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家乡,那条心中的河


家乡,那条心中的河

/翼翔

岁月如梭,沧海桑田。转眼间,我从197410月,去山东莱芜师范上学算起,离开鲍家庄已经有48年了。村庄依旧,面貌全非。过去的老屋和熟悉的面孔不见了,剩下的只是乡音未改,亲情依旧。

与河相伴,与湾毗邻。人在远方,涓涓溪水流淌着对家乡的无限依恋,无论走到哪里,那河,那湾,那涯都是心中永远划不去的浓浓乡情。大脑记忆最深的不是财富、不是家产,更也不是仇恨,而是家乡的天,家乡的地、家乡的人和家乡的河。

水生万物。多少年来,世世代代,祖祖辈辈。浇溉了万亩良田,滋润富饶热土,为一方老百姓造福安宁。有时水又是祸水,它任性到黄龙肆虐,洪水横流,致使遍野哀鸿。

鲍家是块风水宝地,早些时候的河流很多很多,南面有南河涯,西面有西河涯。东边还有一条宽宽的水沟,清清的溪流一路向北,悄悄的灌溉良田;绕庄的围子壕沟,一段段,一片片,几乎是常年不干的水。西门的大湾和北门的大湾,似乎述说着岁月苍老,平静地,日夜坚守着村庄的欢乐和忧伤。

西河涯印记

西河涯岸印象深刻,源自于鲍家乡土文化的影响。小时候,乡村文化贫乏,大人们讲村里当兵打仗的人和事,特别是闹鬼的故事,更是让人天黑不敢出门,夜晚毛骨悚然。

鲍家西门大湾,是一个重要的地理标志。上世纪七十年代前,鲍家人赶集、推碳出西门奔大公路,是由大湾向西南方向300米过石桥正直向西。大湾北面是刘家祖茔,坟多而阴森。从万家口到高家庄,河岸高筑,河床宽绰,统称西河涯岸。

西河涯南北不过3里,地势很高,鲍家西围子墙依河而建,高筑炮楼,是非常重要的战略要地。

任何河流离不开特定的地理位置和环境条件。探讨西河涯历史源远,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应从大小清河和漯河之水,两个方面综合考证。

据乾隆《历城县志》载:“济水,自东平以下,唐人谓之清河。至宋,又有南、北清河之名。南清河即泗水,北清河即济渎。也就是说,济水,唐代时已改名清河,北宋时期分为南北。而南宋初年,济水“泺东行始”。

济南的名字取济水(亦称济渎)之南。源头河南济源济渎庙太乙池水,直接与王屋山,太行山水系相关。古时济水与黄河、淮河、长江并称“四渎”,也就是独立入海的河流。他一路向东北,直达济南。东汉年间上游河道湮没,山东境内汶水和荷水继续支撑“渎”的使命。河水清澈透明,“唐人谓之清河”。

地方史志多有记载。“小清河,水出大明湖,环城而东,合黑虎泉诸泉之水,东北绕华不注山,经章丘、邹平、新城诸县入海。古代大清河、小清河,多由因势自流,屡浚屡塞、时兴时废,没人说得清楚。但有一点,作为唐代之前的古济水、南宋初年之后的小清河,由省会济南长河通海,却是不争事实。

《续山东考古录》:“《述征记》云:'历城到营城三十里。自城以东,水弥漫数十里间,南则迫山,实为险国。’逮金乱,土人因阻水立邑号曰水寨。”看来水寨洼名不虚传。清咸丰五年(1855),黄河在兰考北部铜瓦厢决口,黄河改道结束了七百多年黄河南流的历史,黄河在济南段夺大清河入海,积沙淤垫,漫溢为患,遂沿大河筑遥埝。而泺水、巨合水、绣江河水无处宣泄,遂塞氵盲口北流之减河,仍循淤废之小清故渠东行,虽清淤疏导,犹漫溢侵田,因此章丘、齐东之间半成水天泽国。从以上材料综合分析,鲍家西河涯地势高,除了南来漯河古河道有关外,与当时防西边洪水应有关系。

自古,河水就有舟楫之利。三千多年前,周武王平定商纣,将营丘即今山东高青分封给姜尚姜子牙。而姜尚借助古济水这条黄金水道,用“鱼盐”建立起大范围的贸易系统,从而使得齐国经济实力逐渐强大,最终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柳塘口是一个具有传奇的千年古村。历史上称为“九龙口”,道光版《章丘县志》云:“(小清河)经赵官桥至水寨,入章丘界。又东北至薛渡口(西口、北口),一支东向从柳塘口东南经段家桥入邹平,至乐安(今广饶)入海,此小清河之正派也,一支向北,从薛渡口经滚水坝入齐东减河,注大清河,此小清河之分流也。”《县志》云:减河源于章丘辛寨镇之薛渡口。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还有“运粮河”地理标记。

“柳塘口出了个纪二矬,挑了南河挑北河。”纪二矬,清代柳塘口人,曾是村中领袖。所谓挑河应该是河道加宽清淤,而所挑南河就是(漯河)獭河北河是小清河。

康熙版、乾隆版《章丘县志》,章丘县疆域图中山水、村镇、道路等,皆择要标注,所标地名于今相比较,大同而小异,不难看出(漯河)獭河由鲍家万家口向北直柳塘口处,汇入小清河。

少时记忆,西河涯河床有15米宽,两岸宽而开阔。可见当时虽无《清明商河图》之万象,也必是一副河水流淌,碧波荡漾,水光一色,鱼虾戏水,绿柳青岸,情趣盎然,令人心旷神怡的大美风光图。

沧海桑田,大自然变幻万千。经过近160年的变化,截止光绪十七至十八年,小清河河道北移。章丘境内绣江河水改由辛丰庄北入小清河,巨野河改由鸭旺口入小清河,漯河(獭河)万家口以北河段废弃,改由万家口东流入浒山泺(芽庄湖),循邹平境内杏花沟东北行,于陶唐口汇入小清河。

小河清清向东流

漯河是章丘境内三大河流之一,属常流河道。多少年来,从南部大山胡山到魏巍长白山脉,涓涓细流,汇泉成河,孕育了章丘东部大好河山和万亩良田。

漯河古称獭河,源头在现官庄街道小辛庄村东南的石砌洞窟中。俗称苇湾子泉,洞券门上石额枋镌“漯水源”三字。洞门前有一古柏,胸围1.9,枝叶繁茂,笼荫吐翠。水自洞壁岩缝流出,经洞口西流约20,汇入50米长、10米高石坝拦截的大水池中。池水碧绿,水满漫溢。流至淄博市淄川区西牛角石屋村西,入东巴漏河。再由官庄街道的石门村入境,沿章丘淄博边界北行,流经普集街道,至相公庄街道寨子村南“龙湾头”。北魏郦道元称长白山三山峪和王村峪、野狐岭等诸泉水,经普集博平,汇入其河为獭水(又曰杨绪沟)正源。故自相公庄街道寨子村南“龙湾头”为界,以下河段才称漯河。

章丘地势南高北低,南部山水,奔流而北,循河赴海。原一河巨合(今巨野河)在老僧口入小清河;二氵盲水(又曰百脉水,今绣江河)从氵盲口入小清河;三河獭水(又曰杨绪沟,今漯河)从柳塘口汇入小清河。嘉靖以后至万历二十六年(1598)泺水、巨合水、百脉水等皆以大清河为宣泄,氵盲口至柳塘口之间河道渐淤,漯河仍沿小清河故道东流,獭水成为小清河上源。

万家口的得名可能与鲍家万姓是大族有关,详情无考。但与漯河却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漯河北段有两处险要河口,传说都与一老鼋有关。老鼋常驻张官口闸,掌控水文,老鼋高兴了漯河蜿蜒北去,静静流淌,临河万户,得水利而风调雨顺,嘉禾丰硕,生活安康无恙。老鼋烦恼了,山洪咆哮,哀鸿遍野,诸村遭殃。漯河北流,有一年老鼋北巡视察,来到万家口转了个圈,形成了万家口向东决口,从此险象环生,民不聊生,历代官府倾力治理险要多年。

 其实,万家口险要河口,是河流自然造化的主要原因。人往高处走,水向低处流。然日久天长,风雨兼程。水流过后,逐年淤高,逐渐成为地上河。人们清淤疏浚,筑堤防险,有时不如因势利导。

漯河也不例外,鲍家北高东低独特的地势特点,成为官方历史上多次治理漯河的主要工作重点。据史料记载: 明永乐元年,章丘修漯河东堤。清顺治四年(1647),由于山洪骤发,来势凶猛,獭河在鲍家村万家口决堤东行,流入浒山泺(芽庄湖)入小清河。康熙五年春,漯河复溢,巡抚张凤仪亲临勘察,开浚旧道,议建灰土坝未果。后巡抚钱钰,始举其役,二年乃成,塞万家口,沿河筑大堤,以束其势,仍由柳塘口入小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在万家口设滚水坝,河水平时向北流,经柳塘口、段家桥入小清河故道,河水上涨时,部分分洪东行入浒山泺,再入小清河。

 直到光绪十八年,随着章丘境内小清河河道北移,漯河自万家口到柳塘口一段逐年淤高,万家口向北逐废。此后,漯河河水由万家口东流入芽庄湖。

综合整治漯河水患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原来老百姓传说的“小清河,万丈口,南至山头店,北至柳塘口,西至水寨洼,东至浒山泺”,看起来是个笑话,这里面或有贪官虚报工程,多拿银两俸禄之嫌,其实并不尽然。何况,鲍家有刘墉寻访万家口治理工程,这样封建王朝的监督机制,留下官邸一说美谈。  上世纪七十年代,鲍家村民从万家口挖出的石碑记载,乾隆八年,章丘知县   就如何治理万家口有明确的记录详细。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洪水肆虐,下游群众深受其害。乾隆帝重臣纪晓岚和柳塘口同姓渊源,曾上书皇帝也既有可能,乾隆拨款,疏浚鲍家万家口至柳塘口河道,刁镇以北沿河民众捐款构筑灰岸(石灰、土二合一,夯实的大堤),遗迹随于前些年消失,但是岁数大一点的人至今记忆在目。

新中国建立以后,为了根治漯河水患,章历、邹平两县人民政府组织广东群众,联合修治漯河和芽庄湖。主要工程有:一是

从张官村至邹平县程子桥村,开挖22.5千米的溢洪河道,并在和张官庄口子修建溢洪坝。确保来大水时,部分洪水经溢洪道直接入牙庄湖进小清河,漯河下游根绝水患;二是联合兴建芽庄湖滞洪区、治理杏花沟。使芽庄湖变成既能蓄水灌溉,又能防洪排涝的宝湖;

漯河北段,从张官一路向北,风景如画。溪流村涓涓细流,波光粼粼;刁镇一河穿过南北,清流淙淙,河水喧响 日夜喧腾。一座古桥连接刁东、刁西村,河两边的碴灰河堤,宽厚雄伟,固若金汤。桥头的古槐,高耸矗立,蒼枝舒展。沿街店铺,商贾云集,店铺气派,东方商人氛围浓烈。

从刁镇向北,漯河就像一个羞涩的少女,清溪十里,碧色甘甜,静静流淌。河两岸绿柳点缀,河边杂草丛生,河内水草漂流,鱼游虾嬉。顽皮的孩童,逮鱼捉虾,悠然戏水;河边浣衣村妇,欢声笑语,宛如一副优美江南水乡画。

漯河进入鲍家河段先从南边三棱桥开始,此桥没有桥梁,有闸孔两个,可安闸板,可供王三庄和索家引水灌溉。三棱桥水面宽深,孩子们特别喜欢在这里下河。有时为了争夺地盘,和索家,王三孩子打架,更是有趣。

万家口,经过几百年的变化,已经失去古老的风采。但是,漯河由此向东日夜分流。由此向西有河延伸到冯家。向北沿漯河古道东侧有条小河虽无深涧急流,倒也河水碧绿清悠,鱼群如云,直至穿过漯河、仪张,直达柳塘口小清河古道,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才逐渐废弃。

鲍家大桥,南通索家,五十年代新建,桥面宽2米,桥三孔,行石垒砌精细,闸口可安闸板,拦河蓄水。桥上有石墩四个分列。

鲍家湾,河面宽深。也是鳞光闪闪、洗衣浣纱,鱼跃人欢。

曹家口闸,有闸孔两个,无桥梁。可安闸板,引水入北沟渠,这里鱼跃鸟飞,水面宽深,是鲍家主要引水灌溉枢纽。

曹家口子是个令人向往的地方。在上世纪五十年代,鲍家青年才俊马念文,头脑灵活,善于接受新事物,十八岁就当灯塔高级社社长。曾设想在曹家口子建一水利发电站,让鲍家庄早日实现电灯。虽然现实没有代替理想,但是在人们心目中,却播撒下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漯河是美的,她美的清凉甘甜,晶莹透明。她美的菜蔬碧绿,瓜果飘香,她用汩汩细流,滋润了鲍家人的美好心田!

 查当今地图,漯河源远流长。可惜,可叹!截止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漯河这条母亲河永远的,永远的不见了!千秋功罪,自有后人评说。这不是大自然的造化,而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她不是古代的贪官污吏罪过,历史只能清算那些现代官僚和这帮肆意践踏的无知大... ...

日月交替,光阴荏苒。失去的不会再来。那些污水排放,垫河铺街,破坏漯河环境的始作俑者,必将钉在历史耻辱柱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撰写此文不过是想给后代留点念想。假如我们后代子孙,能出贤人,造福一方,引刁镇下河村漯河之水,一路向北,汇辛寨引黄灌渠贯通东西,还鲍家清河径流,鱼跃虾肥,也并非异想天开。

小河欢唱幸福歌

鲍家村东南的曹家口子,是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地方。在我印象中,这里的河闸始终是堵着的。由于河水升高,致使这个水域水面宽泛,平稳,小时候的儿童伙伴,没少在这里下河游泳。 

曹家口子北岸有一个苇子湾,原来没有,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引水灌溉形成的沟渠大湾。1973年夏,学校派人从芽庄湖推来了苇子根,栽种而成。

曹家口子向北有一条小河沟,虽然不是很深,很宽,但是它清澈无比,缓流北去,灌溉了鲍家庄三分之二的农田,形成了家乡人最美好的回忆。 

小河向北不远就是东门大路,这里有小桥闸,河水向东流到道口坟,向西可以流到村庄学校旁。

当春天万物复苏,小河水浑身充满了活力。河中的小鱼,自由欢游,河岸上的小草慢慢露出新芽,春风吹开了盛开着五颜六色的花朵;小桥闸向北,田野上那无限明媚的春色,把小河打扮得分外妖娆。河边的麦地在阳光的照耀下,像一片片绿色的碧毯。河岸垂柳吹拂,水面荡起道道波纹,不是江南,胜似江南。

夏天来了,高兴了的小伙伴,可以拉帮结伙去小河里捉鱼,摸虾。在田野里干活的大人,能在劳累之余,脱下衣服洗去身上的燥热;当秋天来临,河水流进菜地,流进麦田,尽情的分享着农民弟兄的丰收欢乐;冬天的小河还是那么迷人,当大地一片雪白,片片雪花也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小河流淌的是欢乐的歌! 她清澈、碧绿、恬静,流经四股道,顺道地、长顺地四通八达的沟渠,浇灌着庄稼丰盈,累累硕果。小河流淌的是幸福的歌! 它是那样的绿,绿得像一条翡翠色的绸带;它是那样的清,清得可以看见河底游动的水草鱼虾。她是那样的美,美的如少年的心,美的如大姑娘的花。美出了鲍家良田飘香,美出了鲍家田野如画!

李义祥,笔名:翼翔,退休前从事教育和文化宣传工作,爱好文学及诗歌创作,喜欢戏曲及乐器演奏。多次创编村歌、厂歌、校歌,组织、策划专题片拍摄,画册制作和大型文化活动。

本期编辑      栗庆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巨野河
万水赋(49)——《大清河赋》(一)——hbwalcl
喷空地名:从山东漯河到河南漯河 (张弛)
济水变迁史考
春涨流水绣江河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一百九十一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