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流苏福佑甘泉村

流苏福佑甘泉村

/赵纪国

文祖街道的甘泉村紧靠公路,交通发达,村庄靓丽,民幸福。别看村小,却也人才辈出。

前不久有幸拜读了许凤霞老师的《甘泉村的流苏树》,一直想前去拜访。很遗憾,今年由于疫情,流苏花盛开的季节没能成行。

仲秋八月,天高气爽我开车与家人和朋友终于去了甘泉村。

天蒙蒙亮,在导航指引下,经过左转右拐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山沟里也出现了村庄,路旁也有了庄稼地。走近了,终于看到牌坊上写着“甘泉胜境”四个红漆大字。啊!到了,这就是甘泉村

  进了牌坊,路北是“恒远制造有限公司”路南是一处饭店。再往前走是粉刷雪白的墙壁,上面书写着标语和宣传画往东不远就看到了那棵粗壮高大的流苏树。

啊!真美啊,高大的树冠像一把撑开的伞,遮天蔽日,给我们遮住了阳光。粗壮的树干三人合抱。盘根错节的树根弯曲,凸凹,呈现出各种形状。像龙,像虎像龟,像蛇像鹰,像雀。远看群龙飞舞,近看银蛇盘旋;侧看像雄鹰展翅,正看像猛虎下山。太美了!

村里的人们看到我们的到来,急忙停下手中的农活和我们聊天。一位八十四岁的老婆婆从家里出来,问我们是哪里的?我们说是明水的!

她自言自语地说:“凡来的都说是明水的,也不知是真还是假。”走过一中年男子“这就是我们村里的义务讲解员,对村里的历史可明白了!”随后又有一中年妇女过来,与们交流起来。老人说:“听村里的老人说,这棵树得有六七百年的历史了。”问有什么传说故事?说:“这棵流苏树庇护着俺甘泉村,风调雨顺,平平安安,人人无恙,家家安康。这不,村里在树的北面修了个方池,写上了二十四节气。”庄里的人们都当神灵供奉着。

男士又告诉我们村内还有一棵古槐,年岁多了,树干空了,可树还活着,便用粗铁管子把它撑住。

我们跟着他又东走左转,走个锐角在西北方向的村中,看到了枯老的古槐。虽然不是想象的那么高大,却也空心,表明它那那岁月年轮。

我们沿着一条小胡同南行,走了个直角三角形的底边,到了流苏树的西边。村内都铺了水泥道路,房子旧。这时过来一位老者,我上前问:“老人家!这里为什么叫甘泉啊?有什么传说吗?”“没什么传说,以前叫三泉。在村北的山上分别有三个泉子,现在两个都没水了,还有一个有水。后来人们叫成甘泉了。”

回来后念念不忘,经过查看《章丘地名志》知道,甘泉村原是长在四面环山的山坳里的一个山村。现在326户,1080口人,1300亩耕地。据村南《张氏墓碑》载:“明万历十三年(1585),张继良兄弟三人从河北枣强迁来建村因无水源,故取村名干泉后来挖出泉水,遂改干泉为甘泉。

如果是先有流苏树,后有甘泉村的话那六七百多年的说法就成立。如果单建村来说那也就不到六百年的历史。甭管怎么说,美丽壮观的流苏树成了甘泉村的标志和一大景观。

流苏树福佑着甘泉村,让村里的人们经过勤劳致富,过上了幸福生活,也使远离市区的甘泉村出了名!

我衷心地祝福住在这里的人们像这棵流苏树一样,幸福永存,万古流芳。

赵纪国。1957年生,山东章丘人。从事文化工作多年,爱好文学,喜欢写作,曾在报刊发表小稿。关注生活,有感而发。

编辑:四面八方

平台征稿

《新梦文学》是创建人自娱自乐的文学性平台,也刊登新朋老友及少年学生发来的文学类作品。

如果是格律诗词,新梦文学默认中华新韵正格。如果投来其它韵种或者变格附说明。

您发来作品之前,尽量自我修改完善,一定发来未经任何修饰的素作,图片一定单独发送。如果第一次投稿,文末附上作者近期彩色生活照一两张,附一百字左右作者简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流苏树·降龙木·四月雪
中国奇树(81) 朐阳村流苏树王
四月,当花如雪,一棵400年古树就这样香艳了整个村落!
村游记丨走进章丘区文祖街道甘泉村——头顶三尺雪 花开十里香
【爱看章丘】甘泉流苏又开放
莱阳这个村的名字与“莲”有关,却以一棵流苏树出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