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闲聊写诗(三)

闲聊写诗(

文/王维宝


玩诗也上瘾,没错,只要你静下心来总是诗绪万千,萌动的素材源源不断涌上心来:过去的老故事,报纸电视上的新闻,耳闻目睹的好人好事,公园里的一隅景象,……抗拒不住啊!白天写过一首诗,夜里梦到一支歌,啊啊,同样的内容还是夜里写的好。

   静


安静
尽失喧哗
忘记红马奔蹄数秒声

宁静
没有纷争
心中意境聚焦再提升

幽静
夜有灵动
扑捉霎间闪念我抒情

平静
心潮澎湃
字词句载我画意诗景

寂静
悄无声息
一枚银针跌落入诗中

醉平台(平水韵.孤雁出群)

杖乡新梦闹胸怀,
网络华章绚丽开。
春夏秋冬征稿件,
东西南北荟平台。
吟诗歌赋儒文去,
老友亲朋彣彧来。
托拜祥云千万里,
醉中仙鹤若童孩。

如今,喜欢写诗的人很多,既然写了就是让别人看的,读者若能在文底给你点个赞留个言,再转发更多的群更好了,各家媒体编辑亦如此。不乏有的平台非常在意你有多少“粉丝”,给你推出之前就提出指标:留言、点击率、点赞、转发不低于多少,如果这次达不到要求以后别再来稿了!
好些作者没有多少时间阅读别人的诗作,或许读一遍含有自己这一首诗的本期作品,勉强在底部留个言,其它期别就算了吧。别看你把自己的专辑转发了不少群,没几个点开的,我说的是实情吧?
如此多的诗文,如此多的群体,如此多的媒体,竟然如此低的阅读量,怎么办?有句话咋说来“困难不如办法多!”有人分析:没有转发哪来点击,没有点击何以阅读?转发才是硬道理,于是把转发作为群员奖励的考核指标。怎么证明群员转发的多呢,看截图,截图还必须是转发以后的,转发前截图不为准。
现在的微信群实在太多了,每个群都渴望群员及时向外群转发自己制作的微刊,却不十分喜欢转来外群媒体的微刊。确有群员推贴“只进不出”。不行,群主一旦发现某君长期以往,婉言劝退。
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有人跳出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高屋建瓴寻出路,组建出一种新的群,名曰“互赞群”之类。
互赞群的道德基点是“有来无往非礼也”,咱把自己的帖子一旦发进某群,就有好多群友前来点赞,还有记录呢:6/9,意思是说,我是第6个给你点赞的,第9个在看的,面对“投之以桃”咱得“报之以李”。自己在点赞群里,且不说主动赞别人,就被动回赞也够你忙乎半天的。倘若有人给你点过赞,你一时忘了,人家就会友好的提醒你“回点!”。
参加互赞不仅需要耐心,还需要细心,更需要恒心!

多想把自己藏在一个安静角落无打搅的玩诗,结果事与愿违。诗歌写的时间长了,社会上知道了,好些文学组织递来“橄榄枝”,你想拒绝都不好意思。一位老相识就曾经把我推进区老年人大学写作班,即当学员又做老师,给老同学们讲些诗词写作的知识。另一家本地诗社也邀请加入。
这些事本来是好事,起码可以显摆显摆自己呗,经过一段时间才觉得这个玩法并不开心。老年大学毕竟是个学校,人家每学期是有教学计划、课程安排表的。既然你接过讲诗歌的课就得提前备课,按时登台,讲不好自己丢人,这与自娱自乐就不一样了。况且,家里还有家务呢,必须随叫随到。咱没有分身术呀!
那家诗社还真把咱当尊“神仙”,给了个编辑,活动不少,每次出去采风都要求参加。唉,“谢谢社长的邀请,对不起”不知说过多少回了。


文学作品要为政治服务是必须的,应该积极参与。你掐掐指头,这几年我国的登月球、落火星,深海探洋,抗瘟抗洪,东海钓鱼岛,西陲战印猴,难道你就不激情诗篇。
每年都有重大喜庆节日,国家层面的建党建国建军节,民间的传统节日比比皆是。今年的百年党庆最隆重,上上下下都在搞,各级各类的政府甚至民间组织都搞征文活动,为了表示重视程度还设置冠名奖项,举行颁奖典礼。其实,参加政府部门组织的节庆征稿非常好,如果你的诗文能够被看上眼,起码有获奖证书,还有的发纪念品、等次奖金呢。
说到奖金,忽然想起前不仅一位年轻诗者与我的小窗聊天,他问我“什么渠道可以投稿赚点钱?”“如果可能的话想把写作变成一种谋生手段”。
是啊,人作为自然界最高级别的长灵生物需要生存啊,生存就得用钱,少了也不舒服。回答之难是因为“把写作变成一种谋生手段”咱没体验过,要算经济账咱写诗是“赔本”的买卖。年轻人有志于做诗人真需要从精神上鼓励一把。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骨感的,我不喜欢假大空,更不该欺骗他:
“有稿费的投稿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有稿费的诗歌杂志,二是某些评选活动。在全国范围内有稿费的刊物比较少,我仅知到二十来家,他们每次给你发个一两首诗词,百元稿费已经烧高香了。也有的刊物好不容易录用了你的作品,下面附着“订购单”。
带有名头的奖金类评选活动一般每年一次。比如'李白诗歌奖’'孔子诗歌杯’等。每次这样的活动,高手云集,佳作铺天盖地。诚然,这是一件好事,有利于传承祖国的优秀文化。但是……
可以试试,要做好失败的思想准备。你一定要首先做好本职工作挣钱奠基,身心健康是前提。”

王维宝,笔名四面八方,山东济南人。望月文学特约作者,大中华诗词协会会员,山东散文学会会员,北京西山诗社会员等。诗文作品发表在《中华词赋》《神州》 《山东诗歌》 《山东散文》 《望月文学》 《诗词月刊》等刊物。著有诗文集《夕照闲吟》 《漫步秋天》 《烟花三月下扬州》。文学观:艺术源于现实,高于现实,不可无病呻吟。

本期制作  栗庆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原来诗歌是为叫床而诞生的
诗人访谈(5) 一一站着是一棵树答弯圆问
美丽中国-617-:诗歌之城”——马鞍山。
《凌门诗社》 第六期
杨玉川诗歌《武汉,挺住》
张维 || 赶赴一场落日的约会(外二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