味极濃,名人俱出,可謂家貧生貴子寒屋出公卿。据民国十三年編《蘇氏祖譜》記載,定居六百余年,有大賓一名,(蘇十二世祖)荷源;介賓四名,(蘇十一世祖)繼芳繼貢繼松,(蘇十二世祖)荷本;監生一名,(蘇十一世祖)繼琳;貢生二名,(蘇十一世祖)繼松(蘇十三世祖)明誌;太学生四名,(蘇十世祖)傳斌傳紀,(蘇十一世祖)繼祖繼信;典藉二名,(蘇十二世祖)荷淳荷澐。

賓即賢賓,德高望重者。大賓,周王朝時,對來朝覲的諸候的尊稱1。介賓,大賓次,古代行鄉飲酒禮時輔作賓客的人。監生,国子監学生的簡稱。貢生,科舉時代,挑選府州縣生員m中成績或資格优异者,升入京師一国子監讀書者稱為貢生,意1味以人才貢獻給皇帝;太学生,明清時稱国子|監的学生為太学生,之前稱監生貢生。典籍,官名,清朝內閣所屬典籍廳之主管,掌收發奏章文移收貯及管理內閣,詳讀《蘇氏祖譜》,值得一提的是:(苏十一世祖)继松,介宾、秀才、貢生,其二弟继琳,监生,其四子中有二名典籍(苏十二世祖)荷淳、荷澐,其二弟之子(苏十二世祖)荷源,大宾,其孙(苏十三世祖)明誌,貢生,祖谱中记載的十五名人中,其一家三代就有七位。另外,历代苏氏共有太学生四名,竟出自一家三代,即(苏九世祖)苏斌,(苏十世祖)传纪.(苏十一世祖)继祖.继信。真可谓名副其实的书香门第,苏氏后生为其骄傲和自豪。

说起历代苏氏名人,我认为我的老爺爺(苏十二世祖)荷琚.字玉佩也祘位名人,其兄弟六人,排行老六。虽无什么文字记载,也无人知道他干什么工作,仅就他遗畄下来的遗物足以证明。记得在我小时,老奶奶堂屋里掛一幅中堂,中间画一公鸡,对联己忘记;在我爺爺的屋里也掛一幅中堂,中间画一梧桐,对联是:闲里亊忙晴晒药静中机动亱争:在我母亲屋里掛一六扇屏,中间四幅画是春杏.夏荷,秋梧桐,冬梅,对联是:梅影写窗香有迹竹声敲户绿无痕。这三幅作品,字是同一个人写的,画是同一个人画的,在每幅作品的启首都写有:玉佩六兄大人正疵,或玉佩六兄大人方家雅正;最后落款是:秩山張守叙,或济源張缙。两幅中堂在文革时期毁掉,六扇屏至今保存完好,虽几经搬迁,我一直做为传家宝精心保存。我退休后,参加老年人大学书法国画课,对书法国画产生了兴起趣,通过查阅有关名人书画资料发现,所存字画竟然是清朝著名书画家所作。

《历代画史集传補编》记載:張守叙(1928一?):清,山東无棣人。道光出生。喜绘画,遨游士卿间,一时名噪大江南北。花鸟魚虫,宗陳道復。尤善画梅,能时出新境,足以与金农,童钰媲美。晚年伏里闸,来学者获其指教,多名于时。九十余无疾而終。張缙,字济源,上海吳凇人,清代著名书法家。

我想,我老爺爺能得到全国著名的书法家·画家的作品,还不止一件,而且还得以尊敬,就以人以群分·近墨则黑而言,我的老爺爺应是位一代名人。

据巜新编苏氏总族谱》第六分支脉衍篇记載,苏家庄当代名人:(苏十四世)广東(19O9一?):出生于贫困家庭,兄弟六人,为求生各奔東西。青年时期闯关東谋生,后加入東北抗日联軍。抗日战争时期任東北义勇軍某部排長,后转入海軍。觧放后,首次軍队授衔为海軍上校。解放初期,仼国務院七处副处長,处長,深受中央领导人的称赞,周总理称其为信得过的同志。

(苏十五世)道立(1920一2O13年),字菊农,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酷爱书法,读私塾时就心灵手巧,聪穎过人。中国民盟会员,著名书法家,其作品暢销日本及東南亚各国,各文物馆所及书法爱好者收藏其作品不计其数。曾仼中国书法协会会员、中国诗词协会会员、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青岛民盟美术研究会理事.泰安书画院院长等职务。

(苏十五世)道强,1942年生,1963一1968年北京地质学院学习,1968一1970年中国人民解放軍3317(雷锋生前所在)部队劳动锻炼,获沈阳軍区毛选学习积极分子和五好战士荣誉证书;1983年10一12月北京地貭学院研究生部学习,1984年1一2月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部学习;197O一1993年在山東省地矿局地质队工作,主要在章丘地区矿产普查及区域地质调查,提交各种地质报告十余份,其中章丘地区1:2.5万和1:5万区域地质调查两报告获地矿部科技成果奖。期间仼矿产普查组组长,区调分队分队長.党支部书记.技术负责。1993年调入章丘矿管(矿业.地矿)局,高级工程师.副总工程师.国家矿产督察员,提交各种矿产开发利用报告和矿弗立項报告十几份,多数被利用和兑现;编制章丘市地质图.章丘市矿产图及其说明书,编写章丘市水文地质调查报告。2o11年一2014年省x公司反聘,晋升矿产地貭研究員。山东省苏氏族谱编委会理事,山东省济南市苏姓宗亲联谊会名誉会長。

(苏十六世)德耀,1952年生,毕业于东北大学机械专业,副教授,中共党员。曾任山東省莱芜钢铁厂职教中心教学部主任.教务科長,章丘第一职业中专教导主任,山东省凯文职业学院技术学院副院長。参编教材一部,获奖论文五篇,多次评为优秀党员.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山东省苏氏族谱编委会副会長。

说明:历代名人,指史志有记截者;现代名人,指具县团级以上职务,高级以上职称,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和劳动模范,有一技之長,对国家做出一定贡献者。

话说巴漏河

翻开章丘地形图,就能找到巴漏河的名字:東巴漏河发源胡山地区,经普集、绣惠向北流;西巴漏河,有的叫巴漏河,发源垛庄南部山区,经埠村、枣园向北流入绣江河,最络流入小清河。巴漏河为季节河,只有下雨时才有水,这与河流所处地质构造位置有关,河流区有多处断裂,雨水很快渗入地下,就因如此,才起名巴漏河。

说起巴漏河,可别小看是条季节河,但在地質领域颇有名气,因为有以它命名的一个岩石地层单位:巴漏河组。

一、巴漏河组的来历

记得我刚上大学(北京地质学院)时,参观地质博物馆,里面竞有章丘的三个地名:徐家庄(灰岩`荼叶山(輝長岩)和巴漏河(组),当时就感到特别亲切,又特别自豪。

巴漏河组,1942年日本地质学家渡边久野命名並指出:巴漏河组在明水火車站以西钓鱼台两侧及山東铁路桥附近瓜漏河岸出露…。瓜漏河组来自1920一1924年日本小川博士在该地区做煤田地质调查时提出。解放后,巴漏河组始终被地质界特别是研究新生界地层、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人员所重视。1976年,铁道部在胶济铁路沿线进行地质调查,首次在该地区发现大量哺乳类动物化石,首次确定了山東新笫三纪上新世三趾马动物群,並命名八漏河组。1980年山师大和山東地矿局对该区进行了详细地质调查,著文发表,将八漏河组更名为巴漏河组。1985年山東地矿局苏道强等在该地区进行1:5万区域地质调查,全面搜集有关巴漏河组资料,並查清其地表出露情况,出露于大站水库溢洪道`铁路大桥`公路大桥南、朱各务村巴漏河两岸,出露面积约4平方公里。根据钻孔资料揭示,向北可至绣惠、水寨、魏化林地区,另在赭山以東吕家庄以南钻孔内也能见到,另在唐王西约1公里处钻孔也有揭示。

巴漏河组为一套河湖相泥晶亮晶藻鲕灰岩、灰质泥岩,厚5一50米。

二、巴漏河组重大地质意义

石灰岩出现在海相地层中,是海水沉积产物。自石炭纪开始,大陆上海水大部分退出,仅在个别地方时有时无,因而形成石炭系海陆交互相地层。进入二叠纪,海水全部退出大陆,从此大陆再也没有海相沉积石灰岩。但在笫三糸,竞然又发现了石灰岩,这在中国乃至世界可称为一奇迹,这就是在章丘的巴漏河地区,从此,巴漏河出了名,巴漏河组的命名地点和标准(典型)剖面都在章丘。因为它是中国乃至世界是独一無二的,应该申报国家级地质遗迹。

谈到这里,油然想到国務院及省市县有关的地名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中所提到:地名命名要遵循方便使用,注意反映当地历史文化和地理特征,尊重当地群众愿望及有关部门意见。

在章丘地形图上再也见不到(西)巴漏河的名字了,有关巴漏河名的由来和故事及巴漏河组的地质意义,只能留在人们的记忆或有关的史料中吧。

话說危山聖井的形成

高耸危山聖井澄足章丘八大景之一。早在元末明初就有章丘八大景之传说,明代李开先《章丘八景诗》把危山聖井刻为八景之首,成为名揣遐尔的章丘第一景。危山並不高,海拨205米,面积也不大,约4平方公里,真可谓“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有关庀山的故事和传说有很多:

有名曰无㣋山。传说山中有一奇石,每到夏至这一天午时三刻,人立石上而无影而得名无影山。又以二十八星宿中玄武七宿危月燕而得名危山。又名三齐山…

危山有众多名盛古迹,最享盛誉是圣井莫属,另有四贤泉、琵琶湾丶铁墓顶等,尤以聖井的故事和传说最多:

有说观音菩萨去東海视察,途经此地,怡逢大旱之年,民不聊生,见此惨境动恻隐,用圣木柳枝点化成井,名曰圣井。

又有隋朝未年,天下大旱,此地三年无雨,百姓苦不勘言。天竺国来此地一救众高僧,哀百姓疾苦,用禅杖点地成井,井水甜如甘汁,清凉入脾。百姓把天竺奉为神明的圣僧,取该井名为圣井。圣井之水可谓百病皆治的神水。每逄大旱之年,只要众人虔诚地在圣井处祈祝,不过三日,即由然作云降雨。且每年的三月初三或八月初八或九月初九,有危山庙会,有进香許愿劫,有拜佛祈福者,或搭台唱戏,或居货贸易,可谓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话說井,在没有自来水之前,人们所用的水大部分取自井,因井内有泉。但有一些山村里的井叫旱井,井内沒不泉,靠下雨存积雨水。危山的圣井有水有泉,这与其处地质构造位置有关。泉是一种地质现象。泉的形成必须具备三个条件:有地下水源,有涌水通道,有隔水层。危山山顶为奎山组石英砂岩,其下为万山组砂岩页岩及少量泥岩,砂岩页岩为含水层,含有地下水;泥岩为隔水层,地下水沿泥岩层面径流,泥岩的层面成为地下水的通道。有文字记載,圣井选在危山阴坡,所谓阴坡即背阴的北坡,南坡即为陽坡。圣井选在北坡是有科学依据的,因为该地区地层倾向北西,只有在山的北坡才含水层,或叫汇水盆地,山的南坡没有含水层,也就不会形成泉。

危山地区人杰地灵,物华天宝,是适于人群居住之地,也是人们旅游休闲娛乐之地。

 

话说白云湖的形成

咱章丘人都知道章丘八大景,一提起八大景都有一种自豪感。这里边有好多故事和傳说,但这八大景大多是地质作用形成的一种地质现象。“白云棹罢归來晚"是章丘八大景之一,早有戤名,说的是白云湖。明代李开先曾吟诗赞之:夹岸人烟水四围,苏堤景物亦依稀,中流击博鼋鼍出,树底鸣柳乌雀飞,漁火错疑明月上,风帆相伴白云归,芳湖历尽欢无尽,况可乘船望翠微。

而今天白雲湖己成为颇具名气的旅游景观。

关于白云湖的傳说有很多:

其一,白云湖原是一城名,叫下沛城,太白金星下凡伴成賣油:一葫芦四两,四一葫芦半斤,又有老姜背老婆的故事,又有一女子死后变白雲灬,即有了白云湖。

其二、白云湖原来叫北阴湖。也有賣油:一葫芦一半斤,两葫芦四两之传说。后被洪水吞没成北阴湖,沿革白云湖。

其三,白云湖原来叫下配。王母娘娘女儿下凡至此灬。

這些都是传说和神话。白云湖的真正成因无人问津。其实白云湖是地质作用形成的。

探讨白云湖的形成,首先要谈到的是山東大地构造特征。山東境内有近東西向(纬向)的齐广深大断裂带,地表看不到,为隐伏断裂,但在卫星照片、钻孔揭露及物探测量成果均己证实:断裂带近東西向展布,西起济南,经邹平、博兴向东廷申。断裂带由多条断裂组成,南北宽达几十公里。断裂带控制了岩浆活动,自西向东有济南岩体、唐王火山岩(隐伏)、邹平章丘火山杂岩体及金岭岩体等。断裂带还控制着新地层沉积和地形地貌,自西向东有大明湖、白云湖丶芽庄湖、青纱湖、麻大湖等,黄河河道和小青河河道也大致呈東西向展布。

断裂带形成之后,在漫長的地质年代中是不断运动的,其运动也不一致,如断裂带北端断裂垂直断距大于500米,南端断裂垂直断距大于700米。断裂之间的地块受断裂运动影响,或抬升即形成地壘构造,或下降即形成地堑构造,就在地堑构造内各地段的沉降幅度也不一样,有的地方相对抬高,有的地方相对降低,在相对降低低凹地段往往成为积水区,久而久之,积水区底部易`形成淤泥,经多年压结就形成了隔水层,又叫挡水层,使积水得以保存,即形成一连串的湖。

知道了湖的形成,还要注意保护好湖。筑堤拦水丶引水入湖都是科学有效的方法,但要切记,千万不要在干旱季節湖水少的时侯挖湖掏湖,这样会破坏挡水层,不但不能使湖水增加,反而更会使湖水減少。

爱湖护湖,从我做起。

编辑:四面八方

平台征稿:

老年文学有济南市章丘区老人大学主办,借以丰富老年人的生活。如果您有文字爱好,文章的内容符合老年人的需求,可以发来共赏。内容要求积极健康,具有正能量,题材不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章丘八大景
《记着你》1.哈密边...
《 少年夫妻老来伴 章丘危山拜大佛(1)》
章丘大名鼎鼎的'圣井'被关进铁笼子了,咋回事?
这处投资甚巨且规模浩大的风景区,竟然不收费?
章丘八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